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考试

华中师范大学347心理学考研真题分析

时间:2024-09-30 11:06:45 偲颖 研究生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华中师范大学347心理学考研真题分析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需要用到真题的情况非常的多,真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你知道什么样的真题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华中师范大学347心理学考研真题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华中师范大学347心理学考研真题分析

  真题分析1:

  1、试卷结构和参考书单

  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从题型上来看,华师考了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样样都有。其中单选20题、名词解释10题,简答题8题,论述题6题,题目较多,每道题的分值悬殊不是太大。从题目内容来看,华师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所以18年考研的小伙伴儿,如果想考咱们广埠屯女子师范大学,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多看各阶段的视频、多做练习册、多背核心考点,然后通过冲刺班的讲义,梳理整个心理学的框架。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并且掌握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推荐参考书目:

  【重点科目】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全部14章】

  [美]理查德·格里格,[美]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王甦 等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年版

  2.《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人民教育出版社。【结合其他科目出设计题】

  3.《社会心理学》(第三版),侯玉波,北大出版社。【金盛华老师的书作补充】

  4.《现代管理心理学》(第四版),程正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变态心理学》,钱铭怡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7.《心理咨询与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

  【次重点科目】

  1.《人格心理学》,美Jerry M.Burger著;陈会昌[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三版),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心理与教育测量学》,郑日昌,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

  2、题目分析以及复习策略

  根据华师今年的真题可知,普心,发展还是历年的大头,变态今年有上升的趋势,而另17年的童鞋们头疼的实验、统计、测量今年没有出考题,这当然是17年学员的幸事,但是18年志在华师的同学们,该复习什么还是要好好复习哈,毕竟实验、测量一题不考真的是小概率事件。

  1、单项选择中其中一般是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其他科目也非常偏重基础知识的考察,比如说“关注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主张环境决定论的学派是 A、行为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完形心理学”,真的是再基础不过了,所以建议18年的同学们一定要认真看教材,注重细节知识。华师虽然没有指定书目,但是根据江湖传言还有老师们的多年积累,像《心理学与生活》这些经典科目,那也是分分钟就考的。比如说:之前考过的“本能漂移”。如果想知道为什么华师爱考《心理学与生活》以及18年还会怎么考,可以跟老师们详聊。

  名词解释和简答中,各科势均力敌,足以证明华师对这几门课的不偏不倚。这里建议学员同学们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跟着老师的步伐,认真复习每一科目,面面俱到。否则像“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这样的题可能就不知道该如何下口了。

  论述题有六题,没有传统的大科普心,也没有让人头皮发麻的实验,但是出题老师们却一改往年风向,猛出变态心理学,而且还出比较偏的饮食障碍和神经递质如“结合有关饥饿的生理机制及肥胖成因的研究谈谈你对减肥及厌食症的看法”以及最后一题“谈谈神经递质的作用及其变态行为的关系”。这里建议学员能够利用好专题特训的讲义,同时VIP学员也要认真对待各项拔高课程。

  3、 真题对照【教研室提供】

  名词解释:

  第3题应激

  【对照】与核心考点第九章名词解释第3题一致;

  简答题:

  第1题短时记忆的特征

  【对照】与核心考点第六章综合题第1题一致;

  第4题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对照】与模拟题(一)论述题第3题一致;

  第5题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对照】与模拟题(二)第5题一致

  第6题不合理信念及其特征

  【对照】与核心考点第五章第2题一致;

  4、18年学员复习建议

  整体来说,华师考察内容偏基础。建议18年的学员,第一遍还是要以教材为主,同时讲义作为补充。要注意复习过程中注重大题的背诵。前期的复习还是要以覆盖知识面为主,后期需要针对大题进行重点记忆。

  从华师的分值分布来看,建议学员同学们能认真对待难点精讲班的课程,论述题中出题的科目都属于心理学考研的难点科目,难点精讲班的课程可以帮助你把难点知识简化,做一个深入的学习。从出题内容上来看,建议大家能够重视“咨询伦理”、“神经递质与变态心理”、“网络与心理健康”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所涉及的每道题分值都很大,必须引起重视。

  华师基本的题型都会考,建议大家能够利用好手中的习题库,前期复习的时候可以做做选择题,目的在于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区分概念。对你后期背诵大题会很有帮助的。同时对知识的掌握一定要非常细致。华师考的题量较大,知识点比较细碎,甚至有些偏,比如它考察“团队心智模式”这样几乎没见过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同学们认真研读我们的管理心理学讲义。同时也建议同学们反复的去听课程,注意老师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以及老师在讲一个概念时所举的例子。

  还有就是建议大家考前一定要进行模拟,测试自己能否答完题。华师的题量较大大,要在3个小时内完成300分题,并且还要写的整齐,对学生的答题速度和对知识的提取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

  真题分析2:

  1.听觉刺激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它由物体振动产生。声波的物理性质包括频率、振幅和波形,而这三种特性反应到听觉上就是音调、音响和音色。人耳能接受的振动频率为16Hz-20000Hz,而1000Hz-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2.听觉的生理机制

  耳的构造和功能: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外耳廓、耳道à收集声音

  中耳:一膜(鼓膜)、两窗(卵圆窗、正圆窗)、三骨(锤骨、砧骨、镫骨)à机械振动被传递到内耳淋巴液,

  这是声音的生理传导途径

  内耳:前庭器官、耳蜗à实现能量转换

  3.听觉理论

  音调:一种心理量,和频率变化不完全对应

  音调不仅决定于频率的高低,还受到如声音持续时间、声音强度和复合音音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人耳分析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音调感觉,科学家提出过如下四种不同听觉理论:

  Ⅰ频率理论:也叫电话理论。是1886年,物理学家罗·费尔提出来的。认为:内耳的基底膜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频率理论很难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底运动。

  Ⅱ共鸣理论:也叫位置理论。是赫尔姆霍茨提出。因为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因而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后来人们发现基底膜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Ⅲ行波理论:生理学家冯·贝克西发展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行波理论。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但可以用频率理论解释)。

  Ⅳ神经齐射理论:韦弗尔提出的。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的频率对应的,当声音频率提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但是,对于5000赫兹以上的频率,神经齐射理论无法解释(但可以用位置理论解释)。

【华中师范大学347心理学考研真题分析】相关文章:

2017年考研政治真题分析03-25

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09-25

英语考研真题来源03-28

2024年证券从业《投资分析》真题分析09-23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练习09-26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长难句复习09-25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真题答案09-28

造价师《案例分析》真题及答案12-05

2014招标师考试《案例分析》真题分析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