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时间:2024-09-24 23:07:43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导语: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大家可以参考练习,更多习题练习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

  周飞亚

  《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

  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更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riben、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是重视。

  相比之下,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因而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它不仅仅是在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

  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士人爱穿敞襟宽袍,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

  B.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

  C.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

  D.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

  B.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

  C.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riben、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

  D.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

  B.“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

  C.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

  D.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

  【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分析】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解答】(1)B、“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原因不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第二段表述为“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故选B.

  (2)A、提出“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赵武灵王而是魏孝文帝,并且原文并未提到已“达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原文第一段表述为“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之制’”.故选A.

  (3)C、“只有…才…”表达条件关系绝对化了.原文第六段表述为“如果我们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故选C.

  答案:

  (1)B

  (2)A

  (3)C

  二、古代诗文阅读

  2.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①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②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①常平:常平仓。②亭户:古代的盐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B.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C.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D.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B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守”等。

  B.“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阕”。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C.“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B.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特意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C.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D.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

  ②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基本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故应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年来课入不增”作为陈述性的主题语句,不应该断开,故排除AC,“制”在此处做一种“制度”,不可以与之断开,故排除D.译文为: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出得多了按时收购,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一要立足课本,适度扩展,平时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要以“重要”为标准,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延伸;二要点面结合,增强感知: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B、服阙:指服丧期满.“苫块”是为父母守丧时的礼节.苫,草席;块,土块.古礼,居父母之丧,孝子以草荐为席,土块为枕.故选B.

  (3)此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A、“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无中生有,叶衡上奏只是希望皇上能“赦其狂而取其忠”,是出于对李垕的爱护.“赐他制科出身”并非叶衡上奏内容.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基本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①:募,招募;岁,每年;蠲,免除;译文为: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

  ②:按,考察检视、巡视察看、察看.置,安置.要:要点.译文为: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把袍带、鞍马、弓箭赐给他,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

  答案:

  (1)B

  (2)B

  (3)A

  (4)①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

  ②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把袍带、鞍马、弓箭赐给他,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

  参考译文: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官府发文让晋陵县丞李孟坚代理无锡县县令,治理有声誉,叶衡向皇上推荐,就授为秀州知州.

  叶衡授任太府少卿.合肥临湖边有圩田四十里,叶衡上奏说:“招募百姓耕种,每年可收谷数十万,免除租税,二三年后田地定下规模,仿照营田方式,公家私人各收一半.”皇上听从了他.

  叶衡授任户部侍郎.当时盐税亏欠很多,叶衡上奏说:“近年来赋税收入没有增加,是私商贩盐妨害了它,应从煮盐的地方就加以管制,管理盐锅的生火灭火,核查盐灶的多少,盐户的本钱按时发给他们,盐出得多了按时收购,选廉洁能干的官吏访察他们,私贩自然会绝迹.”于是任命了措置官三人.

  叶衡遭逢母丧.复职后授任枢密都承旨.上奏马政的弊端,应当命令每一个统制分头管领马匹若干,到年底计算马匹数目排定优劣.李垕应贤良方正科对策时,近于亢直敢言,列入第四等,叶衡上奏说:“陛下赦免他的狂妄而选取他的忠诚,足以显示陛下包容谏言的隆盛.”于是赐李垕制科出身.有人进言江、淮兵士名籍作伪泛滥,下诏让叶衡考察检视,赐给他袍带、鞍马、弓箭,并且命叶衡处理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的要点.叶衡办完事入朝觐见皇上,皇上当时驾临偏殿检阅武士,召叶衡参与观礼,赐他酒,皇帝亲自写字赐给他.

  叶衡拜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皇上专心一意恢复国土,凡是将帅、武器、山川、防守都经过思考,奏对结

  3.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了各题。

  鸣沙①过雁

  (明)无名氏

  秋成河外锁斜晖,风卷晴沙拂地飞。

  过雁数声清堕玉,征人何处问寒衣?

  春雁

  (明)王恭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注】①鸣沙,北魏至宋、西夏县名,治今中宁县鸣沙镇。

  (1)在《鸣沙过雁》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雁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通过“雁”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考点】古诗词阅读;咏物诗.

  【分析】(1)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解答】(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艺术效果及情感.“斜晖”“晴沙拂地”是景物描写,写出冷清萧瑟的景象,烘托过雁南飞的艰辛;“清坠玉”,是比喻.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无名氏的诗歌注意其中的词语“征人”,王恭的诗歌注意“江南虽好是他乡”.

  答案:

  (1)运用了烘托和比喻的写法,通过秋日斜晖、晴沙拂地等冷清萧瑟的景象烘托出过雁南飞的艰辛,“清坠玉”运用比喻描写了过雁的鸣叫如玉石坠落在地上一样清脆.(答出手法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无名氏的诗通过雁的鸣叫联想到征人艰苦的生活,流露出诗人对征人的悲悯情怀.王诗则借春雁在春天来时由南方飞回家乡,来表达了自己不愿留在温暖舒适的他乡、想要返回家乡的急切心情.(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春雁》一夜间,春风吹遍了衡阳城,雁儿盘算着路程,准备立刻从楚水边飞回燕山旁.不要怪我春天一来就要回去,江南虽好,却是他乡!

  赏析:

  《春雁》

  咏雁的诗通常借秋雁南飞的形象,抒发在北方的游子对南方家乡的怀念,以及对北方艰苦环境的厌倦.这首诗却相反,塞北虽苦,但终究是故土.这首诗构思别具一格,主题更上一层楼.

  诗歌首句从春到衡阳切入,语气中充满欢欣.诗人一开章就说“春风一夜到衡阳”,仿佛“一夜”之间就可以完成从冬到春的岁序交替.乍看起来,好像有悖于常理,仔细一琢磨,这洋溢着人们对暖风乍至、大地春回的轻松喜悦之情,也从侧面反映了雁儿正久久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因而对此特别敏感,暖风初至,便喜不自胜;第二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大雁并不是因此赢得舒缓喘息的时机,而是产生急切离开的归念,忖量着“楚水燕山”的漫漫征程,准备立刻从楚水之畔飞回燕山之旁.这一层跳跃,写出大雁归心的急切,可说是“闻风而动”,绝无犹豫.“楚”,当然是指大雁生活的南方;“燕”,却是寒冷的北国,山水互文见义,正说明从南到北,这中间,要经历干山万水.“万里长”显示了大雁征程的遥远.而此时的江南,春色佳丽,正好流连.对此,人们心头困惑自然转化为对大雁的质疑,不但诗人要“怪”,连读者也要“怪”.

  后两句当然是大雁的回答﹣﹣“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诗人用托物咏怀的手法,借春雁的口吻表达强烈的思乡情感,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可是王恭是福建闽侯县人,江南本来就是他的故乡,他却说“江南虽好是他乡”,由此看来,诗中的“楚水”、“江南”并非确指某个地域或方位,只不过是一种借代性的语句,指的是享受荣华富贵的朝堂.因而本诗的主题不是表现对故乡的执着的爱,而是表现了诗人想辞官归隐、遁迹林泉,寻找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也表现了诗人不愿为官,愿过渔樵隐逸生活的意趣.

  本诗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取向不同,不写秋雁南归,寄托羁宦北方的士大夫对南方乡土的思念,而是写春雁,在春风吹到衡阳时,不计从“楚水”到“燕山”的“万里”之遥、程途之苦,坚决要回艰苦的北方去.诗旨不在于区别南北地域,而重在表现不留恋温柔富贵的官场,甘愿终老田园过吟啸自得的清高日子.

  诗歌四句的结构,从弃优就劣这一违背常情的举动,引出疑问,而后归结到全诗的中心,有助于将主题表现得更鲜明,艺术手法上从反常突出正常,在引起惊诧后再以拟人的口吻亮底,加强了艺术效果

  4.名篇名句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朝菌不知晦朔 , 蟪蛄不知春秋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刘义隆事典的词句是:“ 元嘉草草 , 赢得仓皇北顾 ”。

  (3)苏轼《赤壁赋》中“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两句,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自身的渺小。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记忆性默写的能力.解答本题,只要根据给出的句子,并且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解答即可.注意字形,写完后要检查.

  【解答】(1)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重点字:菌、朔、蟪、蛄)

  (2)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重点字:嘉、赢)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蜉、蝣、渺、粟)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甲板的天蓬下面

  杰克•伦敦

  卡鲁塞尔斯小姐简直是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

  在科伦坡的一天早上,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卡鲁赛尔斯小姐召来船长本特利,叫那群给游客表演泅水的当地小孩都到上层甲板上来比赛。她把我们的零钱全收罗过去,亲自把它们一个一个或者一把一把地扔下海,并且规定捞不着的要挨骂,捞得巧妙的会得到额外赏赐。

  有个小家伙最出色,他对天鹅入水式非常在行,我从没见过比他跳得更美的人。这个孩子一次次地这样跳,我们都很喜欢看,特别是卡鲁赛尔斯小姐。他至多不过十二三岁,是一个美丽的孩子,好像一个身体柔软的少年神仙的青铜塑像,几乎全身都射出了生命的光辉。他的皮肤闪烁着生命,眼睛里充满了炽热的生命,我几乎听到了生命从他身体里爆裂的声音。一瞧见他,就像闻到一股臭氧的气味﹣﹣他就是这样新鲜,这样身体健康、精神焕发,这样粗野奔放。

  突然这些孩子拼命奔向舷门,用他们最快的姿势游水,乱糟糟地、手脚不停地打得水花四溅,脸上充满了恐怖,一蹿一跳地爬出水面。

  “怎么回事?”卡鲁赛尔斯小姐问道。

  “大概是鲨鱼。”船长本特利回答道。

  “他们怕鲨鱼吗?”她问道。

  “难道你不怕吗?”他反问道。

  她耸耸肩膀,噘了一下嘴。“无论给我什么,我也不敢到可能有鲨鱼的地方去冒险,”她说完又耸了下肩,“它们太可怕了!”

  这时,那些小孩全走上了甲板,表演结束了,船长本特利就叫他们下船。可是,她拦住了他,“等一会儿,船长。我一向听说这儿的土人不怕鲨鱼。”

  她把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喊到身边,要他再跳水。他摇摇头,那群孩子笑了起来,觉得好像是在开玩笑。

  “有鲨鱼。”他指着水面说。

  “不,”她说,“没有鲨鱼。”

  可是,他肯定地点着头,站在他后面的那些小孩子也同样肯定地点着头。

  “没有,没有,没有。”她叫道。接着她就对我们说,“谁愿意借给我半个克朗和一个金镑?”

  我们立刻掏出了许多克朗和金镑,她从邓尼森手里接过了两个硬币。

  她举起那个半克朗给孩子们瞧。可是谁也没有准备跳下去。她把这个半克朗扔下了海。他们望着这个银币飞下去,脸上都带着惋惜渴望的神气,不过谁也没有跟着一块下去。

  “千万别用那个金镑来引诱他们。”邓尼森低声对她说。

  她一点也不理睬,反而用这个金币在那个会天鹅入水式的小孩子眼前晃来晃去。

  “不能这样。”船长本特利说道。可是她却笑了起来,仍然引诱着那个孩子。

  “别引诱他。”邓尼森坚决地劝她。“这对于他是一笔大钱,他可能跳下去的。”

  她转过身来对着那个孩子,又把那枚金镑举到他眼前。接着,她做了一个要扔出去的样子,这时,那个孩子好像不由自主似地向栏杆跑去,可是伙伴们的大声责备又把他拦住了,他们的声音还带着愤怒。

  “我知道你不过是在逗着玩,”邓尼森说道,“你愿意怎么逗他就怎么逗他好了,不过,看在老天面上,千万别扔出去。”

  话音未落,那个金币一下就从天篷的影子下飞到了耀眼的太阳光里,在半空中划了一道亮晶晶的弧形。大家还没来得及把那个小孩抓住,他就翻过了栏杆,非常美妙地弯着身体随着那个钱下去了。两个同时都在半空里,很好看。金镑破水而入,那个小孩子也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几乎在同一刹那,几乎连声音都没有地钻到水里。

  水很清,从上面望下去,什么都清清楚楚。那条鲨鱼很大,一下子就把那孩子咬成了两半。

  第一个开口的是卡鲁塞尔斯小姐。她的脸白得跟死人一样。

  “我……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她一面说,一面发出一种短促的、神经质的笑声。

  她的全部骄傲都在勉力使她能克制自己。她有气无力地瞧着邓尼森,她眼睛里流露出一种可怕的难过神色,她的嘴唇一直在哆嗦着。

  “邓尼森先生,”她说道,“你愿意扶我下去吗?”

  他一点也没有改变他凝神注视的方向,他连眼皮也没有动一动。船上一片沉默。

  她转过身子,打算镇静地走下甲板。走了不过二十尺,她就摇晃起来,用手扶着墙以免栽倒。后来,她就这样走下去,用手扶着舱板,慢腾腾地走开了。

  (节选自《世界十大中短篇小说家﹣﹣杰克•伦敦》,人民文学出版社)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EB

  A.小说开头介绍卡鲁塞尔斯小姐有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暗示我们她后来引诱孩子跳水导致其死亡的行为,就是因为她这种古怪的任性。

  B.表演跳水的小孩全身焕发着生命的光辉,作者对他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喜爱和赞美。

  C.小说对那群表演泅水的小孩的神态描写非常细致,既有对金钱的渴望,也有对鲨鱼的惧怕,还有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非常生动真实。

  D.小孩被鲨鱼咬死后,卡鲁塞尔斯小姐脸色苍白,身体摇晃,显出难过的神色,这说明她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悔恨和痛苦,是个良知未泯的人。

  E.小说中把跳水的小孩充满生命力的形象与其被鲨鱼吞噬的悲惨遭遇作对比,增添了作品的悲剧色彩,也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2)作品中的卡鲁塞尔斯小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开头详细描述了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结尾却细致描绘其衰弱落寞。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人性的丑陋,也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揭露金钱的罪恶。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考点】小说阅读.

  【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2)此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A项“只是因为她这种古怪的任性”错,从文中无法读出这种古怪、任性;D项“为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悔恨和痛苦,是个良知未泯的人”错这表明他为小孩被鲨鱼咬死后的一种难过和伤心.C项“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错,文中并没有写出“对卡鲁塞尔斯小姐的愤怒”.故选ED.

  (2)此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的方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并结合文中此人和其他人的关系.分析的角度有:性格特点、身份职业、为人品德.先从形象上进行概括题干问的是“作品中的卡鲁塞尔斯小姐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美得惊人,她迷住了周围的每一个男人”,再从性格上进行概括,“她又是一个骄傲的女人.种族的骄傲,门第的骄傲,性别的骄傲,权利的骄傲﹣﹣她都占全了,这是一种又奇怪、又任性、又可怕的骄傲”,最后从行为品质上进行概括,她用金钱诱惑小男孩冒险跳水,以至于被鲨鱼吞噬掉.

  (3)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情节的安排特征,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分析作用.开头详写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是交代其吸引众人的爱慕的原因;后来却因其任性冷酷的行为而遭人厌恶唾弃,所以她衰弱落寞,使文章情节更富有张力,同时渲染出一种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作品的深刻主题.

  (4)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探究文章的主旨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文中的内容进行解释,答题时注意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角度的不同,主旨可能不同,不揭示人性的丑陋是从人物的形象的角度进行分析,揭示金钱的罪恶是从人物的性格形成的原因的角度进行分析的.

  答案:

  (1)EB

  (2)①充满魅力的权贵人家的小姐,外貌美丽,迷住了周围的人.②性格高傲任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明知海里有鲨鱼也坚持要小孩跳水.③行为冷酷残忍,用金钱诱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险跳水,致使他被鲨鱼吞噬.(每点2分)

  (3)①开头详写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丽和高傲,是交代其吸引众人的爱慕的原因;后来却因其任性冷酷的行为而遭人厌恶唾弃,所以她衰弱落寞.②前后构成对比,使情节更富有戏剧性.③揭示卡鲁塞尔斯小姐外表美丽,却灵魂丑陋,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④表现了作者对卡鲁塞尔斯小姐“外美内丑”的批判,对作品主题的解读有导向作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4)答案示例一:人性的丑陋.①卡鲁塞尔斯小姐虽然出身高贵,长相美丽,但却任性妄为,把她的追求者玩弄于股掌之上,并以此为乐;用金钱诱惑表演泅水的小孩冒险跳水,以满足其好奇心和虚荣心,其行为自私冷酷.她虽外表美丽,但灵魂丑陋.②“我”、邓尼森、船长本特利等人爱慕卡鲁塞尔斯小姐的美貌,对其不当行为只是口头上轻描淡写地劝阻,而并没有严加制止,事后也只是冷淡相对,沉默不语.在他们的眼中,小孩子的生命远没有卡鲁塞尔斯小姐的青睐重要,这反映了他们的卑劣与冷酷.③小说中的“我们”是处在社会上层的人,而那些表演跳水的小孩却是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在同一片甲板的天篷下,小孩子卖命表演,“我们”却以此随意取乐,打发无聊的时间.“我们”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同情和怜悯,这反映了人们的自私和冷漠.(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答案示例二:金钱的罪恶.①卡鲁塞尔斯小姐用钱来作奖赏,诱惑小孩子冒生命的危险来赢得金钱.金钱使卡鲁塞尔斯小姐这些人拥有了玩弄、无视别人生命的权利,显示了他们卑劣而丑陋的灵魂.②表演跳水的小孩子本对鲨鱼有着强烈的防范意识,但在金钱的诱惑下,却冒险跳入海中,最终命丧鲨鱼之口.对金钱的渴望让他失去了理智,最终失去了生命.③小说中的“我们”是处在社会上层的有钱人,而那些表演跳水的小孩却是处在社会底层的穷人,在同一片甲板的天篷下,有钱人可以用金钱驱使穷人卖命表演,以此随意取乐,打发无聊的时间,对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孩子没有任何的同情和怜悯,金钱使人们自私和冷漠.(观点明确2分,分析合理、充分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追忆陈忠实:他用作品写出这块热土骨子里的精神

  陈忠实出生在白鹿原下一座普通的农家小院中,他的大半生都在白鹿原上度过。从读小学到当民办教师,到在公社工作,又调至区文化局,他没离开过那片土地。他曾说:“我的创作正得益于我在乡村工作的二十年,特别是我在公社工作的十年。那是我对中国乡村的体验、理解及生活积累最重要的时期,对农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是我后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的动因。”

  在农村生活和工作的岁月里,陈忠实基本终止了自己爱好的写作,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乡村工作上。当时公社管辖30多个自然村,这些地方,他不知跑了多少回,有好几个村子他一住就是大半年,甚至都能叫上各家人的名字。直至成为专业作家,他也是带着铺盖回到老家的乡村院落潜心创作。

  上世纪80年代,陈忠实调入陕西省作协,这一次他结束了自己的“上班族生活”,回到了这个农家小院。专业作家的身份,让陈忠实得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在地方县志和当地老人的回忆之中,陈忠实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是陕西响应中国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这燃起了他的创作热情。《白鹿原》的创作期间,陈忠实经历了许多艰辛。孩子多,生活负担重,家里的老屋破败不堪却无钱修缮,遇到下雨天,家里甚至找不到一块不漏雨的地方睡觉:陈忠实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创作的。后来,陈忠实借住在亲戚家的小屋中,一张小桌、一个板凳,成为他笔下中国乡村历史风云变幻的发源之地。

  对于《白鹿原》的写作,陈忠实说:“我在创作时必须把自己关在屋里,屋子虽破,但安静。在这里,笔下的人物仿佛都在我的周围活动,要是屋子里进来一个人,那些人物就都吓跑了,我也就写不出一个字了。”陈忠实在农家小院一住就是10年,直到《白鹿原》出版,他才回到西安。1993年,51岁的陈忠实出版了成名之作《白鹿原》.为了这部作品,陈忠实从1988年4月动笔,到1992年农历腊月二十五封笔,历时近四个年头,草稿和复稿中的近百万字都是在其祖居的乡村家里完成的。

  1997年,《白鹿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而当时陈忠实早已成名。在《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对待名利,陈忠实直言不讳:“毋需讳言,我向来不说淡泊名利的话。反之,在一定的场合和相关的文字话题中,我鼓励作家要出名,先出小名,再出大名。我希望有中国作家能出大名,大到让世界都能闻其名而赞叹,当是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家乡的大幸。再说利,作家通过自己的创作劳动赢得酬报是为正道,有什么可指责的呢?要求喝着玉米糁子就着酸菜的作家‘淡泊’名利,缺乏人道!”

  尽管陈忠实早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就连一般人弃之不要的芹菜叶、老莴笋叶,他都舍不得丢。在他眼里,这些蔬菜叶子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营养,扔了实在可惜。他常说:“生活的要求是无止境的,如果一味地向高标准看齐,就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陕西作家高建群回忆起陈忠实时说:“我第一次见到老陈,是在1979年的一次文学创作会上,他穿着一件半旧的衬衣,背着一个黄挎包。他坐在角落里,总把挎包放在胸前,两只手搭在包上。他从骨子里讲还是一个农民,身上具有关中农民的所有特点。”陈忠实是地道的西北汉子,对人生的感悟,会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他就是以这种大智若愚的态度对待人生和写作。

  (摘编自新华网)

  【相关链接】

  ①“我没有想到,他为了见一位远道而来的编辑,竞推迟了前往长安县修改《白鹿原》的行程。你知道吗,当时修改《白鹿原》远比见一位未曾谋面的编辑急迫、重要啊,如果不能如期修改好,那一届的茅盾文学奖可能就失之交臂了。”其实,在见面之前,邓映如仅与陈忠实通过一个电话。

  (著名出版人邓映如回忆与陈忠实的初次相见)

  ②“……进入44岁时很清晰地听到了生命的警钟,如果50岁还写不出一部死后可以做枕头的书,这辈子就白活了!”

  (陈忠实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语)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CE

  A.陈忠实出生在白鹿原,直至调至区文化局,从来没有离开过那片土地,所以小说《白鹿原》与陈忠实自身的经历有紧密的关联。

  B.在农村生活和工作期间,陈忠实基本终止了写作,这段经历虽然有利于写作素材的积累,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误了他的文学创作。

  C.在《白鹿原》的创作过程中,陈忠实经历了许多艰辛,这些经历,有的固然是一种磨难,但有的却使陈忠实能够安心创作。

  D.在名利的问题上,陈忠实有自己的见解和做法:《白鹿原》获奖后,他选择避开繁华;而对其他作家,他却鼓励他们应追逐名利。

  E.陈忠实是地道的西北汉子,成名前后,始终没有改变关中农民朴实的本性,这在他淳朴的语言、简朴的生活等方面得到了体现。

  (2)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动机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3)文中多处直接引用陈忠实及其朋友的话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陈忠实有哪些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考点】传记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产生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与陈忠实自身的经历有紧密的关联”不够准确,与小说紧密关联的是他在农村的生活体验和素材积累,并不是他自身的经历;B项,“但繁忙的工作也耽误了他的文学创作”错误,对于创作来说,素材积累是必不可少的;D项,“鼓励他们应追逐名利”理解错误,他只是鼓励作家要出名,对于利,无需指责,不应道貌岸然地要求“淡泊名利”.

  (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是围绕着“动机”在文中筛选信息.从全文来看,开头就介绍了他创作农村题材小说的动因是“对农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更为具体是对白鹿原这块土地的了解,“陈忠实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是陕西响应中国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这燃起了他的创作热情”;最后,在相关链接中有关于他自己对创作的感悟:“如果50岁还写不出一部死后可以做枕头的书,这辈子就白活了”.

  (3)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引用的作用一般涉及内容、文本和读者几个角度,对于传记来说,“内容”一般是烘托传主形象,“文本”一般是增加文本的真实性或趣味性,“读者”一般是增强读者某一方面的阅读体验,可与“文本”角度对应.本文中引用传主和他人的话都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增加文本的真实性.答题时要先分别概括引用的内容,然后阐释其作用.

  (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产生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此类题其实是要求考生对文中叙述的传主的事迹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反映的精神品质,以体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答题时可以有自己的见解,但不能随心所欲,需从文本中概括.比如本文前四段主要体现条件艰苦,但他依然坚持创作;第5段体现他对名利的态度;第6段体现他保持生活简朴的美德;第7段体现他不忘农民的本性;相关链接第1段体现他平易近人.

  答案:

  (1)CE(答C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2)①对中国乡村的体验与理解,对农民的了解和感受;②了解到白鹿原是陕西响应中国革命最早的地区之一;③在有生之涯完成一部足以告慰生命的巨著.

  (3)①引用陈忠实本人的话,直接表明了陈忠实对于人生、写作的看法;②引用朋友的话,写出陈忠实的淳朴农民形象;③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文章更加真实可信,使人物形象更加全面立体.

  (4)①困境中坚持写作的精神;②获得名利后的淡然自持;③小康生活中的勤俭节约;④始终不变的朴实本性;⑤平易近人的待人态度.

  五、语言文字运用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样一来,大批贷款者“委托”自己的配偶或是子女,以家庭的名义到银行拿到更多的贷款,继续在房地产市场中。

  ②但许多人绝非如此,他们根本不制定任何人生计划,以达到有意义的目标,而是,变化不止。

  ③但更多的城市对品牌的认识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在品牌定位上左右摇摆、,迷失了方向,错失了机遇。

  A.朝三暮四 翻云覆雨 朝秦暮楚

  B.翻云覆雨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C.翻云覆雨 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D.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 翻云覆雨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

  【解答】翻云覆雨: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①强调大批贷款者玩弄手段,所以选“翻云覆雨”;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②根据“变化不止”,便知选“朝三暮四”;

  朝秦暮楚: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有的诸侯小国为了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时而倾向楚.比喻人反复无常.③根据“左右摇摆”,便知选“朝秦暮楚”;

  故选:C.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银河就不再遥远,宇宙也就不再那么神秘了.

  C.首届跨境电商论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随着”;

  B.“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字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语序不当,与“今天乘飞机”相吻合,该改成“科技发展到人们有一天乘宇宙飞船”;

  C.正确;

  D.语序不当,多层定语语序混乱,改成“本市第一次开展的历时三年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

  故选:C.

  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想想我们的先人,多么富于想象力。一年里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从这又圆又亮的中秋月,联想到人间的团圆及与其相关的平安、健康、和谐,于是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做出一种好吃又好看的花糕,中间再放进一点甜甜的馅,表示生活的甜蜜。,,。

  A.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B.人们不仅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还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C.人们不仅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

  D.不仅人们要用它享受这种生活的理想,还要把它化为一种优美的习俗,将这种美好的理想与追求代代相传.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把握语段中心,然后结合上文进行推测,可以使用排除法.

  【解答】B项中“不仅”和“还要”所带的分句语序不合逻辑,排除;C项应该先说“化为风俗”,再说“代代相传”,排除;D项,句子只有一个主语“人们”,应该放在关联词语的前面,排除;

  故选:A.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① 什么叫文化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 ② 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③ 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有了这个底蕴,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考点】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以补写的方式考查语言的连贯,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意.然后认真分析空格前后文字,确定其意义、结构、作用.最后构思填写文句.

  【解答】本文段主要阐明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第一处空格后是问号,空格处应是提出问题,根据其后的“文化就是…”可知,“问题”内容就是“什么是文化”.

  第二处空格前是“素质”,空格后也是问号,其后的内容是“从…得来”,可知空格处是“素质从哪里得来”.

  第三处空格回答的是“素质从哪里来”,从文段首句的“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可知其后的“底蕴”是“文化”;依据空格前的“不是从网上得来的”,空格处是“是从读书中得来的”.

  故参考答案为:

  ①什么叫文化 ②但一个人的好素质从何而来 ③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

  11.如图是某市地下老旧管线管理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考点】图文、表文转化.

  【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中的构思框架图,学生要能够看出所给图形的构图特点,提取重要信息并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注意文字表达的流畅性.

  【解答】本题要求的是把框架图中的内容描述出来,描述要做到客观、全面,即把所呈现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说明.应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进行说明,先是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查,一是改造;再看普查包括的内容和改造的过程,然后一一描述.

  答案:

  地下老旧管线管理分为两个阶段:先对供排水系统及燃气、电力管线信息进行普查;再通过制定建设计划、统筹安排建设、预留接口完成改造.

  六、写作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海市嘉定中光高级中学高二学生于和朋友开了一家微店,专做韩国日用化妆品。由于经营有方,每月能赚到的纯利润一般在五六千元,有时甚至超过万元。为了创业赚钱,他屡屡旷课。其行为引起师生的争议:有的认为,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阶段,应该劝其关闭微店,专心学习;有的认为,既然不学习也能赚到钱,可以让其退学,专心开微店;有的认为,可以为其量身定制一张课表,由该学生来选择自己希望获得的知识,以完成高中的学业。

  对以上的说法,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篇材料作文的立意基本没有难度,材料中已经做了引导和提示,把他人的提法摆了出来:

  有的认为,高中是一个人学习的重要阶段,要专心学习;

  有的认为,既然能赚到钱,可以退学,专心开微店;

  有的认为,可以为其量身定制,以完成高中的学业.

  等等不一而足.考生在写作时可以以他人的看法为立意的角度,也可以自己发表另外的看法,总之,这类作文比较接地气,是考生熟悉的话题,而且与自己的生活接近,所以,不会无话可说,或者,背离命题者的意图.

  从上面三个观点来看,最有话可说的应该是第三个观点.高中生创业赚钱不宜提倡,但学校定制个性课程表的做法契合了高考改革后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方向,不失为一次好的探索.于晓虽然月入过万,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商业模式,积累的商业经验也有限,而高中阶段的教育将为今后的人生打下重要基础.而这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果因为创业而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则得不偿失.中光高中为于晓定制的个性化课表并不仅仅满足了他的个性化需求,更是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责任,消除“不学习也能赚钱”的短视.

  【解答】量身定私课,微创创未来 “你好,于晓同学!﹣﹣我是上海晚报的财经记者.最近,我从你们学校和你的老师那里了解到你的一些情况,据说你跟朋友开了一家微店,生意也不错.我认为,中学生开微店,这在全国恐怕也是个例,很新鲜也很潮.这让我对今天的90后学子得刮目相看了.只是我有点困惑:全国几乎所有的高中生自进入高中校门的那一天,就把目标锁紧紧定在自己心仪已久的名牌大学,而你还没有迈进高等学府,就已经开始创业了.那么,你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和朋友要开一家韩国日用化妆品微店呢,你又怎么兼顾学习和生意两不误呢,这两者之间有冲突么?﹣﹣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很想借这个机会听你聊聊你的想法?”

  “谢谢你的理解和点赞!其实我现在压力山大也很纠结.最近我们校长和老师找我谈过几次话了.他们语重心长的规劝我立即关闭微店,专心学习.我因为生意缠身忙不过来,屡次旷课,已耽误拉下一些课程和学习内容.我的朋友和一些同学却反而支持我,鼓励我坚持开店,为我以后创业赢得第一桶金.说实话,我最初打算开这家微店,一是看到近几年大学生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就业的巨大压力,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要有一定的创业或工作经验,而多数大学生眼高手低缺少能力和实践经验,以致毕业后沦为啃老族、月光族、漂泊族等.因此,我才萌生了创业的念头.二是我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经商感兴趣.在上初中时,我就阅读了有关乔布斯、马云、雷军、李开复、李嘉诚和马克扎克伯格等人的传记和一些经济学入门书籍,马云和乔布斯成了我心中的精神偶像.我梦想有一天,能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智能化的互联网平台打造超越阿里巴巴、亚马逊这样的电商王国,立足于世界之林,成为中国的巨富,然后以慈善事业回馈社会和国家.也许这个接近疯狂的梦想听起来有点不靠谱,但我对自己有信心.在这样的野心驱动下,经过对市场的考察和反复思考,我才决定和朋友联手,并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决定共同投资,实施股份制,先开一家微店试营业,依靠商品质量、信誉和优质服务赢得顾客,我也为此花费了很多心血,克服了很多预想不到的困难,付出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摸清了微店的经营之道,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和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积累了一些经营经验,我也很有成就感.但是,我也因此耽误了学习.现在我感到矛盾的是,高中有些课程我没有兴趣学习,可是又不得不学习,这对我以后的事业帮助不大.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因此心里非常纠结!”

  “没有料到,你是这样一个很有想法敢创敢干并勇于付诸行动的头脑清醒的学生,我也很佩服你.不管怎么样,这样的实践对你以后的成长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是作为一名多年深入商道的记者,我要善意的提醒你:如果仅仅把赚钱作为开微店的目标,这是很危险的,这会让你迷失自己高远的梦想.保持自己的初心,专心一意做好一件事,更为重要.据我所知,投资大家巴菲特精通历史、人性和心理学,乔布斯对艺术和哲学有很深的造诣,比尔盖茨对现代科技人文有精深的研究,李嘉诚也精通中国传统文化,而马克扎克伯格热心慈善事业,雷军的认真和精益求精的负责精神不断创造中国奇迹.这些杰出人物无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览群书,并利用了互联网+的智能化的平台,可以说正是他们系统而完善的知识结构和智慧,才成就了他们各自辉煌的人生事业和传奇命运.你如果愿意做一个人生的经营者和投资者,那么就要虚心向他们学习.那么提升自己广阔视野和精神境界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了.如果学校无法满足你学习的需要,安全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和大学慕课的途径完成自修,通过自学成才才能历练真本领和大智慧.未来的社会和企业更需要跨界合作的多元智商和卓越的人文艺术素养的人才,也需要善于学习和能处理复杂信息的创造性人才.爱因斯坦说过:当你从学校毕业时,忘记了你学习的所有知识,剩下的才是你真正学到的东西.你明白爱因斯坦在说什么吗?”

  “谢谢您精彩的开示和启发,令我恍然大悟.我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明天,我会强烈要求学校为我开设一份适合自己兴趣的私人课程表,跨年级乃至走班上课.只为好玩和满足自己的趣味而学,避免碎片化的学习,大胆舍弃一些乏味无用的课程.在学习中注重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的训练,注重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我也要广泛系统地涉猎东西方文史哲和心理学、艺术、经济、法律和科学技术素养的书籍.至于微店,我将借助互联网平台改为网店经营并加入微信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利润并节约成本,还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我更加感兴趣的东西.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简单到只冲一张大学文凭而学习,把自己变成一个只知道刷题寻找标准答案的书呆子.我会把赚来的钱用来投资自己的大脑,增加自己考察社会游历世界的见识,结识那些对国家和社会有杰出贡献和影响力的优秀的学者、专家和企业家,而不是用来挥霍青春.”

  “很高兴,你已经为自己的明天开始规划和布局了.我会为你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和欣喜.我将会通过有关渠道和教育部门包括贵校领导为你鼓与呼,为你点赞并加油!我衷心祝愿你能实现美好愿景:量身订私课,微创创未来!”

  “谢谢叔叔!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再次谢谢您的教诲,令我受益匪浅.”

【高三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检测卷】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语文检测卷08-14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10-17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卷09-24

2017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09-30

2017小升初语文检测卷及答案「人教版」10-06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09-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201608-02

2017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卷附答案05-15

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10-06

2017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检测卷(带答案)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