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时间:2024-07-12 11:27:19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文章开头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头用“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总领全文。

  [2]这句话是如何写高山和流水的?

  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通过俯视与仰视,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3]这两句从哪些角度描写景物?

  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 勃发的生命力。

  [4]此句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 写。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文章表达了什么中心思想?

  作者以高雅的情怀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把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6]作品具有什么艺术特色?

  [7]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优美的意境?

  本文清幽隽雅,意境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山水相伴相映,则神采焕然,情味盎然。山是“高峰入云”,山下是“清流见底”。峰高水清,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这里“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还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石岩壁立千仞,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耀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倒影入清流,景象则更为绚丽动人。

  其三,晨昏变化之美。前面写了四时俱备的常景,而四季之中,每天的早晚又不相同。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原来潜游水底的鱼跳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作者观察极细,笔致极纤,把握了事物特征,描摹山水情态,使人目随笔转,情偕意迁,晨景热烈欢跃,暮象清静幽寂,给人以不同的美的感受。

  [8].“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提示: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斑斓,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9].《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

  提示: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的观点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用大部分篇幅描绘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

 

【《答谢中书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10-12

《出师表》课后练习题与答案12-08

初一语文《诫子书》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06-12

七年级《女娲造人》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2-07

初一语文《七颗钻石》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1-16

初一语文《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2-01

2015中考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03-25

2017中考数学备考练习题及答案12-03

初二年级语文《观潮》课后练习题及答案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