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
第一题
某建设已有5年的印刷厂房,地上共2层,耐火等级三级,南北方向一字形布置,建筑高度为20m,每层建筑面积3800m2,每一层都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设两座敞开楼梯间,四面均设有门窗。西边有一座建设已有50年的民用住宅,耐火等级三级,地上共8层,建筑高度为23m,每层建筑面积为1 000m2。它们之间的防火间距为12m,同时均设有宽度为4m的消防车道。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该印刷厂的火灾危险性属于哪一类?根据印刷厂房和民用住宅的建筑高度,分别判定它们属于哪一类建筑?
2.若印刷厂房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是否满足要求?民用住宅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是否满足要求?
3.厂房若采用金属推拉门作为安全出口,可行吗?
4.印刷厂和民用住宅建筑的防火间距是否满足要求?若防火间距不足,请简述有哪些补救措施?
参考答案:
1.该印刷厂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印刷厂房和民用住宅均属于多层建筑。
2.印刷厂房属于丙类,耐火等级属于三级,所以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2000m2,但是每一层都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以增加1.0倍,也就是4000m2,因此3800m2<4000m2,符合要求。多层民用住宅耐火等级为三级,每层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1 200m2,所以满足要求。
3.不可以。因为厂房的疏散用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4.耐火等级均为三级的多层印刷厂和民用住宅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为14m。补救措施:
1)降低印刷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将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降至戊类后,该厂房与多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8m。(单、多层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执行。改造的厂房为戊类多层,而对于戊类多层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可将戊类厂房等同民用建筑,所以此时的防火间距可以转化为三级多层与三级多层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即8m。)
2)提高印刷厂房的'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厂房与多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
3)对住宅建筑进行结构改造,提高其耐火等级,使其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后,该厂房与多层住宅建筑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为12m。
4)将印刷厂房和住宅建筑的相邻两面外墙改造成不燃性墙体,且无外漏的可燃性屋檐,每面外墙的门、窗、洞口面积之和各不大于该外墙面积的5%,且门、窗、洞口不正对开设,防火间距可减少25%,也就是10.5m<12m。
5)设置独立的室外防火墙,同时注意通风排烟要符合相关要求。
6)拆除民用住宅建筑。
第二题
某办公楼共4层,总建筑面积约8000m2。楼内安装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其中18W应急照明灯40只,3W应急照明灯10只,安全出口标志灯16只,单向悬挂应急标志灯22只,单向壁挂应急标志灯64只。应急照明配电箱安装在每层的楼层配电间,正常工作时灯具由应急照明配电箱供电,应急工作时由自带的蓄电池供电。系统已经通过消防检测和验收,投入正常运行。办公楼内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由于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在火灾事故状况下,所有消防应急照明和标志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其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多少时间?对于高危险区域使用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多少时间?
3.简述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的工作原理。
4.消防应急标志灯具有哪些检测项目?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有专业性、节能性、安全性。
2.由于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在火灾事故状况下,所有消防应急照明和标志灯具转入应急工作状态,其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5s,对于高危险区域使用系统的应急转换时间不应大于0.25s,及时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3.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工作原理:自带电源非集中控制型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时,市电通过应急照明配电箱为灯具供电,用于正常工作和蓄电池充电。发生火灾时,相关防火分区内的应急照明配电箱动作,切断消防应急灯具的市电供电线路,灯具的工作电源由灯具内部自带的蓄电池提供,灯具进入应急状态,为人员疏散和消防作业提供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
4.消防应急标志灯具的检测项目有:
1)标志灯具的颜色、标志信息应符合国家标准《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GB17945—2010)的要求,指示方向应与设计方向一致。
2)使用的电池应与国家有关市场准入制度中的有效证明文件相符。
3)状态指示灯指示应正常。
4)连续3次操作试验机构,观察标志灯具自动应急转换情况。
5)应急工作时间应不小于其本身标称的应急工作时间。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误报的原因有:
1)产品质量:产品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稳定性比较差。
2)设备选择和布置不当:探测器选型不合理、使用场所性质变化后未及时更换相适应的探测器。
3)环境因素:电磁环境干扰、气流可影响烟气的流动线路、感温探测器布置得距高温光源过近等。
4)其他原因:元件老化、探测器损坏等。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相关文章:
一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模拟题12-12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试题分析12-26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习题12-26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试题12-26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习题12-19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巩固试题10-09
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训练题12-26
一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试题12-26
二级消防工程师《案例分析》考试模拟题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