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考点:理气药

时间:2024-07-28 22:05:37 诗琳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考点:理气药

  理气药主要用于治疗“气滞”引起的胸腹疼痛等证候。 以疏通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考点:理气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考点:理气药

  理气药

  【含义】凡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性能功效】本类药昧多辛苦芳香,性多温,主归脾、胃、肝、肺经,善于行散或泄降,主能调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兼能消积、燥湿。

  【适应范围】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暖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

  肝气郁滞: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肺气壅滞: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证。兼治食积脘胀、湿滞中焦等。

  【配伍方法】

  肺气壅滞:因外邪袭肺者,配宣肺化痰止咳药;因痰热郁肺者,配清热化痰药。

  脾胃气滞:兼湿热者,配清热利湿药;兼寒湿困脾者,配温中燥湿药;食积不化者,配消食药;兼脾胃虚弱者,配益气健脾药。

  肝气郁滞:视病情酌加柔肝、养肝、活血止痛、健脾药。

  【使用注意】本类药性多辛温燥散,易耗气伤阴,故气虚、阴亏者慎用。

  陈 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性能特点】辛散苦降,温和不峻,芳香醒脾,入脾肺经。既理气运脾而调中快膈,又燥湿理气而化痰浊,凡气滞、湿阻、痰壅之证即可投用,兼寒者最宜。

  【功效】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主治病证】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

  (2)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

  (3)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配伍】陈皮配半夏: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善行散水湿,燥湿化痰。两药合用,燥湿化痰力强,用于痰湿滞中客肺等证。

  【用量】3~9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燥,温能助热,故舌红少津、内有实热者慎用。

  【药理】本品有抑制胃肠平滑肌、促进胃液分泌、抗胃溃疡、保肝、保胆、祛痰、平喘、抗炎、抗菌、抗病毒、升高血压等作用。

  枳 实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苦泄降,辛行散,微寒而不温燥,入脾胃大肠经,药力较猛。既善于破气消积以除胀满,又长于行气消痰以通痞塞,故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痹之要药。此外,还可治脏器脱垂。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主治病证】

  (1)食积腹痛便秘。

  (2)泻痢里急后重。

  (3)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为治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痹之要药。

  (4)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配伍】枳实配白术:枳实苦辛微寒,善破气除痞、化痰消积;白术苦甘而温,善补气健脾、燥湿利水。两药相合,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用量用法】3~10g,大剂量可用15g。

  【使用注意】本品破气,故脾胃虚弱及孕妇慎用。

  【药理】有调节肠胃蠕动、抗胃溃疡、抗炎、利胆、镇静、抗过敏、升血压、强心、增加心脑肾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利尿及兴奋子宫等作用。

  【鉴别用药】

  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

  枳实、枳壳:同出一物而性微寒,虽功效相似但强弱不一。

  不同:枳实为幼果,气锐力猛,沉降下行,善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治食积脘胀、热结便秘、湿热泻痢、痰滞胸痹及痰热结胸等。枳壳则为接近成熟果实,力缓而长于理气宽中除胀,多用于胸胁或脘腹胀满及食积、便秘之轻证。此外,二者与补气升阳药同用,又可治气陷脏器脱垂等证。

  木 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性能特点】辛香温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与大肠经,兼入三焦与胆经。能通理三焦,有善行肠胃气滞,为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肠胃气滞兼寒者用之最宜。

  【功效】行气,调中,止痛。

  【主治病证】

  (1)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为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

  (2)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3)脾运失常、肝失疏泄之泄泻证。

  (4)脾胃气虚之食少吐泻。

  【用量用法】3~6g。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以止泻。

  【使用注意】辛温香燥,能伤阴助火,阴虚火旺者慎服。

  【药理】有调整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消化性溃疡、促进胆囊收缩、松弛支气管平滑肌、镇痛、抗菌、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香 附

  【性味归经】辛、微苦、微甘,平。归肝、三焦经。

  【性能特点】辛散苦降,微甘能和,性平不偏。入肝经而善疏肝,入三焦经而善理气,故为疏肝理气之佳品,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肝气舒畅,气血和顺,则月经自调,疼痛可除,故又为调经止痛之要药。

  【功效】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主治病证】

  (1)肝气郁滞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

  (2)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为调经止痛之要药。

  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配伍】香附配高良姜:善于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有效。

  【用量用法】6~10g。醋制止痛力增强。

  【使用注意】本品虽平和,但终属辛香之品,故气虚无滞及阴虚血热者慎用。

  【药理】能抑制子宫、胃肠及气管平滑肌,并有促进胆汁分泌、解热、镇痛、抗炎、降血压、强心及抑菌等作用。

  沉 香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性能特点】芳香辛散,温通祛寒,味苦质重,沉降下行入脾胃经,善行气止痛、降逆调中;入肾经,善温肾纳气。集理气、降逆、纳气于一身,且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无破气之害,故为理气良

  药。

  【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

  【主治病证】

  (1)寒凝气滞之胸腹胀闷作痛。

  (2)胃寒呕吐

  (3)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痰饮咳喘,咳喘属上盛下虚者。

  【用量用法】1~5g。宜后下。研末冲服或磨汁服,0.5~1.5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故阴虚火旺者慎用。

  川楝子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性能特点】苦泄寒清,主入肝胃经。既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诸痛,兼热者最宜。又有小毒,内服能杀虫,外用能疗癣。

  【功效】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主治病证】

  (1)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肝郁气滞有热诸痛用之最宜。

  (2)虫积腹痛。

  (3)头癣。

  【配伍】川楝子配延胡索:川楝子性寒,能理气止痛;延胡索性温,能活血行气止痛。两药相合,行气活血止痛力强,善治血瘀气滞诸痛。

  【用量用法】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凡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薤 白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性能特点】辛散温通,苦泄滑利,入肺胃大肠经,善调达凝郁。上能散阴寒之凝结而温通胸阳,为治胸痹之要药;下能行大肠之滞气,为治胃肠气滞、泻痢后重之佳品。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主治病证】

  (1)痰浊痹阻胸阳之胸痹证。为治胸痹之要药。

  (2)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配伍】薤白配瓜萎:薤白辛苦而温,善通阳散结、下气导滞;瓜蒌甘微苦寒,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兼润肠通便。两药相合,既化痰散结,又宽胸通阳,故治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用量】5~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并有蒜味,故气虚无滞、阴虚发热及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并有蒜味,故气虚无滞、阴虚发热及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化橘红

  【性味】辛、苦,温。

  【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病证】

  (1)风寒咳嗽、喉痒痰多。

  (2)食积、伤酒。

  【用量】3~19g。

  【使用注意】辛散苦泄,性烈耗气,气虚津伤者慎服。

  青 皮

  【性味】苦、辛,温。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消滞。

  【主治病证】

  (1)肝气郁滞之胸胁、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痛。

  (2)食积脘腹胀痛。

  (3)癞瘕积聚,久疟癖块。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泄,性烈耗气,故气虚者慎用。

  乌 药

  【性味】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主治病证】

  (1)寒郁气滞之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痛经。

  (2)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

  【配伍】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乌药温肾散膀胱冷气;益智仁温肾固精缩尿;山药补气养阴,兼收涩。三药合用,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用量】6~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香燥,能耗气伤血,故血虚或有内热者慎用。

  荔枝核

  【性味】甘、微苦,温。

  【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

  【主治病证】

  (1)寒疝腹痛,睾丸肿痛。

  (2)肝胃不和胃脘痛。

  (3)痛经,产后腹痛。

  【用量】5~10g。

  【使用注意】苦泄温通,能耗气助阳,气虚及或有内热者慎服。

  【鉴别用药】

  川楝子、荔枝核:均能行气止痛,治肝胃气痛及疝气痛。

  不同:川楝子性寒,兼泻肝火,杀虫疗癣,肝胃气痛及疝气痛兼热者用之;荔枝核性温,兼祛寒散结,肝胃气痛及疝气痛兼寒者用之。

  甘松

  【性味】辛、甘,温。

  【功效】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主治病证】

  (1)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

  (2)湿脚气。

  【用量】3~6g。

  【使用注意】辛香温燥,能耗气伤阴,不宜超大量服用,气虚及阴伤有热者慎服。

  佛 手

  【药性】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用法】内服:3~10g,或沸水泡饮。

  【使用注意】辛温苦燥,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阴虚火旺而无气滞者慎服。

  柿蒂

  【药性】苦,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呃。

  【用法】内服:5~10g。

  【使用注意】苦降,气虚下陷者慎服。

  青木香

  【药性】辛、苦,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用法】内服:3~10g,散剂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有小毒,多服易引起恶心呕吐;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伤;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肾功能不全者忌用。

  香 橼

  【药性】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用法】内服:3~10g。

  【使用注意】辛温香燥,有耗气伤阴之虑,阴虚、气虚者慎服。

  玫瑰花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解郁,活血止痛。

  【用法】内服:3~6g。

  【使用注意】性温,阴虚火旺或内有实热者忌用。

  绿萼梅

  【药性】微苦、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

  【功效】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用法】内服:3~5g,外用:鲜品适量。

  橘 红

  【药性】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吗,发表散寒。

  【用法】内服:3~10g。

  【使用注意】温燥,能耗气伤阴,阴虚燥咳及久咳气虚者忌用。

  枳 壳

  【药性】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用法】内服:3~10g。

  【使用注意】辛散,大量、久服有耗气之虑。

  分类

  根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含调气、匀气、疏气、顺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

  理脾和胃药

  主要用于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使脾胃气滞,升降失常,气机紊乱而出现脘腹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里急后重等脾胃气滞的病证。常用的理脾和胃药有橘皮、枳实、枳壳、木香、乌药、沉香、降香、檀香、甘松、刀豆、柿蒂、厚朴、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苏梗等。

  疏肝解郁药

  主要用于情志失调、或寒暖不适、或瘀血阻滞,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两肋胀痛,烦躁易怒,疝气腹痛,睾丸坠胀,经闭痛经,乳房胀痛或生结块等病证。常用的疏肝解郁药有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天仙藤、路路通等。

  疏肝和胃药

  主要用于情志不遂,肝气横逆,胃失和降,肝胃气滞,胸胁胃脘攻冲作痛,恶心呕吐,嘈杂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脉弦等证。常用的疏肝和胃药有佛手、香橼、青木香、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花、素馨花、代代花、等。且八月扎、素馨花、代代花还有理气不伤阴的功效。

  通宣理肺药

  主行肺气郁滞,有宣降肺气、宽利胸膈及化痰止咳等作用。主要用于外邪犯肺,或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胸闷喘咳,及痰滞寒凝气阻,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喘息咳唾的胸痹证。常用的通宣理肺药有橘皮、化橘红、佛手、香橼及薤白、枳实等。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考点:理气药】相关文章:

2024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点习题02-27

2024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高频考点03-20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03-02

2022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重点11-08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冲刺试题03-03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必做试题03-14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鉴定学》课后习题03-28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抗肿瘤药章节考点07-22

2015执业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一》考点12-10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考试大纲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