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自考本科《大学语文》文言文辅导: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以下是百分网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本科《大学语文》文言文辅导:再别康桥,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作家作品
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新月派”代表诗人。其人生观是“爱,自由,美”。
二、主旨
一首借景抒情的抒情诗。描写诗人到伦敦剑桥大学的康桥重游,通过对康桥景物的描写,暗寓、抒发了诗人对旧情的眷念,表达了寻梦时的惆怅,与落寞的情感,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沉的忧郁与苦闷。
三、课文串讲
全诗分为五部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写作者故地重游,即将离去的依依惜别的心情。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
不是青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第二部分:2—3—4节。选取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来渲染对康桥的眷念。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外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相关阅读】
《再别康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接下来我会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说教材地位、说学生情况、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的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地位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出自于苏州大学出版的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第几课。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再别康桥》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徐志摩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二十世界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细致入微的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昔日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的真挚、隽永,抒发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依恋,不忍别离的深厚感情,《再别康桥》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为我们展示了康桥的美,她的纯、静、美是那样令诗人陶醉。
二、说学生情况
我所教授的是职高的学生,我所在的班级是经贸系两个职高班,首先,职高的学生跟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来说,他们大多数没有升学的压力,因此在学习方面,学生的动力不太强烈,学习动机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职高的学生,语文基础有些许薄弱,兴趣也严重不足,因此,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主。尽最大的可能来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并且让学生参与进来,然后努力保持持久性。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职高学生的文化、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特点,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因此根据《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坚持文道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主,以坚持知行统一、强化实践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主,坚持基本要求与多种选择相结合,构建开放又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主,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了解徐志摩及其其他作品,并了解“新月派”的三美
—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教师须知:目前大多数的职高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差,学生自信心不强,在问答交谈时,声音小,吐字不清等,因此,训练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很有必要。)
2、情感目标:领悟徐志摩与母校的深厚感情。
(教师须知:学生要学会分析诗人的内心情感变化以及抒发怎样的情感,通读全诗,把握主旨)
3、能力目标:了解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教师须知:掌握一定的鉴赏诗歌的方法,对诗歌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举一反三,能够减少学习其他诗歌的难度。)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诗歌是一种表现人们心灵的赋予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因此在各式各样的文学样式中,诗歌的思想感情是比较难以把握的,诗歌往往是抒发诗人的感情位置,但是这种感情抒发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些诗歌直抒胸臆,有些比较婉转、含蓄,因此,在鉴赏诗歌方面,要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和技巧,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再别康桥》,诗人运用了新月派的写作手法,所以,可以从诗歌的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鉴赏。其次,要想真正的理解诗歌的本意,要注意与诗歌创造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内心情感为基础。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融入进去,启发学生的悟性。因此,根据学习诗歌的一些注意要素,我总结了《再别康桥》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面: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根据诗歌的三美来鉴赏本诗。
难点方面: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有着深深的眷恋,仅仅是因为是母校的原因吗?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1、说教法
教师教的有趣,学生才会学的快乐。因此教师要设计巧妙且恰当的导语,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生学的基础上进行授课,因此,我采用以下的教法:
A:讲授法(运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难为易,传授学生知识)
B:问答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习的能动性)
2、说学法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很重要,怎样学更重要,因此,依据新课标重视审美教育,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的过程中更好的领会诗歌的感情,因此,采用以下学法:
A:诵读欣赏法 B:讨论法 C: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构思
本诗歌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作者生平及背景简介,《再别康桥》的三美、诗歌的'重难点、诗人的思想感情等。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借助导语,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在于学生求知、探索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渴望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接近该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完成这种活动的效率。兴趣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所以说,正因为如此,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我在讲授本诗歌的时候,首先会以以“离别”为话题导入新课,很多同学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离别场景,有着不同的伤感和感触,让同学们讲述自己的离别感受,与朋友、与家人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自信心。
教师随机点名让学生用一小段话总结自己离别时候的场景。
学生回答完毕后,由教师进而引出历代诗人写过的关于离别的诗歌,向学生提问,请同学们进行回忆并发言,以前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歌都有哪些。
学生自愿回答学过的诗歌都有哪些。
教师进行明确: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来播放古代诗人的离别诗句。
进而,引出今天所要学习的诗歌《再别康桥》,可以让同学们对近代诗歌和古代诗歌进行比较。体会不一样的“离别情怀”,明确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
第二、学生们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背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首先对题目和诗人进行一个了解。
学习本诗歌之前,学生进行课下预习,随机抽查一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讲述徐志摩。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出示幻灯片,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完善。
第三、学生运用诵读欣赏法,通读全文,体味诗歌意境
诵读在帮助学生疏通文字,体会感情,理解内容,体会语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好的文章无不具有语言美音乐美等诸多特点,读起来铿锵有力、优美动听。学生诵读后既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更会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此外,由于诵读是口、耳、脑同时并用的综合活动,它对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诗歌,学生跟随诗歌通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全诗,挑选一名学生进行个人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每小节,押韵的句子要突出出来,这样能够读出诗歌的意境之美。
除上述朗读方式之外,学生可以采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朗读,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们自由结合,指导学生采用有分有合式、独唱、合唱式等形式多样的读法,展开新颖活泼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第四、培养学生对整首诗歌的理解
借助导语,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氛围,学生了解作者及诗歌背景,通读全文后,进一步的引导学生掌握与这首诗歌有关的内容:整体构思,把握诗歌。
学生对诗歌有大致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全诗分为几节,每小节的概括内容。学生进行发挥总结,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探究,总结出诗歌每小节的大意。分组回答,一组回答,另一组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明确。
明确:全诗共分为七节。
第一节,最吸引人的是那三个“轻轻的”,整体把握,康桥的美在于她的“静”。诗人对康桥的感情如此之深,即使离别时,也要把这种静藏于心底,不忍心打破这种静静的美,这一节,不仅写出康桥的美来自于何处,而且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第二节到第六节是作者情感的一个变化过程。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却又比其透出的感情更加深厚,“轻轻”变成了“悄悄”,康桥与诗人的相互眷恋,深深的溢满了本诗。
第五、巧妙设疑,自主探究
在初步了解相关内容,整体把握文章后,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学习目标—把握文章的重、难点。
学习的智慧在于遇事要问为什么,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学生不断的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疑”是学生学习的关键,只有有了疑问,学生才能积极的去思考,在不断的质疑、释疑的过程中才有创新。学生的自主探究意味着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的去学习,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然后有所创造,这也体现了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具体表现,在这节课中,我首先会从及几个不同的侧重点来进行授课。
1、从诗歌的三美来鉴赏诗歌。
首先可以提问学生新月诗三美,让学生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欣赏本诗,给学生几分钟的时候,找出本诗中与其相关的小节。
教师进行总结,着重的讲解绘画美
绘画美(诗歌的语言多采用有色彩的词语):
通读诗歌,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不仅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每一节都透露出色彩美,1、将“河畔的金柳”拟人化为“夕阳中的新娘”,赋予植物以生命力,2、将“清澈的潭水”比喻成“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另外,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引导学生去感悟诗歌的绘画美后,音乐美和建筑美主要由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对诗歌的赏析上升到一定的审美层次,同时,我会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让学生自主理解的同时,使学习变得丰富有趣。全部学生可以分成两个大组,进行分组合作探究,一组进行发言,另外一组可以有不同的回答,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求创新,求差异。
学生回答完毕后,其他学生可以随机的进行补充。教师进行完善。
教师明确:
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让学生们理解音乐美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的。
1、押韵
诗中押韵的地方: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2、节奏感强。
3、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2、从本诗的每一小节分析诗歌。
.分析第一小节。(涉及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轻轻的”?为什么要向云彩告别?)
学生们对问题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一方面锻炼学生勇于表现的勇气,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第一节的内容更加深刻。
教师明确:这一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基调。诗的开头连用的三个“轻轻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现了自己对康河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轻轻的来,轻轻的走,又轻轻的告别,即使那挥手的招呼,也没有一点点喧哗,来打破康河的宁静之美。
朗读并分析第2-4小节。
在这一节中,我会让学生来充当教师的角色,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例如:“金柳”“新娘”等意象的独特效果?“甘心做一条水草”说明了什么?
同样是全部学生分成A/B两组,A组向B组提出问题,B组回答后,A组进行说明。
这样学生对课程内容比较投入,主动性较强。
教师补充:这几节写康河的美景,表达作者对康河的依恋和柔情。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正体现了诗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照追求。
朗读并分析第5-6小节。
针对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来进行提问,随机挑选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明确:此时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诗人用欲放即敛的方法,朴实无华的直接抒情,进一步的契合了康桥的“宁静美”,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
朗读并分析第7小节。
对这一小节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分析“悄悄的”分别融入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另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果自己是诗人,自己愿意悄悄的离去吗?
3、从本诗的重难点来鉴赏诗歌。
全班可以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诗歌中的一节,进行一次小的辩论,说出自己觉得为什么自身代表的小节是诗歌中最重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职高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拥有自信。
第六、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其风格特点能够代表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吗?比较《沙扬娜拉一首》来进行说明。
教师明确:通过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同样从新月派的三美来分析《沙扬娜拉》一首,对比诗歌的节奏、韵律、结构,明确再别康桥能够代表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点。
第七、再次回味全诗,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进入诗歌梦幻般的氛围,用与诗歌每一小节意境相配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根据诗意选画面。再找个别学生朗读自已最喜欢的一节诗歌,结合图片画面,说出喜欢的理由,让学生深入体会每一节的画面美。老师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动作性很强的词、融入强烈情感的词)进行适当的点拨,借此指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
在播放幻灯片的同时,教师会同时进行板书说明: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 — 康桥的“静”
金柳、 青荇、 清泉
( 新娘、招摇、 梦 )
梦 — 寻梦
满载星辉 — 放歌
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的 - 不忍之情
第八、总结全诗
对本课做一个完整的结尾,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并分析诗歌的表达感情和写作风格,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另外,背诵全诗。
【自考本科《大学语文》文言文辅导:再别康桥】相关文章:
2017自考本科《大学语文》文言文辅导:我愿是一条急流07-09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10-16
自考大学语文应试技巧10-27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类型及技巧05-21
自考本科有用吗10-01
自考本科的6大优势07-31
自考本科有哪些优势08-08
自考本科如何申请学位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