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洗濯 (dí) 发髫 猝然长逝 (cù) 苦心孤诣
B.酝酿 (yùn) 枯涸 更胜一筹 (chóu) 仙露琼浆
C.滑稽(jī) 憔悴 玲珑剔透(tì) 明查秋毫
D.踉跄(làng) 宽怒 芊芊细草(qiān) 突如奇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们更应该尽我们的能力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
B.2012年五大行星冲日,是“百年一遇”的天象,有人将之与所谓玛雅历今年冬至地球、太阳和银河系中心将成直线放到一起讨论,莫衷一是。
C.在茫茫太空,月亮虽说是地球的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遥遥在望。
D.尽管没有金牌那么耀眼,但在外教离开、训练不系统的情况下能打出这样的水平,非常不容易,这是一枚弥足珍贵的铜牌。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莫言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首位中国文学家。
B.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
C.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有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D.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光是值得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连贯通畅的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但大家用起来往往把它们连在一起使用,指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
②“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
③这里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为一体了。
④“朋友”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但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⑤“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的意思。
A.②⑤①③④ B.④②③⑤① C. ⑤②①④③ D.④②⑤①③
5.下列各项中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明显改变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保卫我们的蓝色国土,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队伍迫在眉睫。
改句: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要使我们的蓝色国土不受侵犯,不能不尽快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队伍。
B.原句:我们是一列立在城市的灰尘里的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改句: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灰尘里,忧愁而又快乐。
C.母亲啊,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改句:母亲啊,除了你,没有人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D.原句:现代戏是舞台艺术创作,尤其是戏曲创作中的难点。
改句:舞台艺术创作,特别是戏曲创作中的难点,就是现代戏。
6.给下列一则新闻拟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本报讯 10月10日,记者从省民政厅获悉,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省将对地名文化遗产实施保护。经过3至5年的努力,建立完善管理与保护的长效机制,促进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相衔接,使各类地名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
近年来,我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千年古县”等保护活动扎实开展,但是,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地名不断消失,破坏严重。为此,我省将本着“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弘扬传承,合理利用”的原则,全面开展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点做好千年古城、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著名山川、近现代重要地名等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我省将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档案,创建地名文化遗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列入《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的地名文化遗产实行跟踪监管。
——摘自《江西日报》
A.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战打响 B.管理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将建立完善
C.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不断深化 D.我省将建立地名文化遗产档案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1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1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7.下列哪项不是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2分)
A.淡淡宽慰 B.殷殷关切 C.依依惜别 D.浓浓祝福
8.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句中的“荆”指荆襄一带,“吴“指东吴。开篇既点题意,又言别情。
B.第二句“君去”写眼前事,“春江渺茫”绘眼前景,寻常事与寻常景联系在一起,产生一种味外之味。
C.第三句,撇景入情,问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强烈对比。
D.末句“天涯一望”四字勾画出送行者的情态,十分生动。“断人肠”点明别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真宰相刘沆①
刘(沆)丞相在位时,族人偶有逋2负官租数十万,丞相不知也。前后官吏望风不敢问。程公珦为庐陵县尉,主赋事,追逮囚系,责令尽偿而后已。或以告丞相,丞相曰:“赋入不时,吾家之罪。县官安可屈法也!”乃致书谢之。后珦罢官至京师,刘沆延见,礼貌有加。珦出,谓人曰:“刘公伟量,非他人能及,真宰相也。”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前后官吏望风不敢问
A.前后∕官吏望风不敢问 B.前后官吏∕望风不敢问
C.前后官吏望风∕不敢问 D.前后官∕吏望风不敢问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或( ) 谢( )
1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刘公伟量,非他人能及,真宰相也。
12.针对逃避拖欠官税的行为,程珦与其前任的做法有何不同?(2分)
13.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评价刘沆的形象。(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曲径通幽处, 。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半亩方塘一鉴开, 。
(4)子曰:岁寒, 。
(5)《次北固山下》中写诗人思念故乡的诗句是: , 。
(6)《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6分)
绿透水浆
1自幼在山里长大的我对山水情有独钟,加上整天在冷冰冰、硬邦邦的水泥钢筋的高楼里生活着,我的心早就有了一种飞翔到自然的企盼。一个草长莺飞的春日,我与几位文友,欣然前往水浆自然保护区。
2沿着一条被野花熏香的峡谷一路走来,眼前是一片绿,绿得你分不出哪是岩石、溪流、山路。满是浓绿的山岩,悬在头顶,让人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要不是密密的丛林间,缕缕投下金黄色的光线,还真分不清身在何处。地下厚厚地积着一层枯枝败叶,脚一踩上去,软软的,松松的,就像走在厚厚的地毯上。原始森林是立体的,树高得直耸云天,好像要与天试比高似的;中间,各种各样的植物竞相生长,挤满了空间;地下,各种矮小的植物密密匝匝,挤成了堆。A山涧里的小溪,像一条游动的青蛇,透明得一眼就可瞧见它的五脏六腑。仔细地瞧瞧溪中的水草,有的淡绿中染着鹅黄,有的浓绿中浸润着青紫,有的呢,看似一块墨绿的颜色,也印染着不少云白的底色。流动的小溪像是奔跑的天使,那碧绿碧绿的色彩,让人感动。
3在森林的深处,有人应和幽溪之声,曼歌长吟;有人面对野瀑,仰天长啸;有人则顿生童趣,攀藤附葛,荡起这大自然千百年来早已设下的秋千。让衣衫飘拂,让长发飞扬,让心头斟满原始山野的欢乐。人类原来从这里走出去,今日来到此地,多少联想,多少感慨!我这年过半百之人,竟变得孩子似的好奇起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感到无比的新鲜,充满着喜爱。
4这里的绿呀,不同于漆抹的,也不同于色染的,是活生生的绿,是蓬勃勃的绿。是铺天盖地、无处不在的绿,是扑面而来、伸手可及的绿。那绿,植得深、拔得高,罩得严实。碎细柔嫩的是山槐针叶,肥厚长柄阔大着的是青皮檀叶,细长扁平如鳞栉般的是黄连木叶,浑圆平整显露秀气的是黄栌树叶,还有在众树种中鹤立鸡群的沉水樟、香果树、半荷枫、马尾松树。身边还不时鼓噪着绿色的音符:平和而持久的是蛙鸣;嘎嘎高叫的是求偶山鸡;丝弦弹拨似的是艳丽的山雀和黄鹂;更有那长尾鸟久违的鸣叫让人心动,让人感念大自然的美丽和良善。
5那绿,从大山的险峻高处漫延下来,攀援在悬崖上的藤,悬挂在绝壁间的蔓,隐藏于绿荫中的苔,无一不被深深的绿所渲染,染成一幅巨大的绿的彩屏。那绿,就像一个太极高手,不张扬,不峥嵘,完全凭借其绵柔的内力把你击倒。……走在峡谷小路上,做几个深呼吸,感觉真是爽透了。我不由放慢脚步,一边细细地品味着清新的空气,一边心悦诚服地赞美着沁人肺腑的绿色。
6正边走边感叹间,陡然,一面通天绝壁横亘眼前,宛似玉皇大殿的宫墙。沿宫墙根向右一拐,我们无不惊叹而雀跃。原来,在峡谷尽头,悬崖峭壁上,B有一刀劈似的豁口内,飞出一条瀑布,如银练,似玉龙,呈弧形抛物线,从天而降,落入一潭碧水中,隆隆如雷,白雾茫茫。而那瀑布飞溅的岩壁上,青苔茸茸,与满山绿色互为映衬,恍惚之间,我一时竟不知自己是人耶,仙耶,眼前之景是真耶,梦耶。一旁的文友悄然问:“醉啦?”
7醉了,醉了!醉倒我的,不是佳酿美酒,而是水浆那葱葱茏茏、沁人心脾的绿。
——《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游览水浆自然保护区前后的情感变化。(3分)
16.全文紧紧围绕水浆自然保护区的“绿”来写。那么,水浆的“绿”有哪些特点?请扣住文中相关词句进行概括。(3分)
17.本文语言善用修辞,多用短句,优美生动,极富情味。请你自选角度,品味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妙处。(4分)
⑴A句:山涧里的小溪,像一条游动的青蛇,透明得一眼就可瞧见它的五脏六腑。
⑵B句:有一刀劈似的豁口内,飞出一条瀑布,如银练,似玉龙,呈弧形抛物线,从天而降,落入一潭碧水中,隆隆如雷,白雾茫茫。
18.文章主要在于借景抒情,而第③段却写了人的种种行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联系开头作简要分析。(3分)
19.为了“绿透水浆”能永远持续下去,请你为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提几点可行性的建议。(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14分)
美人鱼学名叫海猿 汪去
1提到美人鱼,你的脑海里可能立即会浮现安徒生笔下那个既善良又让人怜爱的海王的小女儿。最近,一部在国外热播的纪录片告诉你,关于美人鱼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她们还可能和我们人类有着血缘关系。
2其实,早在多年以前,老普利尼就在他的不朽名著《自然历史》中有记述,然而只是被人们当作异想天开,一笑了之。
3A但是当时间的车轮行驶到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人们对美人鱼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
4那是1962年的一天,一艘来自苏联的货船莫名其妙地消失在古巴的海域。苏联方面悄悄派出探测舰搜寻沉船,这艘探测舰配备了一部高清水下摄影机。
5就在探测人员集中精力搜寻沉船时,有一个奇异的怪物闯入了摄像机的镜头。这个怪物看起来既像是一条鱼,又像是一个在水底潜泳的小女孩,而且她的头部有两个鳃,周身裹着密密的鳞片。
6不一会儿,她向着镜头游去,乌黑、淘气的小眼睛好奇地盯着摄影机,打量着这个来历不明的大家伙。科学家判断,这个奇异的怪物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美人鱼。于是当机立断,要想尽一切办法捉到她。
7工作人员用诱食的方法捉到了这个小家伙。后来,科学家这样向世人描述当时的情景:水槽的门被打开时,先是听到一阵像海豹似的啼叫声,一只绿色的小手从水槽内伸出来,这是一头 0.6米长的人鱼宝宝,她的全身被亮闪闪的鳞片所覆盖。小小的头部上有一道细长的骨冠。
8这个发现,无疑为美人鱼的传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在解开这个千古之谜的同时,另一个疑问也随之而来:这些奇怪的小家伙为何和人类如此相像?她们的身上有没有人类的基因?是什么力量促使她们跑到那么幽深、黑暗的海底去生活?
9B 。福克斯从小就对美人鱼的传说充满了兴趣,长大后,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对美人鱼的研究之路。
10在长年累月的研究过程中,他惊奇地发现,美人鱼和人类竟然有着共同的祖先,而这个祖先就是猿猴。只不过由于许多我们未知的原因,在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猿猴走到了地面上,而另一部分却走入水下生活。经过岁月的演变,走入水下的猿猴逐渐进化出了长长的尾巴,成为“海猿”,也就是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口口相传的美人鱼。
112012年,福克斯和他的团队把对美人鱼的研究过程拍成了一部纪录片。他们认为,美人鱼本来就是惹人喜爱的一个物种,所以要以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12即便已经知道了真相,世界各地的人们仍然会对美人鱼的传说乐此不疲,但是人们的传说里增添了亲情的情愫,而在对美的幻想与渴求上,人类也从来没有停下过追逐的脚步。
——《青年博览》2012年第19期,局部有改动
20.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到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的目的是什么?(3分)
21.A处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着 作用。请在B处横线上补充一个起着类似作用的句子。(2分)
22.文章第⑥段中的加点词“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23.细读文章,请你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简要概括美人鱼的特点。(4分)
2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选文内容,说说你的发现。(3分)
【链接】材料一: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晋张华《博物志》)
材料二:有的地方传说美人鱼是出海人的诅咒。美人鱼虽然长得漂亮,但是经常用自己的美貌勾引海员,造成他们死亡,并用魔力把他们的灵魂拘禁在海里。最恶毒的美人鱼甚至会把人类当作猎物吃掉。因此,看到美人鱼是个坏兆头。她的出现会造成风暴、沉船和淹死人等。一个愤怒的美人鱼会报复得罪她的人,把他淹死,甚至用大水淹没那个人所在的房屋和村庄。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5.综合性学习(6分)
开场白:在生活语言中,词汇如一条流动的河,不同的时段有不同的风景,比如现在的“粉丝”不再仅指食品,“下课”不再仅是课堂用语,“恐龙”不再是一种动物。语言进入了超级“选秀”的时代,新词新语大量产生并广泛流行着。下面,我们一起来开展“新流行语与流行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⑴活动一:【举新词,猜新意】 将下列新流行语与其意思用线条连起来。(2分)
作秀 善于应用网络,具有一定网络技术水平的人
AA制 现代人提倡的有利于环保的生活
低碳生活 吃完饭以后各自支付自己消费的费用
大虾 贬义词,含有夸大其词和作表面文章的意思
⑵活动二:【改名句,说效果】 这些名句恰当地改用新流行语后,效果怎样?(2分)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几天心里很不爽(郁闷)。
2、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我想遇到一个MM(美女、辣妹)。
3、轻轻的,我走了。——我闪了(886)。
⑶活动三:【谈感受,明是非】 结合以上活动,请谈谈我们该怎样看待新流行语,使用时该注意什么呢?(2分)
结束语:在新时代中,希望大家既不要做“菜鸟”,也不要做“网虫”,而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一个“知本家”,成为社会的“绩优股”!
26.作文(50分)
山的那边是什么?只要路在脚下延伸,就能看到大海;蝉虽然匍匐地下,但只要路在脚下延伸,终能高歌枝头;花和人都会遇到不幸,但只要路在脚下延伸,生命的长河就无止境……
请以“路,就在脚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相关文章: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08-05
2015年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10-14
人教版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07-17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5-31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6-04
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07-16
语文期末考试卷08-12
七年级上册英语期末考试卷201507-20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及答案07-05