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中医诊断学基础
导语:关于中医诊断学概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望诊可以分哪些?他们各自的意义在哪?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吧。
第二章 中医诊断学基础
第一节 中医诊断学概述
一、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八纲、辨证、疾病诊断、症状鉴别和病案撰写。本书不设病案撰写的内容。
二、基本原则(一)审内察外,整体统一(二)四诊合参(三)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望诊
望诊 |
分类 |
表现 |
意义 |
望神 |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
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表情自然; 体态自如,反映灵敏,动作自如; 言语清晰,意识清楚,面色润泽 |
正常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 预后好 |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
表现:精神萎靡,面色无华,两目晦暗,呼吸气 微或喘促,语言错乱,形体羸瘦,动作艰难,反应迟钝,甚则神识不清 |
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
|
假神:
|
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 (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神志:久病重病本已失神,但突然神识清醒,目光转亮而浮光外露,言语不休,想见亲人; 语言:言语声低微断续,忽然语声清亮起来; 面色:晦暗无华,而突然两颧泛红如妆; 食欲:突然食欲增强。 |
临床意义:阴阳格拒,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 |
|
神乱
|
癫病:痰浊蒙蔽心神:表情淡漠,寡言少语,闷闷不乐,继则精神发呆,哭笑无常者 狂病:痰火扰心:烦躁不宁,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呼号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 痫病:痰迷心窍,肝风内动:突然跌倒,昏不知人, 口吐涎沫,四肢抽动。 |
||
望色 |
|
青色 : |
主寒证、疼痛、血瘀、惊风 |
赤色 |
主热证 |
||
黄色 |
主虚证、湿证 |
||
白色 |
主虚寒证、失血证。 |
||
黑色 |
主肾虚、水饮、瘀血证。 |
||
望形体、头面 。
|
望形体强、弱、肥、瘦 |
盛气虚:凡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多为阳气不足之证; 形瘦肌削,面色苍黄,胸廓狭窄,皮肤干焦,则又常见于阴血不足之证; 若瘦削已至大肉脱失的程度,每见于精气衰竭的患者。 如“鸡胸”、“龟背”等畸形,则多属先天禀赋不足,往往是肺气耗散,脾胃虚弱,肾精亏损的病变 |
|
|
望姿态异常
|
“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 病人卧位,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多为阳、热、实证; 身重难于转侧,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多为阴、寒、虚证。 若病人卧时仰面伸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 卧时踡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者,多属寒证。 若坐而仰首,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实证; 坐而俯首,气短懒言者,多属肺虚或肾不纳气之证; 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是心阳不足。 水气凌心、咳逆倚息不得卧,每发于秋冬的,多是内有伏饮。 |
|
望形体 |
异常动作: 眼睑、口唇或手指、足趾不时颤动: 见于急性热病,则为动风发痉的先兆; 见于虚损久病,则为气血不足,经脉失养。 四肢抽搐:多见于痫证、破伤风、小儿急慢惊风等风病。 手足拘挛,屈伸不利: 属于肝病的筋急,或为寒凝筋脉,或为血液损伤,筋膜失养。 痿证:足或手软弱无力,行动不灵。 一侧手足举动不遂,或麻木不仁,多为中风偏瘫。 一侧手足疼痛而肌肉萎缩,多为风邪耗血,正虚邪留。 痉病: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四肢抽搐。 |
||
望头形与头发 |
望头形
|
小儿头颅过大或过小----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不足 囟填----囟门突起----多属实热证,外感时邪,火毒上攻 囟陷----囟门凹陷----多属虚证 。头摇不能自主----风证 |
|
望头发
|
发黄干枯,稀疏易落,多属精血不足。突然出现片状脱发,多为血虚受风所致。 年少落发,有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者,为肾虚;有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者,为血热。 |
||
望目色
|
望目色
|
即瞳仁属肾,称为水轮,黑睛属肝,称为风轮;两眦血络属心,称为血轮; |
|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眼胞红肿--肝经风热;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
|||
目窠浮肿--水肿;眼窝下陷--津液亏耗;目眦赤烂--湿热;目眦淡白--气血不足 |
|||
白睛黄染--黄疸;目赤--诸经热盛;小儿睡眼露睛,多为脾虚,气血不足; |
|||
瞳孔散大,是为精气衰竭;开目而欲见人者,属阳,闭目而不欲见人者,为阴证 |
|||
两目上视或斜视,多见于风证,或为动风的先兆 |
|||
望耳鼻 |
耳 |
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耳内流脓水,多为肝胆湿热; 耳背有红络,耳根发凉,是麻疹先兆。 |
|
鼻 |
鼻流清涕--外感风寒; 流浊涕--风热; 鼻柱溃烂塌陷--麻风病或梅毒 久流浊涕而有腥臭味者,是为鼻渊--外邪或胆经蕴热 鼻头或周围充血或生红色丘疹,名酒糟鼻--肺胃有热 鼻翼煽动--肺热,或肺肾精气衰竭而出现的喘息 |
||
望唇、齿龈、咽喉 |
唇 |
唇之色泽:唇色淡白,属气血不足;唇色深红,属热 在营血;色青紫,为寒凝血瘀; 唇干而裂:多属燥、热伤津或阴虚液亏; 嘴唇糜烂:多为脾胃积热上蒸。口角流涎:多为脾虚湿盛、胃中有热、虫积; 口角歪斜:多为中风;口角抽掣或撮口,为肝风内动, 或脾虚生风 |
|
齿 |
牙齿干燥,为胃热炽盛,津液大伤;牙齿燥如枯骨,多为肾阴枯竭; 牙齿松动,多为肾虚或虚火上炎。睡中啮齿,多因胃热或因虫积所致 |
||
龈 |
牙龈淡白,多属血虚;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亢盛。出血,多为胃火、气虚、虚火。 |
||
咽喉 |
若咽部深红,肿痛明显者,属实热证,多由肺胃热毒所致(红肿、溃烂); 若咽部嫩红、肿痛不显者,属阴虚证,多由肾阴亏虚、虚火上炎所致; 若伪膜坚韧,不易拭去,重剥出血,很快复生者,为白喉。白喉为肺热阴伤 |
||
望体表 |
斑疹 |
斑和疹都是全身性疾病反映于皮肤的一种证候表现。斑疹常见于外感热病,亦可点大成片,或红或紫,平铺于皮下,摸之不碍手者,谓之斑;色红疹点小如粟,高出于皮肤,摸之碍手(亦有不高出皮肤,抚之无碍手之感),谓之疹。 |
|
痈 |
指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掀热疼痛,并能形成脓疡的疾病,属阳证。 |
||
疽: |
指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疼痛不已的疾病,属阴证 |
||
疔 |
指患部形小如粟,根深如钉,漫肿灼热,麻木疼痛的疾病 |
||
疖 |
起于浅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化脓即软都为疖 |
||
白疹 |
晶莹饱满,颗粒清楚者,说明津气尚充足;白疹色枯而白,瘪无浆者,说明津气已亏竭 |
||
望舌质和舌苔
|
舌质 |
淡白舌:主虚寒证(阳虚、血虚)红舌:主热证(实热证,虚热证)绛舌:内热深重 |
|
紫舌:寒: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 热: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血瘀:舌上有紫色斑点,称为瘀斑或瘀点 |
|||
望舌形 |
胖:指舌体较正常舌为大,伸舌满口。称胖大舌---水湿痰饮阻滞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称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 |
||
齿印:指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主脾虚、湿盛。 |
|||
裂纹 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的裂沟。 热盛伤阴; 血虚不润---阴血亏虚,不能上荣润舌面。舌红干无苔有裂纹:阴虚火旺 |
|||
芒刺 舌面有凸起的星点,状如草莓---主热盛 |
|||
望舌态 |
①强硬:若见于外感热病,多属热入心包,痰浊内阻, 或高热伤津、邪热炽盛。 见于杂病中者,多为中风征兆。 ②痿软:久病舌淡而痿,是气血俱虚;舌绛而萎,是阴亏已极。新病舌干红而萎者,则为热灼阴伤。 ③颤动:久病中见舌颤,属气血两虚或阳气虚弱;外感热病中见之,多属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之象。。 ④吐弄:吐舌可见于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多为动风先兆,或小儿智能发育不良。 ⑤歪斜:多属中风或中风之先兆。舌胖而短缩,属痰湿内阻 ⑥短缩:多属危重证候的反映。 舌红绛干而短缩,多属热病津伤 舌淡或青而湿润短缩,多属寒凝筋脉 |
||
望舌苔 |
白苔:表证、寒证 黄苔:主热证、里证 灰苔:主里证,可见于里热证,亦可见于寒湿证。 黑苔:主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苔黑而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 苔黑而润滑,则多属阳虚寒盛。 |
||
望苔质 |
厚薄、润燥、腻腐、剥脱、有根、无根 |
||
望排出物 |
痰涎
|
痰黄或白而粘稠──热痰 痰白清稀──寒痰 痰清稀而多泡沫──风痰 痰少而粘难咯──燥痰 痰白量多易咯出──湿痰 痰中带血、鲜红──热伤肺络 脓血腥臭痰──肺痈 |
|
呕吐物 |
呕吐物清稀无臭──寒呕 呕吐物秽浊酸臭──热呕 呕吐物酸腐食物──食积 呕吐黄绿苦水──肝胆湿热 呕吐清水痰涎──痰饮 呕血──胃热、瘀血、肝火犯胃 |
||
大便
|
大便清稀水样,多为外感寒湿。大便黄褐如糜,多为大肠湿热。 大便完谷不化,多为脾胃虚寒,或脾肾阳虚。 便如黏冻,夹有脓血,见于痢疾,为湿热蕴结大肠,传道失职所致。 大便燥结,干如羊屎,为热盛伤津,或大肠液亏。 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为近血。大便带血,血色暗红,为远血。 |
||
小便
|
小便清长多见于虚寒证。小便短黄多见于实热证。尿有沙石,为石淋 尿中带血,多为尿血、血淋,因热伤血络、脾肾不固、湿热蕴结膀胱。 |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中医诊断学基础】相关文章: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高频考点03-02
2016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重点03-29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基础题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