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备考模拟试题2017
一、判断题
1、 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 )
对
2、 音素[x]的发音特点是舌面后清檫音。( )
错
3、 儿童的声音和成人的声音差别是音长不同。( )
错
4、 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
对
5、 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类型。( )
错
6、词语的替换全部取决于语言系统内部的原因。( )
错
6、 语言具体存在于个人的运用之中,所以是个人现象。( )
错
7、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 )
对
8、 通过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人类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语言。( )
对
9、 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节。( )
错
10、 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气流是否强,都能形成不同的音素。( )
对
11、 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比较强。( )
对
12、元音[y]和[u]是舌位前后不同,其它方面的特点是一样的。( )
对
13、[p']和[p]这两个音素,在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对立关系,在英语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互补关系。( )
对
14、男子声音和女子声音的差别主要是发音是音重不同。( )
错
15、所谓送气、不送气,实际上是指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 )
错
16、[t]、[p]、[k]三个音素的发音方法完全相同。( )
对
17、何种方言能够成为某种共同语的基本方言的条件都是由文化的原因决定的。( )
错
18、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总是固定地使用一种语言形式。( )
错
19、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总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 )
错
20、语言的融合就是两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 )
错
21、语音演变规律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 )
对
二、论述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内部屈折。
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
2.举例说明行事行为的五种类型。
⑴断定式。实施这种行事行为的句子所表述的命题是可以评价真假的,而说话人则有责任保证所述命题的真理性,如陈述、断定、坚信、估计、描写、说明、报导、分析等等就属此类。(例略,下同。)
⑵指令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它们可能是非常温和、委婉地请求或建议听话人去做某事,也可能是非常强烈、坚决地命令或禁止听话人去做某事,如请求、哀求、命令、指使、建议、允许、忠告、祷告等等都属此类。询问可以看作是指令式中的一个特殊的次类,因为它们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回答,也就是使听话人完成一种言语行为。
⑶承诺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保证而且有责任将来去做某事,如保证、许诺、宣誓、发誓等等就属此类。从某种意义上讲,承诺式可以看作是说话人对自己的一种请求或指使,但又不同于上一类指令式。指令式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而听话人却不一定有责任或义务去做这件事。
⑷表情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表现说话人对于句子的命题内容中所述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感谢、祝贺、赞许、欢迎、道歉、悔恨、痛惜、哀悼等等都属此类。
⑸宣告式。这种行事行为是通过以言行事的力量使某一事态得以存在或实现,或引起事态的变化,如宣告、宣布、宣判、通告、任命、命名等等就属此类。
3.举例说明什么是时和体。
时和体都是与动词相关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和状态。时表示行为动作的时间与参照时间(一般是说话时间)的时序关系,一般分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体表示动作行为的各种阶段和状态,最常见的是完成体和未完成体(或持续体、进行体),此外还有起始体、继续体、中断体、反复体、短时体(或瞬间体)等等。时和体的关系非常密切,往往互相配合,甚至融为一体。如英语有三种时(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和三种体(一般体、进行体和完成体),可以配合成十六种格式,如所谓过去完成式,就是过去时和完成体。汉语助词“着、了、过、起来、下去、来着”等也可表示时和体,动词本身还可以用重叠方式表示短时体(有时有尝试的意思)。
4.举例说明句法变换的五种方式。
1)省略
省略是去掉句子的某些成分,又称删除。一般可分承前省略(又称顺向删除)和蒙后省略(又称逆向删除)两种。如:(例略)
2)移位
移位是改变词语的先后位置,又称易位。如:(例略)
3)插入
插入是在句式变换时添加某些词语,一般是添加虚词或助动词、副词等。如:(例略)
4)替代
替代是用代词替换某些词语。如:(例略)
5)复写
复写是在句法变换时重复某些词语。如:(例略)
5.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形式。
语法形式是反映词语的组合规则和语法类别的形式标志,是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又称语法手段。语法形式可分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语法形式可以直接感知,主要包括语序、虚词、词缀、重叠及各种语音形式。隐性语法形式不能直接感知,但可通过能否组合、替换、扩展、变换等方式分析抽象出来。如名词和动词是不同的语法类别,有不同的语法意义,这种不同的语法类别和语法意义,可以通过显性语法形式体现出来,也可通过隐性语法形式体现出来。有些语言主要通过不同的词形变化来体现名词和动词的区别,但有些语言主要通过不同的组合功能来体现。又如“拳头大”是一个歧义结构,既可是主谓结构,也可是偏正结构,而显性语法形式没有什么不同。但作为主谓结构,“拳头”可以用“什么”替换,“大”前面可以插入“很”进行扩展;作为偏正结构,“拳头”可以用“多”替换,可以变换为“像拳头那么大”,但不能插入“很”。这些都属隐性语法形式的不同。以下介绍几种主要的语法形式。(例略)
6.举例说明什么是行事行为。
以言述事完成述事行为,这同时(或者说本身)也是在以言行事,完成行事行为。换句话说,“言之发”和“示言外之力”都纯粹是一种抽象,某一个典型的言语行为,总是既是“言之发”,同时又是“示言外之力”。行事行为又可以分为五类。
⑴断定式。实施这种行事行为的句子所表述的命题是可以评价真假的,而说话人则有责任保证所述命题的真理性,如陈述、断定、坚信、估计、描写、说明、报导等等就属此类。(例略,下同。)
⑵指令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它们可能是非常温和、委婉地请求或建议听话人去做某事,也可能是非常强烈、坚决地命令或禁止听话人去做某事,如请求、哀求、命令、指使、建议、允许、忠告、祷告等等都属此类。询问可以看作是指令式中的一个特殊的次类,因为它们是说话人试图使听话人回答,也就是使听话人完成一种言语行为。
⑶承诺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说话人保证而且有责任将来去做某事,如保证、许诺、宣誓、发誓等等就属此类。从某种意义上讲,承诺式可以看作说话人对自己的一种请求或指使,但又不同于上一类指令式。指令式是说话人企图使听话人去做某事,而听话人却不一定有责任或义务去做这件事。
⑷表情式。这种行事行为是表现说话人对于句子的命题内容中所述事情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感谢、祝贺、赞许、欢迎、道歉、悔恨、痛惜、哀悼等等都属此类。
⑸宣告式。这种行事行为是通过以言行事的力量使某一事态得以存在或实现,或引起事态的变化,如宣告、宣布、宣判、通告、任命、命名等等就属此类。
7.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是指符号和符号互相组合起来的关系。符号和符号的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规则的,有选择的。语言中的词组成句子,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砌的,而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这里的组合规则就体现了组合的关系。比如“饭”、“我们”、“吃”这三个单位可以组合成为“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但不能组成“饭吃我们”。聚合关系是一种类地联想关系。凡具有相同组合能力的语言单位,可以在结构的相同位置上彼此替换,它们之间就存在着聚合关系。如“我们吃饭”这个句子中的三个单位,可以分别由“他们”、“做”、“菜”来代替,代替后组合关系不变。
【自学考试《语言学概论》备考模拟试题】相关文章:
自学考试《旅游概论》模拟试题09-20
咨询工程师考试《咨询概论》模拟试题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