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

中级社工: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4-07-02 09:22:16 社会工作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中级社工: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导语:在对待残疾人的照顾问题上,有正反两种现象都是不妥当的,一种是歧视和忽视,另一种是过度的呵护和保护,对这些不良行要进行社区矫治。

  一、残疾人服务发展[了解]: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越来越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正在经历从“医学治疗模式”向“社会康复模式”的转变。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的转型

  残疾人社会工作就是要把理论知识、实务技能和自我洞察力相结合,但在这样的结合中,理论知识恰恰是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其一,在致残原因的理论分析上,从个人责任理论转向社会责任理论。个人责任理论的前提隐含了“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对立,在同等生活状态下,大多数人是正常的,而少数人致残,其责任只能在于个人或家庭,一个人患有残疾只能是个人和家庭的不幸或悲剧。

  社会责任理论则强调无论先天性残疾还是后天性残疾都是社会因素造成的,例如,近亲结婚而生出智障儿,表面上是先天性的,实际上是父母知识的缺乏,也是社会性因素造成的。

  其二,在残疾现象的理论分析上,从社会标签理论向社会照顾理论的转变。标签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强调弱势群体的偏差行为是强势群体“妄加”标签的结果,而直接导致弱势群体逐渐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很显然,这种标签理论运用于残疾人社会政策,则会给残疾人和社会带来双重损失。社会照顾理论则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关键是把所谓的“不正常”的群体或行为看作是“正常化”的。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的转型

  这主要表现为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背后理念分析和工作方法直接介入模式的理论分析。第一,在工作方法的理念分析上,残疾人社会工作正在实现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的转变。供养理论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从残疾人的生存“首位权”出发的,主要注重经济和物质层面的供养,而相对忽视精神和社会层面的满足。

  回归社会理论是“去机构化”运动的代表性理论,强调社会工作者和残疾人服务对象的互动,强调服务对象社会关系的重建,要增加服务对象的“能力”。

  回归社会理论和增能赋权理论在理论层面是相通的。第二,在直接介入模式的理论分析上,由单一的个案模式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个案模式比较注重个体和家庭关系的介入,而综合服务模式则更多从社会系统的角度来反思对残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

  (一)政策层面: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1.残疾人社会保护政策体系建设

  2.残疾人的民生权利和人身权利得到法律的维护和保障

  3.实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国家规划,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二)服务层面:残疾人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及其主要内容

  (1)针对残疾人群体。首先,开展人与环境互动的教育,要认知自己的残疾、认识日常生活的环境、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专业化重点服务,使得残疾人的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积极来应对残疾及其残疾的生活状态。其次,针对不同残疾提供差异化的“补偿性”功能的损害训练,不仅学习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结合身心发展提供各种培训。

  在整个的个性化服务中,要相信服务对象,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激发残疾人在服务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三位一体”。

  (2)针对残疾父母、监护人或家属等。残疾人的家庭照顾者是残疾人教育康复中的“重要关键人”之一。

  首先,给予家庭照顾者以及家庭成员以心理支持,缓解精神压力。在对待残疾人的照顾问题上,有正反两种现象都是不妥当的,一种是歧视和忽视,另一种是过度的呵护和保护,对这些不良行要进行社区矫治。

  其次,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同时提升照顾者的康复技巧。

  最后,帮助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质量。

  (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各类爱心人士。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是系统工程,但是科学化的助人活动仅靠“爱心”还是不够的,科学化与专业化紧密相连。虽然,目前有很多社会组织、残疾人服务组织和爱心人士从事残疾人服务,大多数还是用比较传统和经验化的方式,这种方式还无法理解残疾人社会工作“独立生活”的理念,在残疾人教育康复的过程中,

  也要加大对从事残疾人服务的组织、志愿者团队和爱心人士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升服务于残疾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职业康复及其主要内容

  (1)职业咨询。面对“就业难”的困境,职业咨询成为职业康复的第一环节。残疾和障碍对残疾人的个体职业活动产生了影响和限制,走在求职道路最容易感到孤军奋战的孤独,残疾人的职业咨询就显得更加重要。在接案后针对每个残疾人自身特征和就业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职业评估。这是第二环节,其目的是评定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是指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和方法对残疾人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客观评估、心理测试以及性格分析,涉及身体、心理和职业适应性3个方面,从而对残疾人的兴趣、个性、气质、价值观、态度、身体、学习和工作能力等作出科学评定,通过职业评定活动来为残疾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性的依据。

  (3)职业培训。这是残疾人就业前和上岗前的针对性培训,是帮助残疾人达成“有效”就业的措施,由社会工作者和职业指导师等专业成员共同协作实施。就业前培训是让残疾人接受特定职业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形成从事该职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态度,具有比较广的适用性;上岗前培训是让残疾人接受即将从事的工作岗位所具有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以便适应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环境。

  (4)就业指导。这包含两方面内容:根据残疾人的个案的实际情况、提供劳动市场、就业方向等信息以及具体就业指导意见和建议,根据残疾人进入职业工作领域中所出现的问题提供跟踪性指导服务。例如,台湾地区残疾人进入职业领域后,就业指导师基本上有6个月的跟踪服务期。

  3.社区康复及其主要内容

  (1)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社区是残疾预防和宣传的最重要场所,社区康复要与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共建、共享、共担当,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残疾预防是指在发生伤病残之前,预防其发生或发生后减轻其功能障碍程度。

  我国初步建立了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是指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咨询及保健、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指异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

  二级预防是指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通过实施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三级预防是指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通过实施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

  (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在社区中针对残疾人运用客观、科学的方法开展功能障碍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和转归等作出全面评定。评定的方法主要有:肌力评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社会交往功能评定、职业技能评定等。同时,在社区建立残疾人服务档案,根据残疾人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潜能开发可能性,提供适当性的社区康复方案。

  (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就是要整合社区中的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康复性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所丧失的功能。社区康复是集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医疗康复等功能,实施“治疗一康复一服务”整合性服务。

【中级社工: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相关文章:

中级社工知识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06-14

中级社工考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1-17

2017中级社工知识点: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1-17

中级社工2017考点: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03-02

2017中级社工考点:矫正社会工作概述03-02

初级社工工作实务考点: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03-30

2017中级社工知识: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03-02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03-31

社会工作者基本考点: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