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百分网手机站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

时间:2020-08-19 16:27:55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

  第一章 绪言

  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病

  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

  4、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

  《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尤其强调“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其著有“妇人三篇”,为中国古籍最早中设有妇科专著的医著。被称为妇产学科之源头。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等特殊月经和“五崩”的证候。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辽夏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9、明清民国时期:

  明代万全《养生四要》提出“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在《广嗣纪要·择偶篇》又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

  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提倡顺产。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

  1、胞宫(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

  位置: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

  形态:形如合钵,一系在下,上有两歧,一达于左,一达于右。

  功能:⑴主行月经,分泌带液;⑵孕育胎儿,发动分娩,娩出胎儿及附属物。

  特点:定期藏泻,具有周期性、节律性。

  2、胞脉功能:把脏腑阴血下注于子宫,以维持胞宫的生理功能,即行月经和主胞胎。

  3、胞络功能:具有维系子宫位置的功能。

  4、阴道(产道/子肠),首见《诸病源候论》。

  位置:连接子宫与阴户的通道。与西医解剖学一致。

  功能:⑴抵御外邪“自洁”作用;⑵排出月经、分泌带下的通道;⑶阴阳交媾的器官;⑷娩出胎儿、排出恶露的通道;

  5、毛际:主要指前阴隆起的脂肪垫。一定程度上反应肾气的盛衰。

  6、阴户(四边/产户):女性外阴。

  功能:保护生殖脏器,抵御外邪的第一道关口。

  7、玉门:古称延孔,即阴道口。玉门(未嫁),龙门(未产),胞门(已产)。

  功能: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合阴阳的出入口;娩出胎儿的关口。

  第三章 女性生殖生理

  1、女性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产生机理: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

  2、月经生理定义: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

  3、月经生理现象:初潮:14岁(11-16岁);周期:28-30天(±1周);经期:3-7天;经量:50-80 ml;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绝经:49.5岁(45-55岁)

  4、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5、特殊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6、月经产生机制: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其他脏腑、经络的协调作用;气血充盛与和调是重要条件。月经的产生是在肾主导下,天癸成熟泌至,使冲任二脉汇聚脏腑之血溢入胞宫,既孕则营养胎元,未孕则化为月经依时而下。肾、天癸、冲任、胞宫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

  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消长变化)

  行经期(1-4天):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

  经后期(5-13天):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阴长。

  经间期(14-15天):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

  经前期(15-28天):阳气渐长,达“重阳”状态。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7、天癸:天癸者,癸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癸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天癸是月经产生的动力。

  8、天癸生理作用: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下注于胞宫;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泻。

  9、带下病

  广义-带脉以下之疾,泛指妇产科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生理-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狭义-即带下病,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之病症。

  带下生理现象: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少量、无色透明、无臭,质粘而不稠。初潮后出现,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

  作用:濡润、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带下产生机制: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10、妊娠

  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正常妊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

  受孕的机制和条件:“男女媾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前提: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宫藏泄有期,胞脉、胞络正常。条件:男精壮,女经调。

  受孕年龄和时机:25-30为最佳生育年龄;“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妊娠生理现象:停经;脉滑,尺脉按之不绝;早孕反应;乳胀、乳晕着色;子宫增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

  预产期:末次月经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

  临产生理现象: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阴道少量血性物排出(见红)。

  鉴别: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临产调护:睡、忍痛、慢临盆。影响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

  11、产褥期及哺乳期

  产褥期生理特点:多虚多瘀。(“补虚化瘀”生化汤加减)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约 6 ~8周。

  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新产后生理特点:产后 1-2 日内微热、自汗;子宫缩复,小腹阵痛;泌乳;产后 2-3周内排出血性恶露。

  小满月:产后一月;大满月:产后百日,即所谓“弥月为期”,“百日为度”。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

  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的变化特点:

  血性(红恶露,3~4天)→浆性(浆液性恶露,7~10天)→白色(白恶露,2~3周)

  哺乳生理:

  乳汁由精血、津液所化,赖气以行。顺产后30分钟可进行首次哺乳。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减少产后出血。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哺乳期8月至10月为宜。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相关文章: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总结06-2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高频考点08-2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胸痹05-23

2017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感冒05-18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儿科学考点:心肝病证05-09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杂病05-08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试题11-06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题11-06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点:周围血管疾病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