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百分网手机站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时间:2020-08-18 12:43:41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30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气魄(pò)   挚痛(zhì) 澎湃(bài) 哽住(gěng)

  B.哺育(fǔ) 惩罚(chěng) 懊恼(ào)    亘古(gèi)

  C.屏障(píng) 山巅(diān) 滋长(zī)    参差(cī)

  D.惨白(chǎn)  默契(qì) 镐头(gǎo)   胡骑(jì)

  (解析:A项中的“湃”应读pài;B项中的“哺”应读bǔ;D项中的“惨”应读cǎ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3分)

  A.臆测  绝壁  摇篮  泛滥

  B.暇疵  装潢  穿带 魄势

  C.坦荡  景至  翘手 浩荡

  D.恫吓  字贴  蚱蜢 杳然

  (解析:B项中的“暇疵”应为“瑕疵”,“穿带”应为“穿戴”;C项中的“景至”应为“景致”,“翘手”应为“翘首”;D项中的“字贴”应为“字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D)(3分)

  A.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她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B.春晚节目《扶不扶》令人忍俊不禁,同时又发人深省。

  C.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D.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解析:“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此处宜用“变幻莫测”。)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C)(3分)

  A.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B.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C.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

  D.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解析:C项是陈述句,应将问号改为句号。)

  5.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中华儿女向黄河学习的决心。

  B.《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叙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传奇故事。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恋恋深情。

  D.《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解析:都德是法国作家。)

  6.根据诗歌内容填空。(6分)

  (1)《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诗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竹里馆》一诗中,作者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与它相似的两句诗是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名著阅读。(3分)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描写了19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他来自农村,立志买辆自己的车,做独立的劳动者。但,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第二次,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而用虎妞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死后,则又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 ,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 道的流氓地痞无产者。

  8.某校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以“祖国,您在我心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并完成下 列任务。(6分)

  (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2分)

  示例:铭记历史,立志报国

  (2)请你介绍一下我国的国旗——五星红旗的构成及其内涵。(2分)

  示例: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烈士的鲜血,旗上的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四颗五角星各有一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表示广大人民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

  (3)学校要举行歌咏比赛,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你们班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2分)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示例:歌词表达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表现了对祖国美好的向往,歌颂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表现了中华儿女转强奋进,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

  二 、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然后完成9- 13题。(14分)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策勋(记功)   (2)著(穿)

  (3)帖(通“贴”)   (4)安(怎么)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译文:记最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译文:打开我绣楼的门,坐在我内房的床上,脱下我从军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在家时的衣裳。

  11.第二段的中心意思是:记叙了木兰与亲人团聚时激动与兴奋的情景。(2分)

  12.诗中是怎样描述木兰回到家中的心情的?试简略分析。(3分)

  提示:诗中通过“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等一系列句子表现了木兰欢乐高兴的心情。

  13.木兰的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中不朽的巾帼英雄形象。这个形象汇集了中华民族的哪些优秀品质?(3分)

  勤劳、善良、机智、勇敢、淳朴等优秀品质。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3分)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笑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 ;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 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⑦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行枯萎了。

  ⑧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4.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3分)

  标题中的“根”比喻自己的祖国;“兰花”比喻漂泊的游子。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就枯萎了。 离开国门的人就像“失根的兰花”,倍觉离 国思乡之苦。

  15.请按照下面的提示,梳理表现作者爱国思乡之情的内容。(2分)

  看花草?忆经历?讲故事?绘故土?引典故

  16.第②段末尾“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流泪的原因。(2分)

  见到故乡的花木,勾起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之情,禁不住潸然泪下。

  17.第④段中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不矛盾。“不爱看”写出了作者内心对与家乡不同的东西的排斥心理,体现出浓浓 的思乡之情;而身处异国,看到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自然会勾起思乡之情,但因国土沦亡,背井离乡,又怕睹物伤情,经受不住感情上的折磨所以“不敢看”。这句话点出流落异乡的游子浓厚的思乡之情,是一种“思乡情切”的心态。

  18.第⑦段引用郑思肖画兰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引用经典故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点题,升华文章主题;(3)“国土沦亡,根在何处”的提问发人深思。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9—23题。(13分)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C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 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 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画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炽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么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9.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3分)

  心情: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原因:正是因为“我”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一种大义凛然不可侵犯的浩然正气才有这样的心情。

  20.12月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2分)

  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21.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以此表现出时间的推移,烘托出当时人们内心情绪的激荡。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比喻。表现了暨南大学的师生团结一致、意志坚定,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苟且偷生、教书学习的精神。

  23.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两文情境、气氛相似,师生表现相似,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作文(50分)

  24.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队500字。

  作文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相关文章:

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08-22

第二单元语文测试题08-22

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08-22

七年级上册英语第二单元测试题08-28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08-11

2017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基础测试题06-17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07-25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5单元测检测试题06-16

2017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6单元测试题06-16

七年级英语下册Unit 10 Section A单元测试题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