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心律失常药

时间:2023-03-16 22:40:19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是指能防治心动过速、过缓或心律不齐的药物。但一般指防治心动过速及某些心律不齐的药物。下面是百分网小编分享的一些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病理机制

  心肌细胞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工作细胞,包括心房及心室肌,主要起机械收缩作用,并具有兴奋性及传导性。另一类为自律细胞,具有自动产生节律的能力,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这些特殊分化的细胞同时组成了特殊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心房传导束、房室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

  细胞膜电位

  1.静息电位 指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呈现的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状态,又称为极化状态,其形是由于钠通道关闭,钾通道开放,胞内高钾,静息时主要对K+有通透性的结果。

  2.动作电位 当心肌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发生除极和复极,膜电位升高,到达阈电位后,便产生动作电位。以心室肌细胞为例,整个动作电位可分为:

  O相:为除极过程。膜快钠通道开放,大量Na'陕速内流引起除极,甚至使极化动作电位从静息状态时-90mv迅速上升到+30mv.除极相很短暂,约为1~2ms.

  1相:为快速复极初期,主要由于K+的短暂外流,C1-内流所致。膜电位由+30mV迅速下降型Omv左右。

  2相:为缓慢复极期,膜电位基本停滞在0mv左右,又称平台期。此期主要由于Ca2+和少量Na+缓慢内流,同时伴少量K+缓慢外流和Cl-内流所致。

  3相:为快速复极末期,由于K+快速外流引起。

  4相:复极完毕,心室肌细胞即为静息期。此期由于Na+,K+-ATP酶的作用,细胞泵出Na+而摄入K+,恢复静息电位的离子分布。在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如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浦肯野纤维,在达到最大舒张电位后,便自动地缓慢除极,膜电位上升,当达到阈电位时,再次产生动作电位和兴奋。

  电生理特性

  1.兴奋性 兴奋性是心肌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高低可用刺激的阈值作指标,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心肌细胞膜动作电位各时相中兴奋性不同,可产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及超常期等周期性兴奋性改变。

  2.自律性 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传导系统均为自律性细胞,即达4相最大舒张电位后,能缓慢自动除极,达阈电位后即发生动作电位。这是由于此类细胞在4相电位时尚有K+缓慢外流,Na+或Ca2+缓慢内流所致。自律性受自动除极速度、最大舒张电位和阈电位影响。根据O相除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又可将其分为快反应自律细胞和慢反应自律细胞,前者包括心房传导组织、房室束及浦肯野纤维(非自律性的心房肌,心室肌细胞属快反应细胞),后者包括窦房结及房室结。二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快反应细胞的自律性主要由于Na+内流所产生,而慢反应细胞则由Ca2+内流所产生。

  3.传导性 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的速度可作为衡量传导性的指标。由于各种心肌细胞的传导性高低不等,因此,兴奋在上述各个部分扩布的速度也不相等。同一细胞传导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以影响静息电位(或最大舒张电位)与兴奋阈电位,使其差值改变的因素,对传导速度影响最大。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速率决定传导性,快反应自律细胞O相除极化是由Na-内流决定,慢反应自律细胞O相除极化是由Ca2+内流决定,一般膜电位大,0相上升快,振幅大,传导速度快,反之,则传导慢。因而阻滞Na+内流或Ca2+内流都可抑制传导。

  电生理学机制

  心律失常主要是由于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或两者兼有。

  1.冲动形成异常——自律性增高 自律性与4期舒张除极化速度、最大舒张电位及阈电位有关。4相舒张除极化速度加快,阈电位下移或最大舒张电位变小,即与阈电位的差距减小,则自律性增高。如交感神经兴奋,4相K+外流减少,促进Na+、Ca2+内流,使4相舒张除极化速度加快;心肌缺血缺氧时,心肌能量供应不足,Na+-K+泵功能不全,使细胞内失K+,最大舒张电位变小,同时4相K+外流减少,自律性增高;洋地黄中毒时Na+,K+-ATP酶受到严重抑制,细胞内失K+,同样也使自律性增高。可出现各种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2.冲动传导异常——折返形成 折返激动是指_次冲动下传后,又可沿着另一环行通路折回而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折返激动是形成各种过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现以心室“浦肯野纤维-心室肌环路”为例加以说明。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下传的冲动经浦肯野纤维A、B两支,同时到达心室肌,同时消失在邻近心肌的不应期内,冲动不能继续传导而消失(图23-1a)。但在病理情况下,浦肯野纤维分支可能发生单向传导阻滞,如B支发生病变,冲动传导到浦肯野纤维分别向A、B二支传导时,冲动只能沿A支下传到心室肌,心室肌细胞发生激动后,该冲动可逆行经B支传到A支;此时A支不应期已过,便再次产生兴奋,形成折返激动。单个折返引起期前收缩,连续折返引起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或颤动。折返不仅发生在心室,也可发生在心房、房室交界区等,产生各种过速型心律失常。

  此外,当局部病变时,某分支纤维有效不应期(ERP)缩短或传导减慢,或当邻近心肌纤维ERP不均一时,也可形成折返。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心律失常药】相关文章:

2017执业药师药学知识二《抗心律失常药》试题03-28

2023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试题:抗心绞痛药06-12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03-30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点巩固题12-02

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知识试题及答案12-04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点必做习题12-03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考点07-27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考点11-22

2016临床执业医师《药理学》复习讲义摘选03-29

2017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药理学考点:抗心绞痛药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