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

时间:2024-08-18 01:09:09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病人在治病期间,由于体质和抵抗病菌能力较差,而被感染其它疾病。接下来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提供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细目一:麻疹

  一、麻疹的病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发病年龄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以6个月以上,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患者及亚临床带毒者是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带病菌的飞沫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直接传人呼吸道。

  二、麻疹的临床表现

  1.典型麻疹

  (1)潜伏期:一般为6~18日。可有精神不振,烦躁不安或体温轻度升高。

  (2)前驱期:一般为3~4日,发热为其首发症状。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发热2~3天出现“麻疹黏膜斑”,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诊断麻疹的重要依据。

  (3)出疹期:发热3~4日开始出疹,皮疹自耳后发际及颈部开始,渐及额、面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及四肢,甚至达手掌及足底。

  (4)恢复期:出诊3~5日后,皮疹从面部起按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疹退处有麦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褐色色素沉着,约经2~3周后完全消失。

  2.其他类型麻疹(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对麻疹病毒有部分免疫力的患者。前驱期短且症状轻,常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可无脱属及色素斑,无并发症。

  (2)重型麻疹:此型中毒症状重,出疹时间长,往往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等,预后不良。

  (3)无皮疹型麻疹:见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整个病程不见皮疹,仅有麻疹黏膜斑。

  三、麻疹的中医分型论治

  1.顺证

  (1)邪犯肺卫(初热期)

  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目赤怕光,神倦纳呆,口腔颊部近臼齿处可见“麻疹黏膜斑”,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方药 宣毒发表汤加减。

  (2)邪入肺胃(见形期)

  症状 发热持续,疹随外出,初起稀疏,色较鲜红,以后逐渐稠密,融合成片,色转暗红,口渴多饮,目赤眵多,咳嗽加剧,烦躁或嗜睡,舌质红,舌苔黄,脉洪数,指纹紫。

  治法 清热解毒透疹。

  方药 清热透表汤加减。

  (3)阴津耗伤(收没期)

  症状 疹点出齐后,发热渐退,咳嗽减轻,疹点依次渐回,皮肤呈麦麸状脱屑,并有色素沉着,胃纳增加,舌红少津,脉细缓。

  治法 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方药 沙参麦冬汤。

  2.逆证

  (1)麻毒闭肺

  症状 高热不退,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口渴烦躁,疹点不多,或疹点密集色紫,或疹点早回,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 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方药 麻杏石甘汤加减。

  (2)热毒攻喉

  症状 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嗽声重,状如犬吠,喉中痰鸣,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方药 清咽下痰汤。

  (3)邪陷心肝

  症状 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甚则抽搐,或有鼻煽,皮疹密集遍及周身,色紫暗,舌红绛,脉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 羚角钩藤汤。

  四、麻疹的预防与护理

  1.预防 ①按规定程序按时预防接种;②在麻疹流行期间,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尽量不去公共场所,一旦接触立即隔离。

  2.护理患病后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给予营养、易消化之食物。

  细目二:风疹

  一、风疹的病因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风疹病毒只有一个抗原型。

  二、风疹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论治

  1.临床表现(分期)

  (1)潜伏期:一般14~21天。

  (2)前驱期:约半日至2日,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咳咽痛,流涕,耳后、颈部及枕部淋巴结肿大,待皮疹出透后,逐渐缩小。

  (3)发疹期:发热后1~2日出疹,先见面部,24小时内波及全身。皮疹多为淡红色斑丘疹,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可有肝脾轻度肿大。

  2.辨证论治

  (1)邪郁肺卫

  症状 发热恶风,流涕喷嚏,疹色浅红,稀疏细小,有瘙痒感,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舌质偏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表透疹。

  方药 银翘散加减。

  (2)邪入气营

  症状 壮热口渴,烦躁不宁,疹色鲜红或紫暗,疹点较密,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糙,脉洪数。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方药 透疹凉解汤加减。

  三、孕妇预防风疹的重要性

  母亲孕期患风疹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其发生率和致畸率与感染时胎龄密切相关。胎龄8周前,50%~80%胎儿感染;妊娠中期患风疹,10%~20%胎儿感染。妊娠早期感染病情严重,可引起胎儿多器官损害。由此可见孕妇预防风疹是非常重要的。

  细目三: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又名婴儿玫瑰疹,多见于6~18个月小儿,3岁后少见。起病突发高热,患儿全身症状较轻,咽部充血,咳嗽,流涕,或有呕吐,腹泻等。发热持续3~5天后出疹,皮疹为:不规则小型的玫瑰斑点或斑、丘疹,直径约2~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能退色,躯干较多,1~2日后消退,不留痕迹。其传染性不强,预后良好。疹出热退为其特点。

  细目四:水痘

  水痘的临床特征为发热,皮肤黏膜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共同存在,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头面较多,四胶较少。

  一、水痘的西医病因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二、水痘与脓疱疮、丘疹性荨麻疹的鉴别

  1.脓疱疮皮肤损害为化脓性疱疹,疱液可培养出细菌。

  2.丘疹性荨麻疹皮疹为红色丘疹,大小形态不一,痒感更明显。

  3.手足口病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以口腔,臀部,手掌,足底为主。

  三、水痘风热轻证、毒热重证的辨证、治法、主方

  1.邪郁肺卫

  症状 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轻咳咽痛,疹色红润,疱浆清亮,点粒稀疏,根盘红晕不明显,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 银翘散加减。

  2.毒炽气营

  症状 高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喜饮,疹色紫暗,疱浆混浊,水痘分布较密,根盘红晕较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或红绛,舌苔黄糙而干,脉洪数。

  治法 清气凉血,化湿解毒。

  方药 清营汤加减。

  细目五:猩红热

  一、猩红热的西医病因、中医发病机理

  猩红热为具有红疹毒素的A组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鲜红色皮疹和疹退的皮肤脱屑。少数人在发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风湿热和肾小球肾炎。

  中医学认为本病系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而入,蕴于肺胃。

  二、猩红热的临床表现,猩红热与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的鉴别诊断

  病名

  麻疹

  幼儿急疹

  风疹

  猩红热

  初期症状

  发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

  突然高热,一般情况好

  发热,咳嗽,流涕,枕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咽喉红肿化脓疼痛

  出疹与发热的关系

  发热3—4天出疹,出疹时发热更高

  发热3—4天出疹,热退疹出

  发热l/2—1天出疹

  发热数小时一l天出疹,出疹时热高

  特殊体征

  麻疹黏膜斑

  无

  无

  环口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

  皮疹特点

  玫瑰色斑丘疹,自耳后发际→额面、颈部→躯干→四肢,3天左右出齐。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斑、糠麸样脱屑

  玫瑰色斑疹或斑丘疹,较麻疹细小,发疹无一定顺序,疹出后1~2天消退。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无脱屑

  玫瑰色细小斑丘疹自头面→躯干→四肢,24小时布满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很少有脱屑

  细小红色丘疹,皮肤猩红,自颈、腋下、腹股沟处开始,2~3天遍布全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有大片脱皮

  周围血象

  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自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升高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三、猩红热的并发症

  可并发咽后壁脓肿,甚至颈部蜂窝组织炎。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脑膜炎等。

  四、猩红热预防、病原学治疗及中医辨证施治

  1.预防 猩红热病人,同时患急性咽扁桃体炎病人都是传染原,均需隔离至咽拭子培养阴性时。

  2.病原学治疗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药物。

  3.辨证论治 本病以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为主,初起邪侵肺卫,治以清凉透表,清热利咽;痧毒入里,毒在气营,治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病久伤阴,或余毒不清,治以养阴清热,生津增液。病程中如见变证,心悸者佐以清心宁神,惊搐者佐以开窍平肝。

  (1)邪侵肺卫

  症状 发热骤起,头痛,恶寒,灼热无汗,或伴呕吐,咽部红肿疼痛,常影响吞咽,上腭有粟粒样红疹,皮肤潮红,丹疹隐隐,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治法 辛凉宣透,清热利咽。

  方药 解肌透痧汤加减。

  (2)毒在气营

  症状 壮热不解,面赤,口渴,咽喉肿痛,伴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斑点。疹由颈、胸开始,继则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见疹后的1~2天舌红起刺,苔黄燥,3~4天后舌光红起刺,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治法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 凉营清气汤加减。

  (3)疹后伤阴

  症状 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减轻,见低热,唇口干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剥脱,脉细稍数。

  治法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味。

  细目六:流行性腮腺炎

  一、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因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借飞沫传播,经口鼻侵入易感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尤为多见。

  二、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病机特点

  中医称本病为“痄腮”,其病因系风温病毒由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结于腮部。足少阳经脉绕耳而行,邪入少阳,经脉壅滞,气血受阻,故耳下腮颊漫肿坚硬作痛。少阳、厥阴互为表里。足厥阴肝经布两胁,循少腹,绕阴器,邪热亢盛,气血阻滞,疏泄失常,故可伴有脘腹及睾丸疼痛。热极生风,内窜心肝,神明受扰,亦可痉厥昏迷。

  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辨证、治法、主方

  (一)常证

  1.温毒在表

  症状 轻微发热,一侧或双侧耳下、腮部或颌下漫肿疼痛,边缘不清,触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咽红。舌质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方药 柴胡葛根汤加减。

  2.热毒蕴结

  症状 高热不退,多见两侧腮部肿胀疼痛,坚硬拒按,张口、咀嚼困难,口渴引饮,烦躁不安,或伴头痛,咽红肿痛,食欲不振,呕吐,便秘溲赤。舌质红,舌苔黄,脉滑数。

  治法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方药 普济消毒饮加减。

  (二)变证

  1.邪陷心肝

  症状 在腮部尚未肿大或腮肿后5~7天,壮热不退,头痛项强,嗜睡,严重者昏迷,惊厥,抽搐,舌质绛,舌苔黄,脉数。

  治法 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方药 清瘟败毒饮加减。

  2.毒窜睾腹

  症状 腮部肿胀渐消,男性多有一侧或两侧睾丸肿胀疼痛,女性多有一侧或两侧少腹疼痛,伴有发热、呕吐,舌质红,舌苔黄,脉数。

  治法 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方药 龙胆泻肝汤加减。

  四、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并发症

  1.脑膜脑炎 多为学龄儿童,常发生在腮腺肿胀后3~10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或谵语,颈有抵抗感,甚少惊厥。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2.生殖器并发症 多见于青春期后,常在腮腺炎发生1~2周内发生。多为单侧受累,病人有发热、男性睾丸肿胀、变硬、疼痛。约1~2周痊愈。女性可发生卵巢炎,表现为腰部酸痛、下腹部疼痛和压痛。

  3.胰腺炎 小儿少见,多在发病3~7日内发生。一周后多能恢复。

  4.其他 少数合并有心肌炎、肾炎、关节炎。

  【习题】

  患儿,男,7岁,因左腮部肿痛2天、抽搐1次就诊。现症见发热、耳下腮部漫肿,神昏、嗜睡,项强,呕吐,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时应用下列哪首方加减:

  A.仙方活命饮

  B.普济消毒饮

  C.黄连解毒汤

  D.三仁汤

  E.清瘟败毒饮

  『正确答案』E

  细目七: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一、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病机

  1.中医病因病机 夏秋之季,湿热内盛,邪从口入腹,蕴伏肠胃,脾胃受困,秽邪疫毒最易入侵,毒聚肠中,其正气尚盛者,与邪相争,则湿从热化,热盛化火,内窜营血,蒙闭心包,扰动神明则见高热神昏;热极生风,风火相煽,引动肝风则见抽搐;此为邪实内闭之证。若正不敌邪,正气不支可使阳气暴脱于外,则汗出肢冷,呼吸微弱,脉微欲绝,此为内闭外脱之证。邪毒蕴积肠胃,阻滞气机,气机不利则腹痛。热毒凝滞津液,伤及肠络则见赤白下痢。本病的病变主要在肠腑,为邪毒滞于肠腑,凝滞津液、蒸腐气血所致。

  2.西医病因病机

  (1)病因:病原为痢疾杆菌,属肠杆菌的志贺氏菌属。

  (2)病机:病原菌经口进入胃肠道,侵入结肠上皮细胞并生长繁殖,细菌裂解后产生的大量内毒素与少量外毒素,引起缺氧,缺血,肾上腺皮质出血或萎缩。由于循环障碍导致休克、DIC,脑微循环障碍而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甚则组织细胞坏死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较短,为数小时至1~2天。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严重,高热可>40℃或更高,未腹泻前即出现严重的感染中毒表现,少数患儿体温不升,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也有在发热,脓血便2~3天后开始发展为中毒型。

  三、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原则及治疗措施

  1.治疗原则 由于本病病情危急,发展迅速,疾病早期应积极抢救,以西医治疗为主,采取抗感染、抗休克、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等方法。中医则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指导,待闭开脱回后,再对痢疾进行辨证施治。

  2.治疗措施

  (1)降温止惊:①降温:高热易引起惊厥,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应选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尽快使体温降至36~37℃。如用冷盐水灌肠,既可降温,又可获取大便送检;②止惊:惊厥不止者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每次0.3~0.5mg/kg(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10mg);或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

  (2)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①脱水:首选20%甘露醇,②改善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如出现呼吸衰竭时,应采用呼吸兴奋剂或机械通气。

  (3)防治循环衰竭:①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②改善微循环。在充分扩容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改善微循环,常用药物有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和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

  (4)其他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减轻脑水肿和抗休克作用。应早期、大剂量、短程应用。

  (5)抗生素:为了迅速控制感染,应选用强有力的广谱抗菌药物,因耐药菌株日渐增多,可适当选用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头孢三嗪)等药物。或根据大便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四、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来势急暴,往往未见脓血便而以感染性休克和脑水肿为主要表现,辨证注意毒邪内闭、内闭外脱的不同,以解毒为主要原则,闭证加泄热凉血,熄风开窍;内闭外脱急于回阳固脱,挽救生命于垂危,再行其他辨证治疗。

  1.毒邪内闭

  症状 突然高热,烦躁萎靡,或恶心呕吐,反复惊厥,神志昏迷或见呼吸困难,节律不整。可有痢下脓血;或虽未见下痢脓血,但用棉签在肛门内检到黏液粪便,舌质红,苔黄厚或灰糙,脉数。

  治法 清肠解毒,泄热开窍

  方药 黄连解毒汤加味。

  2.内闭外脱

  症状 突然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出不温,皮肤花纹,口唇紫绀,呼吸浅促,节律不匀,神志不清,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治法 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方药 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相关文章:

中西医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感染性疾病06-15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复习:感染性疾病05-31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高频考点08-03

2017中医执业医师儿科学感染性疾病习题09-29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儿科学:营养性疾病07-22

2017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07-14

最新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儿科学考点09-29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儿科学》考点09-27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结缔组织病及免疫性疾病10-09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学考点:神经肌肉系统疾病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