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百分网手机站

最新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备考:清热泻火药

时间:2020-09-24 09:30:28 题库 我要投稿

最新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备考: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苦寒或甘寒,以清热泻火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邪在气分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胃热口渴、心火烦躁、肝火目赤等脏腑实热证。体虚有里热证时,应注意顾护正气,当配伍补虚药同用。

  石 膏 清热泻火 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气分实热证和肺胃实热证。

  本品辛散解肌透达、大寒清泄里热、甘寒生津除烦,主入肺胃经,为清热泻火之首药,且善清肺热,又泻胃中之火,为治温病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胃火牙痛之良药。

  (1)治温病气分实热证,症见壮热、烦渴、脉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本品也可用于外感温热病气血两燔证。常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如清瘟败毒饮。

  (2)治肺热喘咳。常配麻黄、杏仁、甘草,以清宣肺热而平喘,即麻杏石甘汤。

  (3)治胃火牙痛。属胃热上冲,牙龈肿痛者,常配升麻、地骨皮等;属胃热阴虚,牙痛烦渴者,常配知母、牛膝等,如玉女煎。

  2.收敛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本品煅后外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作用,可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

  (1)治疮疡溃后不敛。常与升药配伍,如九一丹。

  (2)治湿疹。常与黄柏、枯矾等同用。

  (3)治水火烫伤。常配青黛、黄柏等。

  用法用量:煎服,15~60g。打碎先煎。

  知 母(基源 药材) 清热泻火 滋阴润燥

  1.清热泻火——用于气分实热证。

  本品苦寒清热,其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与石膏相似,亦为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脉洪大等症之要药,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滋阴润燥——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阴虚消渴,骨蒸潮热。

  本品甘寒清润,入肺、胃、肾经。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泻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既清热泻火以清实热,又滋阴润燥而退虚热。不仅治温病气分壮热之证每特为要药,而且也是肺热或阴虚咳嗽、阴虚消渴、骨蒸潮热等证的常用药。

  (1)治肺热咳嗽,阴虚燥咳。治肺热咳嗽,咯痰色黄,常与贝母、黄芩、桑白皮等同用,如二母宁嗽丸。治肺热伤阴,燥咳无痰,常配贝母,即二母散。

  (2)治阴虚消渴。可配葛根、天花粉、五味子等药以增强药力,如玉液汤。

  (3)治肾阴亏虚之骨蒸潮热,遗精盗汗。常与黄柏合六味地黄丸同用,如知柏地黄丸;若阴虚火旺,真阴耗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遗精盗汗,与龟板、黄柏、熟地黄等同用,如大补阴丸。

  石膏与知母功用对比

  石膏与知母均入肺胃经,都具有清热泻 火,除烦止渴之功效,均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但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 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肺胃实热,故肺热咳喘,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煅后清热敛疮生肌,外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而知母甘苦 性寒质润,清中有润,既能润肺燥、滋胃阴,治肺燥咳嗽、内热消渴;又能滋肾阴、降虚火,治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芦 根(基源 药材)清热生津 清胃止呕 清肺祛痰 排脓 利尿

  1.清热生津——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

  本品甘寒,入肺经。性不滋腻,生津不恋邪,故凡温热病见津伤口渴者用之皆宜。且善清泄肺热而止咳、祛痰排脓,常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肺痈咳吐脓血。

  (1)治热病伤津,烦热口渴,常配天花粉、麦冬、石膏等同用。

  (2)治肺热咳嗽,痰稠色黄,常配黄芩、瓜蒌等以加强清肺化痰止咳之功。

  (3)治肺痈咳吐脓血,常配薏苡仁、桃仁等以清肺排脓,如苇茎汤。

  2.清胃止呕——用于胃热呕吐。

  本品亦入胃经,有清胃热、止呕吐作用,治胃热呕吐,可单味煎汁饮服,或配伍竹茹、姜汁等同用,如芦根饮。

  3.利尿——用于热淋涩痛。

  本品尚可清热利尿,治热淋涩痛,常配白茅根、车前草等同用。

  天 花 粉(基源 药材) 清热泻火 生津止渴 润燥化痰

  1.清热生津——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肺热咳嗽或燥咳。

  本品甘苦寒,入肺、胃经。既善清肺胃之热,又擅养胃阴而生津止渴。既为治热病伤津口渴、内热消渴之良药,又为治肺热、肺燥咳嗽之常品。

  (1)治热病伤津口渴。常配芦根、麦冬等同用。

  (2)治阴虚内热,消渴多饮。常与葛根、知母、五味子等配伍,如玉液汤。

  (3)治肺热咳嗽。常配射干、马兜铃等,如射干兜铃汤。

  (4)治燥咳。常配沙参、麦冬、生地黄等药。

  2.消肿排脓——用于痈肿疮疡。

  本品能清热消肿排脓,常治痈肿疮疡。对疮疡初起之红肿热痛,或脓成未溃者,有清热消散、溃疮排脓作用,常配金银花、白芷、穿山x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

  淡 竹 叶(基源 药材)清热除烦 利尿

  1.清热除烦——用于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主入心经。长于清泻心火、除烦止渴。用于治热病津伤、心烦口渴,常配石膏、芦根、知母等。

  2.利尿——用于口舌生疮,尿赤淋浊。

  本品归小肠经,既长于能泻心火,又善淡渗通利而清热利尿,常用于心火亢盛、口舌生疮及热移小肠之尿赤涩痛,或淋浊涩痛。

  (1)治心火炽盛之口舌生疮,热移小肠之尿赤涩痛。常与木通、生地黄、甘草配伍。

  (2)治湿热蕴结膀胱之淋浊涩痛。多与车前子、栀子、海金沙等同用。

  栀 子(基源 药材) 泻火除烦 凉血止血 清热解毒 清利湿热

  1.泻火除烦——用于热病烦闷。

  本品苦寒降泄,善清三焦之火,尤善清心火,为治热病烦闷之要药。

  (1)治外感热病发热、心烦。每与淡豆豉配伍,即栀子豉汤。

  (2)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常与黄芩、黄连、大黄等配伍,如黄连解毒汤。

  2.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其性清利,导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又为湿热黄疸所常用。治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的.黄疸,常与茵陈蒿、大黄等配伍,即茵陈蒿汤;亦可与黄柏、甘草配伍,即栀子柏皮汤。

  3.凉血解毒——用于血热出血,热毒疮疡。

  本品既入气分而泻火解毒,又入血分能凉血止血,常用于血热出血,热毒疮疡。

  (1)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可配伍白茅根、生地黄、黄芩等凉血止血药同用

  (2)治疮疡红肿热痛。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消肿止痛作用,可外用治跌打损伤之肿痛。

  用法:生用走气分而泻火,炒黑入血分而止血。

  夏 枯 草(基源 药材)清泻肝火 解毒散结

  1.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疼痛。

  本品苦辛而寒,入肝、胆经。功擅清泄肝火,为治肝火目赤、目珠疼痛之要药。

  (1)治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常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

  (2)若治目珠疼痛日久,阴血受损者。宜与当归、生地黄、白芍等同用。

  2.消肿散结——用于瘰疬瘿瘤。

  本品又能清热消肿散结,为治痰火凝结之瘰疬、瘿瘤所常用。

  (1)治瘰疬。常与贝母、香附等配伍。

  (2)治瘿瘤。常与昆布、玄参等同用。

  决 明 子(基源 药材)清肝 明目 缓下通便

  1.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目暗不明;用于头痛眩晕。

  本品甘苦咸,主入肝、肾、大肠经。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治目疾无论肝热或阴亏,虚实皆宜,为目疾要药。且能清热平肝,以治肝火或肝阳头痛眩晕。

  (1)治肝经风热上攻,目赤羞明,常配伍菊花、青葙子等清肝热药。

  (2)治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常与栀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配伍。

  (3)治肝肾阴亏,目暗不明,或青盲内障,宜与山茱萸、沙苑子、枸杞子等补肝肾明目药同用。

  (4)治肝火或肝阳头痛眩晕,常与菊花、钩藤、生牡蛎等配伍,亦可单味略炒,水煎代茶。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滋燥,性寒清热,兼入大肠经,有清热润肠通便作用。治内热肠燥,大便秘结,常配伍瓜蒌仁、郁李仁等同用。

  谷精草 清肝热 疏风热 明目退翳

  1. 清肝热,明目退翳——用于肝热或风热目疾

  本品辛凉微苦,入肝、胃经。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降肝热,故以治疗风热外袭或肝热上攻所致的目赤头痛、畏光羞明或目生翳障等症。

  2.疏风热——风热头痛、牙痛、咽痛。

  本品上行头目,疏散风热,对风热引起的头痛、牙痛等均可用之。

【最新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备考:清热泻火药】相关文章:

2017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系统备考06-22

执业药师《中药学》备考训练试题05-06

执业药师《临床中药学》精选预习资料05-06

最新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知识点:解表剂10-30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必备考点11-10

执业中药师《临床中药学》辅导:祛风湿药06-22

执业药师《临床药物治疗学》备考重点06-05

执业药师临床药物治疗学备考资料06-03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一》系统备考题11-12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备考套题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