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热点:特定穴

时间:2023-03-15 17:30:08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热点:特定穴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称为特定穴。是针灸临床上最常用的经穴。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热点:特定穴

  1、特定穴的类别(10类)

  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主)—五输穴、原穴、络穴、下合穴、郄穴、八脉交会穴;

  躯干—背俞穴(背部)、募穴(腹部);

  周身—八会穴、交会穴。

  2、特定穴的数量

  特定穴共有149个(未计算交会穴),除去重复的20个,共有129个,占整个经穴的1/3多。

  (一)五输穴 60个

  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5个特定腧穴,简称“五输”。与五行相配,又称“五行输”。

  五输穴分布:

 

比喻

脉气状况

腧穴位置

所出为井

水之初流

经气所出,脉气浅小

手、足之端

所溜为荥

水之微流

经气流动,脉气稍大

本节之前

所注为输

水流较大

经气渐盛,脉气较大

本节之后

所行为经

水之畅流

经气通畅,脉气较盛

腕踝关节以上

所入为合

百川入海

经气盛大,脉气充盛,汇合脏腑

肘膝关节附近

  五输穴的特点:a只存在十二经脉之上,每经都有一组。

  b每类穴的命名都提示穴位所在部位经气运行的状态。

  c呈向心性分布。从井穴到合穴依次从末梢向心排列。

  d每个穴位都有五行配属。

  五输穴的五行配属:“阴井木”,“阳井金”

  “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近代临床应用:井穴开窍醒神,治疗神志病症;荥穴清热泻火,祛本脏腑经脉火热之邪。

  A、按五输穴主病特点选用

  井主心下满:主治肝之疾患,肝气不舒心窝部痞满,郁闷。

  荥主身热:主治心之疾患,热伤神明的心烦、心悸、失眠神昏谵语、狂躁不宁及热伤津液口燥舌干等。

  输主体重节痛:主治脾之疾患,如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肢体浮肿,体倦懒言,大便溏稀等。

  经主喘咳寒热:主治肺之疾患。如咽干咽痒,声音嘶哑,鼻塞不通,气喘少气,小便不利,大便失调等。

  合主逆气而泄:主治肾之疾患,泄:二阴病变,如遗精、遗尿、大便失调等肾气失充的疾患。

  B、按五行生克关系选用-补母泻子法(选——举例)

  原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临床运用:⑴本经子母补泻

  ⑵他经子母补泻

  (二)原穴、络穴

  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 “十二原”。

  多分布腕踝关节附近。

  “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

  原穴的特点: a与脏腑之原气关系密切。

  b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

  c阴经输原合一。

  临床应用:

  ① 协助诊断相关脏腑的疾病。② 用于治疗相关脏腑的疾病。

  络穴:十五络脉从经脉分出处各有1个腧穴,称之为络穴,又称“十五络穴”。

  分布:十二经脉各有一络穴,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任脉络穴鸠尾位于上腹部;督脉络穴长强位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位于胸胁部。

  特点:“一络通两经”;“一络治两经”。 “络脉正在两经之间,若刺络穴,表里皆治。”

  临床应用: ① 治疗本经病证。

  ② 治疗其表里经的病证。

  ③ 治疗其络脉的病证。

  ④ 原络配穴法。

  原络配穴法:临床上常把先病经脉的原穴和后病的相表里的经脉络穴相配合,称为原络配穴法或主客原络配穴法。

  先病、病重者为主,取原穴;后病、病轻者为客,取络穴。

  大接经:久病则由原穴到络穴,新病则由络穴到原穴。

  躯干部络穴:任脉之络—鸠尾治疗胸腹部病症。督脉之络—长强治疗腰背和头部疾患。脾之大络散布于胸胁,网罗周身气血—大包治疗全身疼痛。

  (三)郄穴

  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郄穴共16个。

  分布:除胃经的梁丘之外,都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郄穴的特点:生理上:脏腑经络气血深聚之处。

  病理上:脏腑经脉病变的反应点。

  治疗上:主要用于治疗本经脉、本脏腑的急性、发作性、疼痛性病症。

  “气血多” “位置深” “能救急”

  临床应用:① 有助于诊断相应经脉及脏腑疾患。

  ② 是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和相应脏腑严重或顽固性疾病,尤其是急症有独特的疗效。阴经郄穴常用来治血证;阳经郄穴常治气形两伤病证(痛证)

  (四)背俞穴、募穴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是脏腑气机活动最活跃的部位。又称为 “俞穴”。背俞穴共12个。 以相应脏腑命名。

  分布: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

  临床应用:

  ① 反映脏腑病候,协助诊断

  特点:更侧重反映五脏疾病。(背俞穴临床上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当背俞穴局部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陷下、条索状物、压痛、过敏、出血点、丘疹及温度或电阻变化时,往往反映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

  ② 治疗相应的脏腑病,特别是五脏病症的重要用穴。

  ③ 治疗与五脏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五官五体)等病症。 “阴病治阳”

  常用配穴方法:

  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疾病。

  俞募配穴:是脏腑发病时,使用本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相配的方法,用于治疗脏腑疾病。

  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募穴共12个。

  分布:募穴多为脏腑在体表的投影区,故分布上大体与对应脏腑所在部位相接近。

  (募穴分布有集中趋势,其中有6个分布于任脉上,为单穴,有6个在循行于胸腹部的经脉上(肺、肝、胆、胃),为双穴。)

  4.临床应用:

  ① 协助诊断疾病 特点是:侧重反映六腑的疾病。

  ② 治疗相关脏腑病 特点是:偏重治疗六腑的疾病

  ③ 俞募配穴治疗相关脏腑病

  六腑有病(阳)——反映于胸腹部(阴)的募穴

  五脏有病(阴)——反映于背腰部(阳)的俞穴

  “阳病行阴”“阳病治阴”;“阴病行阳”“阴病治阳”

  募穴与背俞穴互补,形成了古代配穴的经典理论。应用时,一般 “先阳后阴”

  ④ 募合配穴治疗六腑病证。

  (五)下合穴

  合,汇合。即六腑下合穴,是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下合穴共有6个。

  分布:

  ① 均位于下肢;

  ② 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即是本经五腧穴的合穴;

  ③ 大肠、小肠、三焦除五输穴的合穴,在下肢又另有下合穴。

  临床应用:

  ① 协助诊断六腑疾病。

  ② 主要用于治疗六腑疾病。

  ③ 募合配穴。

  (六)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聚会的8个腧穴,称为八会穴。

  分布:分散在躯干和四肢。脏、腑、气、血、骨之会穴位于躯干部;筋、脉、髓之会穴位于四肢部。

  ①脏会—章门:

  章门,为肝经穴,又为脾之募穴。古有“五脏皆秉气于脾”之说,故令脏会于章门。

  具有疏肝健脾的作用。

  ②腑会—中脘

  中脘,为任脉穴,又为胃之募穴,“六腑皆秉承于胃”,胃为“太仓”,故令腑会于中脘。具有通腑理气,调和肠胃的功效

  ③气会—膻中

  膻中,为任脉穴,又为心包之募穴,位于胸中,为宗气所聚之处。内应于肺,肺主一身之气,故令气会于膻中。具有调畅气机、宽胸降逆、益气补气之功效。

  ④血会—膈俞

  膈俞,归属膀胱经,位于心俞、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故令血会于膈俞。

  具有止血、养血之功效。治疗与血相关的各种病症。

  ⑤筋会—阳陵泉

  阳陵泉,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故令筋会于阳陵泉。

  具有濡养筋脉的作用,治疗由于筋脉失于濡养所致的筋脉挛急、筋脉迟缓等病症。

  ⑥脉会—太渊

  太渊,为肺经原穴,位于寸口处,为脉之大会,故令脉会于太渊。

  具有理气、通脉等作用,治疗与心肺两脏相关的病症。如无脉症、高血压等病证。

  ⑦骨会—大杼

  杼骨,即椎骨,穴近第一胸椎骨,故名大杼,是柱骨之根,故令骨会于大杼。

  具有强健骨骼的作用,治疗骨骼和骨关节的病症。如项背痛等病症

  ⑧髓会—绝骨

  绝骨,为胆经穴, “胆主骨所生病”,骨生髓,故令髓会于绝骨。少阳行头身之侧,多骨节,故主骨所生病,其病“诸节皆痛”。如中风后期下肢的痿症、瘫痪等均可应用绝骨穴治疗。

  临床应用:

  ① 主治与其所会八种脏器组织有关的病证。

  如:中脘、章门配合治疗脏腑病。阳陵、大杼、绝骨配合治筋、骨、髓病。

  ② 治某些热病。《难经·四十五难》“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穴也” 。

  ③ 郄会配穴。孔最配膈俞,梁丘配中脘。

  (七)八脉交会穴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 “流注八穴”和“八脉八穴”。

  分布:腕踝部上下(肘膝关节以下)

  (八)交会穴

  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腧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热点:特定穴】相关文章: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练习题12-12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点11-18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题03-28

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手少阳三焦经、腧穴试题03-30

中医执业医师试题03-30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热点:移植免疫12-04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热点:水肿12-01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针灸考点:常用奇穴11-27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03-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巩固试题及答案202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