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审计师法律复习资料:财政法-预算法
导语:财政法是调整国家财政收支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审计师的考试中,关于财政法和预算法的考试内容你知道多少?下面是百分网小编整理的考试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 考点一 财政法概述(了解)
一、财政法的概念
调整财政分配和财政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财政法的特征
1.财政法是规范政府(国家)经济行为的法。
2.财政法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法。
3.财政法是一个内容广泛的规范体系。
三、财政法的体系
财政基本法、财政收入法、财政支出法、财务会计法、财政监督法
★ 考点二 国有资产管理法(掌握)
一、国有资产产权界定
(一)概念:指对全部或部分占用国有资产单位的产权、全民所有制单位与其他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产权以及全民所有制单位之间的产权,依法划分归属国家享有的资产所有权和企业享有的经营权及其他相关权利,明确各类产权主体行使权利的财产范围及管理权限的法律行为。
(二)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原则----谁投资,谁拥有产权。
(三)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情形
1.与外方合资、合作的;
2.实行股份制改造和与其他企业联营的;
3.发生兼并、拍卖等产权变动的;
4.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创办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的;
5.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认为需要界定的其他情形。
(四)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标准(略)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界定
1.范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此外,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
3.行政单位应当建立资产登记档案。事业单位应当向同级财政部门或者经同级财政部门授权的主管部门申报、办理产权登记,并由财政部门或者授权部门核发《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产权登记证》是国家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享有所有权,单位享有占有、使用权的法律凭证,由财政部统一印制。
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制度
(一)国有资产评估的情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资产评估的项目管理:核准制和备案制
1.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重大经济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财政部负责核准。
2.经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重大经济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核准。
3.其他项目实行备案制。
三、企业国有资产转让制度
(一)方式:产权转让可以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二)审批:
1.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决定所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
2.转让使得国有产权不具有控股地位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3.重大子企业的国有产权产让,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会签财政部门后批准。
(三)程序
1.内部审议。
(1)国有独资公司: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没有设立董事会的,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2)国有独资企业:应当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
(3)职工安置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清产核资、审计与资产评估。交易价格低于资产评估结果90%的,暂停,应当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书面同意才继续。
3.披露转让信息。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
4.提出受让条件,审查受让方条件。
5.确定转让方式。
(1)只产生一个受让方——可以采取协议转让
(2)两个以上受让方时——拍卖或者招标方式
6.签订产权转让合同。
7.转让价款支付与转让收益处置。
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款项应当提供合法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l年。
8.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 考点三 预算法(掌握)
一、预算法的基本原则——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收支平衡原则、分税制原则
(一)一级政府一级预算原则
我国设置五级政府。我国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五级预算。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本级政府授权进行预算管理活动,但不作为一级预算。
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地方预算包括本级预算以及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
(二)收支平衡原则:一个财政年度内,总量上的平衡、结构的平衡、分配比例的协调
(三)分税制原则:中央地方分税制(中央、地方、共享)
二、预算管理和编制
(一)预算管理职权
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预算管理职权(理解性记忆,决定)
2.各级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理解性记忆,与部门,人大的区分)
(1)国务院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
(3)乡、民族乡、镇政府
3.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管理职权(多了具体两个字)
(1)国务院财政部门
(2)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
(3)各部门
三、预算审查和批准
中央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四、预算执行和调整
(一)预算执行
各级预算由本级政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负责。
1.预算收入的管理
及时将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未经财政部批准,不得将预算收入存入在国库外开设的过渡性账户。
2.预算支出的管理
原则:按预算拨款、按预算级次和程序拨款、按进度拨款
3.国库的管理
县级以上各级预算必须设立国库;具备条件的乡、民族乡、镇也应当设立国库。国库是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支拨的专门机构。国库分为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
中央预算、共享收入退库方法财政部门制定;地方预算收入退库方法由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制定。
4.预算执行的日常管理
旬报:3日;月报:5日;月说明材料:10日;季分析材料:15日
(二)预算调整(重新走一遍流程)
各级政府对于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预算调整方案由政府财政部门负责具体编制。
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全国人大审批;地方预算调整方案地方人大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调整。
五、决算编制和审批
(一)决算的编制——预算年度终了后
决算草案:指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编制的未经法定程序审查和批准的预算收支的年度执行结果。
财政部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部署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制发中央各部门决算、地方决算及其他有关决算的报表格式。
(二)决算的审批
财政部应当根据中央各部门决算草案汇总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根据本级各部门决算草案汇总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乡、民族乡、镇政府根据财政部门提供的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执行结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对于年度预算执行中上下级财政之间按照规定需要清算的事项,应当在决算时办理结算。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决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各部门应当自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决算之日起l5日内向所属各单位批复决算。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本级政府决算之日起30日内,将本级政府决算及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审计师法律复习资料:财政法-预算法】相关文章:
审计师报考条件12-05
审计师报考条件解析03-30
中级审计师查账技巧12-06
审计师考试复习要点12-04
初级审计师报考条件03-29
初级审计师考题及答案03-20
外贸函电复习资料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