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一常考点
导读:中药学知识一是属于执业药师考试里的一门学科,我们在备考这门学科时应该要具备哪一些知识。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一常考点,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考试网!
考点一、历代本草
《神农本草经》: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草经集注》:该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整理、补充了《本经》,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本草学成就,初步确立了综合性本草著作的编写模式,是第一部综合性本草。
《新修本草》:开创了图文对照法编撰药学专著的先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药典性本草,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该书对宋代以前历代文献中有关药物资料都进行了采纳总结,图文对照,方药并收,医药结合,资料翔实,集宋以前本草之大成,使大量古代文献得以保存,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
《本草纲目》:该书不仅对我国医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药物进行了分类(人部,草部,火部),是世界科学宝库。
《本草纲目拾遗》:其中新增716种,对《本草纲目》做了补充。
《中华本草》:为当代本草代表作:该书是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编审。全书共34卷,共收载药物8980味。
考点二、中药的性能
1、四气确定依据:是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反应总结而成。凡是能治热证的药物,多属寒凉或凉性;能治寒证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如黄连可以清热泻火,便属寒性;干姜可温中散寒,则属热性。
2、五味确定依据:一是药物的真实滋味,二是药物的功能。
3、升浮与沉降药物确定依据:1.药物的质地轻重;2.药物的气味厚薄;3.药物的性味;4.药物的效用
4、归经确定依据:1.药物特性 2.药物疗效
5、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能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涩,能收、能敛。同酸味一样有收敛固涩作用。
淡,能渗、能利。有渗湿利水作用。
考点三、中药的配伍
1、单行:即应用单味药就能发挥预期治疗效果,不需其他药辅助。如独参汤,单用人参一味补气固脱等。
2、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原有疗效。如石膏配知母可增强清热泻火效果等。
3、相使:即性能功效有某种共性的两药同用,一药为主,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效果。
4、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或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
5、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烈之性。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
6、相恶:即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
7、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害反应。如乌头反半夏、甘草反甘遂等。
8、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考点四、方剂与治法
1、常用的治法:
(一)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宣肺散邪的方法,使在肌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
(二)吐法:是通过涌吐,使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三)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虾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四)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达到祛除病邪目的的一种治法。
(五)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适用于脏腑经络因寒邪为病的一种治法。
(六)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以清除火热之邪,适用于里热证的一种治法。
(七)消法:通过消食导滞和消坚散结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结,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
(八)补法:通过滋养、补益人体气血阴阳,适用于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或气、血、阴、阳之一,或全部虚弱的一种治疗方法。
2、组方原则:1.君药2.臣药3.佐药4.使药
3、组成变化:1. 药味加减变化2.药量加减变化3.剂型更换变化
【执业中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一常考点】相关文章: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08-12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07-26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一备考题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