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克思把托·罗·马尔萨斯看作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作有1803年的《人口原理》,1820年《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要点:
1.产生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矛盾激化起来,激进的社会改革运动对英国统治阶级造成威胁。马尔萨斯为反对激进的社会改革思潮,发表了人口论。
2.两个重要前提(公理):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3.两个假定:一是人口增长在没有妨碍时,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二是生活资料在相同情况下,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4.推断和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5.三个命题或基本内容:
(1)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6.对人口抑制的方式:
(1)积极的抑制,如饥荒、战争、疾病、贫困、瘟疫等。
(2)预防的抑制:包括道德的抑制和不道德的抑制。道德的抑制如:晚婚、独身、保持贞操等。不道德的抑制,如:避孕、堕胎、某些“伤风败俗”的罪恶等。第一种方式是有效的。
7.《人口论》的引申观点:
(1)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取决于他们的人口数量。
(2)济贫法有害无益,应予以取消。
(3)反对葛德文等人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
1.“人口论”本身的错误和矛盾:有四个方面:P199.
(1)《人口论》初版是以“攻击法国革命和与它同时的英国改革思想”的。
(2)马尔萨斯以抽象的、一般的人口规律来代替和抹杀资本主义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
(3)“人口论”本身的错误和矛盾具体表现在:
第一,“两个公理”都排斥了其具体的历史的表现状况。试问原始人和现代人在这两个“公理”上该有多大的差距?
第二,两个级数的假定本身就是错误和矛盾的;
第三,对影响和抑制人口增长的因素作用的分析,片面强调了消极因素,即他所谓的“积极的抑制”,而忽略了人的理性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忽视了社会制度的作用;
第四,“土地收益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
2.人口理论的理论来源和理论依据:
(1)“两个公理”来自于詹·斯图亚特和大卫·休谟。
(2)“两个级数”来自于华莱士、唐森、富兰克林和普莱斯。
(3)“土地肥力递减”来自于安德森。
3.正确对待马尔萨斯人口原理中的合理因素。
总的来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因素:
(1)对人口要与生活资料成比例的提法,含有关于人类社会两种再生产相互适应的观点的因素。
(2)人口问题从现实具体情况来看,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二、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
(一) 价值论
他继承了斯密以购买劳动和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同时吸收了萨伊的生产三要素理论,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马尔萨斯认为:商品价值决定于该商品所能支配和购买的劳动量,购买劳动量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尺度;此外,在说明价值决定时,马尔萨斯第一个对供求关系作了阐述。
(二)利润论
马尔萨斯认为:利润是购买劳动大于耗费劳动的部分,这是由买者支付的。利润与劳动不相干。他的利润论是“让渡利润论”。
(三)地租论
马尔萨斯认为地租是产品总产品中扣除耕种费用后的归于地主的部分。地租既不是源于土地垄断的收入、也不是源于“自然的吝啬”,而是土地的恩赐。高地租是一个国家富足、农产丰富、土地肥沃的证明,而低地租必定标志着相反的情况,在地租问题上,马尔萨斯站在土地贵族的立场上。
(1)地租产生的三个具体原因:
第一,是土壤品质使所产生的生活必需品多于所供养土地所用人手的需求量。
第二,是生活必需品有一种特殊性质,可以为造成需求。
第三,是最肥沃的土地较少。
(2)地租上涨的看法:地租上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是财富增长和社会进步的象征。地租上涨的原因有:
第一,资本积累使利润下降;
第二,人口增多使工资下降;
第三,农业改良或劳动强度提高,以致一定产品所需的劳动人数减少;
第四,农产品价格因需求增加而上涨,但生产费用在名义上并未降低,以致生产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加大。
(3)对谷物法的立场:主张维持“谷物法”。
三、马尔萨斯的经济危机理论(有效需求论)
1.危机论的依据:
马尔萨斯反对萨伊、李嘉图等人否定经济危机的观点。把财富看作“对人类必要的,有用的和适意的物质东西”,它依存于生产。而价值与之不同,它取决于人们对物品的需求愿望和购买力。价值依存于收入分配。所以,财富和价值的关系,就是生产同分配的关系。这两者结合起来,资本主义生产才能发展。在他看来,生产与分配,就是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间的关系。这也是生产发展的条件。他还认为由于利润和价值取决于流通领域,因而实现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实现与否取决于市场上有效需求是否充足。危机论的依据可简述为:市场有效需求充足,产品就能顺利实现,否则就会发生生产的普遍过剩,出现经济危机。
2.危机论的内容:马尔萨斯反对萨伊、李嘉图等人否定经济危机的观点。他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加预付资本的利润构成的,而利润是在交换中产生的。利润的实现不可能依靠工人和资本家。因为资本家是卖者又是买者,他们在出卖时获得的利润会在购买时丧失掉。就工人而言,他们购买的只是生活资料的一部分,只能实现工资部分的价值,而不会产生利润。资本的利润只能依靠只买不卖的第三种人来实现。这个只买不卖的第三种人就是只消费不生产的地主,僧侣。官吏。大批军队及年金领受人等等。如果这些非生产性的消费者的收入及消费不足,就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马尔萨斯认为,为保证资本主义生产的顺利发展,必须使地租永远存在和增长,从而尽可能地扩大不生产阶级的消费,维持足够的有效需求。马尔萨斯还进一步指出,地主等非生产性消费者的特殊作用就在于维持供求平衡,使劳动成果获取最大的交换价值,从而促进财富的增长。
3.危机解决的方法:保证和扩大非生产阶级的利益。
4.对凯恩斯的影响:对凯恩斯的理论颇有启发。
古典学派: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
一、生平
出生于富有的乡村绅士家庭,其父是大卫·休谟的密友(而亚当·斯密是休谟的好友,可见马尔萨斯是亚当·斯密的后一代人)
1788年毕业于剑桥的耶稣学院,并被任命为英格兰教会的牧师
1798年出版《人口论》
1820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
二、影响其思想的因素
1、英国国内关于贫困增加的论战
1798年(法国大革命后9年),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失业和贫困越来越多,社会对于“是否应该给贫困阶层提供最低生存保障”爆发了激烈的争论。此时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动乱正在其他国家的贫困阶层中蔓延,而资产阶级则强烈反对重新分配收入。
(法国大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贫困阶层进行,革命后,资产阶级得到了更多的权利,而贫困阶层则变得更加贫困)
2、英国国内关于谷物法的论战
从1790年起英国就发现需要进口粮食来供给不断增长的人口,但拿破仑战争使得进口相对减少,导致极其高昂的国内谷物价格和地租价格,1813年拿破仑被俘获,操纵议会的地主担心进口谷物的涌入会拉低谷物价格和地租价格,所以要求提高进口谷物的最低价(使进口谷物更难卖出),而企业团体则主张废除进口谷物的关税和最低价格(二者是由谷物法规定的)(企业团体的主张符合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规律”思想)。
3、马尔萨斯的父亲赞同威廉·戈德温与马奎斯·孔多塞的思想
这影响了幼年的马尔萨斯,使他开始有目的的挑战这二人的理论。
a、威廉·戈德温(1756—1836),诗人雪莱的岳父,是一位牧师,支持无神论,是无政府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之一。认为人的理性将引导人自愿的亲善和正义感,而自我完善的人自发的平等合作可以建立更好的社会,更好的社会又可以反过来塑造“完美的人”,因此人类世界中的各种资源冲突都不是问题,因为理性的人会自我克制。而这种进步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私人产权、经济与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强制性的政府。
b、孔多塞侯爵(1743—1794),是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的数学家,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之一,被革命党抓捕后在狱中死亡。其“进步史观”启发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内的许多后世思想家。
孔多塞著有《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认为:
1)、最终的国家之间的平等将消灭战争
2)、在消除了财富、遗产及教育方面的差异后,就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3)、人性的可完善性(个人理解他是将人性中“表现得不好看”的部分看作“人性的弱点”,认为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将这些弱点长期性的改正,这种改正后的人性便是完善的人性了。而个人的观点是,人性是基于对周边环境的对比评价建立的,且对社会环境的评价天生就具有异化性,因此在各种情况下人性都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的,并且在平静的社会中异化程度会逐渐加大)
基于此,孔多塞认为有益的改革措施将使人口增加,但食物的供给将增加得更快,如果食物最终不够,则孔多塞也赞成控制生育。
孔多塞同时支持女性拥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这在当时的欧洲社会是很少见的。
(以上关于孔多塞的'文字由这本书和百度百科综合得出,如果只看《经济思想史》的文字,则孔多塞更像是一个较为平庸的、非政治经济专业的悲剧人物,从这种“矮化”可以看出孔多塞的观点与本书作者相左,孔多塞也是继上一章研究失业的学者后,本书作者对付的第二路反对者)
三、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马尔萨斯通过对下等阶层的观察得出结论:如果人口不受控制,将以几何级数增长(每25年翻一番);而生活资料最多只能按算数级数增长。基于此他提出各种政策主张:
1、对人口增长的预防性控制
即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也称作“道德约束”。马尔萨斯认为约束婚前行为,以及穷人晚结婚或不结婚是符合道德的预防性控制措施,而卖淫与节育则是罪恶。他在《人口论》中写道:
“事实上,我应该严厉谴责任何人工的及非自然的控制人口增长的方式,因为这些方式是不道德的而且倾向于减少对工业的必要刺激。如果每对结婚的夫妇都希望限制他们所要孩子的数量,那么完全有理由担心人类的惰性会极大地增加。并且无论对于个别国家而言还是对于全球而言,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其自然、合理的人口数量。”
2、对人口增长的积极控制
即提高死亡率的措施,包括饥荒、穷困、瘟疫、战争等。
他写道:
“无论生活资料以多么快的方式增长,人口的增长总是会受它的限制······所有在保持正常的人口水平之外出生的儿童必然都将面临死亡,除非成人死亡从而为他们腾出生存空间······我们不应该建议穷人保持清洁卫生,而是应该鼓励相反的习惯。在我们的城镇里,我们应该使街道变得更窄,让房子里住进更多的人,从而招致瘟疫的发生······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谴责对破坏性疾病进行的任何治疗措施,以及谴责那些认为他们通过采取措施消灭各种疾病而为人类做出了贡献的人们,他们虽然是善意的却犯下了极大的错误。”
(马尔萨斯认为,贫困的出现是社会承载不了如此多人口的表现,而处理贫困的方法便是让贫困者饿死以腾出更多资源,这应该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起源了。然而这种道路是错误的,因为在人需要从同类获取优越感的社会中,人性会驱使人类划分高低阶层,而这种欲望与人口数量无关,即使是很少人口的人类族群也会存在高低阶层差异)
3、关于济贫法
马尔萨斯认为贫穷与苦难是对“下等阶层”没有控制人口生育的自然惩罚,因此对穷人一定不能提供政府救济。
他写道:
“一个人出生到世界上,如果他不能从他的父母那里得到他所需要的生活资料,如果社会并不需要他的劳动,那么他就没有权利拥有哪怕是最小份额的食物,事实上他的存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自然界的大餐中也没有空余的位置留给他。······如果这些客人站起来为他腾出一点空间,那么其他和他一样的人也会立即要求同样的待遇······宴会的秩序于和谐被打乱了,在此之前的充足也将变成稀缺。”
1834年英国的济贫法修正案部分采纳了马尔萨斯的观点,这项法案取消了对济贫院之外的健全人的一切救济,一个人如果想获得救济,就必须抵押自己的所有财产,然后全家拆散进入救济院做工。该法案的目的就是使公共资助让人无法忍受,以至于大多数人宁愿挨饿也不愿忍受这样的侮辱,英国的这一体系一直延续到20世纪早期(一战?)。
四、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悲观科学”批判的回击
此书在这里插叙,提出自由主义经济学(这是我个人的定义,泛指本书作者所支持的理论体系)常常被抨击为“悲观科学”,作者说这种“贬损”的最初来源是19世纪中期的历史学家和散文家托马斯·克莱尔,而克莱尔是一个种族主义者和蓄奴主义者。(好家伙!以后谁再敢说自由主义经济学是悲观科学,就自带种族主义标签了,解决了第三波反对者。)
接下来又用马尔萨斯的密友大卫·李嘉图的一些乐观言论,中和了一下马尔萨斯的悲观言论,让它们听起来不那么悲观(这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马尔萨斯负责拉低评价锚点,李嘉图则提出一套比拉低了的锚点高一点的措施)
五、市场供给过剩理论
1、市场供给过剩
马尔萨斯指出:雇主之所以雇佣工人,是因为工人生产出来的价值要大于工资,这些多出来的部分是雇主的利润;而因为工人的工资不足以购买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所以社会上必须存在不生产产品,但消耗产品的人。而资本家固然有能力消费他们的利润,但这样不符合他们不断发展经济的目标,并且他们的工作也太忙,以致于没有时间消费,而地主则是很适合作为这一角色的存在,同时为了服务地主,社会也需要服务业。(这里马尔萨斯认为服务业不生产产品)
至于将利润以高工资的形式返还给工人则是不可能的,因为“利润消失将导致生产和就业停止”(利润消失意味着追求资产积累的人将离开这个行业,但世界上只存在“追求资产积累”这一种动力吗?这是自由主义经济自身的缺陷,却被摆成了公理)
(这里还有一个奇怪之处:一方面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认为未来将供应不足应该节省,一方面供给过剩理论又认为当前的供应过多应该消耗,总之就是穷人有罪,富人有理)
2、非生产性消费
如果工资、利息和利润产生的收入被用于消费,虽然能提高社会购买力,但也同时提高了生产成本,而这会危害国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地位,而地主的地租收入用于消费则不会增加生产成本。所以要保留谷物法,让地主变得富有以促进消费增加,进而避免经济停滞。
(在百度百科中对“非生产性消费”的解释大意是“用于享乐而不直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消费,而这里的“非生产性消费”看起来则是指“用于消费的财富不是来自生产性行业”,前者是指这消费的去向,后者是指这消费的来源。在古典主义经济学者看来,这二者可能是等同的——工人的工资收入只够维持生存、利润要全部用来增殖资产、利息要全部用来继续放贷,即全是直接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而只有地主的收入可以用来购买生产之外的享乐)
(总结起来就是:1、让国内大部分人贫困,于是可以取得国际竞争优势;2、让不事生产者享乐,以消耗国家生产的商品保持经济繁荣)
3、消除供给过剩的其他方式
a、战争
“英国和美国在拿破仑战争中损失最少,或者说它们在战争中发了大财更恰当些,但是它们现在却承受着最多的和平所带来的压力······很明显地是和平与贫困联系在了一起。”
b、进行公共事业支出
马尔萨斯认为可以通过雇佣失业的工人,从事修路等公共事业来解决供给过剩的问题(这样就能有更多人购买商品了,而不是真的想改善工人的生活水平),同时又因为这些工人生产的不是商品,而不会冲击到现有的商品生产。
马尔萨斯认为应该付给这些公共事业工人较低的工资,因为较高的工资会阻碍人们适应不断下降的需求,同时隐藏国家对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失败
六、对马尔萨斯的评价
1、支持者
正逐渐丧失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的地主支持马尔萨斯(因为马尔萨斯塑造了他们的社会贡献),需要纳税的富人支持马尔萨斯(因为马尔萨斯主张降低公共支出,也就减少了富人的税负)
2、对于其人口理论的质疑
阿马蒂亚·森认为饥荒除了和人均食物产出有关外,还和获取食物的途径有关,森把饥荒分为两种类型:繁荣饥荒——大部分人口无法从快速但不平衡的经济增长中获益,其真实收入降低而无法获取食物;衰退饥荒——是由经济下滑导致的,但不一定是食物生产的下降。
森认为:由于忽略人们获得食物这一过程,饥荒的发生常常是在那些食物即使不充裕,至少也是足够维持人口补给的地方。
3、马尔萨斯关于供给过剩的理论启发了凯恩斯
4、马尔萨斯还有其他一些较小的研究成果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托·罗·马尔萨斯经济学说】相关文章: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萨伊的经济学说03-21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纳索·威廉·西尼尔经济学说11-16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弗雷德里克·巴师夏经济学说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