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串讲:钩端螺旋体病

时间:2024-10-28 16:37:54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串讲: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有致病力的钩端螺旋体所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流行几乎遍及全世界,在东南亚地区尤为严重。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串讲:钩端螺旋体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钩端螺旋体病

  分群

  常见的是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犬群、七日热群、流感伤寒群、秋季群、澳洲群、致热群及爪哇群等。

  黄疸出血群毒力最强,临床表现最重。

  波摩那群最多见

  流行病学

  传染源

  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黑线姬鼠、猪和犬。

  患者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小。

  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方式:接触疫水

  携带钩体的动物的尿液污染水、土壤及植物,接触这些污染物,通过皮肤、黏膜进入人体。

  此外,也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母婴传播。

  流行特征 夏秋,南方

  夏秋季(6~10月)为流行高峰。

  农民、渔民、屠宰工人、管道工人等被感染的机会多,发病较高。

  本病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东南沿海、西南地区较严重,秋收水稻,暴雨洪水泛滥之后多发。

  临床表现

  潜伏期2~20日,一般10日左右。

  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三期五型。

  三期五型 单纯型/流感伤寒型最多见

  1.早期(钩体败血症期)

  起病后1~3天,为全身感染中毒表现

  三症 ;三征

  症状 三症 (发热,酸痛,一身乏)

  ①发热,多急起

  ②全身肌肉酸痛,尤其是腓肠肌和腰背肌疼痛突出

  ③严重时肢体软弱,难以下床

  体征: 三征(眼红、腿痛、淋巴大)

  ①结膜充血,咽部充血,软腭出血点

  ②腓肠肌压痛明显,重者拒压

  ③浅表淋巴结轻度肿大、疼痛,有压痛

  2.中期(器官损伤期)

  起病后3~10天。按不同表现分为5型

  3.后发症 本质:迟发性变态反应(炎症)

  少数患者在热退之后一段时间,由于迟发性变态反应,出现后发症。

  (1)后发热

  (2)反应性脑膜炎

  (3)眼后发症:在热退后1周至1个月左右,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脉络膜炎、巩膜炎、球后视神经炎、玻璃体混浊。

  (4)闭塞性脑动脉炎

  出现较晚,在病后2~6个月因反应性动脉炎导致脑缺血而出现偏瘫、失语,可短暂反复发作。

  小结:钩体病关键词

  腿痛(腓肠肌痛)

  眼红(结膜充血)

  淋巴结大

  乏力

  夏秋

  雨水洪水

  南方

  农民,管道工,渔民

  【例题】20岁下水管道工,9月1日入院,发热,全身软,腿痛1周,眼红,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血象正常,凝集溶解试验1:400,临床诊断

  A.钩端螺旋体病

  B.伤寒

  C.出血热

  D.疟疾

  E.流行性乙型脑炎

  『正确答案』A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学串讲:钩端螺旋体病】相关文章:

传染病内科主治医师钩端螺旋体章节练习题09-05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神经病学试题09-15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神经病学试题09-04

2017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备考:螺旋体09-23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神经病学专项训练题09-22

2017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神经病学训练题10-14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神经病学练习题10-08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考点07-28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方法07-20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必考知识点:神经病学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