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重点知识:脾系病证

时间:2024-09-27 05:11:42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中医执业医师精选重点知识:脾系病证

  2017的执业医师考试还没开始,目前大家都进入了备考的紧张复习阶段,为此百分网小编为大家精选了2017中医执业医师精选重点知识:脾系病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7中医执业医师精选重点知识:脾系病证

  第一节 鹅口疮(临床特征、辨证论治)

  定义:口腔、舌上满布白屑,状如鹅口为特征,因其色白如雪片,又名“雪口”。

  发病年龄:初生儿、早产儿、久病体虚的婴幼儿。病位:心脾

  病因:心脾积热、虚火上炎。(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白色念珠菌)

  治疗原则:清火

  分证论治:

  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清热泻脾散加减

  2)虚火上浮: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加减

  第二节 口疮(临床特征、辨证论治)

  定义:齿龈、舌体、两颊、上颚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发热为特征。

  溃疡面积较大,上复糜腐,称为“口糜”。

  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

  好发年龄:婴幼儿。口疮之名最早见于《内经》。

  病位在心脾胃肾

  病因病机: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

  分证论治:

  1)风热乘脾:疏风散火,清热解毒-银翘散加减

  2)心火上炎:清心凉血,泻火解毒-泻心导赤汤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第三节 泄泻(辨证论治)

  定义: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小儿常见病

  病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多见。病位:脾胃

  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分证论治:

  1.常证

  1)伤食泻:运脾和胃,消食化积-保和丸加减

  2)风寒泻:疏风散寒,化湿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

  3)湿热泻:清热解热,化湿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

  4)脾虚泻:健脾益气,助运止泻-参苓白术散加减

  5)脾肾阳虚泻:补脾温肾,固涩止泻-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

  2.变证

  1)伤阴两伤:酸甘敛阴-人参乌梅汤加减

  2)阴竭阳脱:挽阴回阳,救逆固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第四节 疳证(病因病机、疳证的理解、辨证论治)

  定义: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

  疳的含义:

  (1)病机:“疳者甘也”——小儿恣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成疳。

  (2)症状:“疳者干也”——气液干涸,形体消瘦,面黄发枯。

  辨证要点:辨病因、辨轻重、辨兼证。

  病因: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疾病影响、先天不足。

  病机: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轻重:

  1)疳气——+疳证之初期,症状较轻。

  病机:脾胃运化不健。

  症见形体消瘦、面黄发枯;食欲不振或能食善饥;精神欠佳,多发脾气。

  治疗:以和为主。

  2)疳积——本虚标实,症状较重。

  病机:脾胃虚弱(虚),夹有食滞或虫积(实),属于虚实夹杂症候。

  症见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无华,毛发稀疏如穗;食欲不振或嗜食异物,烦躁激动。

  治疗:以消为主。

  3)干疳——疳证后期,症状较重。

  病机:脾胃气阴俱伤,元气衰竭。疳证的兼证多发于干疳阶段。

  症见极度消瘦,皮肤干瘪,大肉已脱,腹凹如舟,甚则突然虚脱。

  治疗:以补为要。

  兼证:“有积不治,传之余脏”

  眼疳:视物不清,夜盲目翳

  口疳:口舌生疮

  肺疳:易于外感,见咳喘、潮热

  骨疳:骨骼畸形

  疳肿胀:水湿泛滥,水肿

  分证论治:

  1.主证

  1)疳气证:调脾健运-资生健脾丸加减

  2)疳积证:消积理脾-肥儿丸加减

  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加减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眼疳:养血柔肝,滋阴明目-石斛夜光丸加减

  口疳: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泻心导赤散加减

  第五节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火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分患儿有肝脾肿大。

【中医执业医师重点知识:脾系病证】相关文章:

2016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气血津液病证08-30

2017中医执业医师重点复习:心肝病证10-19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知识点:哮病09-17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05-17

中医执业医师水痘病辨病思路辅导10-23

2017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证型方剂:妊娠病08-27

2017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证型方剂:产后病11-06

中医执业医师考前知识必做题10-17

2017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证型《妊娠合并病》方剂08-19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呃逆》相关知识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