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业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时间:2022-11-25 06:45:50 暑假作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5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以下是2015年最新版的高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5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第1天

  1.C【A项,“按下葫芦起了瓢”比喻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无法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B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指自家人不说客气话。C项,“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比喻提前做好准备。本句中几大运营商已经有具体行动,不合语境。D项,“君子之交淡如水”指君子志同道合,不求私利,他们的交情看起来像水一样淡】

  2. D【A项,搭配不当,应删掉“的寿命”;B项,成分赘余,应删掉“经常性地”或“频频”;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3. C【④承接上文“马可·波罗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他的游记是真是伪”;②是对④的转折;⑤总括下文;①⑥列举反对派的看法,利用照应原则最后排列③】

  4. 就像下棋对弈一样 如果某一步走错了 剩余的棋子都会难行 人生的棋子每一步都不可掉以轻心【示例是个比喻句,用扣扣子来比喻人生,强调人生第一步的重要性。在仿写时,也要寻找类似的喻体,并采用“就像……一样,如果……,剩余的……;人生的……”的句式】

  5.基本特点:中国近大半网民睡眠质量较差。(2分)成因:过半数网民失眠是精神压力所致。(2分)建议:调整心态,关注身体健康是当务之急。(2分)

  6.D【不是解说二者的关系】

  7.C【原文是“不成为君子,便落为小人”,说法很肯定】

  8.D【A不是完全一致的。 B韩愈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属无中生有,因果关系不对。 C防止再犯所有错误,而不只是造成了严重后果的错误】

  名句默写:(1)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2)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3)海不厌深 周公吐 (4)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5)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第2天

  1.A【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闪烁其词:形容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隐约其辞: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使人不易完全明白。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推心置腹:把自己的心放在对方的肚子里,形容待人真诚】

  2. D【A项,“的作用”缺少谓语动词。B项,“缓解问题”不搭配。C项,“先后陆续”重复】

  3. B【整个句段以时间顺序展开,先说连环画的萌芽时期,首先填①,②⑥“既……又”并列关系,都是表述③中的“回回图”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主语应是连环画,前面应填④】

  4. 2014中国最美丽城市排行榜出炉,信阳位列第5

  5.若干年来,有不少农村学生或因家境贫寒而辍学,或急功近利,只顾家庭眼前利益而弃学外出打工。如此种种,虽出于无奈,但它既荒废了学业,又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到头来,功业未成,学业未就,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农村学生如果能从长计议,在艰苦的处境中争取求学深造,说不定会造就前程似锦的未来。

  6. E给3分,C给2分,D给1分。【A项,“成为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是结果,不是目的;“做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文中没有。B项,“强国主张完全不同”错,强国主张相同,只是具体措施的主次、先后不一样。D项,“不善经营被迫离职”不确切】

  7.①提出免厘加税,并实际运用于对外谈判中。②参与平定大院君政变,使日本控制朝鲜的阴谋破产。③将招商局的船售给美国,在中法开战后免于为法国所夺。

  8.①精通西方各国语言。②有深厚古文辞功底。③能将中国古文与西方语言对比研究。④有埋首研究和创新的精神。

  9.①富国为先,通商致富。②修路开矿,扶持民间工商业。③兴学储才,创设海军。④设立议院,下情上达。(并结合课文详细分析)

  第3天

  1.A【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B项,“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这里不能用来修饰国产智能手机。C项,“蒸蒸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这里不能用来形容“专利申请质量”。D项,“当仁不让”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2.C【A项,有歧义。“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既可以理解成“弹壳是由两个目击者提供的”,也可理解为“目击者提供的弹壳数量是两个”。将量词“个”更换为“位”或“枚”可消除歧义。B项,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删除“对于”,或改为“对于初学英语的人来说确实有困难”。D项,搭配不当。提取句子主干:“世界是时代。”将“是”改成“处于”】

  3. D【⑥照应“最大的水上庙会”,⑤③紧承其后,表现庙会的场面之大;①④②写赛船的情景】

  4. (2)着重百姓诉求,回归平民视角,更加“接地气”!

  (3)突出民生,正视问题,大胆改版观众喜!

  【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新闻材料以网民的身份发帖,就是要考生对有关社会现象或新闻材料作出简明扼要的评判,这种评判必须做到观点鲜明,切中主题。从本题所提供的材料看,主要介绍了“新闻联播”“变脸”以来的重大变化,并列举几个具体的事例说明“变脸”的情况。从这几则事例看,主要是普通百姓的生活或与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的新闻材料“走进”了“新闻联播”,有的还登上了“新闻联播”的头条。这说明“新闻联播”除了播报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重大新闻事件外,也开始关注“民生”,开始“接地气”。对此,考生在自己的“帖子”中就应该立足这一主题,用简明的语言把鲜明的观点表达出来】

  5.(瑜伽)是古印度高僧把从生物中体悟的大自然法则验证到人身上,用以发挥人的潜能、维护和调理自身健康的一套健身体系。

  【本题除了考查考生句式变换的能力之外,还考查了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本题要求改写后的语句以“瑜伽”为开头,基本上就属于给“瑜伽”下定义,这就要求提取原句段中的信息时要紧紧围绕“瑜伽”这一概念展开。相关的信息点包括“古代印度”“一套”“人类发挥自身潜能”“健身体系”“高僧”“从生物中”“体悟”“大自然法则”“验证到人的身上”“自身健康的维护和调理”等,将这些信息点加以整合即可得出】

  6.C【与原文倒数第四段内容不符】

  7.A【原文无此内容,无中生有】

  8.时代:辽金时期(辽代)

  依据:八角形塔;建筑材料上广泛使用砖、木等材料混合建造。(评分标准:本题12分,点出时代4分,指出1点依据得4分)

  名句默写:(1)抱明月而长终 (2)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3)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4)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第4天

  1.B【B项,“大而化之”原指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A项,“高山景行”指崇高的德行。望文生义。C项,用错对象。“不一而足”多形容事、物的数量多。一般不用于人。D项,“溢美之词”指过分吹嘘的话语。褒贬失当】

  2. D【A项,动宾搭配不当,“发生……案情”不能搭配,应为发生“险情”或“意外”。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每当火车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C项,成分残缺,“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缺谓语,应改为“正经历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的转型的阵痛”】

  3. A【综观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古代丝织品使用的历史沿革。时间上的延续性表现在从新石器时代到秦统一六国前再到秦汉时期,丝织品使用的不断成熟。故可得出①④②⑤的排序。最后用⑥③总结秦汉时期丝织品流行的原因】

  4. 梦想之于人生,正如清风之于炎夏,即使一缕,也会驱走烦躁

  梦想之于人生,正如甘泉之于沙漠,即使一汪,也会带来生机

  【对于仿写类试题,如果题干提供了两句以上的被仿写示例,那就需要首先研究这两个语句的同与异,然后再根据内容的需要和题目的要求进行仿写。就本题而言,被仿写语句的句式特点为:梦想之于人生,正如A之于B,即使一C,也会D。其中B是A存在的环境,C是量词,一C说明A的力量微弱,D是说A能改变B的状况。需要说明的是,题干中的自选话题是针对A来说的】

  5.①阿姨,您好!刚才是红灯,您怎么就过来了?

  ②跟车抢红灯,多危险啊!再说,大家这样抢红灯,也容易影响交通;这不,堵上了。

  ③人人遵守交规,大家出行才会安全、顺畅。阿姨,您说我的话对吗?

  【该题考查的是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要扣住对话的情境,内容的补充要注意两人对话意思的进程,前后要能衔接得上,不能“答非所问”;还要得体,要符合说话的情境和说话者的身份、语气,要有礼貌等。第①处从路萍的答话可推知李华应该是针对路萍闯红灯的情况发问的;第②处从路萍的回答中可知“跟着别人抢”的情况;第③处从路萍的回应中推知李华说的是不要闯红灯的道理】

  6.B【适,恰好】

  7. C【①是说张叔夏认为自己的风度不亚于太平时代世家贵族的公子;④是说张叔夏的神色;⑥是作者的议论,感慨世事多变与人情冷落】

  8. B【姜夔、孙季蕃和张叔夏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张叔夏落魄时,是无法帮助他的】

  9.(1)虽然稍微有一些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但是没有什么用来使我的生活得到安定,我没有办法才离开那里,难道我愿意做这样的事吗?

  (2)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

  (3)唉!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这样还要贫困的啊!

  【参考译文】

  玉田的张叔夏和我第一次相遇是在杭州西湖上,叔夏风度翩翩,身穿细布做的衣服,乘着有名的好马,在这个时候,他风度不凡潇洒飘逸,自认为不亚于太平时代世家贵族的公子。将要到壮年的时候,失去了路费,于是无所寄托,困顿失意。曾经凭借本领北上谋生,没有遇到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不得意。急匆匆地回到南方,更遇不到被赏识提拔的机会。还在杭州安家住了十年。过了一段时间,又离开了,向东到山阴、四明、天台等地出游,好像很少被赏识提拔。又放弃了这次出游回到西边了。

  在这个时候,我四处流转教授弟子,恰好和他遇上,问叔夏为什么像这样到处出游不害怕烦扰呢?叔夏说:“不是这样,我来,本来是要投靠自认为贤良的人,贤良的人贫困;依靠了解的人,了解的人死了;虽然稍微有一些被赏识提拔的机会,但是没有什么用来使我生活得到安定,我没有办法才离开那里,难道我愿意做这样的事吗?”话说完,脸上显露出悲伤失意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喝酒喝得很痛快意气舒张,拿出有生以来自己写的乐府词,自己唱了起来,感伤不已,郁结低沉,流畅华美,不是才情高妙胸怀旷达,不能亲近企及,而且一时听到这个,也能让人忘掉困厄与显达、获得和失掉这类事情。

  杭州原来就有很多官居高位和长厚的人,叔夏已故的高祖、曾祖,都是豪门大户。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孙季蕃这类人,经常进进出出在他家里吃住做张家的门客,价值千金的衣装,车马众多的聘礼,说笑之间就得到了,也不认为很特别。等到他走投无路境遇改变,那么也来期望别人,不知道如果正好又遇到姜夔、孙季蕃等人还活着这种事的话,现在谁还了解他,而且谁还能有空闲顾念他呢!

  唉!士人本来就还有家世才华和叔夏一样,但是比他还要贫困的啊!六月初一,他轻装到我的家门来拜访,说将要再去吴国公子季札、春申君黄歇的家乡一带周游,并且去寻找那个知遇之人。我说:是是。于是顺着他谈话的次序写下了这篇文章来给叔夏送别。

  10.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

  【根据文段意义和文言断句的一般规律,“请曰”后文紧跟着“野人”说的话,所以此处有一停顿;两个“也”均为表语气的虚词,均应该停顿,且后一个“也”后转变了说话的人;“子罕曰”后是“子罕”的话,因而也要停顿;子罕的话从“子”“我”两方面谈对“宝”的态度,所以两个“宝”后也需停顿。(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

  【参考译文】

  宋国的一位农夫在耕田时得到了一块玉,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这个乡下人的宝贝,希望相国赏我个脸,收下它吧。”子罕说:“您把玉当成宝,我把不接受它作为宝。”所以宋国有德行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而是他认为的宝与众不同啊。”

  第5天

  1.D【A项,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语境是指寒冷,而非害怕,与语境不合。B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不合语境。C项,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用错对象。D项,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

  2. C【A项,搭配不当,“留守儿童的问题”应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B项,不合逻辑,应改为“等各种民生项目”;D项,成分残缺,“‘速生鸡能不能吃’”后应加上“等问题上”】

  3. A【可以使用内部粘连法。⑥和④之间的因果关系容易看出,而①陈述的事实显然与⑥的内容形成转折关系。①⑥④的排列便推出,而②中的“很容易被发现”又照应了后文的“禁捕”“灭绝”等词,由此可知为A项】

  4. 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个材料分别表明了某市的四个特征:历史悠久,交通便利,景色优美,经济较发达。确定以“某市是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干句,将其余三个特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定语即可】

  5.示例1:人生没有永恒的辉煌,就像世间没有永远的阳光,总会云遮雾蔽

  人生没有永恒的坎坷,就像大海没有永远的恶浪,总会风平浪静

  示例2:人生没有永恒的掌声,就像花园没有永远的鲜花,总会花开花落

  人生没有永恒的磨难,就像天空没有永远的暴雨,总会雨过天晴

  6.(1)拿这些士人民众怎么办啊?

  (2)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

  (3)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

  (1)注意固定句式“奈……何”的翻译,是“拿……怎么办”的意思。

  (2)“刈”是“杀”的意思,“靡”是“无,没有”的意思,《促织》中“靡计不施”中的“靡”就是这个意思。

  (3)第一个“田”是名词作动词,“种田”的意思,“旧新”理解应联系原文,可以推断是“新的旧的地位”的意思。

  【参考译文】

  武王打败了商朝,召见姜太公,问他:“该拿那些商朝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鸦;憎恨那个人,会连带厌恶他的篱笆。全部把他们杀掉,不留活的,怎么样?”武王说:“不行。”太公出去后,邵公进见,武王问:“你看怎么办?”邵公回答说:“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武王说:“不行。”邵公出去后,周公进见,武王问:“你看该怎么办?”周公说:“让他们各自住在自己的家里,种自己的田,不要因为旧朝新臣而有所改变,只亲近仁爱的人。贵族有了过错,责任在纣一个人身上。”武王说:“好。”

  名句默写:(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4)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5)不义而富且贵

  第6天

  1.D【“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意思是处于上层和高位的人喜欢什么或有什么爱好,下面的人就一定会对什么喜欢、爱好得更厉害、更强烈;A项,“冬温夏清”是指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B项,“珠圆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C项,“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2. B【A项,搭配不当,“提高”与“特色”不能搭配,可改为“突出……特色”。C项,语序不当,可将“所有”移至“中国”之后。D项,结构混乱,可将“使它”删掉】

  3. B【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①句应接在句末,使“花香”与“嗅觉”呼应;根据排除法,⑤放在句首;⑤与“春意盎然”呼应,②应接在⑤后;⑥与②是转折关系,⑥排在②后;③与④是让步关系,③排在④前】

  4. ①传统的现代派绘画是抽象艺术。②它是由毕加索、康定斯基、马蒂斯以不同方式发展起来的。③它是以高速发达的审视技术以及对其他绘画和艺术史的熟谙程度为先决条件的。

  【可将原句的主语(传统的现代派绘画)及其同位语的中心词(抽象艺术)处理成一个短句,将原句中“抽象艺术”的定语部分处理成一个短句,将原句的谓语部分“以……为先决条件”处理成一个短句。注意适当使用代词】

  5. (1)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的“寒门学子”处于劣势。

  (2)要尽量增加农村学生在自主招生中的名额;有必要采取多元的录取方式;对农村的“寒门学子”可适当降分录取。

  【(1)从图表展示的情况看,不同家庭所在地学生在自主招生中名额的差异较大,直辖市占9.7%,接近1/3;其次是省会城市、地级市、城市郊区、县城、镇,最低的是农村。这足以说明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在自主招生中呈现出明显的劣势。(2)根据上题的分析,提一条建设性建议就相对容易了。注意所提的建议只要一条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建议要具体,也就是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6.B【 B项,忧,指父母的丧事。本句的意思是“因母亲去世离职” 】

  7.B【A项,介词,因为/动词,作为;B项,连词,于是,就;C项,人称代词,他/人称代词,它的;D项,代词,它们,指书/助词,的】

  8. (1)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2)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1)本句关键词:宗,宗师;每、每次;咨嗟、赞叹;以为、认为;逮,及、比得上。

  (2)本句关键词:弘,宽弘;以,因为;高,意动用法,认为……高;而,连词,而且,表示递进;擅,拥有、据有;见,被;“见重当世”是被动句】

  【参考译文】

  王筠,字元礼,另一字是德柔,山东临人。王筠小的时候机敏聪慧,七岁时就能写文章。十六岁那年,写成了《芍药赋》,文辞很优美。等到长大后,心性纯正恬静,喜欢学习,和叔伯兄弟王泰名望相等。陈郡有一人叫谢览,谢览的弟弟谢举,也有很高的声誉,当时的人因为这种情况流传一句话说:“谢家有谢览、谢举,王家有王养、王炬。”王炬就是王泰,王养即王筠,是两人的乳名。

  (王筠)刚做官时任临川王行参军,迁任太子舍人,又任尚书殿中郎。王姓自东晋渡江南迁以来,没有人任郎署官职的,有人劝他推辞观望不去就任,王筠说:“陆平原是东南的才子,王文度在江东无人能比,我能够和古人并驾齐驱,还有什么遗憾呢。”于是很高兴地就职。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王筠写诗赋能用生僻少用的韵,每次参加公卿们的宴会一起作诗,他的文辞一定十分妍丽华美。沈约经常自信地对高祖说:“以后的名家,恐怕只有王筠是独一无二的。”

  昭明太子喜欢文人学士,时常与王筠及刘孝绰、陆、到洽、殷芸等在玄圃园嬉游宴饮,太子唯独拉着王筠的衣袖,抚着刘孝绰的肩膀说:“这就是‘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他被推重就像这样。

  普通元年,因母亲去世离职。王筠特别有孝心,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服丧超过了常礼。三年服丧期满后,病了很久不能任职。中大通二年,任司徒左长史。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去世,王筠奉命写哀悼文册,又得到大家的赞赏。

  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他在自序中写道:“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到老更是越来越专心。即使是偶尔读到文章或看见景物,都立即分条记下来,以后再审阅观览,观兴更深,习惯与性情已养成了,写作不停,不觉疲倦。自十三四岁,也就是齐朝建武二年乙亥年到梁朝大同六年,共四十六年了。年幼时读《五经》,每部经书都读了七八十遍。特别喜欢《左氏春秋》,时常在口中念念有词,加以背诵,引用为谈话的资料,省略取舍,共读了三遍抄写五次。其他各种经书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等都抄了两遍。子史诸集都抄了一遍。未曾请他人代抄,都是自己亲自摘抄誊录,大大小小共一百多卷。不值得用来传给好事的人,只是为了防备遗忘而已。”又给他的儿子们写信论说其家世,归纳一起就是:“历史上说安平崔氏和汝南应氏,都是历世有文才的,所以范晔说崔氏‘世代擅长雕龙’。然而不过是父子两三代人罢了;没有在七代人中,累世盛德,光辉相承,爵位相承袭,人人有文集,像我们家族这样。少傅沈约对人说:‘我年轻时喜欢读百家诸子书,亲自编撰了四个朝代的史书,开天辟地以来,没有哪一个家族能像王氏家族这样官位相蝉联,文才不断的盛况。’你们要仰观祖先的遗业,要发奋努力。”

  9.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文言文断句一般首先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注意以下六个关键点:找名词、代词,看虚词,察对话,据修辞,辨句式,依总分】

  【参考译文】

  周室衰微后,诸侯恣意行事。仲尼痛悼礼乐崩废,追修经术,来宣扬王道,匡正乱世使它返归正道,通过他的著作立说,为天下制定礼仪法度,留下“六艺”纲纪给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第7天

  1.D【 应接不暇:原指景物很多,来不及欣赏;后来形容人或事繁多,接待应付不过来。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2. A【 B项,搭配不当,“老龄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为“老龄化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C项,不合逻辑,“在建规模1.2万公里”不包含在“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中;D项,句式杂糅,前面的主语为“公民”,所以“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的统一平台建成”应改为“还会有一个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交通违章等信息建成的统一平台” 】

  3. 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应结合语境、语意、语感等方面确定衔接最恰当的一项。第②句是关键句,①③④⑤⑥句都是在说读书的好处,②句转折,说“有的书有缺点”,所以②句一定不会插在那些句子的中间】

  4. (家风)是父母亲传给我们的人生智慧(或道德理念),它会形成我们基本的做人做事态度(或:它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其实都蕴含着“家风”的含义,基本上都是父母对子女就某一问题进行的教育,仔细体会一下,这些教育都负有一定的技巧性(智慧性)且都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这样的分析,按题目要求(包括“开头”、字数等)整合即可】

  5.最早发现、命名黄岩岛并将其列入中国版图,实施主权管辖。

  6.C【 “治乱兴亡”属经世济民之举,此时苏轼是批判释道的】

  7.B【A.原文是“他认为佛、老思想同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对立的”;C.苏轼批评的是《史记》中的说法,而非庄子;D.原文说苏轼“对韩愈他是十分尊祟的”,他对韩愈的批评不涉及“为人” 】

  8.B【苏轼调和的是“儒释”而非“道佛” 】

  名句默写: (1)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2)三顾频烦天下计 长使英雄泪满襟 (3)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4)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5)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3)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第8天

  1.C【不如绝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语境。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不合语境。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2. D【A项,结构杂糅,成分残缺。“属于东汉后期”前补充“放大镜”,“中国人”前加上“当时”。B项,结构混乱与不合逻辑。“不给新生儿接受乱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理念”应改为“接受不给新生儿乱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理念”,“不给新生儿乱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理念”这个偏正短语作“接受”的宾语;其中“乱用”不合逻辑,应该是“使用”。C项,介词残缺。“自己”前加“对” 】

  3. A

  4. 双手借助栏起动;仰卧变姿滑降;选择最理想线路;坐在雪橇上到达。

  【本题要求依次概括无舵雪橇比赛过程的四个关键步骤,这就要首先明确哪些句子是说明比赛过程的,找到这些语句后筛选(或概括)出每个步骤的关键词语,然后根据题目的字数要求加以提炼归纳即可。其中第二、三步可调换顺序】

  5.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本题考查对联知识。解答时首先要仔细分析这些短语的特点,找出对偶的短语,如“门上桃符”对“江边柳线”,“碧波竞舟”对“青艾驱瘴”,“迎春绿”对“耀眼红”,“十里欢”对“千家乐”。其次,考虑意象与节日特点的关系,将表现同一个节日的短语组合在一起】

  6.您好。我在学习贵社的语文教材选修Ⅱ时有疑问:第18课《心术》第74页注①是这样的【委己】委屈自己,指主动献身。但我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未发现“委”有“委屈”义。冒昧向您请教(或“特此向您请教”)。

  【作为中学生给编辑部的编辑写信,一要注意格式(题目已经明确提供);二要注意言辞得体,尽量多用敬语;三要注意与所提供的内容相符;四要注意语言简明。就本题而言,开头和结尾要使用礼貌用语,内容上要具体表达内心的疑问】

  7.AE 【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错,他是要让人们相信所有的食物都是他的影子吃的。C项,“客人们看穿了幻术”于文无据,且“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也不准确,人们对幻术的欣赏已经厌烦了,需要调节一下。D项,“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不是因为“影子表演缺乏新意”,而是因为警察知道了他的意图】

  8. 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影子”对小说情节发展、塑造主人公形象等所起的作用的角度思考。“影子”是主人公表演时的道具,是小说主题的载体。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相当精彩,体现了他高超的表演技艺;也制造了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同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的兴趣】

  9. 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心理描写等来概括。主人公马里诺是一个卖艺者,他苦练“喂影子吃饭”的技艺,演技出色,但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为养家糊口,他在人前强颜欢笑,取悦观众,却遭到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在人后则独自承受辛酸和痛苦。组织答案最好分条分类列举,避免思路不清,重复啰嗦】

  10. 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凄凉孤独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的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本题考查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讨能力,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探究题是立足于文本的探究,答题时要尊重客观现实和普遍的认知规律,要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表达的效果。解答此题,可以从表现手法、表达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究。从表现手法上来看,前后两部分有多处形成鲜明的对比,如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与他现实生活的平淡对比,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对比等。从表达效果上看,这样对比能够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表现世态的炎凉等】

  第9天

  1.C【A项,“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贬义词。B项,“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该用“不胜其烦”。C项,“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D项,“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2. B【A项,成分赘余,去掉“以上”。C项,表意不明,“前”既可作形容词,表示以前之意,又可作动词,表示前往之意。D项,搭配不当,“形成”改为“成为”】

  3. D【这段文字是依照“饺”这个字的创造过程来排列的。按照逻辑顺序,③交代“饺”字出现的年代,⑤介绍“饺”字的造字方法,①介绍“饺”字的意义,⑥②④则介绍饺子这种食品的由来】

  4. 示例 斯韦特是美国大急流城郊区的一个小镇,有近乎荒废的酒吧及独立屋等设施,这里只有本森和他的妻子两人。

  【解答本题,首先应结合题干要求,确定句子的叙述对象——斯韦特。接着找出叙述“斯韦特”的内容:①是美国大急流城郊区的一个小镇;②有近乎荒废的酒吧及独立屋等设施;③这里只有本森和他的妻子两人。最后,将确定的对象以及内容组织成句即可】

  5. 水面的萍,当你随波逐流时,根基便浅了;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地下的煤,当你燃烧自己时,奉献就有了。

  【本题综合考查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题干对修辞手法已经做了要求性提示,所以,在审题时只要明确句式的结构特点和前抑后扬的对比特点,选择恰当的话题进行仿写就可以】

  6.示例一:如果天上掉馅饼,地上一定有陷阱。

  示例二:眼中只有利益,最终要陷进去。

  【公益广告主要是向公众宣传某种观念,具有提醒、规劝的特点;公益广告语要用道理说服人,用情感打动人,用创意吸引人,所以拟写公益广告语要做到内容具体、指向明确、语言简练、修辞精准、情感饱满等。解题时,应先观察漫画的画面内容,然后思考这些内容蕴含的意思等。这幅漫画中的人举着双手,张大嘴巴;如果从“反腐倡廉”的角度分析,这个人是在乞求某种利益。结合人头顶的“云彩”分析,这个人乞求的应该是不应获得的利益。前方是一个窨井,这个人的脚已经离窨井很近了。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干部模样的人只看到了天上的“云彩”,而忽略了脚下的窨井(陷阱)】

  7.①用作铺垫,引出主要故事;②强化(衬托)主要故事的叙述效果;③突出这类现象的普遍性。

  【理解、欣赏小说开头的妙处。小说的开头,一般有铺垫、伏笔、引入故事、交代背景等作用。解答此类问题要结合具体的小说作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 您的遭遇与我和我妻子上次坐火车的遭遇比起来简直就不值一提。请您来一趟,肯定不会让您白跑的!

  【推测小说中的关键情节及关键语言。“基辅读者”来信既是“我”的遭遇的余波,又是对下面的情节的提示,所以补充这两句话,既要瞻前,又要顾后。要注意比较“我”的遭遇和“第9车厢”乘客的遭遇,还要注意“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这一重要提示信息】

  9.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小说人称的选择有讲究。第一人称有现场感,有真实性,利于阐发内心感受,给人强烈的真实感;第三人称属于“全知型”,利于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叙述故事情节,更好地展示事件的全貌,更好地展示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

  10. 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开放性探究题。考查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以及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该遵循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路,联系实际谈看法。要立足作品本身谈感受、谈看法,切忌天马行空,漫无目的的空谈】

  第10天

  1.B【“荡漾”,指飘荡;起伏不定。“簇拥”指(许多人)紧紧围着。“变幻莫测”指变化多端,难以揣测。“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风格迥异”指风格相差很远,完全不同。“出人意料”指出乎人们的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第一空指“梦幻般流动的水波”围拥在威尼斯周围,“它”指代威尼斯,所以选择“簇拥”,这样可以排除A、D两项。第二空选“变幻莫测”与上文“梦幻”照应,第三空,联系上文“任何一点点色调……另一番风情”“随性更换”,可以判断应选“风格迥异”】

  2. D【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立场”不能“持着”,可改成“站在守护童年的立场”。B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可以删掉“是否”,或者把后面改成“关系到我省经济能否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有无福祉”,另外关联词语有误,把“就”改成“所以”,还有最后一句话缺主语,添加“我们”。C项,结构混乱,“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改为“自从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或“实施飞行员培训计划后”,最后一句要改成“还有一些想给孩子增加一项实用技能的家长”】

  3. C【解答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选出正确。由①句中“还会有”一词可知,B、D两项置于第一处横线处不恰当,故可先排除B、D两项。剩下的A、C两项,语段前面的横线只有两处,后面的横线有三处,而③④⑤三句集中描写鱼跃起在空中的场景,它们紧密相连,故应放在语段后面的横线位置,据此可知A项也不恰当,故可排除,剩下的C项应为正确】

  4. 示例1:慈善是一种胸怀,当别人陷入窘境,它是缓解干渴的雨露,是滋润心田的清泉

  示例2:慈善是一种境界,当别人遭遇坎坷时,它是躲避风暴的港湾,是带来慰藉的星光

  【本题考查考生明确话题型仿写句式的能力。仿写时须要注意把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审清楚。例句的基本形式是“慈善是一种……,当别人……时,它是……,是……”,同时要注意这里面包含两个比喻句。内容上要注意体现“慈善”这一主题,比喻一定要贴切。同时,还要注意仿写的语句要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5.示例:(1)一边拒绝酒驾,一边替白酒打广告,将两件相抵触的事情组合在一个广告当中,因此是“最牛”的。

  (2)示例1:不认可。一边拒绝酒驾,一边替白酒打广告,很不协调。尽管拒绝酒驾不等于不允许喝酒,但在公路边置放这种自相矛盾的广告,让人难以接受,难怪漫画中人要惊诧不已了。

  示例2:认可。拒绝酒驾不等于不允许喝酒,而是要求和强调“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从这一意义上说,让酒企参与宣传拒绝酒驾,多一份力量,力度会更大些。这是广告设计师的一大创意,不必大惊小怪。

  6.D【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项根据原文“建筑找到了它的最高表达方式:即使天才们也不能再对它做进一步的改进”可知,该项强调的是“一劳永逸”。A项内容见第一段的第三句话,B项内容见第一段的第四句话。C项内容见第二段的第一句话】

  7.C【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本题的考查内容涉及全篇,要求考生答题时辨析选项与原文内容契合与否。C项原文中说“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尽管许多建筑师已经丧失了学习传统建筑语法、使用传统建筑语汇的愿望”,与题肢C意思不符。A项内容见第三段的第二句话。B项内容见第三段的最后两句话。D项内容见第四段的第二句话和第四句话】

  8. 参考答案:①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②这是文化的选择。【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传统建筑能传承下来的原因”在文章的第四段,是第一句“传统建筑始终是一种有生命的语言”和最后一句“而是有决定因素和原因的——它是一个文化的选择”】

  名句默写:(1)何枝可依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3)别有幽愁暗恨生 (4)以手抚膺坐长叹 (5)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 (6)逝者如斯夫 (7)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第11天

  1.A【方寸之地:方寸,一寸见方;指心。此题讲的是土地,明显是对象误用】

  2. C【 A项,“根据……显示”杂糅,改成“根据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或者“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B项,“极寒天气”是“短暂阶段”,主宾搭配不当。D项,缺动词,改为“食用一定量的蔬菜水果”“维持体液酸碱平衡”】

  3. C【 本题属于连贯衔接题,本段文字介绍“法国梧桐”原本是“中国梧桐”,本题依据②④⑥的排序可确定,根据逻辑关系②⑥应紧密相连,而④句的“惊喜”应源于⑥句的“法国人以至全欧洲人皆称之为‘中国梧桐’”,所以据此选C】

  4. ①人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确定自己的坐标(或者“目标”),立足自身,求得发展。

  ②中国提倡高远目标,西方更倾向实在目标。

  5.①成年蝉需要很高的气温(围绕“气温”即可酌情给分) ②周期越长,成活率就越高。

  6. AC【 A项,“以胡杨树为主线”“集中笔墨”概述有误。C项,“无限伤感”文中无据;“因而”强加因果,文中无据。】

  7. (1)秋天里的胡杨林灿烂绚丽,给库尔勒的秋色点染金黄,把生命的最后一刻演绎得热烈而辉煌,依然保持着一种生命的激情。这些,使得库尔勒的秋天拥有了亮丽的色彩,从而不再荒凉。

  (2)库尔勒秋天中其他景物呈现出衰微、破败之相,胡杨林却以一种悲壮、雄浑、恢宏的气度巍然屹立,增添了库尔勒秋天的生命色彩。

  (3)库尔勒人具有胡杨树的精神,建造了优雅、灵秀的库尔勒城。而库尔勒城装点、丰富了库尔勒的秋天,使得库尔勒的秋天不再荒凉。

  【题干中这一句话虽然是第一、二段之间的一个过渡句,却是整篇文章的“灵魂”,无论是文章的起始段还是后面的几段文字,基本上都是写胡杨林给荒凉的库尔勒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内容。所以回答该题要从全文的角度进行归纳概括。】

  8. 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丰富的想象)。将岩石雕像比喻(想象)成苍鹰,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扎入”“指向”“寻找”“长啸”“呼唤”等词语赋予岩石人的神态、动作,形象地活现出苍鹰那悲壮的生命激情,生动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库尔勒景观的内心感受。

  示例(2):运用传神的词语描写景物。如运用“振翅欲飞”“扎入”“指向”“寻找”“长啸”“呼唤”等词语以动写静,使岩石雕像充满生命活力与激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苍鹰的生命形态,表达了作者苍凉悲壮的内心感受。

  【赏析文章的语言,首先要点出文段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或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特色,然后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并要将这种手法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加以提炼。】

  第12天

  1. B【 “精细”指精密细致,精明细心,侧重于“细致”;“精确”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侧重于“准确”。“感知力”,用“精细”更贴切。“倾听”指细心地听取,多用于上对下;“谛听”指仔细地听。“鸟翼几乎无声的扑动”,用“谛听”更贴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壮观的场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摹写自然景色的清幽静谧。“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贴切。】

  2. C【 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B项,句式杂糅,“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D项,成分残缺,“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跑来”后加“的场景”。 】

  3. C【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段文字讲的是读书在于书选得好,读得精,也就存在少读与多读的比较,④是总起句,应放在最前面;⑥还是说读好书,应放在④后;③是对①的解说,因此要排在①后;②是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⑤则紧接其后,指出这种读书态度不可取。所以选C】

  4. 示例:水乡的路,是一片茫茫碧水,朵朵白云倒映水中,水和云铺成了路。云的倒影在水面上缓缓移动,偶尔拂过一尾游鱼、几点荷花,更增添了云的灵动。

  【解答该题时,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题目所给句子中的“水乡的路,水云铺”就是扩展的中心。其次,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要紧扣“水”“路”“云”三个字展开。“水”到处都是,出门便是水,“路”在水上,“云”倒映在水中,水天相接。最后,对照要求查看,手法的运用是否恰当合理,是否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字数是否符合要求等】

  5. 示例:“打碗碗花”不择生长环境,盛夏成簇开放,花如喇叭,颜色多样,花瓣薄,花茎像藤蔓似的缠绕在其他事物上。

  【解答该题,要注重筛选信息和关键点的语言转化等问题。文段共有九句话:第一句,介绍家乡有一种野花叫“打碗碗花”。第二句,写“打碗碗花”开放的时间、生长的环境以及花茎的形态。第三句,写花的颜色和开放的状态。第四、五句,写花瓣的特点。第六、七句,写花在下雨时的情况以及“我”对花的怜爱之情。第八、九句,写家乡的传说。从分析可以看出,描写“打碗碗花”特点的语句集中在语段的第二、三、四、五句,概括这种花的特点,就可以从“打碗碗花”生长的环境、开放的时间、开放的状态、花的特点以及花茎的特点等角度进行】

  6.CE【C项,“猴一般狡猾顽劣”定位不准确,文中的村娃是何山老爹疼爱的对象而非作者讽刺、批评的对象。E项,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不正确,村民抵触、不接受的不是电影,而是放电影收钱】

  7.(1)要点一:乡村文化精神生活的匮乏。要点二:群聚观影记忆的飘散。要点三:搞市场经济,钱把乡情扯薄了。要点四:为了赚钱不怕遭人恨,以何旺为代表的新一代的变化令老人感到凄凉。

  (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补充说明眼下村民看不上电影的原因;开启下文,“望着”这一动作为下文写何山老爹“环视四周”发现人们埋伏观影进而“资助”孩子们钱作铺垫。

  【(1)虽然题干说“阅读第⑦段”,但第⑦段只是出题的“点”,答题时不能只看这一段,还要结合上下文概括原因。(2)不能只说“承上启下”,还要结合上下文,讲出“上承”的内容和“下启”的内容】

  8.示例:何山老爹在村中父老面前要面子,他对乡情的看重胜于金钱,儿子收钱放电影让他感到愤怒。他尽力助人,他关心村里人的文化生活,维护着祖传的厚道;他疼爱孩子,慈祥善良,自己掏钱让孩子到自己家里看电影。有悲悯之心,临死还关心着被他摇下树的“哑娃”。

  【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主要有“要面子”“重乡情”“为人厚道”“爱孩子”“有悲悯之心”5个要点。回答时,既要说出人物形象的特点(答出任意3点即可),又要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9. 示例:“村领导都在抓经济,很难顾得上给乡亲们放场电影了。”年轻人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开辟山村文化市场。村民渴望看电影,却鄙薄何旺收费。我觉得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何旺的做法是可取的。因为问题的实质是村民没有电影可看,而何旺的做法正解决了村民无电影可看的现状。从长远看,只有收费才能保证村民长期能看上电影,才能使农村文化生活变得丰富。这也是市场经济下提高农村文化生活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何旺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所以何旺放电影并收取微薄的费用是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是值得提倡的。这种新观念往往与旧的思想产生矛盾,何旺父子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所以在新旧思想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旧观念、旧思想要及时转变,以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概括村干部、何旺、村民的表现,这是属于文内的“阅读”,必须依据文本,不能发挥。对其中某一类人的表现谈看法,这是文外的“延伸”,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充分】

  第13天

  1. C【“中国珠算的应用功能被取消”以偏概全,整个句子的因果关系也牵强。】

  2. C【“珠算都能不受影响地继续发挥作用”说法绝对】

  3. A【“反而能随时代焕发新的生机”结论武断,文中说的条件是“需要被使用”】

  4. B【 苏:缓解,在困难中得到解救】

  5. A【根据选项可知,文段有五处需要断开,且第一、第三、第四处断句处四个选项中均相同,所以考生只需对剩余的两处进行判断即可。其中,第二处主要是要辨明“启圣”是做上句的宾语还是做下句的主语,由语境可知,施琅平定台湾,克爽、国轩等应是向朝廷投降,而不是向启圣投降,而且“启圣”应该做下句“还福州”的主语,语意才顺畅;第五处的意思是“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了”,“卒”的主语应该承前句是“启圣”,而不是“背”,“背”应该是毒疮“发作”的位置。因此为A项】

  6. B【 B项,“将投降的士兵全部编为自己的部队”不正确,原文是说“他在投降的士兵中选拔出三千人,让他们充当自己的亲兵” 】

  7. (1)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康亲王。

  (2)姚启圣把这件事上报朝廷,皇帝不同意,催促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征讨。

  【参考译文】

  姚启圣,字熙止,是浙江会稽人。他年少时喜欢见义勇为,自我欣赏。明代末年为诸生。顺治初年,朝廷的军队平定江南后,他游历到通州,被当地土豪欺侮,于是到军前请求参军,为国效力。朝廷下发文书让他担任通州知州,他就抓捕那位土豪并用杖打死了他,然后弃官回乡。在野外行走时,遇到两个士兵抢掠女子,他故意装作和他们好好说话,(乘其不备)夺下他们的刀把两个士兵都杀了,并把女子送回她家。康熙二年,在八旗乡试中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官员因拖欠几万税款,被抓捕关押在监狱,姚启圣向上级官府呈上文书,替他全部偿还了。不久因为擅自开放海禁,被弹劾削去官职。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造反,部队进入浙江境内,攻陷了温州附近及台州、处州两地的众多下属县城。康熙皇帝命令康亲王杰书统领部队进军讨伐,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康亲王。康熙十四年,因为康亲王的推荐,姚启圣被破格提拔为温处道佥事。

  在此之前,耿精忠用书信招郑经(共同反清),(但等)郑经到达后,郑经又拒绝了他,耿精忠手下的将士多是郑经的内应,郑经于是占领了泉州、漳州二府,占据了厦门。姚启至又让儿子出征,姚仪在温州打败耿精忠的将领曾养性。这一年的十月,军队进入仙霞关,奔向福建,耿精忠投降。朝廷提拔姚启圣担任福建布政使,让他率领部队讨伐郑经。吴三桂手下的将领韩大任骁勇善战,从江西赣州进入福建长汀,谋划和郑经会合。姚启圣说服韩大任投降,选拔他手下的士兵,获得了三千人的敢死队,并让他们充当自己的亲军。康熙十六年,姚启圣跟从康亲王完全占领了漳州、泉州。郑经逃回厦门。总督郎廷佐向朝廷上奏,说姚启圣和他的儿子姚仪多次立下战功,供应部队,购买军马,准备盔甲弓箭,花费了五万白金,都是出自个人财产,朝廷下诏嘉奖姚启圣。

  当时郑经多次入侵,迫使滨海居民迁徙到内地,很多百姓家人离散。姚启圣又捐资赎回难民两万多人,并请求开放海界,恢复百姓的常业,让投降的士兵垦荒,百姓的困苦生活渐渐缓解。等到郑经死后,郑经的儿子郑克爽沿袭他的爵位,称为延平王,凡事都由刘国轩等人决定。姚启圣命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门治理海疆,用很多钱财离间他的同党。郑克爽于是派遣使者送来书信,说愿意称臣入贡,但不剃发留辫,登上大陆。姚启圣把这件事上报朝廷,康熙皇帝不同意,催促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征讨。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攻台湾,夺取了澎湖。姚启圣驻守厦门监督运送粮食,用大船装载钱币、丝绸、货物、稻米送到部队,大大赏赐投降的士兵,送他们回台湾,台湾百姓果然怀有二心。又设反间计让郑克爽和刘国轩互相猜疑,很多(优秀将领)都没有被任用。施琅于是平定了台湾,郑克爽、刘国轩等人都被迫投降,姚启圣回到福州,不久,(因为)背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了。

  8. C【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自出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

  9. B【A项,成分残缺,“培养”无宾语。应在“问题”后加“的能力”。C项,并列不当,“公款消费”包括“公款旅游、公款吃喝”。D项,逻辑不当。“避免小贪变大贪、小恶变大恶”和“把腐朽行为扼杀在初始阶段”是“进一步加大反腐的力度”的结果。句子应改为: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反腐的力度,不惜血本地反腐,这样就可以避免小贪变大贪、小恶变大恶,从而把腐朽行为扼杀在初始阶段】

  10. B【②句承语段首句,概括性地介绍攀牙湾的风光特点。⑤、⑥两句描写海面的岩岛,按照逻辑关系,⑤句应在⑥句之前。④句将话题转为乘舟出游,并引出下文游览的情况。①句承④句,③句承①句并与语段末句衔接】

  11.(1)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 (2)无食桑葚 无与士耽 (3)无以至今日 无以终余年 (4)皎皎空中孤月轮

  第14天

  1. D【从第一段“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中可以看出,是说中国人不追求不在意于建筑物的长期保存,而非“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2. B【原文只说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厂遗址是中国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的明证,并非说阿房宫所用石材取于此地。B项属于主观臆断,于文无据】

  3. C【C项,“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与事实不符,在文中无据,是强加因果】

  4. B【督:率领】

  5. B【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理解文意的能力,此役为小胜,不是“全部歼灭”】

  6. C【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通读文段,理解文段大意;其次要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三是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断开整个文段。结合画线句所在文段可知,画线句主要交代唐顺之在父丧期满以后职务的变动及上书朝廷整顿军务的事宜。首先可由表示官职名称的“职方员外郎”和“郎中”两个词语排除B、D两项。接下来,由交代唐顺之活动的词语“出覈”与“还奏”可以排除A项。据此得出应为C项】

  7. (1)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得分点:“竣”“下”各1分,大意1分)

  (2)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得分点:“列”“薄”各1分,大意1分)

  (3)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得分点:“故事”“以”各1分,大意4分)

  【参考译文】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父唐贵,曾任户科给事中。父亲唐宝,做过永州知府。唐顺之颇有天赋。从小聪明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博览了众多的文献典籍。在二十三岁时,他参知了嘉靖八年的会试,荣登榜首,(以进士资格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曾为会试主考官的张璁与翰林学士们过不去,将诸位翰林学士调任其他部门,只想留唐顺之继续供职于翰林院。唐顺之坚决地辞却这一特别恩惠,于是调任兵部主事。(为此唐顺之)称病归家休养。过了一段时间,唐顺之被任命为吏部官员。嘉靖十二年秋天,皇帝下诏从朝臣中选拔翰林学士,唐顺之改任翰林院编修,校订各朝实录。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予答复。有人进言说唐顺之是为了回避张璁,张璁(听说)大为恼火,为皇帝拟出一道圣旨,将唐顺之从吏部主事任上罢免放归,并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选拔宫廷官员,才以以前的官职起用兼任春坊右司谏。(后来唐顺之)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求朝见皇太子,(惹恼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职归田。(从此,唐顺之)在阳羡山中隐居读书十多年。虽然朝廷内外不停地有人推荐唐顺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会。

  当倭寇蹂躏大江南北时,赵文华(在浙江)督察剿倭战事,上书推荐了唐顺之。唐顺之被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丧期限未满,唐顺之并未立即出山。丧期结束后,朝廷召用为职方员外郎,并晋职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顺之到蓟州镇核查军籍情况。回京后,唐顺之上奏报告说该镇缺额三万多员。在籍兵员也没有什么战斗力。为此,他上书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由于唐顺之的报告,)蓟州镇总督王忬以下诸将都受到降级处罚。

  不久又派唐顺之到南畿、浙江督察军务,与胡宗宪一道商议剿除海盗诸事。唐顺之认为抵御海盗的上策是将海盗阻截在海岸线外,如果让其登上陆地,内地就都会受到祸害。于是唐顺之亲自巡视海上,从江阴抵达蛟门,一昼夜行驶六七百里。随从人员都惊恐呕吐,唐顺之依然精神抖擞。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岛,唐顺之亲自率领水军在海上对其拦截攻击,斩敌一百二十人,击沉敌船十三艘。(因战功唐顺之)升为太仆少卿。胡宗宪说唐顺之权力小,(不宜于指挥战事,)又加职为右通政。唐顺之听说海寇将进犯江北,于是急令总兵官卢镗在三沙岛阻击,自己率副总兵刘显迅速增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合力大败海寇于姚家荡。海寇困窘,退驻庙湾。唐顺之乘势进击,敌我伤亡相等。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围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他率领部下迫近倭寇营垒,用火炮攻击,但没有攻克。三沙岛的官军又频频告急,唐顺之于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卢镗、刘显进攻,却再次失利。唐顺之十分愤恨,亲自跃马布阵。海寇构筑了高高的望楼。(在楼上)看见唐顺之军伍整齐,因而坚守阵地不出战。(见此情形)刘显请求退兵,唐顺之不同意,他手提战刀,冲到距敌人营地百多米处。卢镗、刘显担心出事,坚决要唐顺之退回。这时正值酷暑,唐顺之在海船中居留两月之久,患上了疾病,于是返回太仓。李遂调任南京,唐顺之即升为右佥都御史,并代替李遂为巡抚。唐顺之的病日益严重,由于战事棘手,他不便辞职归养。(唐顺之)到达江北时,海盗已被李遂等人剿灭。这时淮、扬二州正好发生了大饥荒,唐顺之因而上书提出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嘉靖三十九年春天,汛期到了,唐顺之带病巡视海上,过焦山,至通州病逝,时年五十四岁。讣告传到京师,皇帝令公祭安葬。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祭葬的待遇。

  8. (1)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3)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9. B【A项,语序不当,“首度”应调到“合作”前。C项,成分残缺,“科技盛典是……的活动”。D项,“最远”“最深”应跟一个确切数字,删掉两个“左右”】

  10. ①攀登距离超出人类体能极限;②坡面太陡;③地形复杂;④气候多变,雪崩频发;⑤雪山面积太大,迷路难以自救。

  【从题干的要求看,本题不是对命题者提供的全部材料进行压缩,而是针对某一问题筛选并压缩相关信息。文段起始句为总领句,说明总体情况,不是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原因;终结句是结果,也不是原因;其他部分则是具体原因。由于中间的文字均为人类无法征服梅里雪山的具体原因,所以,答题时只要用简明概括的语言对每一句话进行压缩整合即可】

  第15天

  1. D【A项,“智慧聪明、情思才干”是“才”的表现。B项,是对“才”的评说,无内涵。C项,依据文意及“一干裙钗,几个异样女子的‘小才微善’”可知此处的“才”仅指“人之才”】

  2. B【文中只说有宝玉的文才,而选项中说“所写人物之才多为文才”。A项,注意“凑泊”及其前后文意】

  3. C【A项,两大条件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伟大作品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B项,“非常鲜明”“很容易看出”“主题思想”不恰当。D项,即使写出了这两点也未必成“文化小说”,无必然关系】

  4. AC【A项,“顽固守旧”错,原文中虽有穿旧服、留辫子等偏执守旧行为,但这是为了反映人物热爱东方文化,维护民族自尊的品性;C项,“他的坏名声”错,辜鸿铭喜欢痛骂西方人,反以此而被一些西方人赏识】

  5.辜鸿铭的“了不起”表现在:①精通西欧诸种语言;②言辞敏捷,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③讥笑西方人,传播捍卫东方文化;④在傲慢的西方人面前保持作为中国人的尊严;⑤为中华传统之断落和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⑥慈禧生日,“贺诗”讥讽;⑦开堂会庆祝袁世凯的死。

  辜鸿铭的“怪”表现在:留辫子,穿旧服等行为上。

  6.语言深刻、辛辣,“有形”和“无形”的对比,使语意鲜明;其中留辫子是他的偏执行为,他以这种方式来表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遭遗弃的痛心,而头上无辫子,心中却存有诸多守旧思想的人的虚伪也令他不齿。观点一针见血,直击对方要害,表现了人物的灵敏睿智。

  7.第一问:辜鸿铭生活在清末民初时期,此时西方入侵,国内混乱,内忧外患使他内心痛苦,绝望挣扎,用狂放的行为维护民族尊严。

  第二问(示例):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在带给我们学习机会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挑战。我们必须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名句默写:(1)海客谈瀛洲 云霞明灭或可睹 (2)天涯霜雪霁寒宵 三峡星河影动摇

  (3)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4)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

【高二语文暑假作业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暑假作业12-23

一年级数学暑假作业及参考答案07-07

新高一语文暑假作业03-13

暑假作业答案语文高一03-25

人教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07-12

语文高二教学总结04-30

一年级暑假作业语文10-31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暑假作业答案11-05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09-06

暑假大串联初三语文暑假作业答案解析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