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高考语文知识点讲解:古代诗歌的延伸题目?
我们阅读、欣赏一首古代诗歌,往往会引发联想或想象。这联想和想象可能延伸到其他诗歌,其他作品,也可能延伸到个人经历或社会生活。这种联想和想象无论是自觉的,还是自发的,都会是饶有兴味的。它一方面会丰富我们对这一首诗歌的体会和领悟,另一方面还会促进我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使我们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品味更高尚,审美更愉悦,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和做人素养得到综合提升。正因为此,在诗歌阅读、考试和备考中,引入延伸题目大有裨益,可以将联想和想象涟漪,纳入某一渠道,掀起波澜。认真思考和回答古代诗歌阅读的延伸题目,除上述收益外,还将自然而然地获取古代诗歌的滋养,促进写作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古代诗歌阅读延伸的基础仍然是读懂诗歌,把握形象,理解感情;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抓住景和情的关系做判断、分析和延伸。面对题目,应能按照题目要求的方向,做清晰适度、表达流畅的延伸;也可以按照题目要求的方向再延伸,扩展成一篇小作文,从而在写作领域获得收益。
【例一】从下面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方岳:南宋诗人。③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④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译词]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
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延伸样例]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我读出了一个寂寞孤独、愁肠郁结的词人形象。在词人的胸怀里郁结着“芦叶蓬舟千里”“醉眼渺河洛”的家国之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的凭吊之愁和“山欲暝,敛眉峰”的际遇之愁。对词人的这种感情我是理解并同情的,它真切地反映出在南宋偏安的大环境里,一位孤零漂泊的知识分子的心声。试想,天地苍茫,西风凄紧,词人匹马漂泊,孤独吟啸,此情此景,令人为之神伤。但是,这一形象以及它所包含的感情又有着某种局限性。在同样的时代和环境里,岳武穆怀抱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陆放翁高唱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心声。比起这些忘怀自我,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和情怀,词人的形象和感情毕竟显得单薄柔弱,这也让我为之唏嘘叹惋。
【例二】对于下面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
新城道中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①这首诗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②铜钲:铜锣。③西崦:西山。④饷:犒劳。
[译诗]
新城道中
东风像知道我将要踏着山路出行,特意吹断了屋檐间滴答答的雨声。
晴空的云朵给山岭戴上棉絮帽子,初升起的太阳把铜锣挂在了树顶。
低矮的竹篱旁山野桃花笑意盈盈,溪边柳枝自在摇摆沙底水流清清。
这时侯西山的农家应该最快乐了,都忙着烧煮青菜犒劳春耕的男丁。
[延伸样例]我认为“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的比喻,虽够不上精妙的上品,但也有着稚拙的趣味。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用“絮帽”喻山头的“晴云”,用“铜钲”喻树梢的“初日”,从形态、色彩等主要方面看都很贴切。虽然“究非雅字”,但用在一首描摹山野田家生活的诗里,也别有趣味。如果说“颇拙”,那也拙得有趣,拙得自然。试想,春雨乍停,晴空白云,新树初阳,诗人在去往杭州的山路上,边走边看,内心充满着新鲜感和喜悦情,甚至焕发出几许天真童趣,于是“絮帽”“铜钲”这两个卡通式的比喻脱口而出。这一对比喻的不足在于静滞,欠缺激发读者联想、想象的神韵和魅力。如果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苏轼自己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种动态画面、神来之笔相比就逊色了。这也有点儿像同是喻庐山瀑布,徐凝的“白练”就比不上李白的“银河”。但是,“絮帽”“铜钲”毕竟不同于以“玉尺”喻鱼跃,用“银梭”喻燕飞的拙劣修辞。大致而言,它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例三】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下面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高考语文试题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解析】相关文章: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09-23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典故汇总09-19
2017高考语文诗歌鉴赏9类常用意象07-27
高考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04-25
2017高考字音专题训练与含答案解析06-07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古诗意象例释之柳07-05
升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05-19
初中语文试题训练及解析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