报考指导 百文网手机站

历史学考研备考的指导攻略

时间:2021-12-03 20:01:49 报考指导 我要投稿

历史学考研备考的指导攻略

  我们在进入历史学考研的备考阶段时,需要规划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历史学考研备考的参考资料,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历史学考研备考的指导攻略

  历史学考研要努力复习力争佳绩

  一、各科目备考指导

  1、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是重点考查的内容,在2017年的历史学考试大纲中,中国古代史部分包括8个大的知识点,一、史前时代;二、夏商西周;三、春秋战国;四、秦汉;五、魏晋南北朝;六、隋唐五代;七、宋、辽、西夏、金、元;八、明清(鸦片战争前)。近几年中国古代史的分数基本上稳定。按照历史学考试大纲的规定,约占总分值的1/3,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从考试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史考查的是从史前时代到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考试中,选择题注重考查考生对这一阶段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名词解释注重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史中发生的相对重要的历史史实的再现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史料分析题侧重于考查政治史、经济史的内容,通过对基本史料的解读,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的信息。论述题每年都会有一道大题被考到,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

  中国古代史的考查范围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到鸦片战争前的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到人类社会的起源,夏、商、周国家的建立,春秋、战国的动荡,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更替,即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状况等。

  前两章(史前时代、夏商西周)主要放在对基本史实、基本线索的理解和记忆上,这一部分不是中国古代史考查的重点,多在选择题、名词解释中出现,基本不会在大题中被考到。

  后六章(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主要是把握重要史实,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中的重要内容,并对相关史实做横向和纵向的综合分析。具体来讲,横向联系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地区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纵向联系则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查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历年考研真题中的史料分析题、论述题都会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所以在历史学的学习中,掌握基本史实之后,要进一步提高考生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

  2、中国近现代史

  相对于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在历史学基础统考中占的比例相对较小,大纲要求占全部权重的20%,但总体难度和要求考生对整体大局的掌握程度并未因此降低。相反,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各个章节要求掌握的内容是很多的,其中主要的出题点集中在1840年到1949年之间。

  从考试的内容来看:中国近现代史考查的是鸦片战争后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其中选择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近现代史范围大、内容多,任何小的知识点都有可能拿来作为考查的内容。名词解释考查的还是这一阶段较为重要的历史史实的再现能力,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史料分析题考到的概率不大,因为新大纲囊括的知识面非常广,考试不可能面面俱到。论述题几乎每年都会考到,一般考查政治史、经济史、思想史的内容,所以涉及这些方面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横、纵向联系都有可能被考查到。

  中国近代史的内容侧重点非常明显,从1840年起100多年的历史中,晚清民国时期的内容最多且重要,从历年的考题也可以看出,大题的内容一般都从这部分中加以考查,所以应该好好把握,安排足够的时间来复习,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的史实,对于晚清民国的几次重要运动,像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要好好掌握。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内容在考试中占的比重很小,但也不能完全忽略,近几年除选择题还考查了名词解释题。

  3、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为20%,世界古代史包含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两部分内容,从教学内容的安排来看,这两部分较世界近现代史要少。这从世界史权威教材--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中也可以看出:世界上古史和世界中古史各一卷,而世界近、现代史各两卷。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命题的重心在"古代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欧洲"这两部分,大题也基本在这两个部分之内。其中又以政治和思想文化为主要出题点。所以考生在平常复习过程中应该关注古代和中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理清古代和中世纪的发展线索。无论是时代变化特征,还是各个主要国家发展阶段和过程都要掌握。同时还需要关注一点史学史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史学名著。

  4、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现代史包含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内容,在历史学考试中能占到30%的比重是由它在整个世界通史体系和世界通史教学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从历年的真题考查内容来看,世界近现代史中的各章节基本上都被涉及到了,其中考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客观题全面开花,重点考查考生对世界近现代史的了解和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主观题大多局限在重点范围之内,最重要的问题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兴起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例如英、法、德、美、日、俄),同时还要注意亚、非、拉美等国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所进行的一系列斗争和改革的内容。

  二、各题型备考指导

  选择题基本上是知识点的简单再现,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具体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书读得越细,掌握的知识点越多,做选择题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但从几年的试题来看,选择题的难度略有加大。

  在考查知识点的再现方面,名词解释题进一步承担起区分不同知识面、不同水平考生的作用。从2007年第一次统考开始,名词解释这一部分的题目就出现了一些比较偏的名词,甚至出现了一些看书不很细致的考生闻所未闻的名词。

  对于这方面的考查,考生需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单纯地认为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出冷僻名词的几率更大。实际上,生僻的名词在历史学的四部分中都可能出现,即便是我们熟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也照样可以找出比较生疏的部分。第二不可盲目追求"冷"、"偏"、"难"。名词解释的命题思路是,在保证区分度的情况下促进考生尽可能更多地熟悉历史知识。因此,考生的着眼点应该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主。如果想取得更为理想的分数,还应该在复习中多注意一些次重点,阅读相关专著及学术论文,并通过相关的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

  在史料分析题方面,无论给出的材料多么生僻、晦涩,但问题与解答的最终落脚点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历史背景。同时,史料分析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通常并不偏狭,只需要考生将背景与具体材料相结合即可。

  在论述题方面,横向题与纵向题是两种基本题型。其中,横向题多为平行的两个历史事件的对比与分析。纵向题则是考查对同一现象的立体把握,可以说,2011年第四大题把"简答题"改为"论述题"之后,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历史的分析能力,单纯知识点的堆砌已经很难胜任相关的论述,通过对历史学学科特点的掌握并合理地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三、总体备考指导

  首先,希望大家是在已经熟读教材,并且对教材有很强的把握能力之上,来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因为历史学十分强调基础的重要性,而且只有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够有新的提高,考生要对既有知识进行有效迅速的归纳总结,提取知识要点,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判断和分析。

  其次,在全面的基础知识复习基础上,考生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古今线索划为一线,特别是在近现代史的复习上,要充分认识到近代以来逐步加深的全球化进程,世界各地之间的历史不再是各自孤立,因而更进一步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候能够把握整个世界的脉络,在复习世界史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史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而中国历史更要放到世界背景之下加以解读,同时,也要有"全球一体化"的宏观视野,这样的思路是新颖的,有助于考生获得较高的分数。

  最后,要时常对自己不会或者模糊的知识,进行阶段性的复习整理,反复记忆,考生可以看着教材和参考书的目录,或者自己整理的知识体系,当发现某些知识遗忘或者模糊的时候,打开教材、讲义熟悉巩固一下,进行强化,及时整合。

  考研历史学命题趋势

  一、命题思路预测

  关于2017年的入学考试,将继续沿袭2016年的命题思路,考查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历史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史料、基本技能等内容。

  二、考查目标预测

  2017年考查目标将依然是考纲中所规定的四项基本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史料解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考查内容预测

  根据2017年考纲的规定,在题型上,选择题依然是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尤其是政治史和经济史为主,也就是主要考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大现象等内容,同时会兼顾考查思想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名词解释同样也以考查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大现象为主,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也会出现一些思想文化、艺术和科技方面的内容,以保证考查的全面性;材料分析题对于史料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会重点考查,在平日备考时可适当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另外,"简答题"变成了"论述题",也就意味着之前只考查单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题将减少出现,而横向分析题和纵向梳理题将成为以后考试的重点,主要为了考查考生梳理历史基本线索的能力。这也意味着考生在备考的同时必须要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综合的把握之后才能答好这部分题。

  四、考试难度预测

  2017年考试的难度和2016年的'应该差不多,重点仍然会集中在基本知识点和对考生基本功的考查上。根据之前的考试真题,我们可以看出,难度总体上保持了平稳。

  五、复习建议

  还是那句老话,难度的稳定不等于考生考分的稳定。所以考生一定要紧扣大纲,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牢固掌握大纲规定的知识点。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大纲是比较宽泛的,尽管分章节,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小的知识点,都需要考生结合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和把握。突出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建立深厚的历史学积累。

  同时,复习时也要适当跳出大纲,拓展知识面,加强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丰富自己的学识,对重点知识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多看一些与考纲相关的学术论文,以便在做论述题时可以发散思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复习期间,要有"全球一体化"的宏观视野,即从世界史的眼光来解读中国的历史发展,这些观点和视角都能运用到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这样的思路也是新颖的,有助于考生获得较高的分数。

  历史学考研知识体系构建方法

  一、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分类

  1、横向知识体系:

  又称阶段性体系。即由低到高,由下到上,由浅到深包括节的知识体系、章的知识体系、单元的知识体系。教材的每一节,章、单元都各自形成一个小的知识体系。在这里首先要明确本体系中包含几个知识元素,每个要素中包含几个子要素-必须采取纲要信号的概括法提炼出要点;其次更重要的是弄清各个要素间的关系,核心是找到关键性、本质性、主导性或者是统领性的要素,确定其他子要素和这个关键要素的关系。其关系可能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目的是使知识要素形成结构。

  2、纵向知识体系;

  又称线索性知识体系。也就是通常所讲的专题性的知识体系。构建纵向的专题知识体系是关系到复习成败的关键一环。专题知识体系的构建要防止:1、脱离单元体系;2、没有重点,面面俱到;3、架空史实,空谈理论;4、脱离考试,盲目构建。

  3、规律性的知识体系;

  又称为综合性知识体系,理论性知识体系。规律性体系是全方位站在历史规律的高度上通观历史知识,把历史知识处理为规律结论的史实说明,真正实现全部知识的规律化。规律性知识体系是建立在单元和专题知识体系之上的较高的要求。它是指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重新整合历史的知识系统,进而体现历史现象的内在运动规律。在进行这种知识体系的建构时,应选择适当的规律体系。

  二、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常用方法:

  构建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法很多,这些方法尽管有所不同,但是实质上都是通过某种适当的结构使本体系内的知识系统化。

  1、画知识结构图法;

  2、列表整理法:

  列表整理法是建立知识体系的好方法。最适宜于专题性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它适宜于那些结构能力较差的学生,它简便易行。它干脆利索的把同类的、相似的、规律性的但又散布在教材不同章节的相关内容整合到一起。例如:列表归纳中华民族各个阶级阶层探索的内容,特点,贡献,局限;三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背景,特点,对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的影响等。例如,“美国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一战前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二战后、60-70年代,当前是分别如何处理与中国、日本、欧洲的关系的。结合美国自身和国际形势分析其原因和结果。

  3、总结阶段特征法;

  总结阶段特是也是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常用方法,阶段特征体系建构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结论和史实的结合;

  (2)注意阶段的切口尽量要小,要新颖;

  (3)注意最后阶段特征要能形成口诀式的结晶,便于掌握。例如二战后60-70年代的世界格局总体阶段特征体系下还可以深切为三个小的阶段特征小体系:①经济格局特征;②政治格局特征;③国际关系格局特征;

  其中经济格局特征下还可以划分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特征;社会主义经济格局特征;第三世界经济格局特征。

  这些方法应该和体系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和各个学生的具体差异结合起来。对于相同的系统,不同的学生完全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


【历史学考研备考的指导攻略】相关文章:

考研复试全程备考指导攻略10-26

考研历史学完整备考攻略07-12

考研备考有哪些流程指导攻略10-21

考研备考流程有哪些指导攻略10-25

考研法硕法学备考指导攻略10-20

名师指导2014考研数学备考攻略10-27

为你的考研备考之路扫雷的指导攻略10-26

考研管理类联考备考指导攻略10-30

考研备考流程指导全攻略分享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