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中级统计师知识:财政与财政统计
导语:财政统计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反映财政资金的形成、分配、使用及其平衡和变动情况的统计。大家跟着百分网小编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一、 财政与财政统计
在一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具有重要的作用。财政是政府发挥作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即通过强制的、无偿的财政收入、支出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进行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影响经济过程。在国民经济统计中考察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就其财政收支活动进行统计,分析财政与国民经济的数量关系。
政府财政包括两个对应存在的方面。一个方面是以税收等形式和渠集当期所创造的一部分收入形成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是将这些收入在全社会范围内以不同方式加以使用,形成财政支出。在一“收”一“支”的过程中,财政参与了全社会范围内的收入分配以及资金等资源的重新配置。
二、从财政管理渠道看,财政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预算内财政收入又称预算收入,是指纳入财政基本收支计划、要实施统一管理的财政收入;预算外收入则是指在财政预算之外形成的、可以由有关部门和单位自行安排收支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地方财政部门预算外收入和政府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收入两个部分。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不久的将来,预算外收入将逐步被纳入预算管理。
财政收入统计一方面要将预算内、外收入加在一起统计财政总收入,同时又以预算内财政收入为重点进行统计,预算内财政收入总额是财政统计的基本指标,用以反映国家预算集中的财政收入总量。
按照《2009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内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前者是预算内收入的主体,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和其他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收入。
从筹集形式特征看 无偿、强制形式征收和各项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体) 。
财政收入分为 有偿形式筹集的收入(只是无偿收入的补充)
从筹集形式特征看,财政收入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无偿、强制形式征收的各项税收,二是以有偿形式筹集的收入,如发行国家债券同,政府从银行借款等。总体来看,强制、无偿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有偿形式的收入只是无偿收入的补充。在收入总额统计基础上,可以分别计算各组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有的比重,反映财政收入的结构状况。
三、 财政支出统计
财政支出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将财政收入在社会经济各方面进行分配使用的总数额。通过财政支出额,可以反映一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和水平。
从支出的功能看,财政预算支出可以分为基本管理与服务支出、外交支出、国防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交通运输支出、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事务支出、债务付息支出和其他支出。
从支出的经济分类看,财政预算支出可以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利息支出、债务还本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和其他支出。
在分组的基础上,可以分别计算各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析财政支出的构成。
四、 财政收支统计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围绕财政收支所进行的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财政收支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
首先看财政收支平衡状况统计分析方法。
财政收支的平衡性要求一时期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之间的数额上应该保持大体的对等关系。反映一时期财政收支平衡状况,首先需要计算财政收支差额指标,计算公式为:
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
当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时,该指标数额为正值,表明当年的财政结余数额;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时,该指标数额为负债,在帐面上会以红字标识,因此称为财政赤字。
要反映一时期财政收支平衡的程度,需要结合财政收入或支出总额计算财政收支差率指标。计算公式为
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
下面看财政与国民经济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财政收入来源于社会经济活动成果,财政支出又用于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因此,财政与整个国民经济关系的分析要分别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进行。
在总量层次上考察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关系,需要计算有关指标反映国家财力集中程度,通常是计算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以反映国家财政集中收入的相对规模。计算公式为:
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在动态变化上考察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要看财政收入增长是否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态势相协调。为此可以用二者各自的增长速度进行对比,计算财政收入对国民经济的弹性系数,考察与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所对应的财政收入增长率;也可以通过二者各自的增长额进行对比,计算财政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边际倾向,考察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一单位所影响的财政收入的增加额。计算公式为: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分析财政支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在总量分析层次,主要是计算财政支出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指标,用于反映财政分配的规模、财政分配对国民经济的程度。在动态分析层次上,主要是考察财政支出增长是否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态势相协调,为此要计算财政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弹性系数和边际倾向。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财政支出额/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中级统计师知识:财政与财政统计】相关文章: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知识点:统计标准08-14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基础理论》知识题05-14
2017中级经济师财政税财政支出知识点06-07
中级统计师考试基础知识几种常用的统计指数06-05
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题08-19
中级统计师知识点:统计法律责任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