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调剂成功案例经验分享
考研调剂是我们的最后机会,我们要好好把握,可以参考一些成功案例经验。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研调剂成功案例经验分享,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考研调剂案例经验:找对适合自己的调剂方法
这里有两个案例:一个是调剂成功的案例,一个是调剂失败的案例,希望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对你有用的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
小曹: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研二学生初次考研报考院校:北京大学
小曹本科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就读,来自湖南益阳的他高中时是理科生,高考时被调剂到人大哲学院。数理能力强悍的他除了将数理逻辑玩得很溜之外,还在数学系修读了数学专业的第二学位。他报考的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世界经济学专业,初试成绩405分,排名非常靠前。由于北大经院的复试考察范围很广,同时需要修读哲学、数学、经济学三个专业的小曹精力实在有限,除了复习初试需要考察的宏观、微观、政经之外,对于复试需要考察的货币银行学、产业经济学等课程,他基本上一点儿也没有涉猎。他的出局在在意料之外,也情理之中。被北大拒之门外之后,小曹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调剂信息。他先后向中央财经大学、农科院、暨南大学三所院校发出了经济类专业的调剂申请,最终获得暨大的面试机会并成功得到offer。尽管高考和研究生考试都没有走出调剂的宿命,一向自信的他依然积极乐观,并在全力准备重新回到北京攻读博士学位。
案例二
小萱: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一学生初次考研报考院校:厦门大学
小萱属于典型的湘西女生,性格泼辣,风风火火,敢做敢当,但是有时候也有些过于单纯,对自己想要做什么考虑得并不周全。第一次考研时她的初试成绩并不理想,离报考学校的复试线还有5分的差距。面对这个成绩,沮丧失望的她一时之间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工作嫌没劲,调剂又说是鸡肋。犹犹豫豫了半个月后,才开始寻找调剂信息,最终并没有等来面试机会。第二次考研时,她选择了谨慎,在销声匿迹大约半年之后,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这所“千年学府”。
【分析】选择在本文中呈现这样两个小故事,并不是想要向各位考生朋友说明谁优谁劣。因为,即使一些看似正确或者错误的选择,也是适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境。小曹初试成绩极其出色,复试出局,过400的高分让他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并且他自己也有接受调剂的意愿,最终在积极地联系之后去了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小萱初试成绩差强人意,没进复试,调剂只可能选择A类地区的二类高校或B类、C类地区的高校,她自己对于是否要接受调剂也态度不明确,磨磨蹭蹭,最终连调剂的面试机会也没有得到,所幸她第二次的研究生考试非常顺利,最终也能继续深造。从这两个案例中,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愿意接受调剂,在考完研之后就应该有心理准备。调剂毕竟是在正常录取成为不可能事之后的次优选择,所以是否愿意接受调剂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如果你愿意退而求其次,那么你就应该早做准备,为自己制定一个尽可能周全的调剂预案,比如选择什么专业,去哪个地区,上什么类型的学校,底线是什么;那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有宁缺也勿滥的想法,那就全力做复试的准备,万一马失前蹄,也不用耗费精力去走调剂程序。
2.若愿意接受调剂,在成绩出来之前就要多了解条件和程序。调剂比正常复试录取的条件、程序都要复杂,你可能在初试之前一直都忙于复习,根本没有精力去了解相关的信息。那么在考完之后,有心接受调剂的你就应该开始有意识地系统了解调剂的相关信息了。你可以去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四大门户网站的教育频道,以及新东方网考研频道考研调剂栏目获得过来人的经验体会、专家的指导意见和院校的调剂条件等。
3.最好向有过调剂经验的过来人请教一些具体细节。目前,网络上关于调剂的相关信息汗牛充栋,不计其数,优劣难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有接受调剂的打算,那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找过来人请教一些具体细节。过来人亲身体验过的经历肯定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也能够让你获得一些在其他资讯平台上找不到的信息,而且你还可以就自己关于调剂的一些疑惑一一向过来人仔细请教。
4.最好通过全面撒网的方式扩大目标范围。研究生考试调剂信息一般在当年的三四月份就会在研招单位的`官方网站或者其他公众网站上专门发布,一般公布出来的信息比较真实可信。另外,你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同学、朋友、亲戚、老师的“关系网”去打听调剂信息,或者直接打电话到你觉得有可能需要调剂考生的学校询问具体情况。而且,开始时一定要全面撒网,千万不要从开始时就局限于某几个或某一个学校。当然,在选择时你最好能根据自身的条件、意愿选择一些目标高校,要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例如,如果你想去上海读书,那就把主要联系的重点放在上海地区的学校,其他地区的学校一般都可以不考虑。
5.要打电话咨询,和目标学校一直保持联系。考生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耗费时间较多,而且这个时候各大院校的研招办通常都比较忙,通过信件和电子邮件联系的方式,研招办的老师一般是没时间给你回复的。有的考生交了材料后就再也不与相关学校联系了。切记这个时候可能正是这个学校确定复试人选的关键时刻,所以,你一定不要认为交了材料就万事大吉,最好能和你调剂的学校保持一定的联系。
6.要抓紧时间,积极准备,有重点地复习。由于现在实行差额复试,所有肯定有一小部分参加复试的考生不能被录取,因此大家要重视复试。在复试的前期准备中,信息搜集是最重要的,比如:复试的时间、地点、考官等情况;复试的内容、范围及考查方式。一般来讲,考生的专业知识、科研潜力以及综合素质等是复试考查的重点。复试是考生全面展示自身形象和气质的最好时机,因而考生要注意表达技巧,态度要真诚、从容,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
考研调剂成功的8大有效途径
很多同学会问,如果成绩未过线可以选择调剂,但2017考研调剂的机会从哪里来?为了解答大家这一疑问,小编为大家缩小了目标范围,大家可以有意识的去关注这几条途径。
1、关注本科就读院校信息就读的本科院校
如果有研究生院,并且有自己报考的相关专业,那就是机会。学校受就业率(含升学率)影响,对自己的本科生是很照顾的,最关键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有关政策、变化、名额的信息,考生很容易搞到。
2、关注目标院校新设专业(设置历史较短的专业)
新设专业是最容易产生调剂机会的,不是新设专业实力不行,而是很少有学生知道,这种情况甚至会发生在热门专业中。例如,中央财经大学(招生办)有三个学院都招收金融学专业,其中的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和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在第一年招生时都出现了调剂的情况。但是请记住一个原则,别挑肥拣瘦,既想上好学校又想找个好专业,当然不排除走狗屎运能让你碰到,但是请你想想高分被刷的比比皆是。还有那些985的考生,所以遇到合适的就果断下手,这玩意就和找女朋友一样,犹犹豫豫注定孤独一生。
3、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
近两年,调剂成功概率最大的就是从学术硕士调到专业硕士。同样的道理,不是专业硕士不好,而是作为新生事物,大家不了解,加上各校专硕扩招迅猛,空出了不少名额。例如从金融学调到金融硕士,从语言学调到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从英语专业调到翻译硕士……
4、跨专业甚至跨学科门类调剂
原则上,调剂要求入学考试统考的两科与所调剂专业的科目完全相同,专业科目相同或相近。但我们也经常看到跨学科甚至跨学科门类调剂成功的,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工学、经济学中,多出现在法学、史学、哲学、文学、教育学之间。例如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调到思想政治教育,从社会学调到伦理学等。
5、关注“传统困难户”
这么说好像有些不地道,但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有很多中西部普通院校的部分专业,常年报不满,甚至通过调剂都招不满,如果同学想好了就是为了拿个文凭,这类院校可以作为兜底的选择。
6、关注科研院所不少科研院所的境遇和冷门专业
近似,除了社科院、财科所几个大牛,学生对他们关注度明显不如高等院校。在招生宣传中,这类单位也很低调,加上就业对口性强,有调剂名额也不对外公布。考生可以多看看这类。
7、关注名牌院校的非热门专业
名牌院校不是所有专业都抢手,在调剂成功范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诸如北理工、哈工大、武汉大学(招生办)等等的身影。需强调的是,如果自己报考的是34所之一,在调剂的时候首先应该关注其它34所的单位,因为34所的分数线是自主划定,在报考不够火爆或整体初试成绩不理想时,分数线往往低于同地区同学科的国家线,例如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的法学、电子科技大学(招生办)的经济学都低于当年国家线。
8、关注校内调剂
校内调剂优于校外调剂,这是公认的原则。部分学校很看重考生的初次选择,对其他学校自主出题阅卷的专业课分数并不信任,遵从先校内再校外两步走调剂的复试策略。所以,这类学校会放宽专业限制,允许跨专业调剂,只是在复试环节把控比较严格,其中北大就是典型。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考研调剂成功的8大有效途径,希望对考生有帮助!现在重要的就是考研复试及调剂。时间紧,任务重,考生们不能过分放松,复试不容轻视。为此,都学网为考生提供的服务:管理类联考调剂,答疑解惑,帮助学员联系导师,准备复试材料,规划复试攻略,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2017可能是史上最惨烈的考研调剂年
近日,2017考研调剂渐进尾声,随着大多数人的考研结果的尘埃落定,网上吐槽“2017年调剂难”“考研高分却无学可上”的呼声越来越多。能量姐经过调查过后惊讶地发现,别说在国家线周围飘移的分数段了,很多360+、370+左右高分的考生今年都“无学可上”。称2017年为史上最惨烈考研调剂年绝不为过。
不少考生表示,除了脏话,无话可说。
先来看看今年调剂“血流成河”的盛况——
“一志愿348分复旦大学,调上海某双非院校,志愿根本没被看!”
“考研人数那么多,国家线不升反降,谁能体会我370多分无学可上的心情?”
“一志愿北京一本大学,350+ ,本科211,现在没人查看我的志愿,我也不敢换,就想问问那些学校能不能快一点,不录赶紧拒了我,别耽误我换志愿。”
“呵呵,哲学超一区线50+,就问还有学校愿意收留我吗??”
“填了调剂信息到现在一个学校都没查看,你们到底想怎么样!调剂难 难于上青天
收了我吧我一定好好学习” “265的工科线也太低了。。。调剂难了。。别到最后350没学上就尴尬了
真是后悔报34所。。”
“一开始传言只要211,现在报名人多又传出来说要985,我傻乎乎在那摆了2天没人理。”
“本科非211非985,没过司考,分数340+,现在连打电话去咨询的脸都没有。”
“今年法硕调剂真的原地螺旋爆炸,我全程一脸懵逼,二战吧呵呵,苍天饶过谁。”
2017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大关,达到201万,为近年考研报名人数之最。
很多考生表示:初试才是最简单的,学习才是最简单的。出了分开始考虑下一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掌控不了。
一些有关调剂复试的“小秘密”?
1、所谓“找关系”
除了抱怨自己分高没学上的,能量姐还看到一些考生在网上抱怨自己“350+没收到复试,而比自己低分的同学却调剂成功了”,并表示“分高还是没有关系网好用啊。”这里能量姐想对这种同学说一句:你可拉倒吧。过了高考之后你就该和你人生中最公平的考试SAY BYE了,成年人的游戏有什么公不公平,该不该?
给大家讲个故事,去年我有个同学初试成绩不够理想,只高了国家线20分左右,在大部分人惴惴不安还在期待可以擦到一志愿分数线,或是自怨自艾陷入悔恨中掉眼泪的时候,人家早早地准备好简历,找到学院的老师希望帮忙签推荐信,向调剂院校招生办打招呼,还自己跑到调剂院校去联系老师,四处请教调剂成功的学姐复试的技巧。——有时候资源和关系网就摆在你面前,问题是你会用吗?
2 所谓“综合实力”
另外,关于高分落榜,而低分反而调剂成功的案例。考研复试不仅仅看的是初试成绩,就像某个网友说的:初试差那几分在导师眼里根本不算啥差距,更多的还是看你本身是否优秀,有时候眼缘也很重要啊。
确实,近年来招生院线在调剂之前大都会让调剂考生填写“预调剂信息”,需要你每一门的初试成绩、四六级分数、本科院校信息、奖学金获奖记录,法学院校可能还会问你司法考试过了没有。这些内容是你的综合实力,当然会被纳入考核范围之内。另外,较为注重英语教育的院校还会在分数相差不大的学生之间比较英语初试成绩,这些都是调剂时的参考标准。
其实,考研调剂之所以折磨人,主要还在于它是一个“取”与“舍”之间的勇敢者游戏。想必很多调剂考生都有同一个困惑:“我填报了AB两所院校,现在B院校给我发复试通知了,可是我更想去A,如果接了B的复试通知被A院校招生老师看到了,会不会就不给我发通知了呀。”
对于这种痛苦的取舍,能量姐也表示无解,只能奉劝大家抓住眼前的幸福吧,可能当年你抱着不情愿的心情去到的学校最后也变成你一心一念牵挂的母校。何不欣然去接受缘分呢?尤其对于考研来说,选择比分数更重要。
【考研调剂成功案例经验分享】相关文章:
校外考研调剂成功的经验分享10-19
考研调剂成功经验分享06-24
2017年考研调剂的经验分享09-23
考研调剂成功案例参考资料01-26
考研调剂找对适合自己的调剂方法案例经验10-21
考研重要调剂的方法经验分享12-04
从考研到失落再到调剂经验分享06-23
考研调剂经验十项注意分享10-19
考研调剂经验分析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