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时间:2024-10-17 21:24:51 诗琳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古诗词汇总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古诗词汇总,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上册古诗词汇总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1

  【1】望岳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泰山的神奇秀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青年时期的豪情和远大抱负。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字好在何处。

  ①“钟”是“聚集”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5.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明亮,一面昏暗,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

  【2】春望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写长安城沦陷的破败景象,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3.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

  国都沦陷,城池残废,虽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了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4.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破”是沦陷的意思,山河虽在,但国都已沦陷,“破”字突出战乱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深”是茂盛的意思,写出了长安城春天乱草遍地,树木苍苍的萧条景象,“深”字写出了战乱的危害,以景衬情,突出作者的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5.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花也落泪,怅恨亲人离别,鸟啼令我心更乱。这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感。

  6.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画面: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的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白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含义:运用细节描写,含蓄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感时忧国、忧国思家的情怀。

  【3】石壕吏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杜甫。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全诗通过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对国家的担忧,对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4.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

  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2

  【1】归园田居

  1.本诗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

  表达了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志趣。

  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狭窄的田间小路边草木丛生,皎洁的月光照在草叶上的露水上,亮晶晶的,诗人走在小路上,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愿”指诗人隐居躬耕,热爱田园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归隐遁世,是他消极地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太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

  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

  这是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2】使至塞上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维。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和远离故土的思念,以及飘泊天涯的悲壮。

  3.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在叙事写景中巧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愤懑之情以及远离故土的思念。

  4.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

  5.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二字的妙处。

  “直”是“笔直”的意思,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一缕青烟直上青天。“直”字使景物在荒凉孤独中透出挺拔坚毅。“圆”是“浑圆”的意思,滚滚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圆”字给人以温暖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壮。

  6.结合具体语句谈谈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讲究的构图:从天边到地下、由近及远,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状,概括性极强;

  第三,色彩丰富:有漫漫黄沙、白色的烽烟、橘红色的夕阳,构成了一幅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图。

  【3】渡荆门送别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李白。

  2.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所展现的画面。

  连绵的群山随着船行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在无尽的原野上滚滚东流。

  3.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入”“尽”字好在何处。

  “随”是“随着”的意思,山随着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了,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入”是“流入”的意思,浩荡的江水奔腾不息,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无尽的原野。写出了江水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

  “尽”是“消失”的意思,山逐渐消失了,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看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倒映在江水中,晓雾云生,变幻莫测,好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形象奇伟,想象瑰丽,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下,是“飞下来”的意思,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表现出诗人放达洒脱的个性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赋予水以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依依惜别。

  【4】登岳阳楼(其一)

  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诗人陈与义。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一动不动。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碎的哀伤和顾影自怜、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

  4.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诗人满头白发独立秋风中,面对那枯木沧波怀古伤今、生出无限悲愁。

  本句景中有情,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风,又比喻严峻的政治形势;“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流露出诗人的家国之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3

  【1】长歌行

  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把园中葵变黄了到叶衰比喻人生短暂。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老,警示人们:光阴易逝,人生短暂,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等到老了再伤心后悔。

  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徒”字是“空”“白白”的意思。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选择一种讲明理由,并举例证明。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观点,可结合“少壮时期是人生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应抓紧时间努力奋进”来谈,正如孟郊说:“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可举历史上少年成才的事例如“年少万兜鍪”的孙权等。

  而“老当益壮”的观点就从“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的角度谈,可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等为例。、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运用比喻,以“江河东流入海,不复西归”为喻,生动形象地说明光阴一去不复返。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野望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王绩。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晚图,画面以诗人登高远望为中心,看到是落日的余辉中树叶凋零、山山错落、牧人驱犊猎马带禽返家的一派萧瑟景象,这一景象和诗句“相顾无相识”“徙倚欲何依”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落寞欲隐的心情。

  5.体会“欲何依”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6.分析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表达感情,照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伯夷、叔齐在殷亡后,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怀采薇,诗人在隋亡后入唐,有易代之感,表示避世隐居之意)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

  【3】早寒江上有怀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2.这是一首怀乡思归抒情诗。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3.用简洁的语言描绘首联所展现的画面。

  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4.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这两句寓情于景,把思归的哀愁和前路茫茫的愁绪寄寓在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6.《论语·微子》里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作者借“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

  7.说一说“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一句写景的妙处。

  作者捕捉了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树叶渐落,北雁南飞写秋意,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秋天的寒冷,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作者寓情于景,借深秋景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孟浩然。

  2.本诗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3.描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现的画面。

  水汽蒸腾笼罩整个云梦大泽,洞庭湖水波涛汹涌彷彿就要撼动岳阳城一般。

  4.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的壮阔之美,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句中的“蒸”和“撼”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蒸”是“弥漫”之意,写出了水气蒸腾笼罩云梦泽的朦胧景象,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

  “撼”是“摇动”之意,运用夸张,写出了波涛翻滚汹涌的气势,突出了洞庭湖的壮观。

  6.分析尾联的表达技巧,并说说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化用了“临渊羡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得到张丞相的举荐,入朝为官,报效朝廷的思想

  7.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前四句描绘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后四句抒写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5】黄鹤楼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崔颢。

  2.诗的前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写了怎样的感慨?

  抒写了诗人对于人去楼空、岁月流逝、世事苍茫的感慨。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画面。

  晴天之时,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其茂盛。

  4.尾联情景交融。试想象烟波江上日暮之景,体会其中融入的乡愁之情。

  太阳快要落山了,夕阳染红了长江,天色愈来愈暗,何处是我的家乡?等待我的又将是一个不眠之夜。长江上烟雾笼罩,波涛浩水,更引起作者无限的乡愁。

  5.在马致远的《秋思》中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相似的`两句诗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7.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浓郁的思乡之情。

  【6】送友人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赏析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画面)。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动静结合,以美景衬哀情,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4.赏析“横”与“绕”两字的妙处。

  “横”是横卧之意,青山横卧外城北面,“横”字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青山的静姿,以美景衬哀情,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绕”是围绕之意,清澈的水围绕着东城,“绕”字,生动地描绘出白水的动态,以美景衬哀情,抒发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5.赏析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天上的白云随风飘浮,就像即将远行的友人行踪难定,漂流他方;一轮夕阳缓缓下沉,似乎不忍落山,就像诗人对朋友依依难舍的心情。

  运用比喻,以浮云孤飞,来去不定,喻游子之心;落日将下,依依不舍,喻故人之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6.请简要分析本诗以“萧萧班马鸣”收笔的妙处。

  诗的最后写诗人与友人挥手告别。两匹马仿佛理解主人的心情,禁不住萧萧长鸣。马尚且如此,人的感情自然不言而喻,不写人而写马,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深切动人。用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离情别绪。

  【7】秋词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刘禹锡。

  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情景。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那凌云的白鹤,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3.你怎样理解诗中“鹤”的形象?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诗人是以“鹤”自喻,视“鹤”为坚强不屈的化身,抒发了作者豪迈乐观之情。

  4.“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因秋景爽朗明快优美,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激情,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从中看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5.从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两个方面与《天净沙·秋思》进行比较阅读。

  两词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豪放、热情;而马致远却抒发了凄愁。

  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借景抒情。

  6.本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豪迈乐观的情怀。

  【8】鲁山山行

  1.本诗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诗人梅尧臣。

  2.颔联“改”“迷”用的好,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改”是“改变、变化”的意思。幽静的鲁山,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景色也在变化。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个画面。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这里把一个人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秋意浓浓之际,暮色渐渐融进了树林,一只笨重的老熊摇摇晃晃走来,缓缓地爬上树逗乐,而这时一只胆小可爱的小鹿趁夜色渐临,别的野兽都归巢之际,悄悄跑到溪边饮水。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景之中处处流露出游山的欣喜愉悦,充满野趣,表达了喜爱大自然的感情。

  5.这首诗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主要运用了动中有静的写作手法。林中空荡,熊在爬树,鹿在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雄鹿图。这画面是动的,可是诗意却是静的,表现了山中人迹罕至、非常幽静的境界,尤其“云外一声鸡”,以动衬静,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9】浣溪沙

  1.本词的作者是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苏轼。

  2.本词通过描写清泉寺优雅的风光和环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词人虽身处困境却积极乐观、老当益壮的人生态度。

  3.描绘上阕所展现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傍晚时分,春雨潇潇地下着,杜鹃在松林间中啼叫着。

  4.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①句意:谁说人生不能再有青春年少,你看门前溪水尚能西流,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

  ②哲理:人的精神方面可以老当益壮,即: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只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③情感:表现了词人虽身处逆境却积极乐观、老当益壮的人生态度。(感情)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本词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的诗人陆游。

  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所展现的画面。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诗人躺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的声音,不知不觉就进入了梦乡;睡梦中自己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过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

  3.作者“僵卧孤村”,为什么“不自哀”?

  因为“尚思为国戍轮台”。诗人虽年老体衰,但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4.联系前两句诗,谈谈“尚”字的表达作用。

  “尚”是“还”的意思,第一句诗中“僵”和“孤”写出了诗人年老体衰,闲居乡下的生活状况,但诗人还想着去戍守边疆,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报国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4

  《与朱元思书》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鸣叫)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马说》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显露)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才干)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送东阳马生序》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

  课外古诗

  1、最喜小儿亡赖(“亡”通“无”,没有)

  2、欲上青天览明月(“览”通“揽”,摘取)

  《岳阳楼记》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瞩”,嘱托)

  《诗五首》

  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与朱元思书》

  1、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

  2、作者写富春江水之美,先写“水皆缥碧”,这是写水之清;次写“千丈见底”写水之深;接着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这是写水之清;最后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写水之急。作者将富春江水写得有静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3、写景往往采用“化静为动”的手法,使静景呈现出一种动态之美。本文中“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

  4、文中采用以声衬静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了作者蔑视功名利禄,表现自己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写山音的句子是: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嗡嗡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五柳先生传》

  1、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年、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2、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3、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的句子是: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4、全文的中心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慕荣利相照应。

  6、表现五柳先生总体性格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7、描写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8、表现五柳先生对理想社会向往的句子是:无怀氏之民与?葛天氏之民与?

  阅读理解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阅读理解技巧顺口溜

  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05-25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03-23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03-25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03-20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范文03-30

八年级上册语文《台阶》教学设计12-07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11-09

八年级语文上册《望岳》教案04-21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