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卫生资格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为适应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由人事部与卫生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提供了卫生资格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更多内容尽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妊娠分期
1. 妊娠分期:妊娠12周末以前称早期妊娠,第13—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称为晚期妊娠。
2. 早期妊娠:
(1)病史:停经(月经过期7天、停经5周)、早孕反应(停经6周左右出现晨起恶心、呕吐、偏食等)、尿频;
(2)临床变现:乳房增大,着色,蒙氏结节;妇科检查:子宫黑加征(子宫增大,子宫峡部极软,体颈似不相连。)。
(3)辅助检查:
妊娠试验:血或尿HCG(+);
B超见圆形妊娠环、见胎心搏动、胎动(最快速准确);
宫颈黏液涂片见成行排列的椭圆体;
肌注黄体酮停药后7日仍未出现阴道流血;
基础体温测定:具有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天不见下降。
3. 中晚期妊娠:
(1) 病史:早孕经过、腹部增大、自觉胎动。
(2)临床表现:
子宫增大
满12周 |
3个月末 |
宫底高度:耻骨联合上2—3横指 |
16 |
4 |
脐耻之间 |
20 |
5 |
脐下1横指 |
24 |
6 |
脐上1横指 |
28 |
7 |
脐上3横指 |
32 |
8 |
脐与剑突之间 |
36 |
9 |
剑突下2横指 |
40 |
10 |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
胎动(FM):胎儿在子宫内冲击子宫壁的活动。18—20周开始自觉有胎动,
约3—5次/分。
胎心音:18—20周可听到,120—160次/分。24周前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右听到,24周后多在胎背听得最清楚。
胎体:四部触诊法。
4.胎势:胎头俯屈, 颏部贴近胸膛,脊柱略前弯,四肢屈曲交叉弯曲于胸腹部前方。
5.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有纵和横产式。
6.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有头、臀、肩先露。
7.胎方位: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简称胎位。正常的胎位有:枕左前(LOA)和枕右前(ROA)。
妊娠期管理
1.产前检查从确诊早孕开始,28周前4周检查一次,28周后2周一次,36周后一周一次。
2.围生期: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3.孕产史:GPA:孕、产、流。eg:G1P0A0;G3P1A1。
4.预产期推算:
计算:预产期EDC=末次月经LMP第1日起,月份加3或减9,日期加7。阴历日期加15。
依据:早孕反应日期、胎动开始时间、宫底高度、LMP、HCG(+)时间。
1. 身体评估:
(1) 全身检查:一般情况,身高、体重、乳房发育、血压(与基础Bp比,不应超过30/15mmHg)、有无水肿。
(2) 产科检查:内容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检查、阴道检查、肛诊和绘制妊娠图。
①腹部检查:排尿后仰卧,头稍抬高,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分开,放松腹肌。
A.视诊:腹形、大小,有无妊娠纹、手术疤痕和水肿。
B.触诊:
S1:双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并摸清子宫底高度,判断胎儿底部部分;
S2:于腹部两侧,辨别胎背及四肢的位置;
S3:于耻骨联合上方,进一步查清胎先露;
S4: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得两侧,判断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入盆程度。
C.听诊:胎心音,枕先露在脐下方左或右侧,臀—在脐上方左或右侧,肩—在脐部下方。
②骨盆测量:
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IS |
伸腿仰卧位 |
23—26cm |
|
髂嵴间径IC |
伸腿仰卧位 |
25—28cm |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的长度 |
骶耻外径EC |
左侧卧位 |
18—20cm |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短,是最重要的径线 |
坐骨结节间径TO |
仰卧,两腿屈曲 |
8.5—9.5cm |
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之间的距离 |
耻骨弓角度 |
|
90° |
|
骨盆内测量:
对角径DC(骶耻内径) |
12.5—13cm |
入盆口前后径(11cm) |
坐骨棘间径 |
约10cm |
推断中骨盆平面的横径 |
坐骨切迹宽度 |
3横指(5—5.5cm) |
中骨盆前后矢状径 |
③肛诊:了解胎先露部、骶骨前面弯曲度、坐骨棘及坐骨切迹宽度以及骶骨关节活动度。
5.症状护理
(1) 恶心、呕吐:起床时先吃饼干,宜慢;少量多餐,避免空腹;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油炸或引起不舒服气味的食物。
(2) 水肿:左侧卧位,下肢稍垫高,避免久坐或久站,适当限盐。
6.健康教育:
(1)异常症状的判断:阴道流血、妊娠3个月后仍呕吐、寒战发热、腹痛、头晕眼花、液体自阴道流出、胎动计数减少等,应立即就诊;
(2)孕期自我监护:胎心音及胎动计数。嘱早中晚各数1小时胎动不应<3次/h,12h内累计数不<10次。
影响分娩的因素
1. 分娩: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早产: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196日-258日)间分娩。
2.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有:产力、产道、胎儿及待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
3. 产力包括子宫收缩力(宫缩)、腹肌及膈肌收缩力和肛提肌收缩力。
4. 骨产道:
(1) 骨盆入口平面(椭圆形,4条径线。直立时与地面的夹角称骨盆倾斜度,60°)
入库前后径:真结合径,约11cm。
(2) 中骨盆平面(纵椭圆形,2条径线)
中骨盆横径:坐骨棘间径,约10cm。
(3) 骨盆出口平面(两三角形)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约9cm。
(4) 骨盆轴:连接骨盆各假象平面中点的曲线,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1. 软产道: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骨盆底软组织组成的弯曲管道。
胎儿:胎头颅骨构成(顶、额、颞骨各2块和枕骨1块);胎头径线(双顶径,最大横径,约9.3cm。枕额径,又称前后径,约11.3cm,以此径衔接。枕下前囟径,小斜径,约9.3cm,最小的前后径线,俯屈后以此径通过产道。
妊娠期营养
热量:碳水化合物占60—65%,脂肪占20—25%,蛋白质占15%。
蛋白质:早期增加5g/d,中期10g/d,晚期15g/d。
矿物质:补铁、钙和磷。
维生素:孕前和孕早期3个月需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600ug/d。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1. 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2. 先兆临产标志:不规律宫缩;孕妇轻松感;见红(最可靠的征象)。
3. 临产诊断:标志为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子宫颈管消失、宫颈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
4. 产程分期: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是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完全娩出。
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从出现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全。 11-12h;8h。
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1-2h;<1h。
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30分钟。
5. 第一产程:
(1)临床表现:
A.规律宫缩:开始时,持续30s,间隔5-6分;然后持续50-60s,间隔2-3分;近开全时,持续1分以上,间隔仅1-2分。
B.宫口扩张: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
潜伏期指从出现规律宫缩到宫口扩张3cm止。平均1cm/2-3h,8h,>16h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又分加速期、最大加速期和减速期。
是指宫口扩张3cm到10cm止。4h,>8h为活跃期延长。
加速期:宫口扩张3-4cm,1.5h;最大加速期:4-9cm,2h;减速期:9-10cm,30min。
C.胎头下降:决定是否经阴道分娩。下降程度以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为标志。相平时,以0表示;上1cm时,以-1表示;下1cm时,以+1表示。
D.胎膜破裂:破膜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E.疼痛。
(2)护理措施:
①产程监测:生命体征、宫缩、胎心音、宫口扩张及胎先露下降程度、破膜及羊水性质。
a.每4-6h监测Bp一次;
b.宫缩时肛门检查:了解宫颈厚薄,软硬程度及宫口扩张程度,是否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位并判断胎头下降程度,绘制产程图。
c.阴道检查:确定胎位及宫口扩张程度,决定分娩方式。
d.胎心监测:胎心听诊器潜伏期于宫缩间隔时每1-2h测一次,活跃期15-30分听一次。
e.破膜及羊水监测:一旦破膜,嘱产妇绝对卧床,左侧卧位;立即听胎心,ph试纸测定是否为羊水(弱碱性),观察羊水颜色、性状和量,记录时间。
②一般护理:
a.提供良好的环境:安静无噪音;
b.鼓励进高热量饮食;
c.休息与活动:若未破膜、宫缩不强时,鼓励在室内适当活动;若宫口扩张5cm以上,应左侧卧位休息;
d.排尿与排便:鼓励每2-4h排尿一次,必要时导尿;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应行温肥皂水灌肠;灌肠禁忌症: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过强、重度妊高症及患严重心脏病者。
e.缓解疼痛:鼓励描述感受,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
【卫生资格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卫生资格妇产科主治医师冲刺试题201711-17
卫生资格《内科主治医师》知识点整理11-16
2017卫生资格《妇产科主治医师》测试题03-29
卫生资格内科主治医师考试模拟试题12-08
2016卫生资格《外科主治医师》考试重点03-30
2024年卫生资格《妇产科主治医师》冲刺试题及答案03-05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孕妇监护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