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6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脑髓 (suǐ ) 花圃 (pǔ ) 骊( lí )歌 倜傥(tìtǎnɡ)
B、沮(jǔ)丧 讪(sàn)笑 菜畦(qí) 鸡毛掸(dǎn )子
C、嫉(jì)妒 丑陋(lòu) 蝉蜕(tuì) 弥漫( mí )
D、书塾(shú) 环谒(yè) 瞬(shùn)息 收敛(lián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攒成 桑葚 人迹罕至 情不自禁
B、恐惧 脑髓 勇往直前 荒草萋萋
C、肿胀 丑陋 人声鼎沸 兴高采烈
D、书塾 嫉妒 气势汹汹 来历不名
3.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不敢喘一口。
B、这次没有能够当选上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C、学习遭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D、自己犯了错误,还要讳疾忌医,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每当我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诱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B、学校实施愉快教育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C、有坚定意志和刻苦精神,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D、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课内外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十分重要。
5.小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能按他的句式续下去。
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是一点柔嫩的绿草,给大地无限生机;
是 , 。
6.根据语境,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我们在生活中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 。
7. 如果同学把你刚买的书借去,归还时却弄得又破又脏,可他连声“对不起”也没说,对此,你较好的表达方式是( )
A、这本书我不要了,我再去买本新的。
B、 你就像一只耗子,两天就啃破一本书。
C、多可惜呀!前两天还好好的书,今天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D、你把书弄成这个样子,别想我再借书给你。
二、阅读理解
(一)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 稍稍宾客其父( ) (4)邑人奇之( )
9. 本文一开头用一句话9个字交代了主人公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
① ②
③ ④
10. 下面朗读停顿有误的是( )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1. 写出下列“之”字指代的内容:
①忽啼求之( ) ②借旁近与之( )
③秀才观之( ) ④余闻之 ( )
12. 翻译下列文言短句: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13. 选文主要记叙了方仲永哪三个阶段的故事?(用文中原句回答)
14. 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句回答)
15. 本文对我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 )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 )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6. 填出文段括号中的两个动词: 、 。
17. 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8. 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猜测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
19. 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20. 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 、 、 、 。
21. 用文中加点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三)
玉兰花的记忆
卢玮
(1)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2)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摘下,他把较细的竹杆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3)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 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4)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坏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我又闻到花香了。”我才猛然记起。
(5)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迫。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6) 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的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质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趣味无限。
(7)而父亲赶紧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8)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的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9)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上树坐在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22. 文章第(2)(3)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23. 文章第(4)段中的“再三叮咛”除了表现家人怕我忘记外,还表现了什么?
24. 文章第(6)段说小小的玉兰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魅力”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25. 请结合第(7)段中父亲给母亲插花这一细节,分析“我”深深感动的原因。
26. 文章最后一段中的“这”指代什么?请结合这段文字说说父亲带给“我”的“启示”有哪些?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05-2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09-10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06-28
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08-28
2016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09-13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06-2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08-21
2015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09-19
2015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