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
执业药师是药物的专家,同时是解答市民大众有关药物问题的最适当人选。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的2017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液
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 :(15.0~20.0)×l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
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
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
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4)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主要见于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人。
(2)病理性
主要见于各种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化脓菌感染)、慢性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的急性中毒。
影响白细胞计数的因素较多,其总数高于或低于正常值均为异常现象,必要时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白细胞形态等指标综合判断。
红细胞计数(RBC)
(一)简述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其作为呼吸载体,能在携带和释放氧气至全身各个组织的同时运输二氧化碳,协同调节维持酸碱平衡和免疫黏附作用。免疫黏附作用可增强吞噬性白细胞对微生物的吞噬作用,消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作用,防止复合物在易感区域形成可能有害的沉淀物。
参考范围: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3.9~5.3)×1012/L
(二)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1)相对性增多
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休克、多汗、大面积烧伤,由于大量失水,血浆量减少,血液浓缩,使血液中的各种成分浓度相应增多,仅为一种暂时的现象。
(2)绝对性增多
①生理性增多,如机体缺氧和高原生活、胎儿、新生儿、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骨髓释放红细胞速度加快等;
②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增多,常继发于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山病和肿瘤(肾癌、肾上腺肿瘤)患者;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为原因不明的慢性骨髓功能亢进,红细胞计数可达(7.0~12.0)×1012/L。
2.红细胞减少
(1)造血物质缺乏
由营养不良或吸收不良引起,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等造血物质不足,或蛋白质、铜、维生素C不足均可致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癌症骨转移等,可抑制正常造血功能。
(3)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
如先天失血或后天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出血等。
(4)继发性贫血
如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病。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相关文章: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基础知识08-14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仿真题08-06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强化题11-05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检测题09-24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复习试题10-29
执业药师《西药学综合知识》习题06-06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备考重点10-21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复习重点09-08
执业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考试答案08-20
执业西药师《药学综合知识》试题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