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难点:态度转变
导语:态度转变理论是指人们对特定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意向的比较持久的内在意识。态度的形成有心理过程的作用,态度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心理定势,一般来说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先导,先有态度,才会有行为的改变。
知识点:态度转变模型(识记)
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提出一个态度转变模型。
(一)传递者
1.信息的传递者
其威信、与接受者的相似性都会影响他提出的信息的说服效果。威信越高,与接受者的相似性越大,说服的效果越好。
2.说服的意图
如接受者认为传递者刻意影响他们则不易改变态度;但如果他们认为传递者没有操纵自己的意图,心理上没有阻抗,对信息的接受较好,易于转变态度。
3.说服者的吸引力
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因而容易接受他的说服;
(二)沟通信息
1.信息差异
任何态度转变都是在沟通信息与接受者原有态度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传递者的威信较高,这种差异越大,引发的态度转变就越大;如传递者威信低,这种差异适中,引发的态度改变也较大;
2.畏惧
它与态度转变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畏惧的唤起能增强说服效果。但是,如果畏惧太强烈,引起接受者心理防御以至否定畏惧本身,结果却只能是态度转变较少。研究发现,中等强度的畏惧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3.信息倾向性
对一般公众,单一倾向信息说服效果较好;对文化水平高的信息接受者,提供正反两方面的信息,说服效果较好。
(三)接受者
1.原有的'态度与信念
已经内化了的态度作为接受者信念的一部分,难于改变;已成为既定事实的态度,即说服者根据直接经验形成的态度不易改变;
2.接受者的人格因素
依赖性较强的接受者信服权威,比较容易接受说服;自尊较高、自我评价较高的接受者不易改变态度,社会赞许动机的强弱也是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高社会赞许动机的接受者易受他人及公众影响,易于接受说服
【2017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难点:态度转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