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知识热点: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略弯曲的微生物,有时有分枝或出现丝状体。目前在分类学上已将分枝杆菌属归纳于放线菌中。对人致病的放线菌可分含和不含分枝菌酸两类。分枝杆菌属于含分枝菌酸类。
1.形态与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菌体细长略弯曲,直径0.4μm,长1~4μm,聚集成分枝状排列繁殖,抗酸染色阳性(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中含有大量脂质而不易着色,故一般不用革兰染色,而用齐-尼抗酸染色法染色,阳性菌被染成红色),无菌毛、鞭毛和荚膜,不形成芽胞。
2.培养特性
(1)专性需氧;
(2)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常用罗氏培养基,内含蛋黄、甘油、天门冬素、马铃薯、无机盐及抵制杂菌生长的孔雀绿等物质;
(3)生长缓慢,繁殖一代需18~24小时,分离培养需经2~4周才可见米黄色菜花状菌落生长。
3.抵抗力
该菌对酸、碱、自然环境和干燥抵抗力强,在干燥痰内可存活6~8个月。但对湿热、酒精和紫外线敏感,抵抗力弱,如75%酒精作用数分钟、液体中加热62~63℃,15min、直接日光照射数小时均可被杀死。对抗结核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结核菌感染的免疫特点
1.抗结核免疫属于感染免疫,或称有菌免疫,体内的结核杆菌一旦被清除,免疫力即随之消失;
2.机体抗结核免疫主要依赖细胞免疫,激活的致敏T细胞可释放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多种淋巴因子,使巨噬细胞聚集于炎症部位,并增强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杀伤作用而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无保护作用;
3.抗结核免疫与机体迟发型变态反应同时并存,因此测定机体对 结核杆菌有无变态反应即可判定其有无免疫能力。
结核菌属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和应用
1.原理
结核菌素(OT)试验原理是测定机体对结核杆菌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以此判断机体有无抗结核免疫力。
2.结果判断
取OT(结核杆菌培养液的浓缩物)或PPD(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5单位,注射于前臂皮内。48~72小时观察结果,局部出现红肿和硬结,且大于5mm者,为阳性,表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曾感染过结核杆菌。分别用1、5和100单位皮试均为阴性者,若机体免疫细胞功能正常,表示未感染过结核杆菌。
3.应用
该试验可应用于4个方面:
(1)选择卡介苗的应用对象,并作为接种卡介苗后免疫效果评价的指标;
(2)婴幼儿结核病诊断的参考指标;
(3)评价肿瘤患者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
(4)人群中结核菌感染的流行率调查。
结核菌属的微生物检查和防治原则
1.微生物学检查
(1)染色镜检:直接涂片或集菌后涂片,抗酸染色后镜检。如发现抗酸阳性细菌结合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
(2)分离培养:接种于罗氏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培养,需2~4周才能观察到菌落。
(3)动物试验:可直接感染动物后观察发病情况。
(4)利用PCR检测细菌核酸。
2.防治原则
(1)预防接种:接种卡介苗(减毒活菌苗BCG)是预防结核最有效的措施。BCG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的减毒活菌株。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2)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有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链霉素等。联合用药可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麻风分支杆菌
1.形态与染色
麻风杆菌的形态相似于结核杆菌,菌体细长略弯,常呈束状排列,治疗后常出现短杆状、颗粒状等多形性。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均为阳性。
2.致病性
麻风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的皮肤粘膜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以家庭内传播多见。病菌主要侵犯皮肤、粘膜,严重时累及神经、眼及内脏。潜伏期长,长者可达数十年。
根据临床表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病理变化可将大部分病人分为瘤型和结核样型。其中瘤型麻风传染性强且病情严重;结核样型麻风主要侵犯皮肤与外周神经、很少侵犯内脏。人对麻风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以细胞免疫为主。
例题:
A型题
1. 母畜感染后可引起流产的病原体为
A.炭疽杆菌
B.布氏杆菌
C.鼠疫杆菌
D.痢疾杆菌
E.白喉杆菌
2. 食入未经消毒的羊奶,最有可能患的病是
A.霍乱
B.肉毒中毒
C.波浪热
D.结核
E.霍乱
3. 菌体呈卵圆形,两端浓染的G— 菌是
A.炭疽杆菌
B.白喉杆菌
C.结核杆菌
D.鼠疫杆菌
E.肺炎球菌
参考答案
1.B 2.C 3.D
【临床执业医师知识热点:分枝杆菌属】相关文章:
2023临床执业医师经典知识练习题11-18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衣原体07-18
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必做题12-28
2022年临床执业医师强化巩固试题11-14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考点07-27
临床助理医师知识必做题04-27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预防医学》训练题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