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百分网手机站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泄泻

时间:2020-09-22 17:32:26 试题 我要投稿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泄泻

  泄泻是指因感受外邪,或被饮食所伤,或情志失调,或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等原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如水样为主证的病证。以下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详细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概说】

  一、定义: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

  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泻。

  二、沿革

  1、本病首载于《内经》,有“飧泄”、“注下”、“骛泄”等病名,并对其病因病机等有较全面论述。

  2、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将泄泻和痢疾统称为下利。

  3、《诸病源候论》始明确将“泄泻”与“痢疾”分述。宋朝以后本病始统称为“泄泻”。

  4、《医宗必读》为本病治疗设有九法,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泄泻的治法,是泄泻治疗学上的.里程碑。

  治泻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一、 讨论范围:急慢性肠炎、肠肿瘤、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等肠道疾病以泄泻为主要表现者,可按本篇内容辨证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伴见泄泻者,可参考本篇内容辨治。

  【病因病机】

  1、基本病机为脾病与湿盛。脾胃运化失调,小肠受盛和大肠传导失常,清浊不分,相夹而下

  2、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3、病理因素主要是湿

  4、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实间可兼夹转化。暴泻多属于实,久泻多属于虚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以大便粪质溏稀为诊断的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或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2.常兼有腹胀腹痛、腹鸣、纳呆。

  3.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

  二、病证鉴别

  1 泄泻与痢疾的鉴别 见痢疾

  2 泄泻与霍乱的鉴别 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同时并作的病症,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继则吐泻交作,所吐之物均为未消化之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所泻之物多为黄色粪水,如米泔,常伴恶寒、发热,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若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暴泻与久泻:暴泻起病急,病程短,次数频多;久泻起病缓,病程长,间歇性发作

  2、辨虚、实、寒、热:凡病势急骤,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症。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湿之证;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湿热症。

  3、辨证候特点:久泻迁延不愈,倦怠乏力,稍有饮食不当,或劳倦过度即复发,多以脾虚为主;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多为肝郁克脾之证;五更飧泄,完谷不化,腰酸肢冷,多为肾阳不足。

  4、辨泄泻预后:泄泻而饮食如常,说明脾胃未败,多为轻证,预后良好;泻而不能食,形体消瘦,或暑湿化火,暴泄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均属重证。

  二、治疗原则-----运脾化湿。

  三、证治分类

  暴泻

  1、寒湿内盛证——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 兼证:脘闷食少,腹痛肠鸣。若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 舌脉: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病机: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2、湿热伤脾证——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

  兼症: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病机:湿热互结,损伤脾胃,传化失常。 治法:清热燥湿,分利止泻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3、食滞肠胃证——主症: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

  兼症: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 舌脉: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病机: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方药:保和丸加减。

  久泻

  4、脾胃虚弱证——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 兼症: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5、肾阳虚衰证——主症: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

  兼症: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

  病机: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药:四神丸加减。

  6、肝气乘脾证——主症: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 兼症: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 舌脉:舌淡红,脉弦。

  病机:肝气乘脾,气机不利,脾失健运。 治法:抑肝扶脾。

  主方:痛泻要方加减。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泄泻】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高频考点07-2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胸痹05-23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心悸05-23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肺胀05-2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肺痈05-2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咳嗽05-1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肺痨05-2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习题201705-20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真题汇总11-04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历年真题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