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
第一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当今,新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体,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说到底,是阅读文化发生了巨变。人们通过网络可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可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然而,当电子阅读变得如此轻松、愉悦、便捷时,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忧虑:既然有如此直观和方便的电子资料和网络讯息,纸质阅读将何以安顿?是否会成为明日黄花?
其实,“中国阅读”的数量并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若把电子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算进来的话,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只是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的、碎片化的、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这当然值得忧虑,但忧虑是没有用的。冷静下来想,电子阅读并非没有好处。首先,对阅读的概念应该有所改变,不是抱着一本书看才叫阅读,手机阅读、网络阅读也应该是阅读的一部分,且汲取方法简便、迅速,知识含量巨大。第二,当下的纸质媒体的文章质量不令人满意。纸媒的文章,显得规范、严谨,想象力不足;而个人空间、文学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发表渠道便捷,显得活泼、生动,也更接地气,当然也难免芜杂。读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与作者互动,甚至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写作,成为“再创作者”;客体转变成了主体。网络文学、网络阅读正以其自身的优势冲击着纸媒的生存。
但我们需要呼唤真正有价值的阅读。这是一种挑战。问题不在于使用哪一种形式,而是触及怎样的内容。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新兴的电子阅读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难怪丹尼尔贝尔喟叹:“当代文学正在蜕变为视觉文化,而不是印刷文化。”如果流于了解故事,其阅读完全可以是快速的、概览式的。倘要去钻研、品咂一部真正的文学,那必然是一种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的确,凡读书者,都会有这样的读书经验: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阅读生活中,一直存在着既有轻松易读的“兴趣书”,又有艰深繁难的“严肃书”。内容艰深繁难的书读起来不仅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对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也是一种考验。尤其是在当下阅读文化中,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而“轻阅读”“飘阅读”“浅阅读”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读内容艰深沉重的书,读“费劲”的书,读“难书”,读“慢书”,便越发显得可贵。应该警惕的是,当我们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在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从网络得到问题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查找、探索知识的能力。来得容易忘得快!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在今天这个随处可以阅读的时代,我们要努力探索:既善于运用电子阅读,同时能达到以往纸质阅读时的良好效果。也就是说,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的深度融合起来。
我非常认同这样的判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得看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什么书,怎么看书。有效的阅读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所以政府提倡“书香社会”。有人感叹:“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事实上,阅读这一社会问题虽然不像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那么急迫、及物,但它是一个影响长远的问题,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
(节选自雷达《反思阅读方式的巨变》,选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随时与世界保持连接,能够闪电般地同步获取最新信息,阅读文化,包括阅读方式、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B.当下的“中国阅读”更多是跳跃化、碎片化、缩略化的阅读,实用阅读取代了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压倒了心灵阅读,人们追求更多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C.纸媒文章虽然规范、严谨,但想象力不足;个人空间、文学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的文章,活泼、生动,更接地气,发表也更加便捷,但难免有些良莠不齐。
D.少了青灯黄卷和书香墨痕的阅读形式并不可怕,但是,新兴的电子阅读如果在不经意间演化成“浅阅读”“泛阅读”“飘阅读”则足以影响一个民族的精神结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直观和方便的电子资料和网络讯息让电子阅读显得相对更加轻松、愉悦、便捷,这样,会挤压纸质阅读。
B.抱着一本书看是阅读,电子阅读,如手机阅读、网络阅读同样是阅读,只是自古形成的阅读规矩正面临解体。
C.新媒体让读者可以与作者互动,甚至直接影响作者的下一步写作,成为“再创作者”,客体可以转变成为主体。
D.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那种细嚼慢咽的,需要我们的审美判断力,能考验我们的智力和道德水平的纸质阅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新媒体冲击下的当前时代,纸质阅读的人数虽然减少,但由于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所以现在读书人的总量并不比上世纪80年代少。
B.阅读形式的变化使当下的人文阅读、经典阅读和严肃读物阅读日益萎缩,而“轻阅读”“飘阅读”“浅阅读”则日渐成为流行、时尚的阅读。
C.过多依赖搜索引擎,也就容易纵容大脑思考的惰性,当我们能很方便地得到答案,也就不自觉地弱化了探寻、求索新知识的能力。
D.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问题比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对一个国家、民族影响更长远,将影响到社会、民族的文化走向和精神结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 青 李 纳 虽 削 伪 号 而 阴 蓄 奸 谋 冀 有 以 逞 其 兵 数 千 自 行 营 还 道 出 滑 或 谓 馆 于 外 耽 曰 与 我 邻 道 奈 何 疑 之 使 暴 于 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称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请馆于外耽/ 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B.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请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C.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请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D.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请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 举:中举,考中
B.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 治:备办,准备
C.耽每畋,从数百骑, 从:跟从
D.不喜臧否人物 臧否:评论优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贾耽襟怀坦荡,大局为重。贾耽虽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但还是命令将士们拜见樊泽,并劝慰、带走心存不服想要杀掉樊泽的大将张献甫,从而保证了军队的稳定。
B.贾耽待人诚恳,胸无城府。他不随意评价他人,对属下及家人都很和善,并在李纳部队路过滑州时力排众议,在城中给他们安排住宿、设宴招待,赢得他们敬服。
C.贾耽恪尽职守,忧怀天下。他经常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直接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 贾耽酷爱学习,虚心求教。 他不顾年事已高更加勤勉读书;见到四面八方的朋友,他都要向他们请教各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5分)
译文:
(2)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称疾乞骸骨,不许。(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8.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高》中作者运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写峡江苍凉壮阔景色的两句是“ ,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作者因江山依旧、人事全非、壮志难酬而只好以清酒祭月的苦闷的两句是“ , ”。
(3)《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明白 赵春亮
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
问我吗?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美女笑得很含蓄,说,是的,先生。
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我给媳妇汇点钱。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先生,这是您的排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优雅的手势。
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刚子环视四周,也没发现有空调。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的,安静有序。
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刚子歪歪扭扭地将汇款单子填写好,又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把贴身衣兜里的钞票掏出来,一股脑儿从窗口塞了进去。刚子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媳妇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跟放电影一样清晰。这娘们儿,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刚子在心里嗔骂了一句,自己倒先笑了。
哒哒哒,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拽住了刚子的目光。一个女人疾步来到旁边的6号窗口,鲜艳的披肩随着女人摇摆的身体前后挥动,带来一阵微弱的凉风,刚子敏感的鼻子里蓦然多了一股好闻的香气。
这女人有30岁吗?念头一闪,随即被刚子否定了。不一定,城里的女人是看不出年龄的,木工老乔说过。在城市的工地上扑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乔,眼界高,见识广,吐口唾沫是个钉。
女人语速很快,说,我的银行卡丢了,请帮我挂失。
请你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 号,还有10元手续费。营业员的声音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反正也没事,索性放肆一回。刚子认真打量着这个女人。咦?女人脸上全是疙疙瘩瘩的——也许是痤疮——暗红一片。厚嘴唇,小眼睛,稀疏的眉毛处被硬生生画上两道黑杠杠,一头栗色的时髦长发也掩饰不住底子。刚子在心底又想起媳妇来,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女人漂亮一百倍。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这个恶毒的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
女人窸窸窣窣在怀里的包包里翻找,半天,才娇呼一声,糟了,走得急,我一分钱都没带。女人开始左顾右盼,瞬间与刚子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哥,先借我十块钱,好吗?女人问。这次刚子确信,女人是和自己说话,因为周围再没他人。我打电话让朋友来送钱,一会儿就还你。女人补充道。
既然这样,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地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谢谢哦。女人说。
刚子的汇款很快办好了,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他心里有些犹豫,接下来,是不是该傻乎乎地杵在女人身边等她还钱?这个问题让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立刻站起。
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7号窗口里的营业员问。
哦,没有了。刚子站起来,瞬时做出一个决定。刚子对女人说,你慢慢办吧,我走了。
不行!我还没还你钱呢。女人也站起来了。
刚子笑了,一股豪迈之情让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没关系,就当帮你个忙,钱我不要了。刚子吐字清楚,铿锵有力,说完,迈步往外走。
站住,你不能走!女人在身后喊。接着刚子又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刚子站住,说,我真不要了,不就是十块钱吗?我也做一次好事,你别客气。
我朋友一会儿就到,我必须还你。女人说。
我做好事还不行吗?
不行!
刚子有些不解,问,为什么?
女人顿了一下,说,不为什么。
那我走了。刚子不耐烦地挥挥手。
女人又哒哒哒地追过来,用身子将刚子堵在了大厅中央。女人用手捋捋栗色的长发,又上下打量了刚子一眼,悠悠地说,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
刚子顺势倚住大厅中央的那根光滑的柱子,不再看女人,迷惘的目光穿过温暖的大厅,停留在外面阴冷的屋檐下,然后学着女人慢悠悠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不——明——白。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11期)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5分)
A.刚子在银行前看见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即便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还是觉得自己不协调。这是因为农民工的身份,让他有些自卑。
B.刚子被银行门口站着的美女称为先生,有点心虚,是因为刚子害怕美女瞧不起自己。
C.刚子脑海里浮现出媳妇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时,在心里骂媳妇,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这句话写出了荷花见钱眼开的形象。
D.刚子认为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挂失银行卡的女人漂亮一百倍。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这个恶毒的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这里的“得意”是刚子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态反应。
E.刚子的汇款办完后,他心里有些犹豫。这里的“犹豫”,写出了刚子接下来不知如何处理的心理。
(2)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分别说明。(6分)
(3)归纳出刚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请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6分)
(4)文章最后刚子说“不明白”,请你根据小说内容说说刚子不明白什么。并请联系现实说说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状。(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最后的冲锋 厚夫
①1988年3月27日中午12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AM747频道“长篇连播”节目准时播出《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李野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透着一些深沉、粗犷与豪放,随着电波传来了。
②路遥流泪了,幸福的泪水夺眶而出。是在享受收获后的喜悦,还是回味找到知音后的激动,这一切都无法说清楚了。事实上,在长达六年的长篇小说创作过程中,越是写到后面,路遥的情感越是敏感与脆弱,有时外面一些不经意的变化,往往能引起他胸中的波澜。而此时此地,他怎能不激动呢?
③叶咏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在3月份采访中,给路遥下了第三部的最后交稿时间,即6月1日。这是最后的交稿期限!当然,叶咏梅并不知道路遥已是一位大病初愈的病人。
④从3月27日起,路遥每天有两个必备的任务:一是趴在工作间那张破旧的桌子上听李野墨播出半小时自己的作品。他有时也拿着收音机在作协的大院中一窝、一躺,美滋滋地听李野墨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这也是他精神的重要支撑,支撑他完成后面的工作;二是抓紧一切时间修改并誊写第三部书稿,完成最后的冲刺。
⑤时间已进入读秒阶段,精神的高度紧张使得路遥的腿不断抽筋,晚上的几小时睡眠常常会被惊醒几次。因为准备发表第三部的大型杂志《黄河》也已推迟发稿时间,主编珊泉先生也给甘泉县接连发两封催稿电报。而且根据要求,路遥必须最晚在6月1日前将第三部完成稿送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样,他们才能来得及接上前面的部分而不至于中断。
⑥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这是1988年5月25日。
⑦5月25日,已是初夏的陕北,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鲜花的气息。路遥的“早晨”照例是“从中午开始”。因为是最后的百米冲锋,必须尽可能地精神饱满。他起床后,一边喝咖啡、抽烟,一边坐在写字台旁静静地看着桌面上的最后十来页初稿。
⑧路遥再一次想起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每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颗粮食收回,都是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他想到自己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上是一致的。
⑨尽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在最后的百米冲刺中,路遥仍无法控制住情绪。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一开始写字手就抖得像筛糠一般。为了不让泪水打湿稿纸,他将脸转向桌面的空处。心脏在剧烈搏动,有一种随时昏过去的感觉。圆珠笔捏在手中像一根铁棍一般沉重,而身体却像要飘浮起来。时间在飞速地滑过,纸上的字却越写越慢,越写越吃力,这十多页稿纸简直成了他不可逾越的雄关险隘。
⑩过分的激动终于使写字的右手整个痉挛了,五个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张开而握不拢,笔掉在了稿纸上。路遥焦急万分,满头大汗。这是从未体验过的危机——由快乐而产生的危机。他的智力还没有全部丧失,他赶紧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盆,随即从床上拉了两条枕巾放进去,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钟,这只握笔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他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
就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路遥最后的百米冲刺战斗结束。几乎不是思想的支配,路遥从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他来到卫生间用热水洗了洗脸。几年来,他第一次认真地在镜子里看了看自己,这张陌生的头颅两鬓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发,整个脸苍老得像个老人,皱纹横七竖八,憔悴不堪。
路遥看见自己泪流满面,索性用脚把卫生间的门踢住,出声地哭起来。他向另一个路遥表达无限的伤心、委屈和儿童一样的软弱。而那个父亲一样的路遥制止了哭泣的他,并引导他走出卫生间。
这就是永远铭刻在路遥记忆中的1988年5月25日!
6月1日,路遥准时赶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送去第三部手稿。他去后才发现这里已经堆集了两千多封听众的热情来信,他尽管疲倦但却很欣慰,他感到先声夺人的广播,已把他的劳动成果及时地传播到人民大众之中了。当天中午,叶咏梅在自己狭小的家里招待了路遥,她和李野墨发现路遥的神情有些疲惫,望着一桌饭菜没有食欲,他们当时以为路遥是千里之外送稿,长途奔波劳累的结果,却万万没有想到路遥是在身体极其虚弱的情况下完成最后创作的。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拼命加速了身体的崩溃。
直到路遥病逝后,叶咏梅才了解了当时的真实情况,她很长时间感到追悔、内疚和悲痛,并自责。但她更觉得路遥是位有信用、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他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地珍藏在人间。
(本文节选自《路遥传》)
相关链接
①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他因肝病英年早逝,年仅42岁。
②“我们的责任不是为自己或少数人写作,而是应该全心全意全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在无数胼手胝足创造伟大历史伟大现实伟大未来的劳动人民身上领悟人生大境界、艺术的大境界应该是我们毕生的追求”《路遥在1988年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听到自己的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路遥流泪了,是因为经历长达6年的写作,使路遥不再坚强,变得脆弱了。
B.路遥的创作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是群众对他的作品是非常欢迎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里堆集的两千多封群众的来信就是最好的证明。
C.为了完成最后的冲刺,路遥在身体极其虚弱的情况下拼命创作,加速了身体的崩溃,而杂志和广播电台的催稿也是造成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D.完成最后冲刺的路遥“泪流满面”,“出声的哭了”,因为他看到自己居然长了那么多的白发,苍老得像个老人,心里很难受。
E.文章运用了许多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细致而生动的刻画了路遥在最后冲刺时的激动、紧张和焦急,让我们感受到路遥对于文学创作全身心的投入。
(2)本文的标题为“最后的冲锋”,有何含义?以此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3)第⑧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
(4)路遥是“有信用、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在文章中有哪些体现?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8分)
第二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3.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长期以来,人们把图书馆当成“知识宝库”和 “知识殿堂”,对图书馆崇敬有加,但它们离普通百姓很遥远,百姓往往 。
②体育馆内万余名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盖过了馆外的惊雷。
③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我们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A.敬而远之 振聋发聩 异曲同工 B.望而生畏 振聋发聩 异曲同工
C.望而生畏 震耳欲聋 殊途同归 D.敬而远之 震耳欲聋 殊途同归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的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高污染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彻底整顿。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① ,营造浓厚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建设。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 ② 。一个“书香家庭”,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的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 ③ ,改变人的一生。“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
16.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明式家具,崇尚简约、天然之美, , , ,牢固结实;不过多地进行装饰,不过多地渲染技艺,不过多地雕琢, , , 。
①结构全不用钉
②以木材天然纹理和色泽为美
③加工工艺精密
④简洁而典雅
⑤用榫铆接合得天衣无缝
⑥ 符合中国“道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情趣
A.③④②⑤①⑥ B.②①⑤③④⑥ C.③①⑤②④⑥ D.②①③⑤④⑥
17.给下面的漫画拟一个标题并阐释漫画的寓意。(要求能准确概括漫画的内容,不准用“无题”)(5分)
(1)(2分)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班主任批评一个学生带食品进教室,经常会有人理直气壮地说:不只我一个人带,还有人也带了的!批评一个学生未穿校服,有人会说:某某班也有人也没穿!但几乎没有学生说,某某这次考了140分,我下次要考150分!某某这次得了省一等奖,我下次要得国家一等奖!相反,在别人考了140分,得了省级一等奖之后,这些人又要说,我不行,别人好聪明啦呐!。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B(混淆已然未然,原文表述是“实用阅读在取代审美阅读,消遣阅读在压倒心灵阅读”,表明时间是“正在”,而不是“取代了”和“压倒了”。)
2.D(无中生有,文中“有价值的阅读”并非仅是纸质阅读,而应是有效阅读。在当下指把读屏的便捷与阅读的深度结合起来。)
3.C(A.“阅读状态和内容有别”与“读书人的总量”没有因果联系。B.阅读形式的变化固然会给阅读文化带来影响,可这只是阅读文化有可能改变的原因之一,但显然并非全部,还有其他原因,比如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经济大潮的冲击等等,原文虽然没讲这些,但恰恰说明选项推断错误。D.文中对比的是“阅读”与“环境、住房、教育”等问题的紧迫性与及物性,并非“影响”本身。)
4.B 抓住人名“李纳”“耽”、地名“淄青”“滑”和固定结构“奈何”等标志加以判断,原文标点为: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请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5.C “耽每畋,从数百骑”句中“从”应为“使……跟从”之意。
6.A “贾耽虽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错误,文中没有说他生气,只写他为不破坏宴会气氛而暂时把诏书放在怀中。
7. (1) 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优待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得分点: “故事”、“居守”、“猎”、“猎近郊”状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得分点: “干政”、“病”、“乞骸骨”、“许”被动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期,通过明经考中功名,补任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让他暂代度支判官一职。多次提升后,做了汾州刺史,在那里一共治理七年,在行政上取得了卓异的成绩。下诏授予他鸿胪卿一职,兼任左右威远营使。不久做了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在东道造反,贾耽进驻屯扎在谷城,攻取了均州。建中三年,调任东道。德宗在梁州,贾耽让司马樊泽去梁州奏事。樊泽回来后,贾耽大摆酒席会见诸将。 一会儿有急诏送到,诏书中让樊泽代替贾耽的职务,召樊泽做工部尚书。贾耽把诏书放在怀中,像刚才一样饮酒。酒席散后,把樊泽叫过来说:“诏书中让你代替我,我将要准备行装了。”命令将吏们拜见樊泽。大将张献甫说:“军中将士心中不平,请让我为您杀了他。”贾耽说:“这是说的什么道理呢?朝廷有命令,樊泽就是统帅。我现在上朝,要你和我一起去。”他带着张献甫一起走了,军中于是安稳。
不久做了东都留守。按照旧例,他要守在城中不能外出,因为贾耽擅长射箭,皇上在褒奖他的诏书中允许他在近郊打猎。后来调迁为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然被削掉了伪号,却暗中藏有奸谋,希望找机会实现。李纳的数千士兵从行营回来,路过滑州,有人说让他们住在城外,贾耽说:“与我相邻,为什么要怀疑他们,使他们暴露在野外?”命令住在城里的旅馆中,在房屋的走廊上宴请他们,李纳的士兵内心都信服贾耽。贾耽每次打猎,带着几百人,经常进入李纳的领地,李纳大喜,然而敬畏贾耽的德行,不敢有所图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的职务兼任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被封为魏国公。经常认为地方统帅缺少,应当让天子来任命,如果在军中谋求,那么下层士兵人心向背,人心不安。皇上认可他的话,但没有采用。顺宗即位,升迁为检校司空、左仆射。当时王叔文等人干预朝政,贾耽很担忧,多次称病乞求退职回乡,不被允许。死后,享年七十六岁,被赠予太傅这一职务,谥号叫元靖。
贾耽非常喜爱读书,到老之后更加勤勉,尤其通晓地理。见到四面八方的人与出使外族的人,一定会向他们询问当地风俗,所以天下的地方物产、山川平坦崎岖的状况,一定会深入探究清楚。 他度量很大,是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喜欢评价别人。做宰相十三年,虽然安危大事方面没有成就,然而检点 自身、做事严格,这是他的长处。每次回府,对待宾客没有一点厌烦,家人亲近他,看不到他的喜怒。世人称他德行淳厚有规矩。
8.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2分)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1分)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1分)
9.①漂泊思归之情。(1分)“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1分)“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1分)②忧国伤时之情。(1分)“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1分)“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1分)(意思对即可)
10.(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1(1)答案:A3分,E2分,B1分,答其它的组合不得分。(B中“害怕美女瞧不起自己”错,本质上是他觉得自己是农民工的身份,穿着破烂,不配被称为“先生”。C中“荷花见钱眼开”理解错,这个句子中的“嗔骂”写出了刚子对自己媳妇的疼爱。D“得意”写出了刚子对自己媳妇的疼爱。)
11(2)答案:①第一处划线部分描写大厅里的暖和,与屋外的阴冷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银行环境的舒适(1分),更写出了刚子受到优待和尊重时内心的温暖和幸福(2分);②第二处划线部分从温暖写到阴冷(1分),烘托了刚子不被信任时内心的迷茫和失落(2分)。(第一处描写紧扣内心的温暖,第二处描写紧扣内心的迷茫意思相近即可)
11(3)答案:①善良、乐于助人。女人挂失银行卡忘带钱,刚子爽快地借给她10元钱。②真诚、朴实。区别于城里人的许多小细节,如不要女人还钱、衣衫不整进银行感觉不协调、被银行门口的美女称为先生感到心虚。③自尊心强。在文末女子以一种霸道的语气,显示出城里人在农民工面前那种极强的优越感要求还钱时,刚子也豪不示弱地进行了反击。(每点2分,答出人物性格得1分,简要分析得1分,意近即可)
11(4)答案:(一)对于刚子不明白的理解:①不明白女人为什么非要还钱,②不明白自己的善举为何受到质疑和冷漠的亵渎,③不明白女人的天生优越感来自哪里, ④不明白帮助别人为什么还需要要资格(任答对3条即可,每条2分,共6分)(意近即可)
(二)对于这种社会现状的看法:①我认为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竞争激烈,导致传统美德缺失,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善举难行,这种现状是暂时的,只要我们相信人心的善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风气会变得更好。②这种现状透露出了城乡之间的一种巨大差距,这种差距一方面存在于外在的穿着打扮,更存在于内在精神世界。(2分,意近即可)
12(1)E,3分,B,2分,C1分(A,“路遥不再坚强”错误,C“杂志和广播电台的催稿也是造成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不恰当,D路遥哭的原因不是因为看到自己苍老,而是六年艰苦创作结束后的悲喜交加。)
12“最后的冲锋”的含义是①《平凡的世界》第三部书稿最后的修改和誊写工作,交稿日期将近。(1分)②暗示了路遥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1分)
作用:①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文章主要写了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最后阶段的事情(2分)②象征着路遥对文学创作的投入,把创作当成是战场,拼尽全力,不怕牺牲也要按时交稿,体现着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信用、责任和担当(2分)③暗示了路遥在这部作品中耗尽了心力,加速了身体的崩溃,最终因病英年早逝的结局。(2分)(任答出两条即可得4分)
12(3)①阐明了文学创作对于路遥的意义: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2分)
②说明路遥和自己父辈的劳作一样,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为他六年来坚持不懈的创作做了最好的注解。(2分)
③为下文路遥在最后冲锋的过程中的执着、认真以及投入做了铺垫。(2分)
12(4)信用:答应叶咏梅6月1日之前交稿,拼尽全力也要做到(1分)
责任与担当:
①创作过程中能够一丝不苟,哪怕是最后关头,也毫不放松对自己的的要求,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冲刺,甚至泪流满面。(2分)
②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创造人生大境界、艺术的大境界”为目标,体现了文学家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2分)
启示:就“信用”“责任”“担当”来谈,言之成理即可(3分)
13. D (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畏,恐惧,害怕。敬而远之:表示尊敬,但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由前面语境可以看出,人们对图书馆的态度是“敬”而不是“畏”,所以排除“望而生畏”。 )
“异曲同工”针对的是不同的对象——“异曲”,“殊途同归”针对的是采取不同方法、途径——“殊途”。很明显, “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指的是“殊途”,而不是“异曲”。“振聋发聩”意为“唤醒糊涂麻木的人”,易被误解为“声音大得震聋了耳朵”,此处应用“震耳欲聋”。
14.D。解析: A项, 有歧义,“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指的是影片《三体》还是影片《星际穿越》,不明确;B项,“仿造伪劣产品”,不合逻辑;C项,句式杂糅,去掉“只属于”或“才会有”。
15.①父母率先读书 ②离不开书香的熏陶 ③大则可以激发人的志向 (每空2分,超出字数扣1分)
16. C(①③⑤围绕“牢固”,②④⑥围绕“美观”。接合的天衣无缝才能牢固结实,没有用钉才能用榫铆接合,由此排出前面三个句子的顺序。“不过多的雕琢”也就是天然,④是概括特点,⑥是评价,由此排出后面三个句子的顺序。)
17.标题:“言”传“身”教。(2分)寓意:讽刺教育孩子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实际行动中却不能正确示范。(3分)
18.作文立意:作文材料的本质均在于以低标准要求自己,因而总是麻烦不断。所以可以立意为追求卓越。文章从为什么、怎么办两方面去入手即可。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有答案】相关文章:
【推荐】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7-19
2017学年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09-25
语文小升初的试卷及答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