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时间:2024-10-25 09:18:29 偲颖 语文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需要用到试题的情况非常的多,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

  考试题1:

  一、选择题 (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有关学方面的警示不在上文三个语段内容中的一项是(   )

  A、知错就改 B、勤学苦练 C、谦虚好学   D、熟能生巧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卖油释担而立(放下)     B、公亦以此自矜(夸耀)

  C、康肃笑而遣之(派遣)      D、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迫不及待  再接再厉 节衣缩食 人情事故

  B、任劳任怨  名正言顺 脍炙人口 崭露头角

  C、无可耐何 萍水相逢 怒发冲寇 司空见惯

  D、趋之如归 恍然大悟 俗不可耐 望洋兴叹

  4、下列成语中加点的字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怨天尤人( 责怪,归咎 ) B、含辛茹苦 ( 吃,比喻忍受 )

  C、言简意赅 ( 完备 ) D、乳臭未干 ( 难闻的气味 )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家餐馆师傅的厨艺很高,做出的美味真是脍炙人口。

  B、这件事以后,母亲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比以前更加强烈了。

  C、九寨沟优美的自然风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D、省剧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路风尘仆仆,昼奔夜宿,希望能早一天赶到老区。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好作文的最基本的标准。

  B、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C、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和练笔,使我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D、为了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县法制部门近期对全县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法律常识竞赛。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筝》一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朱自清,字佩弦,是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家,散文作家。《济南的冬天》是他的散文代表作。

  C、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社会活动家,她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叙述了莎利文老师对她的教育和影响,描述了自己在老师的教育和影响下生活态度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D、《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8、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B、以:以钱覆其口  以我酌油知之

  C、去:久而不去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D、自: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二、 填空题(18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上面文言文阅读中两个画线的句子。(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要求默写。( 每空0.5分,共6分 )

  ①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③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北宋释志南《绝句》)

  ④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⑦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将来团聚时的情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洗过去送别诗中那种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代之以诗人积极乐观的感情和旷达胸襟的两句诗是 , 。

  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含有“新事物必将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并表达诗人不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的豁达胸怀的两句诗是 , 。

  13、根据自己的积累补充文字。(3分)

  ①人而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则改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谦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繁星》)

  请你写一句含有类似哲理的诗词、格言、谚语、俗语、名言、警句等。(20字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23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一)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觉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真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象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于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的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身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生活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节选自蒋子龙《书的征服》)

  15、作者在谈到自己选择书的时候,将书分成了哪几类?(2分)

  16、蒋子龙在文中谈到了一部“大书”,这部大书指的是什么?(2分)

  17、你一定读过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或外国名著中的某一部或几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某部书的名字、作者、和你所喜欢的一位人物。(3分)

  书名: 作者: 你喜欢的人物:

  (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她了─—我的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有脸颊旁飘扬着。 ① ,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

  我的视线顷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在风中, ② ,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板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19、文段出自课文《 》,这是一篇 (体裁)。(2分)

  20、将以下两句描写放回文段原处应该是① ② 。(2 分)

  A、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 B、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

  21、文段中多次对竹棒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2、文段最后一句话中母亲在“憧憬”“等候”什么?(4分)

  四、作文(40分)

  23、当你走进新的校园,你面临和经历的将是崭新而充满活力的初中生活,你也开始了你的少年时代。在已经经历的一学期初中生活中,有哪些事曾掀起你情感的波澜?是感动,是羞愧,是自豪,是无奈,是快乐,还是愤怒?请通过叙写,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要求通过事件来写,交代清楚要素。题目自拟。不少于550字。

  考试题2:

  一、(20分)

  1.用行楷书写下面的诗句。(3分)

  2、给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寂寥( liáo):寂静空旷伶仃(dīng):孤独,没有依靠。

  B、衙( yá)门:旧时政府机关。炫(xuàn )耀:夸耀。

  C、揶( yè)揄:偷偷地笑。造孽( liè):方言,可怜。

  D、憧憬( jng):向往。无垠(yín ):辽阔无边。

  3、将汉字的某些形近字放在一起,常常会引发有趣的联想,让人悟出一些哲理,请仿照范例,以下面两个形近字,发挥想像,写出一句有哲理的话。(2分)

  范例:“心”与“必”:心里有了信念,成功往往就会成为必然。

  仿写:“人”与“大”: 。

  4、默写填空。(3分)

  ①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六则》)

  ②来日绮窗前, ?(王维《杂诗》)

  ③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5、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我的老师》选自《我生活的故事》,作者为美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

  B、《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

  C、王勃的“我寄愁心与明月同,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托月送友”的情怀。( )

  D、高尔基根据他的经历虚构的小说《童年》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 )

  6、下面加序号的句子中有三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6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⑤经过学习,让家长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A、 处用词不当,应改为 。

  B、 处句子成分残缺,应改为 。

  C、 处语序不当,应改为 。

  二、(40分)(一) 阅读《小巷深处》选段,完成7——12题。(15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的贫穷的家。

  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处,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的深深的落寞。

  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落寞 ②哽咽:

  8、第一段文字中“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9、第二段文字中“依旧满面春风”与“心中深深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3分)

  答:

  10、第三段文字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11、“当我看见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什么?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2分)

  A、我已颇具城市少女风采 B、穿上连衣裙的“我”已不是原来的“我”

  C、我已长大,是一个高中生了 D、我已不再朴实、纯洁

  12、第四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通过 描写写出了母亲 的心情。(2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3——17题(15分)

  寻找父亲

  ①肖霍洛夫在《静静的顿河》的卷首中,引了一句哥萨克民歌:“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河流、山脉、草原等自然风物所代表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生养之地。正如父亲一样,它不仅是血肉之躯,更是我们精神承继的主要源泉。

  ②我的故乡,就是父亲的土地。父亲把我生养在其上,让我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呼吸、游走、生长。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③我有一个自由散漫的童年,这得益于故乡草地的开阔。父亲在我蹒跚学步时,就离开了人世。少年时代,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缺憾。多少次,看见邻居小孩鼻涕一把泪一把的样子,我反而感到庆幸。

  ④但渐渐地,我长大了,在心中开始了一场漫长的追寻——寻找父亲。不只是寻找生身之父,更是一种自我认定,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小时侯,不认识我的人问我是谁,要我回答我是谁的儿子,可我连父亲是什么模样都不知道,我哪里情愿说出那个极其陌生的名字呢?但我之为我,不能没有父亲。其实,多少年后,父亲的真实形象已无足轻重,我所寻找的,恰恰是一个超越了血肉之躯的父亲形象,那应是一种抽象化了的精神形象。父亲不过是他的“外身”,实质是我所由来的精神故乡。

  ⑤劳伦斯曾断言:“每一片土地都有其地域之灵,每一个人都被某一特定的地域所吸引,这就是故乡。地球上不同地域放射着不同的生命力,不同的生命振幅,不同的化学气体,不同的磁力——地域之灵确是一种伟大的真实。”一个人无论诞生在一个多么贫瘠的地方,也无论走到一个多么富裕的地方,都会深深怀恋那里。这也许不可思议,但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宿命。“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这就是地之灵所放射出的引力。寻找不只是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更是一种绵延无期的精对神故乡的强烈渴望。我对父亲的寻找,其意义正在于此。事实上,一个人对“父亲”的寻找,从他一诞生就开始了。

  ⑥我常常虚构父亲,直到我在二十岁以后才第一次见到他的照片:苍白,瘦削。那时他才四十岁,然而已病入膏肓。从他明亮而有神的眼中,我分明看出了一种坚强有力的人生意志,而这,绝不仅仅是他身体的信号。这是他扎根大地,在大地上流浪所赢得的最为宝贵的赐予。父亲当过兵,打过仗,最后是以复员老兵、木匠、民间艺人的身份流浪于白山黑水之间。他拉一手好二胡,画一手好画,常常跑到野台戏班子里凑数。

  ⑦“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我不能不感谢那块土地,那块嫩江边上,对我,对它的子民永远放射着光芒的土地。嫩江和它所流经的土地、田畴、草甸,以及乡言土语,风俗习惯,无不对我放射着灿烂的生命光华。我的一切是它赐予,我岂能不感谢?

  ⑧久久不去的冬天,坚韧活着的树木,在这看似酷寒难耐之地,人的性格也被陶铸得粗犷而豪放。但不是所有的性格都如此,父亲身上所具有的艺术气质,还是或多或少地传给了我,这也算是对粗犷而失之细腻的一种补救吧。

  ⑨大自然永远不会单调,精神故乡,无时不在四季的轮换中找寻那趣味盎然的记忆。当我在人生的苦旅中,感到郁闷、压抑、徘徊无主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我的精神支柱在故乡,在大自然,在以我父亲为代表的乡民身上。

  ⑩写过《天使望故乡》的美国天才作家托马斯沃尔夫,把人的故乡情思概括成“为找到一个父亲的努力”。但这个父亲不仅仅是赐予我生命的父亲,也不仅仅是我幼年失去的父亲,而是超越了物质需要的一种力量和智慧的形象。我的生命的信念和坚守,只有和它才能合而为一,这也是我对父亲不断加以想象和虚构的实质。父亲的早逝,在我心里,已经把他与故乡、大自然融合,形成了一种比温柔的母爱更富有启示性的力量。

  13、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3分)

  ① 原指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② 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③ 形容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14、作者想念家乡亲人,想念故园风物,从全文看,我“寻找父亲”是为了:一种身份的 ;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一种对 的强烈渴望。(2分)

  15、口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表达效果。(4分)

  就人的本性而言,我们这些融化在大自然中的孩子,更形同草木、露珠、鸟雀,从内向外地生长着,扎根大地,向着天空。

  ①融化:

  ②形同草木、露珠、鸟雀:

  16、第①段、第⑦ 段都引用了“你啊,静静的顿河,我们的父亲。”,两处引用的作用各是什么?(2分)

  答:

  17、第⑥~⑧段中,血肉之躯的父亲给我的印象和影响有哪些?(4分)

  ①印象:

  ②影响: .

  (三)阅读《世说新语两则》,完成18——21题(10分)

  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

  ③中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 ④既已纳其自托 纳:

  1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尊君在不? 译文:

  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

  20、下面是《期行》一文的故事情节,请填空加以完成。每空只填4个字。(2分)

  ①开端: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②发展:

  ③高潮:

  ④结局:客惭下车,元方不顾。

  21、《乘船》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 ,不能 。

  三、作文

  十三四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我们自信,我们积极进取,我们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在这个年龄,我们正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请以“在我们这个年龄”为题同,写一篇文章。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描写或议论抒情。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相关文章:

2016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题03-17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06-08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03-15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03-23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题及答案06-08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题精选06-06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201603-02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03-15

初二语文期中考试题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