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现如今,我们最少不了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为主办方提供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的信息。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1
1.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lòu( )空 zǎo( )井 fù( )闲 寒jìn( )
地jiào( ) 狼jí( ) 愧zuò( ) 吊yàn( )
2.古诗文填空。
(1) 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
(2)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白云千载空悠悠。
(4) 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6)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
(8)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可以调素琴,_____________。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3.以“桥”为开头重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我国园林具有独特风格,作为亭台楼阁陪衬的桥就是其独特之处。那些在小山小水之间借景生色、点缀风景的,便是为园林平添佳趣的桥。
4.周恩来总理“一”字点评西楚霸王项羽,言简意丰,充分显示出深刻的思想见解和高超的语言功力。试就情境填“一”字成语或俗语。
六十年代初的一天,周总理前往剧院观看京剧《霸王别姬》,当演到项羽不听众将劝阻,执意与刘邦决战时,总理说“ 。”项羽回到后宫,他宠爱的虞姬继续劝阻,仍不听,总理评曰“ 。”当项羽率部误入刘邦的包围圈后,总理说“ 。”项羽垓下被围后,总理道“ 。”当项羽饮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总理称“ 。”最后项羽不肯渡江,自刎而死,周总理慨叹道“ 。”
5.双休日,明明想学洗衣服,可是母亲不让他洗,要他专心学习。针对这一情况,请你为明明设计一段话去说服他母亲。明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一句话给下面这段话介绍的说明对象下定义。
寒潮,它能在24小时内,使平均温度骤降10℃以上,而使最低温度降到5℃以下。它是一股势力很强,温度很低的冷空气,凡是遭到它侵袭的地方,常会发生大风、雨雪、暴冷、霜冻等现象。
7.根据下面故事内容,体会加粗部分含义,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到天堂门口大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的人诧然地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大惑不解:“你难道不知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然摇头,欢呼者似有所悟,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天堂何在,原来你没有去过地狱!”
你若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便是进了天堂;你若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便是进了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一样,你是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8.解释下列加粗字。
(1)老翁逾墙走( ) (2)吏呼一何怒( )
(3)死者长已矣( ) (4)急应河阳役( )
9.这首诗开头的“夜捉人”渲染了什么气氛?老翁出逃,老妇掩护,揭示了什么生活情景?
10.诗中描写石壕吏的凶蛮和老妇的哀怜的句子是___________,其中有明显对照的字是______________,这里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
11.“出入无完裙”表明什么情况?
12.哪一句可证明老妇已被官吏捉走?
(二)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②。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 并不自识。诟其侄曰⑤:“汝胡不早问⑥,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2)使侄录之________
(3)侄罔然而止________ (4)执所书问曰________
14.翻译下列句子。
(1)此何字也?
(2)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识。
15.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三)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6.简要概述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
17.“我”“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这一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聪明”一词该如何理解?
20.这段文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四)
去年我国耕地净减少60多万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16.37万公顷,灾毁减少耕地3.06万公顷,生态退耕减少耕地36.3万公顷,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4.5万公顷。
据悉,去年我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0.25万公顷。与建设占用和灾毁减少的耕地相抵,增加耕地0.84万公顷。但由于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很多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致使全国耕地总面积呈减少状况。
去年全国共有耕地12761.58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165万平方千米。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的10年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11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减少了14万平方千米,风蚀增加了3万平方千米。
为了保护耕地,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强化土地管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去年全国31个省(市、区)全部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国家共投资13亿多元进行水土保护工程,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3万平方千米,实施预防保护面积10万平方千米。
21.“由于生态建设力度加大,很多地区开展了退耕还林还草,致使全国耕地总面积呈减少状况。”说明了去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根据全文理解,仅这一项原因就减少了耕地________,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数据的?
2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开发宜农土地后备资源,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理解。
(五)
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在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我郑重地对她说:“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行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都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忙着招待他们,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丰盛的菜肴摆满餐桌时,同学李萍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连声称谢,欢声喊道:“妈——拿刀来!”
妈妈一边递过瓜刀,一边叮咛:“小心点,淼儿。”
“咦?你叫淼儿呀,真好玩!”
李萍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感到脸上一阵发热,心里挺不自在的。
晚上临睡前,我推开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我不是说过了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现出一种复杂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声音虽然很轻,可“高翔”两个字却显得那么拗口。
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学会了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一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没多久,我要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了。分别的那一天,爸妈送我去车站。爸爸叮三嘱四,妈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伤感。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安慰着他们:“没事的,放心吧,我又不是小孩!”
火车启动了,我从车窗探出头来,向他们挥手告别。突然,我看见妈妈眼里竟有了泪!她追随着移动的列车,挥动手臂,脱口喊出----
“写信回来, !”
我一愣,心似乎被什么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24.为什么“妈妈竟在短短的几天内”能“顺口熟练”地叫出“我”的大名?请说说你的理解。
25.文末横线处应填写“我”的大名还是小名?请根据文意,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述理由。
“写信回来,____________!”
理由:
26.概括文中“我”感情变化的几个阶段。(90字以内)
27.美德是至善至纯,至高人性的结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它无处不在。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讲究文明,真诚待人;求知若渴,完善自我;打破成规,探索创新;善待自然,呵护草木……都是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请以“美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2
一、听说训练:6分
认真听读一段文字(两遍),然后完成 13题。
1.文中鲁迅所说的一句话是 。
2.他们是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柱石中的他们指的是怎样的人?
3.这篇短评的中心论点是( )
A、火柴灭了,却引起了熊熊大火。
B.愿意做点燃社会主义熊熊大火的火柴的人是高尚的。
C.火柴一擦就着,一吹就灭。
二、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4、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造诣zǐ菲fěi薄 鞭笞tai 敷衍yan
B.伺候si 恩宠chong戎rng机 胆怯qu
C.打盹 duen踵zhong气馁 nei 蹊 qī跷
D.瞩目 zhǔ顾盼 pan 漠视mo汲取ji
5、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A、呕心沥血 珠联壁合 大声疾呼 轻描淡写
B、风靡一时 通宵达旦 漠然置之 泰然处之
C、名副其实 住立街头 锲而不舍 琼楼玉宇
D、驰名中外 涣然一新 雍荣华贵 漫卷诗书
6、下列加粗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言过其实(实际)襟怀坦白(正直、诚实)不关痛痒(疾苦)拍案而起(桌子)
B.无法曲宥(宽容)斤斤计较(过分计较) 概莫能外(概括) 富贵不能淫(迷惑)
C.张罗买卖(招引、接待)得过且过(并且)但求无过(只) 接踵而至(脚后跟 )
D.因人而异(根据)设身处地(假设)无济于事(补益 )襟怀坦白(如实说出)
7.下列各句中是主谓句的一项是()
A.哎呀,天! B.校园里的桂花开了。
C. 多美的石笋啊! D. 我的圆规呢?
8.下列各句中谓语是由主谓短语充当的一项是()
A.他的精神很好。B.李勇大力士。
C.仙都风景优美。D.两扇大门两个铜环。
9.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事长/ 向别时圆?B.剑外忽传/ 收蓟北
C.但闻/ 黄河流水/鸣瞅瞅D.满面尘灰/烟火色
10.下列各句,排列顺序已被打乱;调整后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他咬上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
②可是,看着浑身上下都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
③雨又迷住他的眼
④样子真想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
⑤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
⑥刚跑出不远
A.①⑥⑤③②④ B、④①⑥⑤③②
C.④②①⑥⑤③ D.④⑤③②①⑥
11.下列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C.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2.下列诗文与原文完全一致的是()
A.山河破碎风漂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B.不闻爷娘唤女声,只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音。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用得正确的一项是()
A、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B、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C、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的评价。
D、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于自己伟大代表的最中肯最贴切的评价。
三、现代文语段阅读:30分
(一)
①我国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要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来食!②穷人拒绝了他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③不吃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④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⑤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⑥吃了这碗饭,第二步怎样呢?⑦显然,他不会白白施舍,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⑧这个穷人很有骨气:看你那副脸孔,那种神气,宁可饿死,也不吃你的饭。⑨当然,有人会说,这个人干吗不去劳动呢?⑩问得对,但是,要知道,那时候土地是私有的,他没有土地如何劳动?○11也会有人问,他干吗不去找工作呀?○12问得也对,但也要知道,在那个社会里,同样没有穷人的就业机会。○13这样,他只好饿死了。○14不吃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14、这段文字选自 写的 一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
15、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材料证明了孟子所说的 ____。这种论证方法是________。
16、这段文字既有记叙,又有评论,请用||标出这它们的分界。
17、这段文字共有四个问句,其中有一个与其它三句不同,请抄出来:
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那副脸孔,那种神气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这个故事很有名,它有什么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我们都是成功者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做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旁人认可,更不需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情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不也应该感到快乐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 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认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20、第①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 。
21、第②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的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第③段中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中的经历、感受次序不能互换的理由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作者围绕论点,是从两方面来论述的,这两方面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变
①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的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有什么事就说罢。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是不是太傻了?
②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现在农村乡镇的条件的确挺苦,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③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的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④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⑤就是您老人家呀!
⑥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24.这篇微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
25. 这篇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6. 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有两重含义:其一是_______;其二是 。
27.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14分
(一)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
①、河东凶亦然() ②、邻国之民不加少( )
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④、以告富者()
29.梁惠王移民移粟施政的实质是什么? 30.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二)
机关算尽太聪明, / 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 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31、
①这首诗与课文《 》同选自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作者是清代的。
②诗中所表现的人物是,她的失败正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必然趋势。
③课文内容通过环境描写封建贵族之家的特点,其中又重点描写 、 、三位姑娘的居室,从侧面显示了居室主人不同的性格和情趣。
32、忽喇喇似大厦倾, 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句运用了和等修辞方法。倾、尽的意思分别是 、。
五、作文:40分
议论文写作:做任何事都有第一次,在众多的第一次中,有的轻而易学就成功了,有的略作努力即成,也有的这些第一次或多或少都留在了你的记忆中,也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感想。
以《第一次的启示》为题,写一篇一事一议式的议论文。500字左右。文内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地名、校名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11-13
数学上册期中测试题11-20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02-27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03-30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03-20
2015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03-15
2017年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03-28
2016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03-20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