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百文网手机站

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

时间:2023-03-29 11:45:03 梓薇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

  提及财务工作,大家都知道是和数字打交道的,但是,作为会计人员,又有多少人了解数字背后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

  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1

  这个问题太有代表性了,我思索再三回答道,有些人天生就善于记忆车牌号、电话号码,对或许是种天分,但对做好会计工作而言,对数据敏感这样的天分不是太大的加分项。天分要逊色于热爱,喜欢会计工作,愿意为之付出的会计人更容易做好会计工作。敏感基于用心,投入了,付出了,会计人对数据的敏感自然会在工作中逐步锻炼出来。

  数字本身是枯燥的,硬背下来记忆不会持久。面对数字,大多数会计人与常人无异,并没有足够的敏感。会计人对数字敏感更多是基于对业务的理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会计人总能够记住一长串的财务数据。这不是会计人记性有多好,而是他们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能结合业务进行联想记忆。单单记住数字是困难的,但记住数字背后的.业务因果则相对容易。

  从这个角度看,会计人对数字敏感实际是源于对业务事项的敏感。对业务敏感需要会计人跳出财务看业务,将视角前移。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也是对会计人上进的要求。

  譬如,做财务分析时可分解为两个动作:一是数据分析,另一是业务分析。数据分析是指会计人员看到财务数据异常后有足够的敏感,能快速闪现异动可能的驱动及可能的后果。业务分析是指结合业务定位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第一个动作要想做标准,会计知识必须扎实。第二个动作要想不变形,则需把自己融入业务之中。

  会计人怎样才算是对数据敏感呢?我的标准是,数据最好能张口就来。可数据那么多,谁能全记得住呢?对数据敏感并非要面面俱到,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组数据:

  1、KPI考核的数据(至少包括收入、利润),这些数据是企业经营的成绩单,始终要做到心中有数;

  2、公司的资金数额,资金如同企业的血液,时刻要盯住;

  3、存货、往来款的增减变动,这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点;

  4、期间费用的增减变动,问题的苗头就在此种露出端倪;

  5、每月的纳税额,风险把控与税收筹划要适度;

  6、总经理重点关注的数据。

  如果数据在会计人的记忆中是鲜活的,这是因为会计人赋予了数据经济内涵。死记硬背是记不牢财务数据的,会计人唯有融入业务,才能让财务数据成为故事印刻在脑海中。对数据敏感不必是天分,但需要用心。因为这不仅能体现会计人的职业素养,也能反映出会计人的价值高低。

  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2

  一、交接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交接工作的规定是高度概括的,如“移交人员在办理移交时,要按移交清册逐项移交;交接人要逐项核对点收。移交清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的职务及姓名、移交清册页数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再如“移交清册,应当列明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印章、现金、有价证券、支票簿、文件、其他会计资料和物品等内容”。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交接才是完整的呢?比如往来会计如何交接?资产会计如何交接?我就以参与监交的两个下属单位会计之间的工作交接过程为例吧。

  交接背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组织结构,公司对下属两个职能交叉、重复较多的核算单位进行合并。(为了方便,合并单位简称为A单位,合并单位的会计简称为小A;被合并单位简称为B单位,被合并单位的会计简称为小B)

  交接过程:公司安排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经营考核、财务及资产管理等各职能部门进行各管辖范围内的工作监交。由于牵涉到资产移交、往来账项移交事项,财务上派出存货管理岗、固定资产管理岗、往来管理岗的三名人员到交接现场进行监交。去了三次,都没有完成交接。去的三个人回来后,在议论小A和小A的领导,怀疑他们是不是存心刁难小B和小B的领导。后来几经反复,领导又亲自带队,我有幸参与了监交的过程,从而产生了新的感悟。从移交清单上看,小B做得并无不妥,交接的科目余额都和总公司财务上核对过,并有相关经管人员的签字确认。小A和小A领导的意见是,B单位应该交接的更清楚一些,比如,应收账款——××单位,不仅要提供余额,还应提供形成时间、经办人姓名、款项性质、款项未收回的原因等,以便下一步A单位接手后,能确保最终收回该款项。再如,存货资产交接,不仅要有余额,还应按是否积压呆滞物资进行分类,并提供每项物资的库龄,积压呆滞的原因等,以便A单位今后的管理需要。固定资产交接也提出了与存货资产类似的要求。否则,A单位不签字接收。

  我的思考:

  1、从财务管理的角度看,A单位的要求并不过分。

  2、从交接中可以看出,A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要强于B单位。

  3、功夫在平时,交接真的可以做得再尽善尽美!

  二、交接的责任

  关于交接工作的责任划分,观点众多。大体上能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交接后的.会计责任全部由接收人承担,另一类是移交人仍对移交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责任。我的看法是:一般情况下,责任的划分必须是移交人仍对移交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责任。但是由于情况的多样化,责任的划分就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了。我举个例子,还是现身说法吧!8年前,部门的老Y因为犯错误被公司辞退,我接手她负责的委托加工物资科目核算工作,让人感到奇葩的是,该类业务已经运行了5年,共有10多家往来单位,金额高达上千万元,她竟然没有按单位、按类别进行明细管理,只有一个总账科目和余额。我真不知道她是如何管理的,如何对账的。就以这件事为例,如何判定责任呢?也许我刚接手时,要追责责任,我可以摆事实、说情况,大家都知道是她的责任。关键问题是几年后,假如我要把该项工作移交时,我能像个祥林嫂似的再把“冤情”陈述一遍吗?领导有可能一句话就撂过来了:“这都几年了,你不会把账建起来吗?”我抱着“既然让我管,我就要管好,干好”的想法,也为了让我的“假想中的下一任”更轻松一些,于是我又去档案室查会计凭证,找原始单据,总算给这明细补齐了。然后又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汇总了一下,向领导进行了汇报,终于引起了重视,组织业务部门开会,并以我为主,起草管理办法,规范操作流程。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有些交接事项,特别是连续性的事项,交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责任判定是很难的,继任者很容易背黑锅。

  三、交接中的细节总结

  (1)如果你是工作接收人,一定要注意工作交接时,不要手忙脚乱,要掌握工作交接的主动权,交接不清楚,不能在移交清册上签字,即便是遇到领导让你签的情况。当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就经历过一次让我至今难忘的工作交接。当时财务部负责往来管理的一位老大姐(为了方便,以下简称为Y姐)被领导调整到审计部门工作,我被安排接手Y姐的工作。在交接时,Y姐以马上要去审计部报到为由,让我先在移交清单上签字,我没同意,她转身去了领导办公室,领导过来跟我说:“先签字,Y姐还在咱们单位,有啥慢慢对。”因为初入职场,毕竟经验不足,我先签了字,事后证明这样做有多惊险。后来我在核对时,竟然发现她有一个往来科目的明细账金额有误。为了找到错误的原因和及时进行账务调整,我在忙完日常的工作之后加班加点核对,才从3年前的凭证中发现账务处理错误。从这件事情上我吸取了教训:办理交接工作时,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马虎大意。

  (2)如果你是工作移交人,为了划清责任,也要谨慎再谨慎。我在工作调动时,把自己的工作移交给下任(为了方便,以下简称为小F)时,写了很详细的移交清单。比如移交我所保管的重大合同时,清单内容包括重大合同的名称、合同编号、主要内容概述、页数、截至交接日期的执行进度。当时我移交时,按照清单一项一项把合同原件交给下任。可是,在我到新单位工作的第一个月,我接到了原来的上司的电话,他说现在需要查阅一份合同,可我的继任者,也就是小F说这份合同没移交,让我回忆一下是不是漏交了。我提醒老上司,查查当时的移交清单,我肯定是交了。后来老上司专门打电话过来说清单上有,已经找到他需要的合同,是小F马虎了,不好意思之类。从这件事情上我总结了经验:把工作交接清楚,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试想如果当时我交接的不详细,小F一口咬定是我没交给他,那么我真是苦无对证,有损于本人良好的职业信誉和形象啊!

  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3

  会计的主要目标有如下几项:

  (1)提供关于一定时期内企业经营活动基本情况的资料。利用这一资料,投资人可据以了解企业的经营过程,评估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并对企业将来的发展作出必要的指导;利用这一资料,经营者可以分清责任,寻找不足,改善管理,提高绩效。

  (2)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可靠资料。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企业对资源的控制情况、企业的资金构成、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以及企业适应其所处环境变化的能力(即应变能力)。

  (3)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预计、比较、评估企业经营业绩,尤其是盈利能力的财务资料。关于企业的经营业绩,尤其是获利水平的资料,对评价企业今后有可能控制的经济资源的潜在变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预计企业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产生现金的能量,还有助于判断企业利用新增资源可能取得的效益。

  (4)提供有助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指挥、调节和监督的财务资料。指挥、调节和监督,是会计的控制职能。通过控制,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纳入到社会需要和人们所希望的轨道,并在最有利的情况下完成预期的'目标,这正是人们需要会计的一个重要理由。

  (5)提供有助于判断企业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对经济资源有效利用能力的财务资料。经济资源总是有限的,投资者所希望的当然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耗费(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经营成果(产出)。这里涉及到对资源有效利用程度的评估与衡量所需要的信息,理所当然地应由会计这个信息系统来提供。

  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4

  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它主要用货币来表示,以表明企业在一定的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资本运动的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是一个特定主体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凭证、帐簿和会计报表,尤其是会计报表,可以传递有关财务状况、经营及其成果以及现金流转情况等等方面的历史信息,经过对这些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还可以获得有关经济活动变化趋势的预测的未来信息。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广泛。

  然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秩序不佳,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从现实情况来分析,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会计信息失真从表面看是管理问题,或者是单位领导或会计人员的个人行为,但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必然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从逻辑上讲,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都是“失真”的信息,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实际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宏观层面的也有微观方面的原因。

  具体来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企改革缓慢,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和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企业产权关系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但在我国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即使在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了改革,而实质上还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正因为如此,权责不明确,使企业经营者往往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隐瞒或虚报经营成果,对外提供信息各不相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环境条件。

  会计信息的大环境离不开政府法律法规、市场监督机构行政制度的支持。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信息混乱,各个机构、公司常为一己之利,铤而走险。公司缺乏最起码的自律意识,恶意违规屡见不鲜,国家这个宏观调控之手就更为重要。在我国主要是通过《会计法》和《公司法》与《证券法》进行约束监督管理,但我国的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没有一个成型的管理者市场,政府对企业的管理无法量化,或对国企决策层监管力度不够,或者政府职能部门交叉管理,政出多门;一方面是国企怨声载道疾呼政府干预过多,另一方面却是政府职能部门满腹委屈,难以考核国企赢利能力及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

  3、目前,我国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滞后,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之一。

  任何信息都来自于人的活动,会计信息也不例外,不同的人事管理制度会对人的意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其中,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对关系最为密切的利益主体。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而经营者关心的是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利益冲突。

  4、收入分配制度和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与西部等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设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5、监督机制不健全,也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首先,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存在着局限性。从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主体看,企业的会计负责人是由企业经营者直接聘任的,会计人员的工资报酬是企业经营者直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为企业经营者服务,因此,出现了许多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长利润”或“经理利润”,而不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反映。其次,对企业的社会监督、政府监督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目前从我国对企业会计信息监督机制看,企业外部有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社会监督。虽然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已得到迅速发展,但其执业范围狭窄,除公司企业和“三资”企业年度会计报表需审计外,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尚未列入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业务范围。再则,由于社会中介机构之间有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和一些注册会计师业务素质较低,使有些经审计确认的会计信息仍缺乏可靠性。

  6、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制定比较完善的财经法规制度只能起预防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是否能将违法违纪者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孰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会计人需清楚数字背后的业务原因】相关文章:

2017高考志愿填报需清楚哪些注意事项08-19

键盘右边的数字键不能用什么原因09-11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教案12-03

《条理清楚》教学设计11-12

投资前应清楚哪些理财问题08-11

PHP程序员必须清楚的问题08-24

电脑小数字键盘不能使用的原因和解决方法03-29

数字邻居教案10-11

英语数字怎么读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