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重要知识点

时间:2024-07-06 21:42:04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重要知识点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临床执业医师就是其中之一。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重要知识点

  颈椎骨质增生疾病分类:

  神经根型

  由于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神经根导致了相应的表现。发病率占颈椎病的60%.

  诊断要点:

  ①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

  ②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如颈、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③颈部活动动能障碍,尤其是后伸及旋转功能受限。

  ④患椎棘突压痛、椎间孔压迫试验及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⑤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及钩椎关节部骨质增生。

  椎动脉型

  增生的骨质压迫或刺激椎动脉引起椎基底动脉痉挛和供血不足。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10%~15%.

  诊断要点:

  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于头颈部位改变而出现眩晕、偏头痛、视力障碍、发音障碍、耳鸣、耳聋和猝倒者。

  ②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常受限,旋颈诱发试验阳性。

  ③颈椎正侧位及斜位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脊髓型

  多为增生的骨质及颈部椎间盘退行性变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而引起,约占10%~50%.

  诊断要点:

  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胀、烧灼、疼痛、行走时有“踩棉花感觉”,身体重心不稳定,易摔倒。

  ②肢体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腱反射亢进,膝反射减弱,出现病理反射。

  ③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颈椎椎管狭窄,造影检查有梗阻现象。

  食管型

  由于颈椎前缘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食管后壁所致。此型较少见。

  诊断要点:

  ①中年以上年龄。

  ②病人有咽喉不适、异物感、吞咽困难等症。

  ③X线片显示有椎体前缘骨质增生。

  交感神经型

  增生的骨质压迫了颈椎两旁的交感神经。此型也较少见。

  诊断要点:

  ①中年以上年龄。

  ②眼裂一侧大一侧小,瞳孔不等大,有时视物不清。半边颜面部干燥,出汗少等。

  ③X线片显示颈椎骨质增生样改变。

  出血性疾病的检查治疗:

  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史及体检,判断是否存在止血功能障碍,并分析可能的病因,实验室检查对出血性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1.筛选试验

  包括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初学时间、凝血时间、部分活化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

  2.确诊试验

  (1)血管异常包括毛细血管镜检查和vWF测定等。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试验等。

  (3)凝血异常包括各种凝血因子的抗原及活性测定、凝血酶生成及纠正试验等。

  (4)抗凝异常包括抗凝血酶Ⅲ抗原及活性或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蛋白C、狼疮抗凝物测定等。

  (5)纤溶异常包括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纤溶酶原测定等。

  3.特殊检查

  对一些遗传性疾病及一些少见的出血性疾病,还需进行一些特殊检查如蛋白质结构分析、基因测定及免疫病理学检查等才能确诊。

  治疗

  出血性疾病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各异,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

  1.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除病因治疗外,单纯血管因素所致出血一般用减低血管脆性和通透性的药物治疗(如路丁、卡络柳钠、酚磺乙胺、维生素C、血凝片、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根据储蓄额情况选用缩血管药物(如垂体后叶素、麻黄素等)治疗。

  2.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1)促进血小板生成药物

  1)血小板生成素(TPO)TPO参与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并分裂形成有功能的血小板的全过程。

  2)IL-11作用于骨髓细胞中原始造血干细胞,引起巨核系祖细胞倍体的增加,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增加外周血小板数量。

  (2)增强血小板功能药物

  巴曲酶可能促进血小板活化,诱导血小板聚集。

  (3)肾上腺皮质激素

  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抗体的产生,阻断巨噬细胞Fc受体,使附有抗体或免疫复合物的血小板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破坏减少,使血小板在脾内滞留减少,提高外周血小板数量。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用泼尼松。

  (4)免疫抑制剂

  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环孢霉素等免疫抑制剂可通过抑制免疫使血小板抗体生成减少。

  (5)脾切除

  药物治疗无效或脾亢所致血小板明显减少,可考虑做脾切除术以减少血小板破坏场所。

  (6)输注血小板

  原则上仅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量或质异常引起的严重出血。当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常伴有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如咯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等。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当血小板计数大于20×109/L,出血一般较轻,通常无需输注血小板,以免反复输注血小板后产生同种抗血小板抗体,至日后需紧急输注血小板时疗效降低。

  3.凝血障碍所致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根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可分别采用补充维生素K(凝血酶原、FⅦ、FⅨ、FⅩ缺乏)及补充血浆及血液制品(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等治疗措施。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重要知识点】相关文章: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试题07-05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试题及答案08-05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学试题10-23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习题10-27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模拟习题10-16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习题及答案10-06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模拟习题及答案08-16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学模拟习题09-20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练习题08-10

临床执业医师外科学模拟题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