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 1
一、单选
1、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2、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背诵
3、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B )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8、 在"对话 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
1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2、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1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1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二、多选
1、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ABC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2、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BC)
A、档案袋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D、成就测验
3、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BCD )
A、情境 B、 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4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BC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BCD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C)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AB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ABCD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D、保障措施
9、 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BC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D、先导性
10、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ABC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1、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BD)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2、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BCD )
A、向学生回归 B、向学校回归 C、向教师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BCD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4、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BCD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5、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CD)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三、判断
(×)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开始。
(√ )2、 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 、课程标准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最高要求。
(√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 )6、 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课程管理亦需要建立三级管理网络。
(√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 )9、校本教研即师本研究。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10、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六、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P8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P15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P34—35
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 本次课改中,课程体系走向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P43
答:(1)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设置非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新课程还设置了许多"综合性学科",着意推进课程的综合化,对旧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改造;(3)各分科课程都在尝试综合化的改革,强调科学知识同生活世界的交汇,理性认识同感性经验的融合、
5、 新课程在教材观上的转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P60—62
答:首先就教材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学生不再是教材被动的受体而是对教材进行能动实践的创造性主体;教材不再是只追求对教育经验的完美的预设,而要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使教材编制过程本身延伸到课堂和学生的学习之中、
其次,就教材与教师的关系而言,教材的权威消解了、教材设计要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
6、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P94—95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 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125
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 为什么说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41
答:①首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通过自身修养对学生"言传身教",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潜移默化有时比课堂上的传授效果要好;②其次,教师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选择,开发和利用,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再完美的课程也必须经过教师的实施,理想中的课程与教师实施的课程肯定存在一个"落差",教师能否合理选择课程资源,对于缩小这个"落差"非常重要、
9、 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P150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 世界各国课程评价有哪些特点、P170
答:一,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七、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P26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 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P50
答案要点:
首先,辩证地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完全封闭,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减损国家要求及教育"引导","塑造"的责任、
其次,教师在备课及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详略得当"、所谓"详"一是在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上,尽可能地将"三维目标"和有关内容加以整合,而不能仅有"知识点";二是尽量考虑周到,预先设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多样化的对策、所谓"略"是指教案不要太详尽,宁可"粗一点",给现实的,活生生的教学留下一定的时空,最终在教学中完成,在教学后完善,决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的每一句话及学生的可能回答都写出来,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成了完全预定的,僵死的"走教案","演教案剧"、
再次,在课堂中,教师要"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让教学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但是,这种"生成"必须与预设的学习目标,学习主题有某种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不一定局限于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和内容),或是拓展,或是深化,这样才能既保证课堂教学的"开放"与"灵活",促进学生自主和富于个性化,创造性地学习,又达到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基本要求、
(举例略)
3、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P67—74)
答案要点: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4、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P180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 2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 )
A. 阶段性
B.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C. 生产性
D. 相对独立性
主张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的教育家是( )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夸美纽斯
D. 卢梭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课外辅导
D. 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没有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进行有意义的记忆,这说明该教师( )
A. 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
B. 过分重视知识的讲授,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
C. 没有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
D. 关注知识传授而非教会学生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提问时没有人发言等,这样的课堂气氛属于( )
A. 积极的
B. 消极的
C. 对抗的
D. 不能确定
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称为( )
A. 道尔顿制
B. 特朗普制
C. 贝尔·兰卡斯特制
D. 文纳特卡制
下列哪种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
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 认知学习理论
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 )
A. 因材施教
B. 循序渐进
C. 抓关键期
D. 扬长避短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 演示法
B. 实验法
C. 实习作业法
D. 练习法
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 发展性功能
B. 个体性功能
C. 教育性功能
D. 社会性功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 )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 高于
B. 不低于或者高于
C. 等同于
D. 不低于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 政治需要
B. 科技进步
C. 生产力发展水平
D. 产业革命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A. 课程计划
B. 课程目标
C. 课程标准
D. 教学目标
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 )
A. 精神活动
B. 反射活动
C. 意识活动
D. 技能活动
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这种现象称为( )
A. 投射效应
B. 晕轮效应
C. 皮格马利翁效应
D. 首因效应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A. 遗传
B. 环境
C. 教育
D. 主观能动性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包括( )
A. 尊师爱生
B. 民主平等
C. 教学相长
D. 心理相容
下列属于德育方法的有( )
A. 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 实际锻炼法
下列属于认知策略的有( )
A. 复述策略
B. 精加工策略
C. 组织策略
D. 资源管理策略
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 )
A. 教师义务
B. 教师良心
C. 教师公正
D. 教师荣誉
三、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要求。
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论述题(15 分)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A。杜威提出了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等教育观点。
B。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
D。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即关注知识传授而非教会学生学习。
B。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表现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打瞌睡、做小动作等。
C。贝尔 - 兰卡斯特制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B。苛勒的完形 - 顿悟说强调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属于认知学习理论。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要抓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
A。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D。学校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是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B。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
C。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B。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反射活动。
B。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某一品质突出掩盖了其他品质的知觉。
二、多项选择题
ABCD。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都是影响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ABCD。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包括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
ABCD。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都是常见的德育方法。
ABC。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不属于。
ABCD。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
三、简答题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对象、任务、过程等都是复杂的。
创造性:教师要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育机智等体现了创造性。
示范性: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长期性: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的劳动时间不限于上班时间,空间不限于教室。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如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等。
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等。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如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自我设计训练等。
四、论述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从教师方面
精心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体系、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教学中的知识点。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例如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可以采用讲授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时可以采用探究法或实验法。
提高教学技能
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掌握课堂管理技巧,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维持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善于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从学生方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开展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愿意学习。
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预习、认真听讲、做笔记、及时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
从教学过程方面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重点内容有足够的时间讲解和练习。
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浪费,例如避免无关的闲聊、过长的导入等。
加强课堂互动
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层次性,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学生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时,可以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实例,如建筑、家具等,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探索不同几何图形性质的应用场景;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给予反馈;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职称考试模拟试题及含答案】相关文章:
2016年职称英语理工A考试模拟试题03-25
小升初语文试卷模拟试题含答案03-16
小学英语毕业模拟试题(含答案)03-03
2015年职称日语考试C级模拟试题03-25
2017年职称俄语考试句子填写模拟试题03-28
职称英语考试模拟练习试题「卫生C」11-16
最新环保知识竞赛模拟试题含答案03-29
自考《网页设计与制作》模拟试题(含答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