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考研心理学冲刺阶段考点练习题:学习动机
距离2017年研究生考试还有40多天的时间,为帮助考生们巩固专业科目的考点,以下是百分网小编大家整理的关于考研心理学冲刺阶段考点练习题:学习动机,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一、选择题
1.某学生自幼就有出国留学的愿望,为此他特别认真地学习外语,他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一般动机 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近景的知接性动机
2.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
A.“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以下对学习动机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动机的作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开始、进行和完成的全过程;
B.学习动机只对学习活动的发起起作用
C.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就是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情境
D.学习动机越高学习的结果越好
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 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
A.格式塔派 B.联结派 C.认知派 D.建构派
5.罗杰斯提出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
A.需要层次论 B.强化理论 C.自我效能感理论 D.自由学习理论
6.需要层次论是 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 。( )
A.人本主义 马斯洛
B.行为主义 班杜拉
C.认知主义 苛勒
D.人本主义 韦纳
7.罗杰斯的“有意义学习”与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区别在于( )
A.前者强调的是新旧知识要有联系,后者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兴趣
B.前者强调知识与个人经验、兴趣的关系,后者强调新旧知识存在联系
C.前者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后者不关注这种联系
D.前者强调个人兴趣,后者强调学习者主动学习
8.以下几种学习动机,哪一种是罗杰斯认为对学习者的学习最有影响力的一个?( )
A.“我能行” B.“学好了就有奖励” C.“我喜欢” D.“我不得不学好”
9.以下几种学习动机理论哪一个不属于认知理论的?( )
A.自由学习理论 B.自我效能感 C.成败归因理论 D.自我价值理论
10.把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为“高成就动机”和“避免失败”的理论是( )
A.自我价值理论 B.期望——价值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自我效能感理论
11.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
A.韦特海默 B.罗特 C.韦纳 D.海德
12.韦纳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 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因素。( )
A.“控制点” B.“稳定性” C.运气 D.任务难度
13.韦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14.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 )
A.惊喜和感激 B.满意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积极性
15.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
A.桑代克 B.维果斯基 C.班杜拉 D.阿尔金森
1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以外部动机为主,内部动机为辅
B.应当尽多地给成绩好的学生奖励,作为强化
C.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别,鼓励学生的学习
D.激励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开展竞赛
17.利用竞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
A.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上进心 B.容易导致学生心理紧张和焦虑
C.不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D.不利于激发学生个人的努力
18.有关学生动机的培养,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学生选择的榜样越优秀越好
B.给学生的建议不应太具体,越抽象越好
C.可以帮助学生把对某一学科的兴趣迁移到另一学科上
D.告诉学生失败都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
19.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是( )
A.自我价值感 B.需要的满足 C.自己的兴趣 D.适当的归因
20.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二、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对学习动机的解释。
3.什么是期望——价值论?
4.归因理论是如何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的?
5.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意义。
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2.C (解析:内部动机是指纯粹出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进行的学习)
3.A 4.B 5.D 6.A 7.B 8.C (解析: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最关注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经验)
9.A 10.B
11.D 12.B 13.B 14.B 15.C 16.C 17.B 18.C 19.A 20.A
二、简答题
1.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的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
但是实际情况中,学校里的强化,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前者是由教师施于学生身上的;后者是学生自我强化,如从学习结果中得到满足感和自信心,从而增强了学习动机。
强化理论从主要倾向上是联结派的学习理论,这种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生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及其对学习动机的解释。
答: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的需要;之后是安全的需要(如生活安定、不焦虑);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再后来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他人尊重。这些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人就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作为最高级的需要,有两层含义:即完整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高低层次之分,也有先后顺序,低层满足了,才会产生高层需要。他又把这五种需要分为基本需要和成长的需要。其中前四种属于基本需要,它们的产生是因为身心的缺失,因此也缺失性需要,一旦满足其强度就会降低。最后一种自我实现属于成长的需要,其特点在于永不满足。
需要层次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缺失性需要没有充分满足而且引起的。如家境贫寒温饱不能满足;父母离异归属于爱的需要不能满足;教师过于严厉,尊重的需要不能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3.什么是期望——价值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是当代研究动机的权威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注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强调采用系统的、客观的、有效的方法进行研究。
麦克利兰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境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
(1)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得最好的需要。
(2)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
(3)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心理学家阿尔金森把麦克利兰的这种理论运用在学习动机方面,也称成就动机论,认为在学习动机上成就动机对人的影响最大,个人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力求成功的意向,其二是避免失败的意向。如果一个人对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他就敢于冒险,在这一过程中,一定量的失败,反而会提高他们去解决问题的愿望;而另一方面,如果太容易成功,反而会减低学生的动机。这种人属于高成就动机者。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对失败的担心大于获得成就的动机,那么,他就有可能因失败而灰心,因成功而得到鼓励。这种学生在选择任务时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因为前者容易成功,而后者即使失败了也可以有借口挽回面子。
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完成学业任务的质量关系密切。高成就动机者,内在动机强,即使失败也能坚持,且把原因归为自己努力不够。
避免失败的学生相反,不够自信,如果成功他们认为是运气,如果失败,他们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这种动机理论把人的情感和认识统一起来,可以说是对传统的一种突破,但是发展不是很完善。
4.归因理论是如何解释人的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的?
答: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在学习和工作当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与失败,同时人们还会去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对行为的归因。人们会把成败归结为不同的原因,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从而影响今后的行为。
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海德,他曾指出人们会把行为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努力、能力、兴趣、态度、性格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任务的难度、外部的奖赏与惩罚、运气等等。
后来,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划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韦纳接受了前人研究提出的观点,认为可以根据“控制点”这一维度把对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他还提出要增设一个“稳定性”的维度,把行为的原因分成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根据“控制点”和“稳定性”两个维度,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在这四个代表性原因中,能力是稳定的内部因素,努力是不稳定的内部因素,任务难度是稳定的外部因素,运气是不稳定的外部因素。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结为上述四个原因中的一个或几个,归结为不同的原因会带来相应的心理变化,表现为对下一次成就结果的期待与情感的变化,进而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
学生最终将成败归因为什么因素,受以下几种变量影响:
1.他人操作的有关信息,即个体根据别人的行为结果的有关信息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如班上大部分人得高分,则易产生外部归因(老师判卷松);少数人得高分则产生内部归因(能力、刻苦)。
2.先前的观念,即个体以往的经验或行为结果的历史。如果去努力后来成功了,则归因为稳定因素;经过努力还是失败,则归因为不稳定因素,如运气不佳。
3.自我知觉,即个体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自认为有能力者,易将成功归因为能力,将失败归因为老师的不公、偏见。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会反过来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例如:把成功归结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归结为外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惊奇和感激的心情。把失败归于内部原因,会使学生产生内疚和无助感;归于外部原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学习的积极性可能提高也可能降低。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可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简述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及其意义。
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对强化的看法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他认为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他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6.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一)学习动机的培养
1.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的方法
不能只给学生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且要给学生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确保他们能够知道他们将从学习中学到什么(具体目标),教学生学会如何达到该目标,并针对学生的目标提出具体的建议。
2.设置榜样
由于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即向该榜样学习既不是高不可攀,可望而不可及;又不是轻而易举.起不到榜样的作用。
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布鲁纳所重视的学习动机,就是指对学习的直接兴趣。
4.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时,将该生对其他活动的积极性迁移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前苏联的莫洛佐娃在一个六年级班上,利用男生们想做海员又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组织有关的主题活动。在海军活动的游戏中,要求孩子们学习各种有关的知识(历史、地理、航海、摄影、制模以及音乐等等),大大地促进了学习需要和认识兴趣。这是培养后进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经验。
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根据归因理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和方法不当,不会对学生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正相反,失败会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在一些任务中的失败能够促使学生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尝试新的策略,发展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而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认为他们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也不去追求成功,对学生的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同时会产生失落感、无力感,这就是学习无助感。归因倾向是后天形成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培养。教师可以采取如下的帮助措施:
①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②改变他们的归因倾向,让他们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③教学生学会何时完成他们的计划,并对学生的每一个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
【考研心理学冲刺阶段考点练习题:学习动机】相关文章:
2023考研心理学冲刺阶段考点练习:学习策略及教学策略08-08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学习动机09-22
2017考研管理学考点专项练习题:计划07-17
《中级经济法》冲刺阶段学习方法06-30
2017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二章重要考点09-19
2017年税务师冲刺阶段学习计划03-21
2017考研政治马原冲刺第一章重要考点10-13
上海考研报考点及代码09-28
冲刺阶段如何备考雅思听力07-29
考研常识:312心理学考研介绍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