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 百分网手机站

私募证券基金存在哪些漏洞

时间:2020-08-10 17:19:27 证券从业 我要投稿

私募证券基金存在哪些漏洞

  导语:自2004年私募证券基金领域的发起设立行业第一支阳光私募基金,13年过去了,这个行业不论从产品数量、从业人数还是管理规模上讲,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私募基金也随着A股走过了风风雨雨,成为资本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

私募证券基金存在哪些漏洞

  截止2017年2月20日,证券私募基金公司有7396家,共管理基金27322只,实缴规模2.78万亿元;同样截止到2017年2月20日,股权私募基金管理公司8449家,管理基金16461支,实际缴纳的规模达到4.77万亿元。私募股权基金的产品的数量比私募证券基金少了10861只,但管理规模却是它的1.71倍,这是为什么?

  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于中,得乎其下。我们做事的发心和目标要高远,否则,虎哥亲身经历的故事就会告诉你结果会很惨。同样,我们从事私募基金行业,如果你把目标或者参照物仅仅定位为中国的私募基金,那你永远都成不了什么气候,作为一个追求卓越的私募基金从业者,那不可避免的会把这个行业市值最大、影响力最大的一家机构伯克希尔哈撒韦作为我们的对标参照物,这家机构管理的规模已经高达几万亿(人民币),而中国到今天7396家私募证券基金公司,股票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200亿(人民币)的也是寥寥无几,这又是为什么?

  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现状

  这些数字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目前所处的现状,同时这种状态也是这个行业集体的痛,尽管职业投资者的规模在不断的壮大,每年私募冠军们也会用极其妖娆的业绩来让我们感到神魂颠倒。比如2008年的金中和邓继军;2009年新价值罗伟广;2010年世通资产的常士杉;2012年的银帆投资王涛;2013、2014年创势翔投资黄平,但时至今日依旧打破不了“江山代有新人出,各领风骚一两年”的行业魔咒。无需质疑,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群体,为什么走不出这个怪圈,莫非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行业有问题?或者像韩国的国旗一样风水不对?在中国证券市场苦苦挣扎有十年,也曾立志要当一位优秀的基金经理的虎哥有话说: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的商业模式有致命的漏洞!

  漏洞一:只能容一个能人

  为什么这个行业做不大或者说打不破这个魔咒,考虑到虎哥以后还要在这个行业立足,所以我就不提公司的名字了。这个行业里面有很多知名的大家耳熟能详的私募基金公司,在最开始创立的时候,都有两位以上的核心人物。但最后走着走着就散伙了,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豪杰,你不用怀疑他们的判断能力,他们同样深知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是干不起来的,只有联手才能够创造出一家比较大的公司。那最终为什么会分道扬镳呢?

  证券投资和股权投资有根本的区别,股权投资一个人很难完成,除非你非要自寻死路,从找项目到投资决策再到投后管理这是一个产业链,需要团队分工协作和相互制衡。而证券投资从研究、投资决策到交易执行,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甚至一位家庭主妇或者任何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轻松完成。

  从组织架构上说,一个优秀企业的DNA应该是有一位灵魂人物,同时它能吸收容纳更多的能人。而私募基金行业的DNA却是单核基因,这种DNA根本就容纳不下两个能人,一旦有两个以上的能人,他们之间就会有意无意的去争夺决策权和话语权。所以最后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公司大多数都是小作坊,因为一个能人一个核心人物就能把重要的事情干好,其他人都是配角,同时这种容纳不了更多能人的企业也根本不具把规模做大的基础条件。

  漏洞二:太依赖能人的个人经验

  私募证券基金公司,想做大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业绩,那业绩又靠什么来支撑呢?对这种完全依赖于个人能力的行业来说,支撑业绩的主要因素莫过于个人的经验了,所以有这样一句话,资本市场是一个让有钱的人获取更多经验,让有经验的人赚更多钱的地方,这一点我很认同。但同样是干私募,在股权投资领域,如果你干了十年,那么你的经验绝对非常有价值。可是在证券投资,今天让你引以为豪的经验,明天有可能要变成终结你的凶器,这也是为什么私募证券基金行业一直有魔咒的原因。

  任何领域的决策者如果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意志,那么很快你就会吃老本。尽管过去取得了一些成功,但那只是在特定的环境和因素的堆积之下所产生的。而今天这个环境和因素发生了变化或者是不存在,那就意味着你过去的方法不一定还能够复制。这个真理在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犹为明显,这个完全依赖个人能力,变化又非常快的行业,只要你的认知水平和见解还停留在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晚会遇到困难和瓶颈。一旦过去的经验发现不能适应,这个时候又没有人来否决你,结果就是很快死掉。这就是股票市场的魅力,就像一位不曾被你征服的女人,你永远都琢磨不透她。

  昨天和一位年过半百的私募证券基金行业大佬交流,这位私募江湖第一代的风云人物,管理规模最高的时候有八十亿人民币,他非常注重投资纪律和投资原则,现在却说不干了,太累了,过去他非常熟悉的一套操作模式,这套让他引以为傲的操作模式,在今天的市场上却找不到一只能够让他买入的股票。近两年私募证券基金公司关门的特别多,也有很多让我们如雷贯耳的江湖大佬也正在悄悄的隐去,他们离开让我想起一首现代诗:叶子的离开不是风的追求,而是因为树的不挽留。

  漏洞三:缺乏防错的决策机制

  抗美援朝后的十年,朝鲜比韩国发展的要快。金日成的确是个有能力的人,建国初的几年头脑也非常的清晰,可是后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他的头脑反应速度却没有跟上,韩国和朝鲜的差距由此拉开,韩国每年都在进步而朝鲜至今还停留在60年代的水平。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的`基金经理何尝不是这样?尤其是早些年那批“自带光环”的明星基金经理,绝对的权威,绝对的牛逼。

  但是他们的思想和知识结构慢慢老化,如果反思能力再没有跟上,又没有人敢像魏征那样跳出来否定他,最后的结果就是被市场淘汰。那是不是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压力非常大适合年轻人的行业?那当前的80后、90后基金经理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没有区别,都一样,这个行业完全依赖于个人能力,而个人又面临在知识结构上的短板,行业的变化又非常快,经验又不能一直沿用,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这个基金经理能一直保持清晰的头脑,但是没有制度的监督、没有流程的约束、没有体系的力量、没有好的决策机制,你很难指望一个人永远或者是长时间保持清晰的头脑。

  中国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的商业模式存在着非常致命的漏洞,不管是60后、70后、80后、90后乃至00后的基金经理,只要这个商业模式漏洞没有被修复,也就是说,只要你的决策机制不改变,决策人员的知识水平没办法约束他能不断的提高,你有可以获得一时的胜利,但是绝对不会有长久的繁荣,而且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毁灭。

  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里,曾经这样说:在公司里经常有个人否定我,那个人就是芒格。巴菲特是油门,芒格是他的刹车,中国的私募证券基金行业要是想发展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商业模式,在我看来必须重建他的基因,从依靠能人的单兵作战模式,到多核心共同决策制,并且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制度,当每个人都不能绝对说了算的时候,还能够让大家适应这种变化,拥抱这种变化。也唯有如此,当某天因为民族复兴,中国需要和美国展开一次世纪金融大战,争夺对金融的控制权时,中国的私募基金行业才有资格挺身而出为国作战。

【私募证券基金存在哪些漏洞】相关文章: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区别08-29

2017年一季度私募基金与证券私募基金规模对比11-14

私募投资基金模式11-09

2017基金考试《私募股权》考点:私募投资基金11-12

私募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05-05

基金从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本税负05-05

私募基金操作需要懂得什么知识05-12

基金从业《私募股权》知识:市场运作的私募基金特征05-05

2017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攻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