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辅导

一级消防工程师预习知识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时间:2023-07-07 11:26:34 振濠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级消防工程师预习知识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就是掌握某个问题/知识的学习要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级消防工程师预习知识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级消防工程师预习知识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一级消防工程师预习知识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1

  一、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物质火灾危险性的评定,主要依据其理化性质。

  (一)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气体的比重和扩散性、化学性质活泼性、带电性以及受热膨胀性等也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其火灾危险性。(气急自燃)

  (二)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闪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注:评定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最直接的指标是蒸气压)。

  对于可燃液体,通常还用自燃点作为评定火灾危险性的标志

  液体的爆炸温度极限、受热蒸发性、流动扩散性和带电性也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的标志。

  (三)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固然可熔)

  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标志的;

  遇水燃烧固体是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标志;

  自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标志;

  受热分解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标志。

  二、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方法

  理解生产和储存火灾危险性分类的差异:

  生产危险性分类:在厂房中对原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进行加工,如破碎、加温、发酵、分离、合成、裂解等等,涉及不安全因素如高温、高压、撞击、明火等。由物品的性质和生产的工艺决定。

  储存物品危险性分类:在仓库中对生产的原材料、半成品或者产品进行储存,主要由物品的性质决定。

  甲: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1.闪点<28℃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气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不小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

  举 例

  1.闪点小于 28℃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炼、回收或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橡胶制品的涂胶和胶浆部位,二硫化碳的粗馏、精馏工段及其应用部位,青霉素提炼部位,原料药厂的非纳西汀车间的烃化、回收及电感精馏部位,皂素车间的抽提、结晶及过滤部位,冰片精制部位,农药厂乐果厂房,敌敌畏的合成厂房、磺化法糖精厂房,氯乙醇厂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工段,苯酚厂房的磺化、蒸馏部位,焦化厂吡啶工段,胶片厂片基车间,汽油加铅室,甲醇、乙醇、丙酮、丁酮异丙醇、醋酸乙酯、苯等的合成或精制厂房,集成电路工厂的化学清洗间(使用闪点小于 ℃的液体),植物油加工厂的浸出车间;白酒液态法酿酒车间、酒精蒸馏塔,酒精度为 38 度及以上的勾兑车间、灌装车间、酒泵房;白兰地蒸馏车间、勾兑车间、灌装车间、酒泵房

  乙

  生产时使用或产生的物质特征:

  1.闪点≥28℃至<60℃的液体

  2.爆炸下限≥10%的气体

  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4.不属于甲类的易燃固体

  5.助燃气体

  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

  举例

  1.闪点大于等于 28℃至小于 60℃的油品和有机溶剂的提

  炼、回收、洗涤部位及其泵房,松节油或松香蒸馏厂房及

  其应用部位,醋酸酐精馏厂房,己内酰胺厂房,甲酚厂房,

  氯丙醇厂房,樟脑油提取部位,环氧氯丙烷厂房,松针油

  精制部位,煤油灌桶间

  2.一氧化碳压缩机室及净化部位,发生炉煤气或鼓风炉煤气

  净化部位,氨压缩机房

  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 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 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 20%。

  一级消防工程师预习知识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

  第一节 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

  一、火灾的定义

  火灾是指在时间或者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

  二、火灾的分类

  (一)按照燃烧对象的性质分类

  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长生灼热的余烬。例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者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例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例如、煤油、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例如,钾、钠、镁、钛、锂等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例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

  口诀:ABCDEF--固液气,金电烹

  (二)按照火灾事故造成的火灾损失程度分类

  消防部门将火灾相应地分为特别重大火灾、重大火灾、较大火灾和一般火灾四个等级。

  ①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壹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②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三十人一下死亡,或者五十人以上一百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③较大火灾是指造成三人以上十人以下死亡,或者十人以上五十人以下重伤,或者一千万以上五千万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④一般火灾是指造成三人以下死亡,或者十人以下重伤,或者一千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含本数

  三、火灾的危害

  ①危害生命安全

  ②造成经济损失

  ③破坏文明成果

  ④影响社会稳定

  ⑤破坏生态环境

  第二节 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

  一、电气使用不慎

  二、吸烟不慎

  三、生活用火不慎

  四、生产作业不慎

  五、玩火

  六、防火

  七、雷击

  第三节 建筑火灾蔓延的极力与途径

  一、建筑火灾蔓延的传热基础

  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1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门之间相对的宏观的一种传热方式。

  2.热对流又称对流,是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弓|起热量传递的方式。热对流中热量的传递与流体流动有密切的关系。

  3.热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与导热和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所以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是促使建筑室内火灾及建筑之间火灾蔓延的重要形式。

  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一)烟气流动的路线及特点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三二、建筑火灾的烟气蔓延

  (一)烟气流动的路线及特点

  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在其内的流动扩散一般有三条路线:第一条,也是最主要的一条是着火房间→走廊→楼梯间→上部各楼层一室外;

  第二条是着火房间一室外;

  第三条是着火房间一相邻上层房间→室外。

  (二)烟气流动的驱动力

  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包括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外界风的作用、通风空调系统的影响等。

  三、建筑火灾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初期增长阶段

  初期增长阶段从出现明火算起,此阶段燃烧面积较小,只局限于着火点处的可燃物燃烧,局部温度较高,室内各点的温度不平衡,其燃烧状况与敞开环境中的燃烧状况差不多。由于可燃物性能、分布和通风、散热等条件的影响,燃烧的发展大多比较缓慢,有可能形成火灾,也有可能中途自行熄灭,燃烧发展不稳定。火灾初起阶段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定。

  (二)充分发展阶段

  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 ~ 600°C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即为轰燃。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

  (二)充分发展阶段

  在建筑室内火灾持续燃烧定时间后,燃烧范围不断扩大,温度升高,室内的可燃物在高温的作用下,不断分解释放出可燃气体,当房间内温度达到400 ~ 600°C时,室内绝大部分可燃物起火燃烧,这种在限定空间内可燃物的表面全部卷入燃烧的瞬变状态,即为轰燃。轰燃的出现是燃烧释放的热量在室内逐渐累积与对外散热共同作用、燃烧速率急剧增大的结果。

  (三)衰减阶段

  在火灾全面发展阶段的后期,随着室内可燃物数量的减少,火灾燃烧速度减慢,燃烧强度减弱,温度逐渐下降,一般认为火灾衰减阶段是从室内平均温度降到其峰值的80%时算起。随后房间内温度下降显著,直到室内外温度达到平衡为止,火灾完全熄灭。

  四、建筑室内火灾的特殊现象

  (一)轰燃

  轰燃是指室内火灾由局部向所有可燃物表面都燃烧的突然转变。

  (二)回燃

  回燃指当室内通风不良、燃烧处于缺氧状态时,由于氧气的引入导致热烟气发生的爆炸性或快速性的燃烧现象。回燃通常发生在室内火灾门、窗打开或被破坏的时候。

  第四节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防火的基本方法

  (一)控制可燃物

  (二)隔绝助燃物

  (三)控制引火源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冷却灭火

  可燃物一旦达到着火点,即会燃烧或持续燃烧。在一定条二、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冷却灭火

  可燃物一旦达到着火点,即会燃烧或持续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燃烧即会停止。对于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在燃点以下: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在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可能会中止。用水扑灭-般固体物质引起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和很高的汽化热,冷却性能很好。在用水灭火的过程中,水大量地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使火焰熄灭、火势得到控制、火灾终止。

  (二)隔离灭火

  在燃烧三要素中,可燃物是燃烧的主要因素。将可燃物与氧气、火焰隔离,就可以中止燃烧、扑灭火灾。例如,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在喷水的同时喷出泡沫,泡沫(干粉)覆盖于燃烧液体或固体的表面,在发挥冷却作用的同时,将可燃物与空气隔开,从而可以灭火。

  (三)窒息灭火

  可燃物的燃烧是氧化作用,需要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低于最低氧浓度,燃烧不能进行,火灾即被扑灭。在着火场所内,可以通过灌注不燃气体,如二氧化碳、氮气、蒸汽等,来降低空间的氧浓度,从而达到窒息灭火。此外,水喷雾灭火系统工作时,喷出的水滴吸收热气流热量而转化成蒸汽,当空气中水蒸气浓度达到35%时,燃烧即停止,这也是窒息灭火的应用。

  (四)化学抑制灭火

  由于有焰燃烧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如果能有效地抑制自由基的产生或降低火焰中的自由基浓度,即可使燃烧中止。化学抑制灭火的灭火剂常见的有干粉和七氟丙烷。化学抑制法灭火,灭火速度快,使用得当可有效地扑灭初期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级消防工程师预习知识点: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相关文章:

一级消防工程师证书样本03-16

一级消防工程师报考条件12-15

消防工程师知识点解读09-27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临考冲刺题11-18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挂靠费是多少02-28

一级消防工程师证书有什么用途01-24

2023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模考题02-03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考试教材如何复习02-02

一级与二级消防工程师有什么区别03-16

计算机一级必看知识点:Powerpoint知识点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