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司法考试诉讼时效命题及考点分析
导语: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司法考试诉讼时效命题及考点分析,大家可以参考阅读,更多详情请关注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命题方式提示
本考点考查方式:第一,考查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法定事由,判断某情形是否产生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断;第二,考查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后期间的计算。
基础知识概述
一、诉讼时效中止
(一)概念
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依诉讼时效的中止,其已经过的期间仍然有效,待阻碍时效进行的法定障碍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进行。
(二)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
(1)不可抗力。(2)法定代理人未确定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3)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4)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5)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三)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律效果
(1)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的时效期间仍为有效,法定事由经过的期间为时效中止期间,不生时效期间的效力,法定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继续进行。(2)法定事由发生在最后6个月内,如法定事由消除后,剩下时效期间不足6个月,应否补足其为6个月,民法通则未予规定,通说认为应该补足6个月。
二、诉讼时效中断
(一)概念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
(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
(1)权利人主张权利。《诉讼时效规定》第10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产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①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②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③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帐户中扣收前款本息的;④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债权转让的,从债权转让通知到达债务人之日起,诉讼时效中断。权利人在诉讼外请求人民调解委员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生效从提出请求之日起中断。
权利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请求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从其报案或者控告之日起中断。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入审理阶段,诉讼时效期间从刑事裁判文书生效之日起重新计算。
(2)义务人同意。同意的方式,对此法律未有限制,口头或书面、明示或默示,均可,而且也不问义务人的同意是否有中断时效的目的。同意之表示人原则上应为义务人本人,义务人的代理人于授权范围内而为同意的,亦发生同意的效果,但保证人等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对主债务人不生同意之效果。同意之相对人,原则上亦为权利人或权利人之代理人,对第三人为同意,不生同意的效果。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自债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之日起诉讼时效中断。债权人与债务人约定有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重新计算。
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
(3)提起诉讼或仲裁。权利人若以有效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等法律文书,向法院申请执行程序的,亦发生与起诉同等的中断时效的效果;【注意】出题人新观点:权利人于起诉后又撤诉的,不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果。
权利人提起本诉、反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均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从提交起诉状或者提起口头起诉之日起中断;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权以及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均发生时效中断的效力;
权利人申请仲裁、申请支付令、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者死亡、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申请强制执行、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在诉讼中主张抵销,与诉讼具有同等的中断诉讼时效的效力。
3.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止,因事由的性质有别而有所不同:
(1)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人再次请求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
(2)因提起诉讼或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完毕之时为事由终止。
(3)因调解中断时效的,调处失败的,以失败之时为事由终止;调处成功而达成合同的,以合同所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时为事由终止。
4.诉讼时效中断适用于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以外的诉讼时效期间类型。
三、除斥期间
(一)概念
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除斥期间主要是针对撤销权、追认权等形成权而言的,其目的在于撤销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或确认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二)特点
1、不变期间,无中断、延长、中止;
2、期间起算点自法律明确规定之日起算;
3、期间经过的效果;权利消灭。
(三)适用范围
(1)形成权,原则上适用。例外:不适用。离婚请求权;共有物分割请求权;收养关系解除权;请求确认合同无效的权利。
(2)请求权,原则上不适用。例外:保证期间。占有回复请求权。
(3)债权人的撤销权,既是形成权,也是请求权。
适用除斥期间: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1年内。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该撤销权消灭。
四、诉讼时效期间延长
诉讼时效期间延长是指因特殊情况,法院对已经完成的诉讼时效期间给予的延展。期间的延长与中止、中断不同,它只适用于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完成的情形,而且发生时效延长的特殊情况,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69条的解释,是权利人由于客观的障碍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属于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的“特殊情况”。诉讼时效期间延长适用的期间类型,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见》第175条规定,民法通则第135条、第136条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中止、中断和延长的规定。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的“20年”诉讼时效期间,可以适用民法通则有关延长的规定,不适用中止、中断的规定。即诉讼时效的延长不仅可适用于一般与短期时效,而且还可适用于最长容忍期间。
【司法考试诉讼时效命题及考点分析】相关文章:
2017司法考试民诉考点精选11-30
司法考试《法理学》考点透析12-06
2017年司法考试刑法基础考点11-20
二建建设工程法规考点:关于诉讼时效制度12-01
司法考试案例题分析12-04
2017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精选12-01
2017司法考试卷三商法考点12-06
新手学车考点分析03-20
2017司法考试卷三商法考点复习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