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一新生期末考试复习方法
根据教育局关于“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的文件精神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推动我校校园环境建设向纵深发展,打造绿色校园,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统一”的绿色校园建设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校良性持续发展。我校于2017年10月开展了“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主题活动,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章立制、多层管理。
强化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为组员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发展的规划,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定出远景和近期工作目标,提出创绿工作要求,在学生中宣传创绿意义,指导学生掌握“创绿”的知识,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规范学生环保行为,逐步提高了学生的“创绿”水平。
二、学科渗透,延于课外。
学科渗透是绿色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十分重视通过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绿色环保教育,在培养学生绿色思想品德上,教师借助政治课倡导环境道德内容,发掘环保创绿的教育因素,向学生宣讲环境保护的意义,教育学生主动创绿,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确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理念。
三、创新形式、训练行为。
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是前提,传授学生
环保知识是关键,而目标则在于训练学生形成环保行为习惯,造就新一代绿色人才。学校以各种教育资源为平台,以各项专题活动为载体,把环保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教育结合起来,与《规范》教育、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结合起来,使环境教育的成效在学生日常行为中得以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爱校意识和公民意识。通过经常性环境保护实践活动,逐步深化学《规范》、用《规范》活动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附活动图片:
桃源职业中专 2017年10月17日
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总结 [篇2]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国面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做出的积极回应。农村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因此,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就是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让生态文明的观念落实到农村的企业、家庭和个人。
一、对生态文明与农村生态文明的理解
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应包括实现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的思维观念的生态化转变,创造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有机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明农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生态文明是一个综合性的文明成果,它指的是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与生活时,主动、积极地改善和优化农村内部结构,以及建设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所取得的一系列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一)我国环境保护资源分配不均衡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经济的大国,有9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绝大多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发生在农村。全国的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60多万个行政村绝大多数没有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地带,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环境保护资源,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来防止城市的环境污染以及治理污染,但对广大农村的投入却少之又少。从城乡的环境基础设施来看,城市的环境基础设施由于投资到位,在集中用水、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等基本面上都能够满足城市需求且每年呈增强的形势,而农村的环境基础设施匮乏,供水和垃圾处理等基本事项都难以得到保证,大部分垃圾由于没有相应的设施,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随意乱扔、乱倒、乱堆,严重影响环境卫生,破坏农村景观。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渗人地下或直接排入沟渠、水塘,污染水源,致使农村饮水型地方病多发。正是由于法律的空缺及环境保护资源的分配不均衡,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现象愈演愈烈。
(二)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承担着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及社会保障的双重职能,对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乃至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追求片面的经济发展而断绝子孙后路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做法屡见不鲜。而且,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国家为了各种基础性建设还会占用或将会占用大量的耕地;快速的城市化扩张急剧向周边农村拓展占用耕地;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中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非农单位或设施占用耕地的情况,这些都会使农村的耕地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后果。
(三)工业污染对农村生态破环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已经不仅仅在城市发展,工业污染逐渐侵入广大的农村地区,城市的扩张也导致大量的污染转移到了农村,对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给农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1.城市污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向农村扩散,例如将固体垃圾拉到到农村堆放或填埋、有毒气体或烟尘飘落到农村、城市排出的污水通过各种渠道渗入农村等。
2.破坏性利用耕地。迫于地方财政收入压力,近几年来不少农村地方政府大力招商引资,但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资金短缺、信息匮乏以及基础设施不健全等不利因素的制约,招商引资引进来的大部分是一些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消耗巨大的低附加值企业,比如矿山的开采及其矿渣就不仅污染周边农村环境,而且占用大量耕地,污染耕地,破坏生态系统。
三、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
政府应当采取经济手段,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推进城乡之间的环境公平,以此来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一方面,当前农村生态环
境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纠纷和群体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大生态环境和资源的补偿赔偿力度,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显得尤其重要。另一方面,政府应建立保障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由于过去几十年中的城市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的,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二)引导广大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探索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自身生态意识的强弱对整个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的位置,使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参与
生态家园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教育。
(三)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
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是当前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转变和创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将生态环境概念纳人农村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中,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农村经济增长过程具有 “无污染、无公害、无损于子孙后代”的三无标准,达到有利于人类、生态和自然平衡,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和有利于生产和消费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有利于”的长远目标。这就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一些地方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行“生态家园”的复合经营模式,以及建立健全清洁农业体系(即无公害农业体系、绿色生态农业体系、有机农业体系)等都取得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双赢效果。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努力使农村向着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提升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道路。
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总结 [篇3]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发展战略,上半年,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按照《2017年度**生态市建设工作要点》的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各中小学开展以“青春绿化宝岛”为主题的植树活动,不断加强青少年“知绿、植绿、护绿”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引导广大青少年加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队伍中来,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我委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动员会,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将各项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工作进度,逐项把关,通过与基层团组织负责人签订活动责任状,把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并紧紧围绕创建的各项目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确保做到了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落实到位、效果到位。
(二)措施得力、效果明显。团市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团组织,围绕创建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以“3〃5学雷锋”,“3〃12植树节”等重大节日为契机,教育引导全市青少年积极投身绿化生态环保各项活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1.环保队伍献力量。团市委在12个镇成立了12支林业志愿者,充分结合学校绿色生态辅导员的力量,在辖区内开展保护生态知识讲座和生态知识问答、清扫街道、绿化村庄等活动,让青少年更好更直观的了解生态的内涵,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保护生态的意识。同时充分发挥青年文明号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植绿护绿、普及绿色环保理念,积极参与青少年“青春绿宝岛”植树造林活动。
2.志愿服务促实效。4月1日下午,嘉积二中、嘉积中学海桂学校、长坡中学等多所学校联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来自三所学校的绿化生态环保志愿辅导员对环保理念进行简单的讲解,近百名志愿者对市委广场绿化带等地的垃圾进行清理。4月17日,为迎接2017年**(会山)苗族传统文化节的到来,**市会山镇团委积极响应镇党委的号召,积极组织镇全体干部、镇中心学校教师和少先队员约300余人,开展镇墟大清洁活动。6月21日上午,**市嘉积中学团委组织20名学生志愿者,深入白石岭旅游景区开展文明旅游景区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一组负责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咨询服务和环境保护宣传,另一组组沿着登山道徒步登山,负责卫生垃圾清扫工作。
3.青春植绿添光彩。利用植树节、国际森林节、世界环境日等纪念节日,积极开展青春绿化宝岛植树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绿化宝岛”行动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各基层团队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在团市委的带领下,围绕城、镇、村、学校等领域,积极整合资源,组织青少年开展植树造林
活动。3月12日,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嘉积二中开展“关爱自然,青春绿宝岛”义务植树行动,该校的绿化生态环保志愿者辅导员带领200多名学生为校园新增了100多棵珍贵树种。3月25日上午,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会山镇委在溪仔村开展“绿色家园”植树活动。**市民族中学、东太学校的绿化生态环保志愿辅导员带领百名中学生以实际行动为绿化家园添彩以榕树、重阳树、火焰木为主的110余棵树木。4月10日,塔洋中学的绿化生态环保志愿辅导员组织该校上百名学生在里文村委会开展植树活动。5月12日上午,团市委、市少工委联合长坡镇委在长坡镇伍园村开展了“青春绿宝岛”植树活动,此次活动将会完成造林面积58亩,树种110株。5月25日,**市实验小学开展“绿化宝岛、我校在行动”植树活动,该校绿化生态环保志愿辅导员程巧带领两个校区共50位老师组成的植树队伍,在嘉积镇加南村种下30多棵树。
4.宣传教育入人心。为营造生态市建设氛围,我委积极组织各级团组织开展“青春绿化宝岛”为主题的绿化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节能宣传周等生态环境保护宣教教育活动。逐步提高广大青少年环保意识。一方面,我们通过各类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宣传和参与方式,集中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开展青少年“青春绿宝岛”植树造林宣传,举办“知绿、植绿、护绿”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入校园活动。在全市主要中小学校积极举办绿色、植树、环保等相关讲座,培养和建立各类环保兴趣小组,并在全市
开展护林环保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和相关征文活动,充分激发广大青少年和社会公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热情。上半年,全市少先队组织以“青春绿化宝岛”为主题,开展 “青春绿化宝岛,红领巾在行动”征文、书画赛、黑板报(手抄报)创作活动、主题班会、中队活动等,参与学生达2774人次。另一方面,运用媒体进行宣传。积极利用网络、微博、QQ群、手机短信平台等新媒体广泛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绿色环保理念渐入人心。
二、存在问题
(一)对生态文明创建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有关基层团组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认识不深,对建设生态市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不足。
(二)对生态文明创建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基层团组织还没有完全树立全局观念,发挥好职能作用,主动衔接共同,加强协作,没有达到人人参与的生动局面。
(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度不够。上半年我委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但仍存在活动创新度不够的问题,活动载体单一,活动内容枯燥,导致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工作计划
下阶段,团市委将继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认识度,广泛传播环保理念,引导青少年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深化青少年文化行动。营造积极向上的青年文化
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活动,广泛动员青少年参与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建立选拔培养机制,选树优秀青年文化典型;深化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示范岗、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为载体,引导青年集体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市“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
2017
**”贡献力量。
**市委
年7月3日
【大一新生期末考试复习方法】相关文章:
期末考试复习方法08-13
期末考试的复习方法11-15
期末考试复习方法精选(精选9篇)07-24
期末考试10个复习方法10-22
期末考试语文复习方法与答题技巧07-31
初中语文期末考试复习方法05-20
初中期末考试复习方法总结10-23
小学数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05-17
小学期末考试复习方法与计划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