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科杂病
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而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今天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科杂病,欢迎大家阅读。
妇科杂病
细目一:概述
一、定义
凡不属于经、带、胎、产疾病范围,而又与妇女解剖、生理、病机特点密切相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统称为妇科杂病。
二、范围
癥瘕、盆腔炎、不孕症、阴痒、阴疮、子宫脱垂、妇人脏躁。
细目二:癥瘕
一、定义
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称为“癥瘕”。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推揉不散,痛有定处,病属血分。瘕:瘕聚成形,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二、病因病机
【习题】
关于癥瘕的定义,正确的是( )
A.癥多为恶性,瘕多为良性
B.癥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无定处
C.瘕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有定处
D.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胀、或痛、或满
E.癥属气病,瘕属血病
[答疑编号2615010601]
【正确答案】D
三、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之有形,按之痛或不痛,小腹胀满,月经先后不定,经血量多有块,经行难净,经色暗;精神抑郁,胸闷不舒,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弦涩。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主方: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蜇虫丸。
下列哪项不是血瘀型癥瘕特点( )
A.胞中有块
B.积块坚硬
C.固定不移
D.推揉不散
E.痛无定处
[答疑编号2615010602]
【正确答案】E
A2
妇人来诊,诉腹中有块,月经量多,夹瘀块,小腹疼痛,诊时非经期。妇科诊为癥瘕,并见舌黯,有瘀斑,其治疗原则是( )
A.活血化瘀,散结消癥
B.除痰化湿,散结消癥
C.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D.解毒除湿,破瘀消癥
E.益气养血,调摄冲任
【正确答案】A
2.痰湿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结块,触之不坚,固定难移,经行量多,淋漓难净,经间带下增多;胸脘痞闷,腰腹疼痛;舌体胖大,紫暗,有瘀斑、瘀点,苔白厚腻,脉弦滑或沉涩。
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主方: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肿块,热痛起伏,触之痛剧,痛连腰骶,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兼见身热口渴,心烦不宁,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暗红,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主方: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结块,触痛;月经量多或少,经行腹痛较剧,经色紫暗有块,婚久不孕或曾反复流产;腰酸膝软,头晕耳鸣;舌暗,脉弦细。
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主方: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癥瘕辨证论治结构图
1.气滞血瘀证:
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 香棱丸或大黄(庶虫)蜇虫丸
2.痰湿瘀结证:
化痰除湿,活血消癥 → 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3.湿热瘀阻证:
清热利湿,化瘀消癥 → 大黄牡丹汤加木通、茯苓
4.肾虚血瘀证:
补肾活血,消癥散结 → 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
四、施治中的注意点
临证新病多实,宜攻宜破;久病不愈或术后,以补益气血为主,恢复机体的正气。若正气已复,肿块未除,复以攻破为主。术后若有瘀滞,可于补益气血之时,辅以行气活血之品,并注重调其饮食,增进食欲,改善脾胃功能。
细目三:盆腔炎
一、定义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称为盆腔炎。
1.急性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称为急性盆腔炎。
2.慢性盆腔炎 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称为慢性盆腔炎。
二、病因病机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邪毒内侵,客于胞宫,滞于冲任,化热酿毒,致高热腹痛不宁。
(2)湿热瘀结:瘀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则腹痛带下日久,缠绵难愈。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湿热之邪内侵,气血阻滞。
(2)气滞血瘀:气机不畅,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3)寒湿凝滞:素体阳虚,或寒湿之邪乘虚侵袭,与胞宫内余血浊液相结,凝结瘀滞。
(4)气虚血瘀:素体虚弱,或正气内伤,血行不畅,瘀血停聚;或久病不愈,瘀血内结,日久耗伤,正气匮乏,致气虚血瘀证。
三、辨证论治
1.急性盆腔炎
(1)热毒炽盛证
主要证候:高热腹痛,恶寒或寒战,下腹部疼痛拒按,咽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兼杂,质黏稠,如脓血,味臭秽,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主方: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2)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味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方: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隐痛,或疼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经行或劳累时加重,带下量多,色黄,质黏稠;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大便溏,或秘结,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主方: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2)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剧,经血量多有块,瘀块排出则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前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体紫暗,有瘀斑、瘀点,苔薄,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汤。
(3)寒湿凝滞证
主要证候: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行错后,经血量少,色暗,带下淋漓;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主方:少腹逐瘀汤。
(4)气虚血瘀证
主要证候: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行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斑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主方:理冲汤。
盆腔炎辨证论治结构图
1.急性盆腔炎
热毒炽盛证:清热解毒,利湿排脓 → 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
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 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2.慢性盆腔炎
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 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加丹参、
毛冬青、忍冬藤、田七片
气滞血瘀证: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 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证:祛寒除湿,活血化瘀 → 少腹逐瘀汤
气虚血瘀证:益气健脾,化瘀散结 → 理冲汤
细目四:不孕症
一、定义
原发性不孕: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古称“全不产”。
继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古称“断绪”。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1.肾虚证
(1)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或停闭,经量或多或少,色暗;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主方:毓麟珠。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迟发,或月经后推,或停闭不行,经色淡暗,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或子宫发育不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夜尿多;眼眶暗,面部暗斑,或环唇暗;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尺弱。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主方:温胞饮或右归丸。
(3)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常提前,经量少或月经停闭,经色较鲜红;或行经时间延长甚则崩中或漏下不止;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眼花心悸,肌肤失润,阴中干涩;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主方: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或先或后,经量多少不一,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主方: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3.瘀滞胞宫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多推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呈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痛减;有时经行不畅,淋漓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主方: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或(白光)白;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主方:苍附导痰丸。
治疗痰湿不孕证的最佳方药是( )
A.二陈汤
B.温胆汤
C.苍附导痰丸
D.启宫丸
E.芎归二陈汤
【正确答案】C
不孕症辨证论治结构图
四、毓麟珠的药物组成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
芎、熟地、炙甘草、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
【方歌】
毓麟珠中八珍汤,杜仲川椒菟鹿霜;
温肾养肝调冲任,经乱无胎此方商。
细目五:阴痒
一、定义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
二、病因病机
1.肝经湿热
情志伤肝,肝气郁结,积郁化热,肝郁克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日久生虫,虫毒侵蚀外阴肌肤,则痒痛不宁。
2.肝肾阴虚
素体肝肾不足,或产育频多,或房室过多,或年老体弱,肝肾阴血亏损,阴虚生风化燥,阴部皮肤失养而瘙痒不宁。
三、辨证论治
1.肝经湿热证
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外阴皮肤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溃,或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烦易怒,胸胁满痛,口苦口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方: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细目六:阴疮
一、定义
妇人外阴部结块红肿,或溃烂成疮,黄水淋漓,局部肿痛,甚或溃疡如虫蚀者,称“阴疮”。
二、病因病机
1.热毒
经行产后,卫生护理不当,邪毒侵袭,或湿热蕴积,伏于肝脉,滞于冲任,侵蚀外阴肌肤,破溃成疮。
2.寒湿
久居阴寒湿冷之所,寒湿乘虚侵袭,凝滞于内,邪气不能外达,内陷于冲任肌肤;或阳气虚衰,气血失和,与痰湿凝结,肌肤失养,日久则溃腐成疮。
三、辨证论治
1.热毒证
主要证候:外阴部皮肤局限性焮红肿胀,破溃糜烂,灼热结块,脓苔稠黏,或脓水淋漓;全身见身热心烦,口干纳少,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主方:龙胆泻肝汤。
2.寒湿证
主要证候:阴部肌肤肿溃,触之坚硬,色晦暗不泽,日久不愈,脓水淋漓,疼痛绵绵;伴面色白,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脉沉细缓。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消疮。
主方: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阴疮辨证论治结构图
热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 泻肝汤
寒湿证:温经散寒,除湿消疮 → 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细目七:子宫脱垂
一、定义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二、病因病机
1.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损伤,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或经行产后负重操劳,耗气伤中;或久居湿秽之地,寒湿袭于胞络,损伤冲任带脉而失于固摄,久则子宫坠落下脱。
2.肾虚
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精损肾;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带脉弛纵,无力系胞而致子宫脱出。
三、分度
Ⅰ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
Ⅱ度:轻者,宫颈已脱出阴道口;
重者,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女方检查步骤
(一)询问病史:月经史、带下、既往婚育情况、既往史(生殖道炎症、结核病、阑尾炎手术、甲状腺病等)、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夫妇同居2年或曾孕育后2年,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未避孕但不能受孕。
(三)检查:
1、体格检查、妇科检查
2、不孕症特殊检查
(1)卵巢功能检查,如:BBT、B超等。
(2)输卵管通畅试验
(3)免疫因素检查,如:抗精子抗体、
(4)宫腔镜、腹腔镜
(5)必要时作CT、MRI检查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复习笔记:妇科杂病】相关文章: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辅导:产后病05-17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复习笔记:肺痨05-08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题03-28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知识点:哮病03-02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肺痈05-27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辅导:咳嗽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