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

中考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08-23 16:14:13 期末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中考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答。(7分)

  泉州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北宋初既有?宿雨一夜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的咏茶诗。茶叶主要种类是乌龙茶和绿茶,行销世界各地。乌龙茶的名贵品种极多,其中铁观音是茶中珍品,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的誉称。

  衙口花生是晋江县龙湖乡衙口特产。它选用良种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种植在沙质地上,果壳表层色泽洁白,壳内花纹自然清晰。选用饱满果荚加调料蒸煮、晒干制成的衙口花生,又香又酥的果仁,又咸又淡且相当适宜的味道,美味可口的味道,百食不厌。产品大量外销,yǐn 誉海内外。 ⑴根据语境,注音写字。(2分)

  ⑵在第二段“□?

  ⑶找出并改正第一段中的错别字。(1分) 改为

  ⑷请将三处划线句改为三个主谓短语。(要求:原意不变。 3分) ..

  2.诗文默写。(13分)

  ①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③子曰:“ ,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论语》)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所以动心忍性,。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⑥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

  ⑦ ,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

  ⑧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 ,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分)

  《故乡》中写道:“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感觉到的“隔绝”之处有:;“我”和闰土只能聊无关紧要的话;等等。(写出一个隔绝之处即可)

  4.综合性学习。(8分)

  下面是有关“马”的话题,请按要求作答。

  ⑴汉字书写有不同的体式。请判断下面四个“马”字的字体名称。(2分)

  甲骨文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 草书

  ①

  ②

  ③

  ④

  ⑵“马上体”源自明清,明清瓷器上就常见“一只猴子骑在马上”的造型。请分析这一造型的寓意。

  (2分) ⑶下面是摘自《泉州晚报》的“马上体”标题。请根据标题内容,按要求作答。(4分)

  ?万马奔腾?回家路 ?女婿日?马上回娘家

  马不停蹄会亲友 马上来运动 过个健康年

  马不停蹄送祝福 走马观花雨中行

  天马行空过新年春联追求?马上体? 鞭炮有了?电子版?

  以上标题反映了春节传统习俗,如: 、;反映了现代人过 春节的形式变化,如:、 。

  二、阅读(60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可爱者甚蕃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徐公来,孰视之D.汝之不惠 E.子墨子九距之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亵:②宜乎众矣宜:..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

  7.下面加点词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3分) ..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

  C.鸣声上下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

  8.用自己的话描述甲文划线句的内容。(5分)

  9.乙文说,对待千里马要遵其道,尽其才,通其意。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对“莲”如何做到这样?.........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10~12题。(12分)

  名〃字

  ①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这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中国古代,?名?和?字?是不同的,它们在人际交往中表明着身份地位,而不仅仅如一般词典所说的?用来代表一个人,区别于别的人?。《颜氏家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就是说,?名?用来区别于他人,?字?用来象征人的品德。

  ②按照汉民族人际交往的规范,一般不能自称?字?,而应自称?名?,因为?名者,幼少卑贱之称?①。对他人,则应称?字?而不称?名?。例如孔子的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直呼其名:?由!

  ②诲汝知之乎??孔子在学生面前就常自称?丘?,而他的学生却无论何时都绝对不能称他为?丘?。

  ③一个人的?名?还有小名、大名之分。小时候有小名(乳名),长大以后,还应有正式的?名?,即大名,这样可以与?字?相对,表明已经踏上社会,可以与人交往了。这个大名虽然只能用来自称,但它有别于小名,仍然象征着人的身份。家庭内部,用小名称呼以示亲密。可在正式场合,称呼他人的小名比称呼他人的大名更为失礼,甚至是一种侮辱。例如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操?是大名,?阿瞒?是小名。《三国演义》中,有人骂曹操时,就称他为?阿瞒?。辛弃疾在《永遇乐》词中,有?佛狸祠下?句,称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佛狸?,以示轻蔑。《孙权劝学》中,?鲁肃抚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吴下阿蒙?意为?吴国那个名叫阿蒙的乳臭未干的小子?——鲁肃是用开玩笑的口吻来夸赞吕蒙在学识上的进步。而吕蒙的回答,则明显地表现了自尊心的维护。

  ④由于尊者的?名?不能随便称呼或提及,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字景观——避讳。

  比如,皇帝的?名?,一般人绝对不能提及,甚至连与同音的字也不能用。为了避讳,不仅更改日常使用的词语,甚至大量地更改前代书籍中的人名、地名、书名、职名有及文章中词句。如?秀才?一词,东汉时改为?茂才?,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即位,?秀?只能刘秀独用。这就是?君讳?,也叫?国讳?。 ?君讳?之外,还有?家讳?,又,叫?私讳?,亦即家族内部尊长的名讳。由于私讳的限制,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一生不能考进士,因为其父名叫李晋肃,?晋?与?进?同音。韩愈曾为他鸣不平:?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

  ⑤除此之外,还有?圣人讳?,即为孔子避讳。孔子名丘,所以就把?丘?字读成?某?,甚至把?丘?姓改为?邱?姓。

  [注释]①汉班固《白虎通义·姓名》 ②《论语·为政篇第二》

  (摘自《中国象征文化》,有删改)

  10.中国古代,“名”和“字”主要区别是什么?两者在称呼上有何不同?(4分)

  11.为什么说,正式场合称呼他人的小名是一种失礼?请举例说明。(4分)

  12.作为“独特的语言文字景观”,名的“避讳”有哪些具体表现?反映了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13-17题。(24分)

  惟有少年心

  昝圣骞

  ①整理书柜时,在角落里发现一旧课本,我有点好奇地想看看。伸手一拿竟感觉有点阻力,于是稍微用力把它从书柜壁上揭了下来,只听?刺啦?一阵响。

  ②捧在手中,我慢慢地抚摸着它的苍老,几道灰白的折痕上,模糊的?昝圣骞?三个字告诉我,这是我十岁读初中二年级时用过的语文课本。

  ③我一直认为,自己比同龄的孩子少了许多童年的乐趣。因为父母急盼着我成材,五岁就进了小学。但妈妈还是嫌慢,于是又跳过了四年级,最后以小学的年龄上了初中。正常学龄孩子的童年是随着小学毕业而毕业的,而我的童年却一直延伸到初中。

  ④看着十岁时读过的课本。翻开它吧,我对自己说,去找一找童年的踪迹。

  ⑤长期被挤压在柜壁上,书页间已没了空气,很实在,也变得难以翻动。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无声无息,全然没有翻动新书时?哗哗?的响。这一连串的动作在我看来是如此慎重与长久,仿佛过去了一个世纪。我不敢用力,只想轻轻唤醒一篇篇记忆深处的文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页页翻下去,仿佛是走进一片宁静的大海,波澜不惊。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

  ⑥穿过了《白杨礼赞》,望见了《背影》,看到了《杨修之死》……他们都被我打上了儿时的烙印——空白处密密麻麻都是字。小小的年纪学那样的经典,只知道把老师讲的内容赶紧写下来。我那时大概属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类学生吧,对课文大多是囫囵吞枣。只是在用一片片、一行行稚嫩而工整的文字,向老师,向父母,也向自己证明:我看过了,我学过了。这种少年苦事、少年心思,今天想

  来多么可爱。

  ⑦当众朗读,是那时语文课上的一大快事,务求读得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不破句不倒句,以博得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赞许。童年就是这样一个痛快的年纪。展示自己不会被说成?出风头?,投入感情也没人认为是 ?做作?。我的朗读一向很好,又少年不知?羞?滋味,所以在一群很?老成?的同学中,我很容易争取到读书的机会。但有多少次,?眉色飞舞?的朗读,我已经不记得了。

  ⑧手里这册旧课本与案头的书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写在书中的字迹的颜色了。小时候对红颜色的字十分敬畏,全然不似现在,随手?朱批?。那个时候总认为红笔代表了正确,代表了辈分,代表了学问,是老师、父母才能用的。敬畏之余,更多是羡慕。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用红笔了。现在大了,这个愿望彻底实现了。所看之书,随手的圈画批注都是红笔,内容也都是自家之言了。自由是自由了,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

  ⑨忽然想在这语文书里找找自己年少顽劣的痕迹,果然找到了。一看忍不住笑出声来。那是上课无聊时,画在页脚的一幅简笔画,简单到画中仅有的两个小人全由不规矩的圆和歪歪扭扭的线组成。我会心地向后翻去,果然连续十几页都有。一页页单独看,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连续翻过去,人物都活了。内容是两个武林高手过招,有持流星锤的,有舞狼牙棒的,还有在远处发气功的。翻着,看着,耳边犹闻打斗声。

  ⑩在课本的方寸之地,在四十分钟里,忙里偷闲,上演一场场孩童心中最简陋的功夫戏,也算是老师眼皮底下最快活的童年了。

  1○1想起宋人章良能的《小重山》:?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旧课本中的情景仍历

  (摘自《2012年10月南京大学校报》)

  13.根据提示,了解“我”年少的生活和心思。(8分)

  小学跳级到初中,我遗憾少了童年乐趣;儿时勤快作笔记, ;当众抑扬顿挫朗读, ;小时候看红颜色的字, ; ,我感到了童年的快活和乐趣。

  14.按要求作答。(4分)

  ⑴作者为什么说,“九年,竟让一本书也厚重了、成熟了”?(2分) ⑵作者又说,“自由是自由了,反而觉得少了些什么”,究竟“少”了什么?(2分)

  15.结合描写知识或语法知识,品析第⑤段“我尽量温柔的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唤醒熟睡已久的九年前的心。”一段话。(3分)

  16.“我”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的两个特点。(6分)

【中考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16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1-01

温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28

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参考06-15

中考语文试题以及答案05-22

重庆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8-11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06-03

中考语文的常见试题及答案09-19

升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05-19

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