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点汇总
1.会计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的定义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1.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会计对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财产物资、发生的劳动耗费及劳动成果等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系统的记录、计算、分析和考核,已达到加强经济管理的目的。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会计的方法是由会计核算、会计预测、控制、分析和检查的方法所组成的。这几部分的方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用的方法并不一样,但是他们又是相互配合、密切联系的。
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会计一方面要按照会计法规制度的要求,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另一方面要对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因此,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质量的保证。会计核算和监督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是会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也是会计管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会计产生于人们管理社会生产和经济事务的过程中,不仅为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还通过各种方式直接进行管理,如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参与经营方案的选择、经营计划的制定、经营活动的控制和评价等。会计工作往往在单位内部管理的整个系统中进行,每一个管理环节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参与。在宏观经济中,会计也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从职能属性看,核算和监督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从本质属性看,会计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活动。
2.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其中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
会计核算只能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会计核算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数量方面进行核算。
2.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事中、事后的核算,同时也为预测未来提供信息。
3.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对不合法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有权提出意见、不予办理或事后提出报告。
会计监督职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指标进行的。
2.会计监督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职能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3.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通常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1)资金的投入
资金的投入过程包括企业所有者(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即企业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一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另一部分构成非流动资产。
(2)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1、供应过程
2、生产过程
3、销售过程
(3)资金的退出
资金退出过程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这部分资金便离开本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
4.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应当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根据会计法规定,对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1、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
2、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全活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3、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如果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环节出现问题,不仅使企业款项和有价证券受损,更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的供应,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如实地核算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及结存,保证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
(2)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财物是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财物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这些物资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往往占有很大比重。财务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是会计核算中的经常性业务,也是发挥会计在控制和降低成本、保证财务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等职能作用的重要方面。因此各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收发、增减和使用环节的核算,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债权是企业收取款项的权利,一般包括各种应收和预付款项等。债务则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需要以资产或劳务等偿付的现时义务,一般包括各项借款、应付和预收款项以及应交款项等。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单位或个人发生经济往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款项没有及时结算,就会形成单位的各种债权和债务,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是单位一项非常重要的会计核算内容。
(4)资本的增减。
资本是投资者为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而投入的资金。会计上的资本专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投资者对单位的投入资本是单位存在的前提条件,单位的财务会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企业的投资者服务的,它要正确反映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资本的增减变动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支出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企业要生产经营,就必然会发生一定的耗费,同时努力去获得收入,收入是利润的源泉,因此,在会计上要正确地对企业的收入、支出、费用进行核算并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5.会计基本假设的理解
会计基本假设又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对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空间范围和计量标准等所做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6.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应当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非是对等的概念,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7.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消减业务。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需要注意的是,持续经营只是一个假定,任何企业在经营中都存在破产、清算等不能持续经营的风险,一旦进入清算,就应当改按清算会计处理。
8.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相等的会计期,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会计年度采用的是公历年度,即从每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
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
由于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质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9.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我国会计法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10.会计基础的概念和种类
会计基础是指企业会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是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由于会计分期的假设,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质的区别。所以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1.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权责发生制主要是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其核心是根据权、责关系实际发生的期间来确认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要求凡事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了,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费用。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也就是说,企业应当在收入已经实现和费用已经发生时就进行确认,而不是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者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12.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也称现金收付制或现金制。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是收付实现,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与费用等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采用收付实现制的优点是:会计记录直观,便于根据账簿记录来量入为出;会计处理简便,不需要对账簿记录进行期末账项调整。然而,收付实现制这种确认本期收入、费用的方法不符合配比原则的要求。其缺点是:不正确计算各期损益。因而,可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会计、行政单位和不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会计。
13.会计要素的确认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对资金运动第二层次的划分。这些基本分类在会计上都有特定的含义和特征,为会计分类核算提供了基础,也为财务会计报表构成了基本框架,因而会计要素也称为会计报表要素。会计工作就是围绕着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展开的。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利润表的基本要素。
14.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项目,如果不能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15.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变现或耗用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等。
16.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17.收入的分类
收入按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8.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19.费用的分类
费用按照与收入的配比关系不同,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具体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以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
20.利润的定义及分类
(一)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是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再加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减去损失。
(二)利润的分类
利润按照构成一般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点】相关文章: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基本考点06-25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精选考点:汇兑06-07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基础》考点10-16
期货从业资格考试考点:下单09-07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考点09-21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理财高频考点08-18
2017基金从业资格考试高频考点汇总08-10
2017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考点布置08-24
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点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