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关于牙列缺失的知识点
导语: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中,牙列缺失是指什么?牙列缺失的危害又有哪些?戴全口义齿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是什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牙列缺失的知识点 1
牙列缺失:指上颌、下颌或上下颌牙齿全部缺失,其对颌牙列可能是完整的也可能有缺损。
牙列缺失的危害:
①咀嚼功能丧失;
②发音障碍;
③患者面容苍老,下唇塌陷,下颌前突,口角下垂,面下1/3距离变小;
④全身健康受到影响。
治疗方法:全口义齿修复,全口义齿实际上是用来修复全部缺失的天然牙以及缺损的牙槽骨和牙龈组织的一种修复体。
一、影响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1)颌骨的解剖形态 如颌弓宽大,牙槽嵴高而宽,腭穹隆高而深,系带附丽距离牙槽嵴顶较远,则基托面积大,固位作用好。牙槽突上的有些倒凹也可以产生机械锁结作用,如上颌结节颊侧、下颌舌侧翼缘。
(2)黏膜的性质 黏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则基托组织面与黏膜易于密合,边缘也易于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于义齿固位。
(3)基托的边缘 基托边缘伸展范围、厚薄、形态对与义齿固位非常重要。在不妨碍周围组织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基托边缘应尽量伸展,并与移行皱襞保持紧密接触,获得良好的封闭作用。
基托的边缘一般应有2~3mm厚,依据移行黏膜皱襞的形态而形成基托边缘的形态。
(4)涎液的质和量 黏稠度高流动小,固位力强;稀薄流动性大固位力差。
3.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 义齿不稳定是因为牙的位置、磨光面的外形、与唇、颊、舌肌肉功能不协调所产生的水平力量引起。
(1)良好的咬合关系 患者戴用全口义齿后,正中咬合有多点接触前伸咬合至少有3点接触,这样才能保证义齿的固位。
(2)合理的排牙 人工牙排于牙槽嵴顶,位于唇、颊、舌肌力量的平衡的部位,正中牙合有广泛的牙合接触,前伸、侧方运动时都有平衡牙合,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3)有利于固位的基托形态 主要指基托的磨光面要呈凹斜面,唇、颊、舌肌作用在基托上对义齿产生夹持力,有利于义齿的固位。另外基托的边缘要圆钝,唇、颊、舌系带附丽处应形成切迹。
(4)舌 舌的位置和舌的大小,且位置影响更大。
(5)心理因素 修复科医师应按照心理规律,使患者克服消极、烦躁情绪,培养乐观、顽强、自信的心理状态;发挥唇、颊、舌、颞下颌关节等组织器官的代偿功能,寻求和建立新的平衡;促进义齿的固位和稳定,使全口义齿充分发挥作用,以恢复和改善失去的功能。
二、戴全口义齿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1.戴用义齿后组织疼痛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基托在应缓冲区缓冲不足 造成局部软组织疼痛
1)常见的症状 黏膜红肿,破溃,压痛明显。
2)常见的部位 牙槽嵴上有骨尖、骨棱;上颌隆突;上颌结节的颊侧;下颌舌隆突;下颌舌骨嵴处的骨质隆起;上下颌唇、颊系带处;组织倒凹的区域等。
3)处理方法 在磨伤或压伤的黏膜上涂龙胆紫,将义齿组织面擦干戴入口中,在压伤部位相应的组织面上反衬出紫色,用桃形石将紫颜色处的基托组织面磨除少许,使基托组织面与组织之间有适当的空隙,这种处理称为缓冲。
(2)基托边缘伸展过长或过锐 造成组织疼痛
1)常见症状 黏膜皱襞黏膜红肿、破溃,压痛明显。
2)常见部位 唇颊移行皱襞、下颌口底黏膜皱襞,基托后缘的黏膜。
3)处理方法 只需将过长、过锐的边缘磨短和圆钝,症状即可缓解,但不易磨除过多,以免破坏边缘封闭。
(3)义齿在正中咬合和侧方牙合时有早接触或牙合干扰,造成组织疼痛。
1)常见症状 弥漫性发红的刺激区域。
2)常见部位 牙槽嵴顶或嵴的斜面上。
3)处理方法 先排除是否由上述两个原因引起的疼痛,如不是则再用咬合纸测试,看牙合面有无早接触,如有则调,疼痛明显缓解。
(4)经过磨改仍有疼痛且此起彼伏,可能是印模或模型不准确 ,应重衬或返工重做。
(5)义齿垂直距离过高 造成组织疼痛
1)常见症状 下颌牙槽嵴普遍疼痛或压痛,不能坚持较长时间戴义齿,面颊肌肉酸痛,上颚部有烧灼感。
2)处理方法 当前牙覆牙合不大时,可重排下颌后牙降低垂直距离;或重新做全口义齿。
2.义齿固位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基托边缘过长、系带缓冲不够 导致义齿固位不良
1)常见症状 当口腔处于休息状态时,义齿固位尚好,但患者开口、说话、打哈欠时义齿易脱落。
2)处理方法 基托过长的可适当磨除。
(2)义齿咬合不平衡 ,导致义齿固位不良
1)常见症状 义齿固位尚好,但在咀嚼食物时,义齿容易脱位。
2)处理方法 进行选磨调 ,消除早接触和牙尖的干扰,或如果是由于下颌磨牙后垫部位基托伸展过长,与上颌结节后缘基托接触或接近,则将基托边缘磨短或磨薄。
(3)基托组织面与黏膜不密合或基托边缘伸展不够导致义齿脱落
1)常见症状 当口腔处于休息状态时,义齿容易脱落。
2)处理方法 可采用重衬或加长边缘的方法,或重做义齿。
3.戴用义齿后出现咬颊、咬唇或咬舌时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后牙缺失时间过长,两颊部内陷 ,或由于舌体变大而造成咬颊或咬舌的现象。
处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戴用后可自行缓解;或在必要时加厚颊侧基托,将颊部组织推向外侧。
(2)上下牙列覆盖过小或呈对刃牙合时易出现咬颊咬唇现象。处理方法:磨改人工牙,加大覆牙合覆盖,如果仍不能解决则应重做义齿。
(3)颌间距离后部过小 ,第二磨牙后基托磨光面间有一间隙引起咬颊。
处理方法:将此处基托尽量磨薄,必要时磨短。
4.发音障碍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下颌舌侧基托过厚,影响舌的活动。
处理方法:将下颌舌侧基托磨薄,尤其后牙舌侧基托,一般磨成凹状,以增加舌的活动空间。
(2)人工牙排列太靠舌侧 ,缩小了固有口腔的空间。
处理方法;重做义齿,并注意将人工牙往颊侧移动。
(3)上颌腭侧基托前部磨光面过于光滑 。
处理方法:在上颌腭基托前部加上腭皱以改变气流方向。
5.咀嚼功能不好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上下颌牙接触面积小 ,或在调验时磨去牙合面的解剖形态,导致义齿咀嚼功能不好。处理方法:通过调牙合增加牙合面接触面积,形成尖凹锁结关系,或增加食物排溢道。
(2)垂直距离过低 患者感到吃饭时用不上力,咀嚼功能不好。
处理方法:取正中牙合记录增加垂直距离的高度,重新排牙。
例题:
1、与固定义齿固位无关的因素是:d
A.桥体龈端外形 B.固位体的数目 C.固位体的种类 D.上下颌牙的排列
2、轴向牙合力所引起的义齿不稳定现象称:d
A翘起 B.摆动 C.旋转 D.下沉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牙列缺失的知识点 2
1.垂直颌位关系确定垂直颌位关系即确定垂直距离。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牙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
(1)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
1)息止颌位法:利用息止颌位的垂直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的方法。测量息止颌位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减去2~3mm,作为咬合垂直距离,上下颌(牙合)托在口内咬合时应达到此垂直距离。
2)面部垂直距离等分法:面部中线上发迹、眉尖点、鼻底、颏底四点将面部分为高度相等的三部分,此为面部比例三等分法。眼外眦(外眼角)至口裂的垂直距离与鼻底至颏底的距离相等,此为面部比例三等分法。每个人的面部比例不是绝对的,因此,此方法只作为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
3)面部外形观察法:天然牙列存在并且咬在正中(牙合)位时,上下唇呈自然接触闭合,口裂约呈平直状,口角不下垂,鼻唇沟和颏唇沟的深度合宜,面部下1/3与面部的比例是协调的,这种面部外形资料可用作确定垂直距离的参考。此外,如果患者有拔牙前咬合位垂直距离的记录,则可作为无牙颌修复时确定垂直距离的较好的参考。
(2)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1)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大表现为面部下1/3距离增大,上下唇张开、勉强闭合上下唇时,颏唇沟变浅,颏部皮肤呈皱缩状,肌肉张力增加,容易出现肌肉疲劳感。可使牙槽嵴经常处于受压状态,久之可使牙槽嵴因受压而加速吸收。在说话和进食时可出现后牙相撞声,义齿容易出现脱位。
2)垂直距离恢复得过小表现为面部下1/3的距离减小,唇红部显窄,口角下垂,鼻唇沟变浅,颏部前突。全口义齿戴入口中,看上去患者像没戴义齿似的,息止间隙偏大,咀嚼时用力较大,而咀嚼效能较低。
2.水平颌位关系确定水平颌位关系即确定正中关系位,正中关系位指下颌髁突位于关节凹居中,而不受限的生理后位。只有在这个位置,患者才觉得颞下颌关节不紧张、舒适、咀嚼肌力大,咀嚼效能也高。
(1)哥特式弓(Gothicarch)描记法:确定领位关系时于上下(牙合)托上分别固定描记板和与之垂直的描记针。
(2)直接咬合法:是指利用(牙合)堤及(牙合)间记录材料,嘱患者下颌后退并直接咬合在一起的方法。
1)卷舌后舔法;
2)吞咽咬合法;
3)后牙咬合法;
4)肌肉疲劳法。
(3)肌监控仪法:通过贴在耳垂前方上下约4cm2范围的皮肤电极作用于三叉神经运动支,使咀嚼肌有节律地收缩,可使肌肉解除疲劳和紧张,处于自然状况,对于长期全口无牙并有不良咬合习惯者,经过肌监控仪治疗,再用直接咬合法,可使下颌自然的退至正中关系位。
中线:参照整个面型确定中线,并画在(牙合)堤前部唇面,代表面部正中矢状面所在的位置,作为两个上中切牙交界的.标志线。
口角线:当上下唇轻轻闭拢时,划出口角在(牙合)托上的位置,口角线也是垂直于(牙合)平面的直线。
唇高线和唇低线:上下(牙合)托在口中就位,嘱患者微笑,以蜡刀划出微笑时上唇下缘和下唇上缘的位置线,上唇下缘在上(牙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上的弧线和下唇上缘在下(牙合)托唇面上形成凸向下的弧线。
知识点随手练
一、A1型选择题
1.常用哪种方法确定垂直距离
A.卷舌后舔法
B.吞咽咬合法
C.后牙咬合法
D.利用息止(牙合)间隙法
E.以上方法合用
2.有关垂直距离恢复正常的是
A.使面部比例协调
B.使肌张力正常
C.发挥最大咀嚼效能
D.有益于颞下颌关节健康
E.以上都是
知识点随手练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D。息止颌位法是确定无牙颌患者垂直距离的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方法是测量无牙颌患者息止颌位时的垂直距离,然后减去2~3mm的息止(牙合)间隙,即可得到该患者的咬合垂直距离。
2.【答案及解析】E。验证垂直距离:将上下颌托戴入口中,检查面部比例是否协调,上下唇闭合是否紧密,口角是否下垂,面部皮肤和肌肉的紧张程度,息止颌间隙的大小,发齿音的清晰程度,触诊咬合时颞肌收缩程度,患者是否感觉舒适,咬合是否有力等。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牙列缺失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修复学辅导:牙列缺损08-08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修复学》笔记:牙体缺损11-20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体组织04-09
2017口腔执业医师考点:牙拔除术03-29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习题和答案09-04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内科精选试题03-20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儿童口腔医学:乳牙01-05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试题带答案12-06
口腔助理执业医师考试模拟题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