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同步练习题
小学语文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可以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同步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庄子》二则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相与遇于浑饨之地 ②谋报浑沌之德
③方虚骄而恃气 ④反走矣
2.翻译句子。
①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②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
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义
二、整体感悟
1.《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
2.《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一德”的内容。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呆若木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加粗词。
犹 无敢应者 几矣
2.翻译句子。
①方虚骄而恃气。
②犹应响影。
3.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4.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当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
《周公诫子》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周公诫子》选自《 》、作者 , 朝古今诗学“ ”的开创者。
2.周公,是周初的 家,姓 名 ,曾帮助 灭商。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什么要诫子?
2.文中的“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有何意思?
3.解释加粗词。
①无以鲁国骄士。 ②犹恐失天下之士、
③一饭三吐哺。
4.翻译句子。
①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②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出师表》
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1) 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2)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古义: 今义: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义: 今义:
(6)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义: 今义:
2.翻译下列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默写填空
(1)《出师表》中说明形势危急的句子是: .
(2)《出师表》第一段中诸葛亮从正面反面诚恳奉劝刘禅的句子是 。
(3)然 , 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4)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 , 。
4.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关键的是__________?这些建议表达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愿望?(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5、自主阅读和合作解读。完成下列问题
(1)第5段中提到的“亲贤臣”,相当于我们今天选拔人才时常常提到的“ ”这一成语。“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中的“贞良死节”的意思是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 就是一个贞良死节之臣。(举课本以外的例子)
(2)这两段分别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两个故事,表现了刘备的知人之明。请结合你对小说《三国演义》的阅读情况,指出这两个故事的名称。
(3)用自己的话概括第6段的内容。
(4)作者提出的建议主要在前5个段落中,那么第6、7两个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读第6段,用原句填空:
1)段中与“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意旨相一致的句子是 , 。
2)段中说尽作者一生,回顾与先帝患难与共历史的名句是 , 。
(6)第7段中哪些话照应了前文“亲贤臣”之意?
(7)在这两段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可以用文中哪六个字来概括?结合你对诸葛亮的认识,你认为这两段里哪两个字能够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办事态度?
(8)你能准确地说出下列两个句子的现代意义吗?
A.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答司马谏议书》
一、基础题(16分)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胥( ) 卤( ) 谤( ) 晤( )
2.解释加粗词义。(4分)
①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②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③而天下之理得矣 ④辟邪说
3.辨识一词多义。(8分)
二、整体感悟(7分)
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3分)
2.从文中哪个句子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4分)
三、课文阅读题(27分)
阅读课文第3段,回答问题。
1.解释加粗词。(8分)
特: 悔:
膏泽: 事事:
2.翻译句子。(6分)
①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②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3.文中提到的盘庚,是 朝的君主,他当年迁都是为了 。(3分)
4.文段最后一句“则非某之所敢知”表现了王安石变法的 态度。(2分)
5.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文学家。根据你的积累,试写出他的一篇诗作。(8分)
四、中考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一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饮,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2.为文中标序号的“食”的读音和意义归类,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 、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根据文意,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诗词五首》
1.根据题意,用课文原句填空。
(1)《行路难》中表达诗人要排除阻力、矢志不渝地追求人生理想,实现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 。
(2)《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 ,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A.注音:虞( ) 砌( )
B.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2)问君能有几多愁 ( )3)只是朱颜改( )
四、学生自我巩固检测:
根据题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用原句填空:
(1)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来表明自己胸怀远大志向,坚持理想,敢于胜利的信心。
(2)《凉州词》中以反问句形式表达了诗人豪迈悲壮情怀的句子是 , 。
(3)《咏煤炭》中寄寓诗人为国为民甘愿无私奉献情怀的诗句是 , 。
(4)《虞美人》中词人用贴切的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尽自己国破家亡的无限哀愁的千古名句是: , 。
(5)《破阵子》一词里显示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
, !
《庄子》二则 答案
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加粗词。
(1).相会于;(2).商量;(3).方:正;(4).反:转身。
2.翻译句子
(1).人人都有眼、耳、口、鼻七个窍孔,用来看、听、吃及呼吸.
(2).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
3.①恩情 精神 ②已经 训练完毕 ③别的 惊异 ④奋力,用力 小病
点拨: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定要区分清其意思。
二、1.指眼、耳、口、鼻七个孔。 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饨之德)
2.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
三、1.仍然 应战 差不多
2.①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 ②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
3.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
4.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
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点拨:对一些寓言形成的成语要善于积累。
《周公诫子》答案
一、1.《韩诗外传》 韩婴 西汉 韩诗学 2.政治 姬 旦 武王
二、基础知识
1.周公为了让儿子到鲁国不怠慢人才。
2.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形容求贤殷切。
3.①怠慢,轻视 ②担心 ③口中含嚼的食物
4.①我在天下的地位不能算轻贱。 ②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出师表答案》
1、(1)古义:开扩,扩大;今义:开业(2)古义:内部团结 ;今义:相处融洽友爱,不争吵。(3)古义:痛心、遗憾;今义:十分仇恨。(4)古义:低微鄙俗 今义:言行恶劣,道德败坏。(5)古义:感动、激动;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6)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棉布做的衣服。
2、(1)现在天下一分为三,我们蜀汉人力物力疲惫困乏,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刻啊。(2)我本来是个平民百姓,亲自在南阳种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那里谋求高官显爵。(3)陛下您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4)我在兵败时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
3、(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诚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3)略(4))略
4、提出了.“开张圣听;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三条建议。最关键的是“亲贤臣,远小人”。这些建议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政治愿望。
5、要点如下:
(1)任人唯贤或举贤授能 坚贞可靠,以死报国 郑成功或文天祥等。
(2)三顾茅庐,白帝托孤
(3)追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表达对先帝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
(4)这两段追述个人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情以及“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说明自己出师北伐的原因、意义,切入本题。前面的建议,是为了保证有出师的国内稳定条件,而这两段叙事则是说明自身既有出师条件,又有客观因素。至此,提出北伐请求,水到渠成。因此这两段陈情述志,动之以情,意在打动后主,使之乐于接受前面的建议,与上下文貌离而神合,有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
(5)A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7)“报先帝,忠陛下”“谨慎”
(8)A.先帝不介意我的卑贱,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
B.从那时以来,至今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答司马谏议书》参考答案
一、1.xū lǔ bàng wù 点拨:对字音要准确掌握,第一个字不读“xù”。
2.①持 ②优厚 ③明白 ④排除,驳斥
点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要善于积累。
二、1.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点拨:文章中所举事例通常是为了论证自己阐述的内容。
2.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三、1.只是 后悔 给以好处 做事情 点拨:第一个“事”为动词,第二个“事”为名词。
2.①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 ②那么他们怎么会不声势汹汹呢?
3.商 摆脱自然灾害 点拨:对书下有关内容要加强记忆。
4.坚决
5.如: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
四、1.A 2.①④/②③ 或:②③/①④
3.想要它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能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
《诗词五首》答案
答案如下:
A 虞(yu)砌(qi)
B 1)忍心 2)作者自己 多少3)红颜,指旧时宫殿的颜色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3)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七单元同步练习题】相关文章:
2017语文版七下第三单元复习练习题08-05
初一语文下第8课同步练习题10-27
七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训练题语文版07-14
人教版英语第三单元下册同步练习题10-25
北师大版数学一下第七单元练习题06-21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10-08
2016苏教版语文七下第一单元试卷10-23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练习题05-26
历史同步练习题库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