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4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参考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一定的考核需要编写出来的。什么样的试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C)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
2、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D)
A、繁荣; B、衰退; C、危机; D、复苏。
3、危机阶段的主要特征是(C)
A、工资、价格不断上涨; B、投资减少、产品积压;
C、大量工厂倒闭; D、大量机器更新。
4、8-10年的经济周期称为(C)
A、库兹涅茨周期; B、基钦周期;
C、朱格拉周期; D、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5、熊彼特第三个长周期的标志创新产业为(C)
A、蒸汽机; B、 钢铁; C、汽车; D、纺织。
6、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D)
A、外部因素的变动; B、乘数作用;
C、加速数作用; D、乘数和加速数交织作用。
7、如果国民收入在某个时期趋于下降,则(B)
A、净投资大于零; B、净投资小于零;
C、总投资大于零; D、总投资小于零。
8、根据经济统计资料,经济周期性波动最大的一般是(A)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判断题
1、当某一经济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时,总需求逐渐增长但没有超过总供给。(对)
2、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对)
3、基钦周期是一种中周期。(错)
4、经济学家划分经济周期的标准是危机的严重程度。(错)
5、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对)
6、熊彼特周期是一种长周期。(错)
7、顶峰是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的转折点。(错)
8、经济周期在经济中是不可避免的。(错)
三、 简答题
1、消费不足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2、熊彼特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3、投资过多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4、纯货币理论怎样解释经济周期?
四、 论述题
1、试述经济周期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2、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经济波动为什么会有上限和下限?
第六单元答案:
一、C、D、C、C、C、D、B、A;
二、对、对、错、错、对、错、错、错;
三、1、在经济高涨过程中,投资增加导致投资品生产增加,其中包括生产消费品的投资品生产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投资品生产增加可以孤立地进行。这样随着的增加,消费品大量增加。然而消费需求不足,于是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熊彼特用他的创新理论解释经济周期。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获得超额利润。这引起其他企业的仿效,形成了创新浪潮,进而导致经济逐渐走向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超额利润逐渐消失,投资下降,经济逐渐走向萧条。新一轮创新出现,导致新一轮的经济波动。
3、该理论对经济由繁荣转向萧条的解释是:在经济扩张过程中,投资过渡扩张。投资过渡扩张造成的结果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投资品过剩、消费品不足。消费品不足限制了就业的增加,从而使扩大了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资本不足或储蓄不足。尽管投资过渡扩张已经消费减少,储蓄增加,然而储蓄增加仍然赶不上投资增加,结果造成储蓄不足或资本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扩张还不可能继续进行下去。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经济势必由繁荣转向萧条。
4、纯货币理论认为,银行信用的扩张和收缩是经济周期的唯一根源。银行信用的扩张导致经济的扩张。但是,银行信用不可能无限制扩张。黄金准备金和国际收支因素会迫使银行收缩信用。银行信用的收缩导致整个经济的收缩,经济逐渐进入危机。经过危机,银行的准备金逐渐增加,下一轮的扩张又开始了。
四、1、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扩张至谷顶称为繁荣。其主要特征是:就业率不断提高、资源充分利用、工资物价不断上涨。从谷顶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衰退。其主要特征是:需求下降、产品积压、失业率上升、价格下降。从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至谷底称为危机。其主要特征:工人大量失业、工厂大量倒闭、价格水平很低、生产下降至最低点。从谷底扩张至经济增长的正常水平称为复苏。其主要特征是:大量机器开始更新、企业利润有所增加、经济开始回升。
2、乘数原理考察投资变动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投资乘数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其作用是两方面的。加速原理考察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反过来又怎样影响投资的变动。其内容是:收入的增加引起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而消费品要靠资本品生产出来,因而消费增加又引起对资本品需求的增加,从而必将引起投资的增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需要的资本越多,即资本-产出比率越高,则收入变动对投资变动影响越大,因此,一定条件下的资本-产出比率被称为加速系数。同样加速作用也是双向的。可见,两个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经济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不同的是:乘数原理是投资的变动导致收入变动的倍数;加速原理是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导致投资变动的倍数。
4、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地形成周期性的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程所组成,但是,即便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经济波动也有一定的界限。经济波动的上限是指无论怎样增加都不会超过一定界限,它取决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资源可以被利用的程度。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如果社会上一切可被利用的生产资源已充分利用,经济的扩张就会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产量停止增加,投资也就停止增加,甚至减少。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上限。经济波动的下限是指产量或收入无论怎样收缩都不会再下降的一条界限,它取决于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作用的局限性。因为总投资降至最小时即为本期不购买任何机器设备,也即总投资为零,它不可能小于零。这就构成了衰退的下限。又因为从加速原理来看,它是在没有生产能力剩余的情况下才起作用。如果厂商因经济收缩而开工不足。企业的过剩的生产能力,则加速原理就不起作用了。此时,只有乘数作用,经济收缩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停止收缩,一旦收入不再下降,乘数作用又会使收入逐渐回升。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下限。
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参考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
A. 价值构成的 B. 货币构成的
C. 资金构成的 D. 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2. 商品对消费者来说( )。
A. 只能占有使用价值而不能占有价值 B. 只能占有价值而不能占有使用价值
C. 同时既占有价值又占有使用价值 D. 既不能占有使用价值又不能占有价值
3. 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比较,其主要特点是( )。
A. 商品不是劳动产品 B.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C. 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 商品是用来缴纳贡税的劳动产品
4.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 创造生产资料的价值 B. 创造新价值
C. 创造剩余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5. 商品的二因素是( )。
A. 价值和剩余价值 B. 使用价值和价值
C. 价值和交换价值 D. 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
6.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7. 某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某商品价值量出售后,他的劳动耗费就( )。
A. 得到部分补偿 B. 得到完全补偿
C. 得不到补偿 D. 得到超额补偿
8. 支付地租、租金、利息、工资时货币所起的职能是( )。
A. 流通手段 B. 贮藏手段
C. 支付手段 D. 世界货币
9.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C.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10.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 )。
A. 抽象劳动 B. 脑力劳动 C. 体力劳动 D. 具体劳动
11. 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 )。
A.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 D. 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12.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 价值规律 B. 竞争规律 C. 供求规律 D. 剩余价值规律
13. 货币的本质是( )。
A. 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 商品交换的媒介
C. 流通手段 D.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4.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 )。
A. 供求关系决定的 B. 商品的效应决定的
C. 价值决定的 D. 使用价值决定的
15.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 )。
A. 商品流通是由货币流通引起的 B. 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
C. 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没有关系 D. 商品流通就是货币流通
二、问答题
1. 商品二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
2. 怎样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它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如何?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
4. 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6. 什么是价值规律?
7. 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B 4. D 5. B 6. C 7. A 8. C 9. C l0. A ll:B l2. A l3. D14. C l5. B
二、问答题
1.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作为一种物品,首先必须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商品的这种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有用性。不同的商品由于它们的自然属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两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彼此间不可分割。只有同时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的物品,才能成为商品。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二因素的对立性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互相排斥。一切商品对于买者只具有使用价值,对于卖者只具有价值,任何个人都不能既占有某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同时实现它的价值。
2. (1)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有特殊目的、对象、操作方法等。使用不同的劳动资料,其生产结果各不相同。它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个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它是反映商品生产之间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它是个历史范畴。
(2)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也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也决定着商品二因素的矛盾。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具体劳动就没有转化为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也没有得到解决。
3.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因此价值量必然由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来决定。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持续的时间来计量,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4.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总是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
(1)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也越高。
(2)科学的发展程度。科1学技术越发展并将其运用于生产过程,便越能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这是指劳动组织、生产管理及分工协作等。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的好坏,对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
(4)生产资料的规格和效能。这里指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数量是否充足,质量、效能如何。
(5)各种自然条件。
5. 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表现和反映,它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6.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7. 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有: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引起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必做试题11-23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必做试题12-02
2016年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基础必做试题11-23
初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考前必做试题11-30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04-21
2017年内科主治医师考前必做试题12-01
2016年自考临考前必知的答题技巧03-18
2017年内科主治医师考前必做测试题12-03
自考前必读!03-29
2013年消费经济学自考试题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